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199章 皇帝谥号

第199章 皇帝谥号

书名:刷视频:震惊古人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4:51:55

【#皇帝谥号#】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皇帝、大臣、武将、为国为民有大功者都可以有谥号,这里单讲皇帝。

谥号据传起源于周公,但现代考证应该形成周恭王、周懿王时期。

从西周至满清灭亡,其中除了秦朝,因为始皇觉得“子议父、臣议君”之嫌,短暂废除。

《逸周书·谥法解》其中的谥号大致可分为三类:美谥、平谥、恶谥。

美谥:表扬型,也叫上谥,主打歌功颂德。

比如文、武、景、烈、昭、穆、明、睿、康、庄、宣、懿等都是好字眼。

得到美谥的皇帝,要么业绩突出,要么品德高尚。

文:擅长治理内政,个人素质高,有学问,爱护百姓,典型代表汉文帝。

武:字面意思,就是会打仗,能开疆扩土,平平祸乱,威名在外,让外敌瑟瑟发抖,典型代表是汉武帝刘彻。

文和武是最顶级的谥号,而两者之间,因为汉文、唐文的缘故,通常默认文比武好。

比如朱棣,其马上得天下、戎马一生,所求不过是一句:太宗文皇帝。

需要注意的是,文和武用作谥号,是褒义。

但用作庙号,则是贬义。

稍稍次一点的美谥还有:昭。

昭:殚精竭虑、品德高尚、还不摆架子、能和百姓打成一片。

比如刘备,庙号为烈祖,谥号为昭烈。

但刘备的庙号并非刘禅给的,而是十六国时期刘渊追封的。

景:广施仁义,不折腾朝臣和老百姓。

美谥是数量最大的谥号,因为谥号是皇帝死后由朝臣商议,最终由皇帝批准的。

大多数皇帝的皇位,都是从老爹那继承下来的,不会起太差的谥号。

除非是能做到天厌人恶,否则即便不用美谥,至少也是平谥。

平谥:同情型,一般是表示惋惜和同情。

常见的有哀、怀、愍、悼、恭、伤等。

怀:此人性格仁慈,能当个好人,但当不了好皇帝。

比如:楚怀王、汉怀帝刘禅。

哀:早死短命或死的不正常。

比如晋哀帝,性格懦弱,喜欢念经修道,拿重金属药丸当饭吃,年仅二十五,人就没了,一生也没什么功绩,所以后人给了一个哀字。

愍:一般追封惨遭苦难丧失尊严的皇帝。

比如晋愍帝司马邺,打不过敌国,只能投降,被敌国君主呼来喝去,当小二使唤,死的时候,年仅十八岁。

恶谥:批评性,也叫下谥。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出现,某皇帝恶行太多,大伙儿对他怨声载道。

或者是皇帝的继任者对前任很不满意。

尤其是亡国之君,一般由下一朝代的开国皇帝追赠谥号。

手下败将,还想要个美谥?

简直想瞎了心。

常见的恶谥有:桀、幽、厉、纣、灵、炀、荒。

幽:贪污**,沉迷声色,不理国事,干的事常常让人看不懂。

炀:昏聩暴虐、倒行逆施、任用小人、沉迷女色不可自拔,是一个差的不能再差的恶评。

灵:荒唐、昏庸无道、花边新闻一箩筐。

古人注重体面,只要不是别具一格或蠢的别出心裁,一般都不会用恶谥。

但最开始各朝给谥号,仍然按照其功过,根据谥法解给谥号。

美化,也仅仅是稍微美化。

如可给恶谥,也可给平谥,那就给平谥。

差一丢丢到美谥,就给次一点的美谥或者好一点的平谥。

一般以一字为主,两字也常见。

但注意,汉朝的皇帝谥号其实是一字。

所以孝文、孝武的孝,你可以把他当做一个语气助词,可有可无,本质上还是一字。

但唐朝开始,谥号的字数逐渐越变越多。

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

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

比如李世民就被追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同时受皇帝活着就获尊号的影响,谥号也就越变越长。

