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167章 爵位(东汉、魏晋、南北朝。)

【光武帝刘秀复兴了大汉,虽然都是刘家人,但是他不承认西汉的贵族。

《后汉书》:“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

西汉的列侯在东汉被排斥出局,即使是本家的诸侯王绝国或降封为侯的就有一百三十七家。

与此同时,那些跟随刘秀的各地豪族则崛起为帝国新的特权阶层。

建武十三年四月,为了庆祝统一全国,刘秀大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

与刘邦给全体汉军发“阳光普照奖”不同,刘秀的封赏主要集中在头部将领。

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的邓禹封高密侯,食四县。

广平侯吴汉,食四县。

胶东侯贾复,食六县。

好畤侯耿弇,食二县。

安丰侯窦融,食四县。

这几个人的待遇已经赶上西汉的诸侯王了。

开国功臣里还有陵乡侯梁统与食邑三千户的新息侯马援。

这两家与邓家、窦家一起构成了东汉中期把持朝政的四大外戚家族。

军功爵制发展到现在,关内侯以下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于是刘秀深挖列侯一级。

按照食邑的大小拆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分别对应了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所以关羽的汉寿亭侯正确的念法是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

弹幕区:

〖我一直以为是汉、寿、亭侯。〗

〖我也是,以为汉是代表汉朝,寿是地名。〗

……

【亭侯里又分出了都亭侯,都亭一般是集市所在或者相对繁华的地区,能收到的赋税比较多。

同理乡侯里也有都乡侯,县侯里面还分成了小县侯和大县侯。

东汉的列侯,各等级之间可以流动,可升可降,但只有县侯才有资格建立封国。

延续400多年的军功爵制终于走到了末路,它已经完全背离了创始人商鞅打破阶级固化,实现社会财富按军功分配的初衷。

列侯凭借血统世代富贵,东汉皇帝还封了一百多位外戚和宦官为侯。

百姓只能得到八级公乘以下徒具象征意义的民爵。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是东汉末年宁愿卖官也不卖爵,不是因为爵位尊贵不肯卖,而是因为爵位根本卖不动。

低爵位的没人买,高爵位的不能买。

建安二十年的曹操就面临这样的问题,随同自己浴血奋战的将士需要奖励,但是军功爵制现在是真的拿不出手。

拿得出手的列侯、关内侯,军费又太过紧张,根本不敢多封。

于是曹操就想到了当年汉武帝为了筹措征伐匈奴将士的奖赏,另起炉灶搞了一个武功爵。

于是将“军功爵制”的第九级至第十八级变更为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四级。

这几级基本上没有食邑,属于是徒有空名的、廉价的“以赏军功”的虚封。

夏侯惇是乡侯,夏侯渊是亭侯,曹仁、曹洪在曹丕当皇帝前也都只是亭侯,由此可见当时曹操的财政之紧张。

改革并没有停止,黄初三年三月,曹丕对爵制又做了一次补充。

“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

在宗室一级又变相恢复了西周的五等爵制,至此已经实际上宣告了军功爵制的破产。

司马懿家族的背后是沿袭至东汉以儒学传家的世家大族,他们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的制度,当然也包括五等爵制。

这种制度下,全国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完全独立的公国、侯国、伯国,与皇帝保持和谐的朝贡关系。

各国的国君“有德者”居之,那么谁是有德者呢?

当然是世家大族自己!

为了满足支持者们的政治诉求,当然更现实的原因是要酬劳司马家的支持者们。

咸熙元年,即司马炎正式称帝的前一年,司马昭开建五等。

恢复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与魏的列侯、关列候并存。

结合当时刚刚推出的“官品制”,五等爵的官品,也就是地位完全凌驾于曹魏的旧列侯上。

如图:爵位与官品 这一次性就大封了六百人,但是司马家也不傻。

泰始元年,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就不准备兑现西周式的封建,贵族还是如同前代的列侯,能分享封户1\/3的租税,但不享受治民权。

司马炎一口气封了司马家各房共二十七个王,封了异姓大臣十一人为郡公。

其中就有河东裴氏的钜鹿郡公裴秀,荥阳郑氏的寿光郡公郑冲,琅琊王氏的睢陵郡公王祥,太原王氏的博陵郡公王沈。】

弹幕区:

