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206章 大顺王朝(李自成:张献忠,你居然背着额进步?)章末

【第八位:大顺王朝,李先栋。

八三年,武汉新州县李集镇采购站有一个叫李先栋的工人。

因为长期痴迷于电视剧里皇帝的角色无法自拔,导致晚上经常梦见自己当了皇帝。

长此以往,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天选之人,注定要称王称帝。

同年五月,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单位的同事曹子顺、涂水清。

他对二人说:“当年李自成死于湖北的九宫山,而我就是李自成的后代,并且我还是天上太白金星的转世,如今虽然流落民间,但注定要做一番大事。”

曹子顺问:“做什么大事?”

李先栋说:“成立咱们自己的王国,国名叫大顺王朝,我来当皇帝,你们当我的股肱之臣。”

曹、涂二人,因为长期在单位上不受重视,内心极度压抑。

三人一拍即合,当即搓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

李先栋提出了目前大顺王朝的三项工作。

一:积极发展信众,命令二人前往附近的乡镇招募乡民,准备起兵。

二:让众人纳贡,给自己盖一间皇宫。

三:准备登基大典,时间暂定在八三年,农历九月五日。

二人领了皇命在附近的乡镇四处传播言论,诸如:世界要变天了,武汉要出个皇帝,只要现在加入大顺王朝,将来就可以高官厚禄。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二人就发展出了几十名会员。

但凑到的钱不够盖皇宫,只够盖一间瓦房。

八三年,农历九月初五,早上八点。

几十个人聚在李先栋刚刚盖好的瓦房院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李先栋穿着从县剧团借来的黄袍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

“登基仪式过后,你们不可直呼再朕的大名,而是叫朕大顺朝、顺孝皇帝,明白了吗?”

众人稀稀拉拉的响应,李先栋见众人不太兴奋,于是拿出杀手锏,开始大封群臣。

封曹子顺为八贤王,掌管朝中一切大小事务。

曹子顺闻听此言,连忙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泪眼婆娑的说:谢主隆恩。

李先栋很关心的让他快快起身:“八贤王快平身,不然你的老寒腿又要犯了。”

涂水清封为京都统兵马大元帅,掌管天下兵马。

涂水清跪地,如捣蒜一般,不停磕头。

李先栋又看了看十八岁的侄子,朱红天,说要封他为大内总管。

但是被朱红天拒绝。

“我不要当大内总管,我要当大元帅!”

李先栋解释道:“你年纪还小,等你以后成年了再当大元帅。”

朱红天指着涂水清说:“凭什么他都能,我却当不了?”

“要不我俩打一架,看看到底谁厉害!”

话没说完,朱红天跳起来一拳抡到了大元帅的左眼之上。

正值壮年,刚刚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涂水清怎么能受得了这个气?

不揍这小子一顿,以后还怎么统领天下兵马?

涂水清一个翻身骑在了朱红天的身上,一顿电炮突脸。

大顺皇帝和八贤王上前拉架,但围观的群众无一人上前帮忙。

因为大家心想这是朝堂之争,要明哲保身,不要轻易卷进去。

尤其是皇帝亲属和兵马大元帅的争斗,可不敢瞎参与。

四个人打成一团,越打越凶,朱红天被打的鼻青脸肿,李先栋借来的龙袍也被撕得稀碎。

李先栋一怒之下,威胁道:“谁再动手,就治罪于谁,将来等天牢盖好了,直接打入天牢。”

随后又安慰朱红天:“只要你不继续闹,就封你为征远大将军。”

两人这才就此罢手,这场动乱史称:瓦房之变。

经此一役,心有余悸的李先栋苦思冥想制定了大顺朝的《治国安民总纲》。

其中规定:不能打架,打架要问斩。

不能不尊重皇帝,不尊重者斩。

也不能辱骂皇帝,心里骂也不行。

嘴上骂皇帝要问斩,心头骂皇帝要流放边疆。

……

随后,他又找到民间的画家设计了龙旗,竖在自己的瓦房之上。

又刻制了带有“政国宝印”四个字的传国玉玺。

然后跑到武汉市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购买一柄工艺宝剑交给曹子顺。

并对他嘱咐道:“这把尚方宝剑你要拿好,将来朝中若是有变,你可用此剑先斩后奏,行使皇权。”