自唐高宗李治后,皇帝的谥号普遍都在四字以上。

在唐及五代时期,谥号虽然变长,但基本的功能还在,即褒贬。

虽然有些许不要脸的人,明明该给恶谥,却给了平谥或者美谥。

但基本功能还在,谥号是用来评价帝王一生功过的。

可是,北宋之后,明文规定禁止使用恶谥。

你想给差评,没门。

直接禁止,你只能选择正常一点夸,和不要脸的夸。

从此,开始用各种赞美词作为谥号,夸赞皇帝。

谥号也从一两个字,到五六个字,后来越变越多,发展到清朝,最长的谥号有二十八个字。

对于皇帝而言,谥号已经失去了他原本的功能。

其褒贬的功能,仅仅只用于臣子。】

评论区:

〖赵武灵王,应该是唯一一个褒贬同存的谥号了吧?〗

〖要不是晚年一顿骚操作,人家真配得上武。〗

〖这就是昏招,无论怎么洗都洗不白。〗

〖只有统一才会更强大,他反而想把国家分裂了。〗

〖简直是骚到家的操作,死的不冤。〗

〖有没有可能,他跟孙权晚年一样,想借着二宫之争,清理一下朝堂!〗

〖即便真是这样,但是他玩脱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打了半辈子战争的李世民,叫太宗文皇帝。〗

〖李世民崇拜汉文帝,一直暗示臣子,而且他还先把武给了李渊。〗

〖南北朝以后的谥号不用看了,基本都是美谥,唐宋的谥号你我基本看不懂,只有明清的谥号,看最后一个字就行。〗

〖宋朝有个谥号“文武”的皇帝,是不是贼厉害。〗

〖没毛病,文武双全哈。〗

〖赵光义,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那确实没毛病,文武都强! 狗头·jpg。〗

〖赵匡胤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他谥号文,虽然不太够得上,但好歹终结乱世,勉强算他过关吧,赵光义怎么就没毛病了?〗

〖他骑着一头毛驴,敌人千军万马都追不上,算不算武?〗

〖那文呢?〗

〖因其政策,两宋一朝科举当官的人数,比明清两个大一统王朝加起来都多,北宋好歹有大半壁江山,南宋只有小半壁,你想,你细想,这不得占一个“文”字?〗

汴梁城外三十里。

空中鸟儿随风飞荡,郊道上,赵官家胡须随风吹的抖动,一步一行的向队伍中断而去。

雨后的道路,总是有些泥泞。

赵光义随手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上,见赵匡胤带着怒色,由远及近,嗤笑道:

“怎么?等不及了?”

“是要揍我一顿,还是要杀之以谢天下?”

赵光义笑着笑着,瞥见脚边有块小树枝,捡起来横在脖上。

“好头颅,谁当斩之?”

赵匡胤长叹一口气:“何必一心求死?”

“宋之亡,我一人之过?”

赵光义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向赵匡胤走去,侍卫想要阻挡,被赵匡胤挥手制止。

“宋之弊病,我一人之过?”

“二哥,赵官家,杀了我又能如何?”

“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是能造就盛世?”

抄录天幕的群臣,听着赵光义之言,齐齐低下头,却又止不住的悄摸打量。

“无非是掩饰大宋为何亡而已!”

“杀了我,然后告诉天下,过得苦是因为我篡位,被蒙元奴役也是因为我篡位。”

“为什么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我篡位。”

赵光义一字一句的问道:“二哥,我说的对吗?”

“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糊弄百姓的。”

“万般之罪,罪在我身!”

赵匡胤无力的挥挥手,让侍卫看管好他。

“哈哈哈,被我说中了?”

被侍卫架着离去的赵光义,大笑着嘲讽道:

“二哥,我要是你,我就把皇位还给柴家人,免得做那亡国之君,遗臭万年!”

赵官家负手而立,眺望着汴梁的方向。

仿佛能看见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仿佛能闻见大街小巷尽是各式各样的小吃摊,香气四溢,诱人无比。

仿佛能听见商人叫卖声、百姓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赵官家失神笑了笑,突然念起李白的诗句,又迈起脚步,朝祖陵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