〖这个王祥是不是卧冰求鲤那个?〗

〖原来他是世家,还是家主。〗

〖特么的,我一直以为他是穷人,还有孝心,合着都是作秀?〗

〖举孝廉到最后和阿美那群魔怔人没区别了,都是别出心裁的夺人眼球。〗

大汉,长安。

“举孝廉……”

汉武帝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将选官的权利下放到了地方。

天幕出现之前,因为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遂了他们的愿。

但现在嘛……呵呵。

“不急,徐徐图之,朕有的是时间。”

李蔡眼见刘彻在轻敲桌案,面露思索状,心知由自己一群人所主导提倡的举孝廉,算是完了。

心里怒骂后人多嘴的同时,把琅琊王氏一并骂上了。

卧冰求鲤?

你们有没有点生活常识,不知道就去问问农人,冬天如何捕鱼!

你们哄傻子玩呢?

【自此,士族门阀崛起了!

但北方沦陷,许多西晋的贵族没能跑到南方,被灭绝了。

东晋地盘缩水一半,大量土地和能力还被门阀占有,朝廷的财力供养不起新的贵族阶层,没法开源,只好节流。

淝水之战这样的大胜之后,只有谢安被追封为庐陵郡公,谢玄、谢石等四人被封为县公而已。

此时,开国爵应运而生。

开国爵的格式就是封地加开国加爵名,又以封地名为爵号。

比如滕含因讨伐苏峻的功劳,被封夏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夏阳一县的租赋,国家要分1\/9给他。

更多没有加开国的爵位,就是纯属荣誉性的虚封。

而在北方,北周在郡公之上新设了国公一级,以东周列国的诸侯国名为爵名。

关陇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们,比如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唐国公,杨坚的父亲杨忠是随国公,史上最牛岳父独孤信是魏国公。

这些北魏制度下的边缘人物,一跃成为开创几百年王朝的统治家族。

《周书》:封郡县五等爵者,皆加开国。

于是非宗室的爵位就变成了统一的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男、开国县子。

由于战乱,朝廷没法满足贵族们庞大的食邑需求,“开国”也名存实亡,于是没有封地、食邑也是虚数的“寄食制”应运而生。】

弹幕区:

〖独孤信确实牛。〗

〖长女是北周皇后,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这人生的女儿命真好。”

“好吗?你猜他的皇帝看到这些会怎么想?”

北周。

身为皇帝的宇文觉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欣喜若狂。

隋唐太远,宇文护太近。

这厮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贵乡公都敢登车拔剑,朕略阳郡公虽比他小四岁,却也敢血溅五步!

大不了,就是一死!

赵贵,你可得争气!

赵贵,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建立,封楚国公。

赵贵初附葛荣,后归顺尔朱荣,再后从贺拔岳。

这样一个人,不要指望他多忠心皇帝,何况皇帝还是个小孩子。

谁当皇帝对他并没有区别,但宇文护实在是太过分了,不仅摄政专权、还一点也不尊重人!

于是赵贵四下串联,这第一站找的便是独孤信。

但独孤信不愿参加,只有一句:“时机未到。”

呵,你不愿意,总有人愿意。

赵贵正要离开之时,天幕出现,便留下了下来。

而现在,独孤信笑道:“时机刚刚好。”

“起兵,奉诏讨贼!”

赵贵问道:“哪来的诏?”

独孤信刚才是开心的笑,现在则是被气笑了。

就你这脑子,还准备干掉宇文护?

要是没有天幕出现,我真的很怀疑你会把我害死!

“衣带诏,你身上难道没有带着?”

赵贵也是反应过来了,连忙找笔墨纸砚……手忙脚乱半天,心一横,拔剑划破手掌,写起了血书。

“唉,元宝,我提醒你一句,不要和他们争。”

“即便功成,也安心当你的国公。”

“功成之后,我也会推掉所有官职,只留个爵位,在家里颐养天年。”

赵贵冷眼望去,呵,凭什么!

造反前我是国公,造反后我还是国公?

杨忠是你姻亲,李昞也是你姻亲,无论谁成功,你都不吃亏!

“唉……”独孤信长叹一声,若非需要你的帮助,早一剑宰了你!

“你是想当皇帝,还是想当权臣?”

“几百年的乱世,你还没看明白吗?”

“那位置真有那么好坐?”

“你要想争,我不拦你,但宇文护的党羽没清除之前,不可生乱。”

赵贵嘲讽道:“你还是先管好你的姻亲,别自己打起来了。”

独孤信一字一句的说道:“他们!可比你聪明多了!”

