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在洪武开商铺 > 第23章 抠门的老朱

第23章 抠门的老朱

书名:我在洪武开商铺 作者:书书在看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9:23

时光匆匆转眼十几天过去了。

城里的百姓还是经常提起讨论,三天前的那场记忆深刻,而又精彩无比的橄榄球赛!

练习赛后的第三天,刘强也做到了答应给球员们的服装和装备,两队服装颜色不同,被明显的区分开来,再也不会出现认不清人的状况。装备防护效果杠杠的,不会再有人轻易受伤,使比赛变的更为激烈。

到了正式比赛那天,西城门外人山人海,城墙上都站满了人,比赛开始后,两队人在比赛场里你追我赶。你冲我挡!过人,传球,假动作,迂回包抄,激烈碰撞,男儿本色尽显!

观众们欢呼呐喊,双方的工友们为各自的球队加油助威,声震云霄,直看的所有百姓大呼过瘾!

全场表现最好的,就是饿狼队的李大力,他被队员们推举为饿狼队队长,他一人跑进了七次球,成为全场最棒的球员!收获了好多人崇拜的目光。

比赛进行了一个小时后,饿狼队在李大力的带领下,毫无悬念的夺得本场比赛胜利!每人如愿以偿拿到了20两银子,疯牛队每人也得到了五两银子的参与奖。

从此之后,百姓们对比赛场的建设格外关注,希望早点看到建成的那一天。

人们都在想象着,在比赛场中观看比赛,会是怎样的壮观场景!

比赛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看台已经修建到了第五层,后续速度会越来越快。

四轮马车已经制作出五百辆!被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

最近正在计划把临时的四轮马车厂,搬迁至城南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四轮马车厂,马上就要竣工了。

工业园区的其他建设速度也不慢,蜂窝煤已经量产。简易煤炉和烟筒已经制作成功开始批量制作!

光明小区第一层,在刘强的指导下,已经开始浇筑混凝土。刘强把制作搅拌桶的木匠,全请了过来,帮光明小区建设工地,制作了十多个搅拌桶,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

前来奇珍楼批发商品的外地行商也越来越多。

东昌府的码头越来越忙碌!

城里的酒楼客栈一房难求!

经过刘强和老魏的探讨,决定三天发一次工钱!许多大明百姓手里开始慢慢有钱了!

晚上的东昌府,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无比,所有商铺都延长了打烊时间,许多店里做工的伙计,工钱都涨了不少。

街边的夜市小摊,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最近一种带馅儿的包子风靡全城,有萝卜肉馅,白菜肉馅儿,韭菜鸡蛋馅儿,萝卜木耳馅儿等等……

其他小摊有馄饨,饺子,汤圆,肉夹馍,煎饼卷葱,羊肉串儿,臭豆腐,毛鸡蛋,蛋炒饭等等……

这些做法都是刘强悄悄流传出去的,丰富了大明百姓的饮食文化。

外地的那些行商,在看到如今的东昌府,变得再也找不出以往的那种熟悉感觉了!就像一座陌生的城市,在一夜之间从天而落!

都在疑惑,这种改变是怎么发生的!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妖怪的国度!

还有那散发着神圣光芒的路灯!和全大明最炙手可热的商品!

城里的氛围,让许多人在种种新奇事物的影响下,为之留恋!

至于千里之外的京城,朱老二的事情终于东窗事发,被老朱打了板子,二十多万两银子,被老朱吃干抹净。

老朱惊讶,疑惑,不解的目光,终于投向了这个北方的东昌府。

大明锦衣卫这头饿狼,被提前几年放出!搜集东昌府的消息。

这些事情,刘大仙人还通通不知情!

他在干什么呢?

斗地主!

没错!你没看错。

他确实在斗地主。

一个五。

不要!

五你都不要。

哎!要不起呀?

刘强小松和老李,斗得热火朝天。

屋里煤球炉烧着热水,炉子下面狗六,卷成一团儿呼呼大睡,桌子上一壶热茶,惬意啊!

靠!

掏钱掏钱!

今日刘强走背字儿,一直输!

不玩了,睡觉!

说着踹了狗六一脚。

狗六:你输钱踹本狗干什么?汪汪!

见强哥不玩儿了,二牛颠颠儿走了过来,顶上!

刘强来到了院子里,抬头看着夜空呆呆出神!还有二十几天,大明就过年了,洪武四年又会怎么样呢?

这段时间,感触最深的还是老魏。

城中百姓对于知府大人最近施行的种种举措,都赞誉有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百姓们的收入增加了,城内商户的收入多了。

而府衙的税收也与日俱增!

让老魏看到这些种种变化 所带来的好处。

刘老弟,诚不欺我!

隔壁的兖州知府汪青林,是最先发现东昌府出现种种变化的官员,因为他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听说了吗,最近东昌府那边儿如何如何?

世面上还出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此刻他手中正拿着的一盒火柴,很神奇的取火物,轻轻一划就会有火苗出现。

还有桌上的纸笔!

拿起笔,非常别扭的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了几个字,以他一直以毛笔写字的习惯来讲,觉得很不适应,猜不透这小小的一支笔,是如何做到的这一切!

派人去打听一下消息,传回来的却是一条条,让人心惊又匪夷所思的怪事!

心惊的是东昌府取消了宵禁!听说那里的夜晚格外明亮,百姓在大街上来来往往!与白日无异!

匪夷所思的是,城中的许多百姓正在城里城外大兴土木,规模浩大!

治下县乡的砖石木料等物资,源源不断朝东昌运送,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城外码头繁忙无比!

