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 第250章 技术验证船:吊炸天的造岛神器

“好,这个好……”

刘老看着龙门吊,脸上全是灿烂的笑容,后面的技术人员也是如此,一个个心情舒畅。

徐华盛开始给众人介绍这个船坞,这个船坞用的大小设备都是国产的,而且性能优越。同时这个船坞几乎可以造市面上所有的船只,就算那些排水量一二十万吨的超级货轮也都可以在这个船坞制造,而这样的船坞,这个造船厂一共有四个,可以同时开工建设四艘大船。

从船坞里看了一圈出来后,徐华盛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巨大的会议室内。

“各位老师,首先我代表我们华运造船厂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咱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合作愉快。各位,接下来我们公司要造的是一艘特殊的船……”

徐华盛直接拿出一幅效果图挂在会议室的黑板上,当看到这个效果图后,所有人都瞪大眼睛,连刘老也是如此。

“各位,这就是我们公司想要造的船。这是一艘现代化的绞吸式挖泥船,设计空载排水量3.2万吨,满载排水量五万吨左右,船长196米,船宽47米,装机总功率8万千瓦,采用全电推推动方式,铰刀架重量3700吨,最深挖掘深度55米,设计每小时挖泥量2.5万立方米,传输距离230米,铰额定功率3.3万千瓦……”

会议室,徐华盛指着效果图开始介绍这艘挖泥船的各种设计数据。听完这个设计数据后,所有人瞪大眼睛。

因为这些数据,随便拉出来一个对华夏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登天的技术啊。

别的不说,就装机总功率就很可怕,8万千瓦的装机总功率确定不是闹着玩的吗?换算成马力可就是11万马力啊。

11万马力是什么概念?可以做个对比,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的总功率为26万马力。但那玩意可是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啊。

而现在这艘3.2万吨的船就弄了11万匹的马力,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华夏真的有这样的动力系统的话,就算造航母动力系统也不用担心了。

至于其他数据也很惊人,跟天书似得。特别是工作效率,一小时2.5万立方米,你确定不是开玩笑吗?

2.5万立方米,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华夏未来的天鲲号,每小时的挖泥量为6000立方米。而这台大家伙,一艘的效率顶的上四艘天鲲号还要多。如果用这玩意去南海造岛,绝对会非常的爽。

当然这家伙的排水量也比天鲲号大的多,天鲲号的排水量才一万吨,满载排水量1.7万吨。

而徐华盛拿出来的这玩意,空载排水量3.2万吨,满载排水量直接到了五万吨了。就这体格把上面的设备拆了变成平铺式甲板,能轻松起降垂直起降的战斗机。

这样的船,妥妥的大国重器啊,

“小徐,这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啊。”

连刘老听完之后都忍不住说道。

前两天徐华盛打电话说要造一艘万余吨级的大家伙,技术比较高端。

刘老还以为是一个一万吨左右的船呢,谁知道现在空载就3.2万吨,满载直接干到了五万吨去了,你这个万余吨,这个余的有点多啊。

“刘老,虽然难,但却也不是完不成的事情。先说动力系统吧,我们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一款燃气轮机,已经差不多快要定型了,性能完全能够达到需求。至于这艘船上用的各种材料,我们公司现在也有足够的技术储备,难度也不算大。这一次之所以让各位来,其实就是想让你们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比较重要的难题,那就是电推系统。这艘船的电推,我不准备采用交流电推,而是准备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推系统……”

当徐华盛的话音落下后,所有人都瞪大眼睛。

中压直流综合电推系统,这个名词他们真的没听说过啊。

交流电推,这他们倒是不陌生。毕竟船舶电力推进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

只不过电推有电推的优势,但是电推也有电推的劣势啊。

最大的劣势就是不稳定,故障率高,一旦出故障,那么整条船将会失去动力。

稳定性现在是各国在电推技术上最大的难点,这个难点别说现在了,就算四十年后,也是一直困扰欧美的一个技术难点。

但是对于华夏来说,自从马明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后,这个问题在华夏这边基本上是解决了。这个系统让华夏在舰船电力系统上面一路领先,彻底与美国拉开了差距,领先美国至少十五年。

如果现在搞出来这套系统,那就不是十五年了,领先三十年都差不多。

“什么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其实原理也不难……”

会议室里,徐华盛开始讲述什么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伴随着徐华盛的讲述,所有人仿佛被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似得。

而坐在后面的马明伟的眼睛更是彻底亮了起来。因为徐华盛讲解的东西,也是马明伟其实一直在思考的东西,也是他一直想研究的东西。

只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罢了,毕竟现在自己只是一个教授而已。

但是现在,马明伟的眼睛却很亮,大脑犹如一个海绵,拼命的吸收着徐华盛所讲述的东西。

徐华盛没有把所有的数据都拿出来,但却把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大体原理给讲述了出来。

这就相当于有了明确方向,接下来团队只需要按照这个方向去研究就行了,大不了徐华盛过来偶尔开开挂,推进一下进度。之所以没有把具体数据拿出来,徐华盛是有自己考虑的。因为这其中的技术太复杂,自己直接拿出来不如让这些团队去按照方向去摸索,把这些技术吃透了才能让这个技术未来会更好。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这些技术人员还会脑洞大开,再开科技树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