“事成以后,他们两家争,我顶多两不相帮。”

“但你若是争!我第一个宰了你!”

自从得知隋唐,杨忠和李昞二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二人都在等,等对方先出手,也在等一个机会。

而现在机会来了,探子已经查明,赵贵在天幕出现之前就去了卫国公府上。

“起兵!”

只要自己起兵,不论卫国公想不想,他都必须要跟随了!

只是让人有些尴尬的是,出现了四份衣带诏。

内容倒是差不多,只是排序不一样。

赵贵手里的诏书,是以赵贵为首,统领天下兵马讨贼,其他各家的也是一样,自己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你都准备了?”赵贵对独孤信怒目而视,骂道:“那我写血书的时候,你不拦着我?”

独孤信无所谓的耸耸肩,解释道:“这不是为了让你有点参与感吗?”

【在“寄食制”下,比如李世民母亲的叔祖父邓国公窦炽实际有一万户,但是:“别食资阳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也就是由朝廷另外拨给窦炽资阳县一千户的租赋,作为他的国公俸禄。

北周、隋、唐,三个关陇式帝国制度上也是一脉相承。

唐与隋的区别在于贞观十一年,李世民要求国公以下爵位都恢复开国二字。

如图:开国爵 当然这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因为这一时代的爵已经没有封地了,所以史书上一般就把“开国”省略了。

通常的做法,是以某人的郡望为爵号,比如当时的河东三大士族、河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

几家都出现过不同时代的公、侯、伯、子、男。

河东郡公:裴寂、裴遵庆、柳公权。

河东县侯:裴炎。

河东县男:薛仁贵、柳仲郢。

河东郡以及邻郡下面属县的地名也常用于爵号。

比如闻喜县公:裴行俭。

平阳县子:薛绍。

正平县男:裴光庭。

假如你穿越回长安,遇到渤海县侯高适,你就知道它是纯正的渤海高家的人。

还有一种少见的命名法,比如阿史那弥射跟随太宗征高句丽有功,被封为平壤县伯。】

大唐,长安。

“原来谣言是这样来的啊?”

李世民想起自己被射瞎一只眼睛的野史,还被后人调侃是算命先生说自己一千多年之后有一个大劫。

“哈哈,原来是这样来的。”

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御驾亲征,李世民开怀大笑。

魏征行礼说道:“陛下,不可御驾亲征。”

李世民解释道:“朕没有!”

魏征一指天幕,李世民又辩解道:“那是未来的事!”

魏征直起身来,一字一句的强调道:“未来!也不行!”

李世民瞪着魏征,反问道:“难道朕想想也不行吗?”

“不行!”

“砰!”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想也不行!”

“对”,魏征毫无惧色,不紧不慢的解释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待我们这一干臣子死去,朝堂被奸恶之人占据,他们揣摩陛下心思,哄着陛下劳民伤财、御驾亲征!”

“若是搞得大败而归,大唐亡国不远矣。”

李世民怒道:“你是说朝堂的青年才俊未来皆是大奸大恶之徒!”

“你还说朕会老年昏聩,是个昏君!”

“臣只是在说一种可能性。”

“一统天下的始皇不会想到秦二世而亡。”

“北驱匈奴的武帝也不会想到晚年民生凋零。”

“刚入秦国的李斯,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亲手覆灭秦朝!”

置物台被李世民拍的砰砰作响,满以为会有人出声反驳魏征。

没想到……不论文臣武将,不论老迈还是年轻的官员,皆是齐齐行礼:“魏征所言有理。”

“还请陛下,万不可御驾亲征。”

以前也就算了,现在秦王都是皇帝了,还需要御驾亲征,岂不是说我等都是废物?

不行,必须将陛下的想法打消掉。

魏征心里就一个字:爽。

太子以后不能骂了,太上皇又不敢骂,那就只能委屈陛下了。

李世民心里就一个字:艹!

凭什么朱棣可以御驾亲征,死在征途!

这才是皇帝的最高死法!

朕也想要啊!

可惜朱棣听不见李世民的心声,否则高低的骂一句:“要不咱们换换?”

“你以为我想啊?”

“这不是手下没人嘛……”

“能打的要么被我爹砍了,要么被我砍了,剩下的都不争气,可不是只有自己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