八四年七月四日,李先栋身披龙袍,坐在四个人抬的龙椅之上,准备御驾亲征。

他的身后有二三十名御林军,以及八贤王大元帅和大将军。

李先栋振臂高呼:“今天先拿下县城,然后拿下武汉市,七年之内统一华夏,到时候,诸位都是开国功臣。”

但此时,大将军朱红天要求自己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但是大元帅涂水清表示:我才是大元帅,我应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眼看二人又要吵闹,八贤王掏出尚方宝剑说:你们再闹,我就直接砍了。

随后又安排道:让大元帅走在最前面吧。

但是,大将军朱红天不服,一气之下直接跑了。

李先栋也不管他,让众人继续上路,敲锣打鼓、招摇过市。

谁成想,朱红天直接跑到了附近乡镇派出所报告了此事。

派出所关注这些人很久了,得知消息迅速组织几名干警以及街道办的治安人员,前往路上拦截他们。

坐在龙椅上坐着春秋大梦的李先栋看到远处赶来的警察,当即发号施令,让众人列阵迎敌。

但是四个抬龙椅的人,早就累得腰酸背痛,看到警察来了,直接扔了龙椅,溜之大吉。

顺孝皇帝李先栋,被扔在路边的水沟里动弹不得。

大部分人一窝蜂全跑了,只有八贤王和大元帅捡起地上的长枪,准备做困兽之斗。

但是被警察一招制服,按在地上缴械。

后经审判李先栋被判二十年,大元帅和八贤王被判十五年,大顺王朝就此覆灭。】

“哈哈哈,哈哈哈。”

崇祯笑了,没想到李自成也被编排了。

笑着笑着,又沉默了。

时值中午,王承恩端着小米粥而来:“皇爷,您说李自成收到信,会如何?”

“你觉得呢?”

“奴婢不知。”

明朝太监,会自称奴,意为皇帝家奴。

地位高的,亦可称臣。

但王承恩贵有自知之明,即便崇祯让他学习魏忠贤,他仍然自称奴婢。

“你不知,朕也不知啊。”

南直隶,凤阳。

赵先生,史书无名,早期投奔李自成。

因为读过书,且考过科举,算是李自成的谋士与军师。

历史上,崇祯十年杨嗣昌围剿,死于乱军之中。

从天幕透露的些许未来中,其建议以抗清之名,联合各方,与明和谈。

“九宫山,未来的葬身之地吗?”

李自成的喃喃自语无人回答,响应他的是赵先生的急切之音。

“闯王,必须下令严管军纪了,否则民心尽失!”

李自成此时还是舅父高迎祥手下的“闯将”,但天幕出现,手下人自然而然就改口称“闯王”了。

“唉,额能管住吗?”

攻凤阳,是三家合力,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

李自成的意思很明白,自己管不住其他两家。

若是只管自己的人,他们看见其他两家抢金银、夺珠宝,自己人能控制的住吗?

即便控制的住,也是军心尽失,搞不好直接改旗易帜,投其他两家。

赵先生明白,但不能不管,语气稍显平和的建议道:“您难道不想坐紫禁城?”

“即便不想,也要为将来考虑。”

“带着一群匪军,如此行事,将来或许比历史上更惨。”

“此战过后,找个地方休整,将那些害群之马驱逐出去。”

“要有关圣刮骨疗毒之决心,否则疥癣之疾,拖到最后,是会要人命的。”

李自成心里很清楚,但……

“唉~”

李自成长叹一口气,反问道:“额是闯王,但闯军是额一人的闯军吗?”

