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198章 庙号

第198章 庙号

书名:刷视频:震惊古人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4:51:55

pS:上本书,三天两头被审核,这本书更近更进一步,动不动就在下架边缘,心累,近现代剧情尽量不写了,望周知。

【#庙号#】

【皇帝驾崩之后,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相对客观的就是庙号了,有一个庙号难度最大,从古至今没一个皇帝能够获得。

与后来水分越来越大的谥号相比,庙号相当坚挺,几千年来始终是两个字。

第二个字又基本固定,“祖”或者“宗”。

“祖有功而宗有德。”

“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实践当中,有人觉得宗比祖厉害,比如唐粉觉得李世民的唐太宗就比李渊的唐高祖厉害。

但在庙号理论中,祖比宗厉害。

有开创之功的皇帝称祖,有守成之德的皇帝称宗。

一个朝代一般只有开国之君以及新时代的开创者可称祖,所以一个朝代往往只有两个祖。

当然那些自己没当过皇帝,但被当皇帝的儿孙们追封的某祖不算在内。

但有一朝出现了三个祖,其中一个还叫圣祖。

另外,割据政权,普遍祖宗泛滥,疆域和功绩不大,但名头却不小,亦不在讨论之列。

庙号的第一个字最有含金量的是:“太”、“高”、“世”、“中”。

庙号起源于商代,最早只有这四个字。

创基立业曰“太”。

功高者曰“高”。

世代转移、新时代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曰“世”。

中兴者曰“中”。

那么与祖宗结合起来,庙号就有了排序。

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中宗。

其中并没有中祖,中祖是其中获得难度最大的,至今未有一例。

太祖、高祖都是开国皇帝。

典型代表是: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其中很多人以为刘邦是汉高祖,其实是错误的,刘邦是汉太祖、高皇帝。

太祖是庙号,高皇帝是谥号。

而传唱错误最早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对刘邦的记载有:汉太祖、汉高帝、汉高祖。

推测可能是抄录错误。

开国皇帝叫高祖,是因为把太祖的名号给了自己的父亲或者爷爷。

比如唐高祖李渊,唐太祖是他爷爷李虎。

隋高祖杨坚,隋太祖是他爹杨忠。

世祖一般是颁发给将功业发扬光大的人。

世有两层意思,一是支系成为大宗,二是将祖宗功业带入新高度。

典型代表是汉世祖刘秀、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

比如福临,他父亲皇太极才称清太宗,但他却能称世祖,是因为在他任上满清进了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开国皇帝司马炎也称世祖,因为他把太祖和高祖分别给了爷爷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

太宗是宗这个庙号里的老大,所以往往是一个王朝除开国之君外的下一任皇帝。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当然也有例外,如汉太宗刘恒、明太宗朱棣。

