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219章 正蓝旗:拥护平西大将军做曹丞相,带领我们匡扶汉室!

【#离谱的名字来历#】

【有位博主叫李建国,是一名女生。

网友很好奇:一个女生,父亲怎么会给她如此男性化的名字?

并且,女生不过才二十出头,家人怎么会取一个如此有年代的名字?

面对网友的疑惑,李建国解释道:“全村四百多人都姓李,但是村名叫张庄。”

“我爸挺有文化,本来给我取的名字是李丹。”

“但是隔壁赵翠花和我爸聊天的过程中,得知此事,抢先一步把李丹的名字给她儿子用上了。”

“我爸一气之下给我取名李建国,和李丹爷爷的名字一样。”】

评论区:

〖全姓李,为什么叫张庄啊?〗

〖因为张冠李戴。〗

〖李建国面对赵翠花 : 卑鄙的外乡人。〗

〖我爸的同学,一个叫张卫国,另一个叫张建军,俩人有仇,上学的时候就天天打架,后来,张建军的儿子叫张卫国,张卫国的儿子叫张建军。〗

〖我有个同学,双胞胎,他叫曹冰山,他弟叫曹雪山,后来看到他爸的名字震惊了,曹火山。〗

〖我们村是福建最北的渔村,在福建沿海线最北边,所以我们村叫————南镇。〗

〖我们村叫“牛头村”,但一村人都姓马,关键我们村快一万人口了。〗

〖因为牛头马面。〗

〖按辈分我要叫雅静,但是因为生我那天下雨,我出生雨就停了,我妈给我改成了雨婷,后来村里好久不下雨,村里的人怪我的名字取得不好,硬是让我妈给我换了一个。〗

清,康熙元年。

南明,永历十六年。

山东。

“为什么都姓李,却叫张庄?”

老人坐在破烂的门槛上,听得小孙子的疑问,陷入回忆。

那年,和小孙子一般大的年纪,老人还是南直隶人士。

而现在,老人又成了山东人士。

老人伸手往头上摸去,近乎光秃秃的头顶,后面挂着一条类似猪尾巴的辫子。

“这里叫李村,可村子里没有姓李的。”

“爷爷,这是为什么啊?”

“爷爷,为啥我们姓东啊?这个姓氏好奇怪啊。”

老人笑了笑,神色不变的摇摇头,牵着小孙子的手往屋内走去。

“咱们去给你父亲做饭吧,你帮爷爷洗菜,好吗?”

小孩子问题来的快,去的也快,闻言,蹦蹦跳跳的就要去找木盆。

老人望着小孙子的背影,苦笑道:“朱,东……呵呵,何日才能改回本姓?”

云南。

吴三桂看着面前割掉辫子的正蓝旗章京兀儿特,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

“你要造反?”

“不,是反清复明,光复汉家天下。”

吴三桂看着义正言辞的兀儿特,嘴角直抽抽。

“你们原本的计划是?”

“实不相瞒,我们准备先灭你,然后攻占四川,而后从汉中入陕西,直逼北京,重建大明!”

闻言,吴三桂捂住额头,简直无法直视兀儿特。

你也太过于实诚了。

就你们,两千人,还占四川、入汉中,还重建大明?

拉倒吧,我这关你们就过不去!

兀儿特看吴三桂一脸不信的模样,质问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虽然我们只有两千人,但也不差。”

“……”

“你认真的?这话骗骗老百姓就算了,你还当真?”

“主力是明军,别人不知道,你还能不知道?”

吴三桂冷笑道:“你若是如此天真,就回到驻地,我可以当做此事从未发生。”

“好吧,只要您打出旗号,我们可以保证,正蓝、正白大部分都会支持您。”

吴三桂问道:“你们正蓝旗被打压,还被发配云南,对爱新觉罗不满我能理解,正白旗凭什么?”

“因为我们的旗主都是摄政王!”

“你们还讲忠义?”