“闯王,要下大决心啊。”

“您可知,黄虎都做了些什么?”

张献忠,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李自成知此人勇猛,但总感觉和自己不是一条道的,无甚好感。

“您可还记得天幕说的李定国?”

“张献忠现在让他这义子在管军纪。”

“哦~”李自成闻言有些好奇:“是学刘邦的约法三章?”

赵先生面带愁色的说道:“若是这样,那还好了。”

“他那义子除了阻止士兵奸淫妇女,不准士兵杀无辜民众之外,其他都不管。”

李自成顺势坐了下来,面带不解之色:

“那这有什么可让你忧愁的?”

“关键是,他看到不法之人,不打也不骂,还和和气气的和人家说:抢的金银自己装着,但是以后就别跟着我们了。”

“并且黄虎还把自己这么多年的金银都拿出来,这些被撵走的人,每人放二两遣散费。”

“黄虎说:虽然额们以后不是一路人,但是额们同生共死多年,没多的给大家,这次大家抢的金银自己收着,额再给二两,大家好聚好散。”

李自成听得有些牙疼:“那这些人,应该投舅父多一些吧?”

赵先生更愁了:“按理来说,是这样。”

“但您手下那些人,打着您的旗号,说干嘛投个未来必死之人,额们闯王未来可是做过天子的人。”

“各位兄弟来我们这,有酒有肉,未来更是公侯万代。”

“黄虎遣散的人,十有**都来了您手下。”

“砰!”

李自成拍案而起,骂道:“他们这哪是为我,分明是打着我的旗号,壮大自己实力。”

“唉,可您能处罚他们吗?”

“他们虽说有私心,但说破大天,也是为了您着想。”

李自成瘫坐下来:“那舅父哪里?”

“他是闯王,您手下也喊您闯王。”

“您还抢了投奔他的兵,您觉得呢?”

赵先生见李自成失神,暗道此人真是不争气,怪不得做天子都不过百日。

可共事如此之久,李自成从未亏待自己,终究是有些感情。

“如果没有天幕出现,凤阳皇宫的太监与乐人,您想要吗?”

李自成浑浑噩噩的点点头。

“那现在呢?”

李自成吞了吞口水,终究是没有违心,很诚恳的说道:“想。”

“那黄虎,您觉得他想不想?”

“他肯定想。”

“凤阳皇宫,是我们两方人马攻下,可他没要。”

“不争不抢,让我们的人送回来给您。”

“其志向之远大,或许真能坐一坐九五之位。”

赵先生恭恭敬敬对着李自成行大礼:“闯王,若是您有刮骨疗毒之决心,未来即便上刀山、下火海,希孟陪您一起。”

赵先生,史书没记载其名字,希孟是作者取的,取自以前看过的小说。

“但您若是只想图一时快活,恕希孟要转投黄虎。”

“为何,你想要做宰辅,想凭从龙之功,博一个公侯万代?”

李自成站起身来,恶狠狠的说道。

但李自成与赵希孟对视,没能从他的眼睛看到恐惧或者**。

“闯王,可知为何家父为我取名希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华夏天倾,满清入主,以至我华夏落后蛮夷。”

“华夏子民,被屠杀,被凌辱!”

“希孟不求公侯万代,只想这一切不再发生。”

这一刻,李自成看见赵希孟的眼里有光,闪烁着一颗名叫华夏复兴的星辰。

李自成没用绿林好汉的抱拳礼,学着赵希孟常用的儒家礼,拜了下去。

“先生,请让额考虑三日。”

“若不成,额亲自送先生前去,免得让黄虎小看了先生。”

李自成送赵希孟出营,随后看着乱糟糟、抱着金银财宝,连刀都不知扔在何处的大群士兵,没来由的心烦意乱。

眺望着张献忠大营的方向,李自成喃喃自语:“你是如何下定决心,这样做的?”

张献忠若是知道,肯定会回答:无它,在定国吾儿劝导之下,额太想进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