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但他之前的皇帝除刘邦外,在位时间都很短。

而且两汉对庙号的授予极其严格,比如着名的庙号守门员汉景帝。

在两汉,功绩比景帝强,就有庙号。

功绩比他差,或者和他一样,那就没有庙号。

庙号必须有功绩才能给,所以刘恒是两汉第二个有庙号的皇帝。

而朱棣叫明太宗,也是合理的,毕竟朱允炆在位四年就被他赶下台了。

并且朱允炆一直到南明朱由崧时期才有了庙号,所以朱棣也算是明朝第二个有庙号的皇帝。

至于后来成为明成祖,则是嘉靖为了给亲爹名分而改的。

高宗则有些高开低走或者代表王朝中衰起点的意思。

比如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乾隆。

中本是中兴之意,所以中宗基本上是让本朝中期来了个小**。

比如汉中宗刘询的昭宣中兴、唐中宗李显复国号为唐。

而世宗有世代转移和将功业发扬光大的意思。

比如明世宗嘉靖便是世系转移。

而汉世宗刘彻则是将功业发扬光大。

除了太、高、中、世的庙号外,还有不少独一无二庙号。

尤其是宋朝,非常有创新精神,神宗、英宗、徽宗、哲宗、真宗等,这都是宋朝原创出品。

这些庙号要么是费劲找亮点,比如仁宗、孝宗、睿宗。

要么是明褒暗贬,比如武宗、文宗。

这里的文、武,是庙号,而非谥号。

文在谥号里是极好的,但在庙号里则完全相反。

指的并不是皇帝的文治武功,而是暗指其穷兵黩武和文弱无能。

还有早死皇帝庙号,如英宗、穆宗。

至于哀宗、僖宗等,从字面就能看出不是什么好词。

而几千年的庙号里没有一例中祖,这是因为要达到中祖的标准,实在是太难了。

既要力挽狂澜、中兴王朝又要有开创之功。

中兴王朝的叫中宗,因为他们都没有开创之功。

其实历史上真正达到标准的只有汉世祖刘秀,他集中兴与开创于一身,但他的庙号是世祖。

或许是因为大臣和儿子觉得刘秀是旁系小支,且继承先汉法统。

又或者大臣和儿子觉得“世”比“中”好,为光武帝选择了“世祖”的庙号。

并且庙号并不是随意取的,如果一个皇帝同时符合几个庙号,最后大概率会定有前任明君用过的好庙号,反之亦然。

所以大家幻想的穿越回去,到了王朝末年大杀四方,然后带领王朝重回巅峰,就能得一个中祖的庙号,大概率是想瞎了心。

除非学某人,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庙号定了,否则只能是世祖。

比如穿越成赵构,还于旧都,而后收回燕云十六州,大概率是祖,小概率是宗。

穿越成崇祯,即便平内乱、杀胡虏、海清河晏、开启大航海,大概率也只能是世祖。

世祖自刘秀之后,就被赋予了断代史的开创者或者有承上启下地位的君主的意义。

所以,至少要开创第三次断代史,才能用得到中祖。

历史上,有且仅有一人,成功之后,有很大概率称中祖。

他就是刘备。

刘备如果在曹魏篡汉之后,能够三兴汉室,用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太、世、中、高,都可以。

但刘备以汉为号,表明自己是承接汉朝法统,延续西汉、东汉。

那太祖,不能用,因为刘邦用过。

世祖也不能用,刘秀用过。

而高祖,因为司马迁抄录错误的原因,到东汉末年,民间对刘邦的称呼基本约定俗成是高祖。

包括在汉朝官方文件,偶尔也可见把刘邦写成高祖的。

刘备总不能抢老祖宗的吧?

所以只剩下一个中祖可用。

当然,在不考虑血统的情况下,其实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有资格用中祖。

后唐以唐的继承人自居,如果其一统天下,且承认是继承唐法统,那就只有中祖可用,毕竟太祖、高祖、世祖,唐都用完了。

但是吧,唐太祖是李渊的爷爷李虎。

李存勖给李克用上的庙号,也是太祖。

大概率,他们压根没想过承接唐的法统。

即便成功,中祖也不可能用上。】

大唐,贞观年间。

“嘿,没完了!”

李渊没好气的骂道:“只要提到二郎,就喜欢拿朕当反面,有意思吗?”

“阿耶……”

李渊冷哼一声,牵着李承乾龙行虎步,快速前行,还没走两步,又听见后唐之语。

“这什么后唐,是李氏后人,还是改姓李?”

“装都不装了?”

李渊搞不清后唐的脑回路。

这后唐应当在所谓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

既然以唐为国号,说明想靠唐的法统一统天下。

可转眼,儿子又给父亲上个太祖。

“怪不得没能一统天下,连南北朝的蛮夷都不如!”

东汉末年,公安县。

张飞从案牍里偷偷探出头,眼神越过手握兵书的关羽,小声喊道:“大哥~”

刘备摆摆手,既有兴奋,也有忧虑。

兴奋后人对季汉众人的评价,兴奋这天幕的出现。

又忧虑这一世若又如历史一般,如何对得起跟随自己的众人,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对得起喜爱自己的后人?

抬头望向现年二十八岁的孔明,伸手向前轻轻触摸天幕,唯恐这两年的经历都是一场幻想。

被曹贼追的东逃西窜,几乎丧命。

幸有二弟、三弟、子龙等人相助,又有军师出使吴地,成功结盟,再有周郎一场大火绝了曹贼野心。

如今又有天幕启示,如何能败?

若败,世家、胡人、衣冠南渡……

还有何颜色称自己为汉室宗亲!

念及此处,刘备扭过头去,望向张飞,笑道:“三弟,有何想说?”

“无……”

“有话直说,言者无罪,为兄岂是不明事理之人?”

张飞望向桌案之下,那根与自己有无数次肌肤之亲的木棍。

“大哥,无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