“我们读三国的,最为崇拜关二爷。”

吴三桂:……

你们要是真讲忠义,就不会造明朝的反了?

“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已经答应了,只要杀了永历帝,就封我为平西亲王。”

“你难道没听天幕说,三藩最后都被平了。”

吴三桂长叹一口气:“我老了,没那心气了,做个平西王老死,享尽荣华富贵,何苦陪你们去博那不确定的未来?”

兀儿特冷哼一声,骂道:“鼠目寸光。”

“有天幕提示,反清复明的人会少吗?”

“京城那群人会放心你吗?”

“做平西王,哪有做曹丞相来的痛快?”

“如今永历帝还在,只要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定国、郑成功即便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称呼您一声吴丞相。”

“光复大明之后,应该如何做,不用我教您吧?”

吴三桂端起茶杯,用茶盖轻轻赶着茶水。

兀儿特明白吴三桂是在端茶送客,但稳稳的坐在凳子上,不动如山,死死盯着吴三桂的眼睛。

今天,要么一起造反,要么把我宰了送给康熙。

说好的八王议政,入关之后没了。

说好的共享天下,结果爱新觉罗是主子,我们全成奴才了。

还将我们正蓝旗发配到这鸟不拉屎的云南!

特么的,我们陪你祖宗打天下的时候。

顺治、康熙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打天下我们上,享福的时候,就只有爱新觉罗了。

“吴三桂,是做平西王,还是做曹丞相,给个话!”

“大胆,竟敢直呼平西大将军名讳,想找死吗?”

出声怒骂兀儿特的是吴三桂次子吴应麒。

见吴应麒一脸怒气,欲要拔刀,兀儿特不紧不慢的说道:“魏文帝曹丕,亦是曹操次子!”

闻言,吴应麒陷入沉思。

明知兀儿特是在挑逗自己,但这副画面实在是太美好了。

父亲一旦举旗造反,远在北京的大哥可就成曹昂了。

吴应麒和大哥感情不深,顺治十年,吴应熊就进京与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

而后,一直被留在北京。

说白了,就是质子。

大哥、大侄儿,哈哈……呜呜,你们可死的太惨了。

不对,大哥还没儿子。

哈哈,天助我也!

念及此处,吴应麒微微扬起的嘴角,转瞬即逝。

怒骂道:“放屁,我和大哥的感情,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挑拨的!”

吴应麒虽是吴三桂次子,但被过继给了吴三桂兄长,名义上的父亲并不是吴三桂。

如果吴应熊活着,即便吴三桂真的造反成功,吴应麒也只能当个藩王。

历史上,便是因为这个原因,吴三桂死后,众人宁愿拥立吴应熊才十二岁的儿子,也没考虑过吴应麒。

吴三桂将茶杯放下:“你若是能说服李定国与郑成功,那咱们就一起反清复明。”

“若是不能……”吴三桂冷哼一声:“我就只有借你们的人头,去向康熙表表忠心。”

闻言,兀儿特从怀中掏出两块黄布,嘿嘿一笑:“有永历帝的亲笔诏书,平西大将军就等着当丞相吧。”

吴三桂挥挥手,不耐烦的送客。

兀儿特也不计较,大笑一声便走了。

“父亲,大哥可怎么办啊……”

看着次子眼里满是喜色,却偏要装出一副难过的样子。

吴三桂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心中藏不住事,毫无帝王之相。

“天家果真无亲情乎?”

“父亲……”

吴三桂摆摆手,接着说道:“唐太宗亦是次子,汝当勉励之。”

“父亲……”

“好了,去忙吧。”

吴三桂的本意是告诉儿子:多和唐太宗学学,不仅能文能武,还能笼络人心,哪怕只学半分皮毛,也好。

可背对着吴三桂,埋着头缓缓走出去的吴应麒,嘴角却再也控制不住,成了一个半弯的圆形。

父亲为何第一句说天家?

说明父亲准备造反了!

父亲为何第二句提唐太宗?

这是在暗示……不对,明示我,只要大哥死了,我就是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