甚至自己治下离府城不远的一个叫做黑石村的地方!有人正在组织人手大挖特挖,那些黑石炭从水陆两道,齐齐运往东昌府!

根据打听听到的消息得知,这种黑石炭可以加工成 一种叫做蜂窝煤的东西,用来取暖,烧水,做饭,火力旺盛,持久耐烧,非常好用,很受东昌府百姓追捧!

汪知府得知后气的大骂!这个魏老匹夫竟敢偷他的东西!

立马派人前去查封抓人,结果人家拿出地契,还说这是自己的土地,自己想干什么你们管不着,甚至收税都不可能,因为朝廷根本就没有石炭买卖,需要交税的律法!

汪青林叫来了户房严户书,质问是什么人买的?

老严回道,地契是以正常买卖流程办理的!买地的人是东昌府府衙,府堂主官廖忠!

汪知府问,当时为何不上报?

府堂池掉茂帮着老严解围!把汪知府请到一边,把当初廖忠的那个理由又说了一遍,最后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说咱们被那廖忠,还有东昌知府给骗了!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后悔也是没用,因为拿他们没办法啊!

这个魏江海!到底在搞什么东西?

汪大人回到书房,噼里啪啦砸了个痛快!

但心里还是郁结难舒!给老朱告状都没理由,廖忠当初的小手段用或不用,对于买那块地来说,都没有什么违反律法的行为,无非就是你汪知府,愿不愿意卖给东昌府罢了!

不过汪青林还是打算恶心一下魏江海这个无耻小偷!

他给朱元璋写了奏折,把自己派人打听到,所有关于东昌府事情写在了奏折里!并讲明石炭的重要作用,让朝廷增加对石炭税收的律法,派人加急送往京城。

几日之后南京城,皇宫御书房,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旁边的太子朱标捂着嘴巴打了个哈欠,又伸了伸懒腰对朱元璋说父皇时辰不早了,要不就早点儿休息吧!

其实爷儿俩也在等待锦衣卫的调查结果!无奈山高路远。消息并不是短时间就能传递回来的。

这时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翻开!老朱渐渐被内容吸引!

见父皇没搭理自己,端起身边的茶杯打算喝口茶!只见父皇渐渐皱起了眉头,表情也越来越凝重!朱标心想,莫非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老朱看了一遍,又翻到开头,继续看第二遍!

太子从未见父皇如此慎重!第二遍看完,老朱目光游离,陷入思考,想弄明白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

朱元璋是一个把控欲极强的人!天底下绝对不能出现自己所掌控不了,理解不了的事情!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不能有秘密!

在正常历史中,从锦衣卫监视文武大臣就可以看出一二!甚至到了那种,某位大臣晚上和小妾在被窝里说过什么,都被查的一清二楚的程度!

可是这件事情他怎么能想的通呢!

把奏折递给太子,看看吧!替咱琢磨琢磨!

太子接过打开,御书房里落针可闻,只有烛光灯芯偶尔“刺啦”爆开一朵烛花!烛光照在沉默不语的二人脸上!

没多久太子放下奏折,抬头看向朱元璋!

父皇儿臣首先以为,汪青林就是为了状告魏江海不告而偷的小人做派,这些先放一边可不去管他。

其次儿臣以为,魏江海此番种种所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东昌府的百姓谋了条出路,百姓日子会好过一些,这些都值得全大明学习借鉴。

其中再深一点的东西,恕儿臣看不出!

朱元璋嘴角上扬,欣赏的看着这个儿子,这就是咱亲自培养出来的大明未来接班人啊!

其实这里面有一点你没有看到!魏江海此人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他背后有高人!你忘了老二让人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对啊!一个默默无闻,在位几年始终没什么亮眼政绩的魏江海,他是如何在短短的这几个月,做到这些的!

可是父皇!那人只是个商人,他能说服魏江海去冒险做这些吗?

标儿!其实这些他已经做到了!

朱标只见老爹在御案上的笔筒里,拿出了一支碳素笔,在纸上写出“奇珍楼”三个字!

今天东昌府来了六个陌生人,牵着马做商人打扮,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

之后几人分开出门,有人和城里百姓隐晦的打听情报,有人到处溜达。

这种问东问西到处打听,到处溜达参观的人,对于东昌府的老百姓来说,简直司空见惯,最近所有来东昌府的外地人,全都是这个模样。

东昌府的百姓因此与有荣焉,滔滔不绝的和别人讲述着,最近东昌府的种种变化。

这天后半夜,有两个黑影鬼鬼祟祟在阴影中躲藏,看向不远处的两盏路灯,这就是他们今晚的目标。

这时远处传来几声猫叫,这是几个在路口望风的人发的暗号,二人知道附近没有人了,每人掏出一块黑布,快速朝路灯跑去。

什么?丢了两个路灯。

今日一大早,刑房刑书刚到衙门,下边小吏来报,有百姓前来报案,说他家附近的两盏路灯被盗!

刑书亲自带人前去查验,这还是从路灯安装完成之后,头一起路灯被盗案!贴出悬赏告示寻找线索,能提供重要消息的奖励二十两银子!

百姓纷纷破口大骂,哪个挨千刀的,生儿子没屁眼儿的小贼把灯偷了。

刘强知道了此事之后无奈摇头,这种事多少还是避免不了的,继续查案吧!希望能抓到那个可恶的小偷!

又让人拿了两套新灯去安装上!

再说那几个贼人,其中两人连夜出城,剩余四人继续打探消息。

两人出城后,黑布包裹的两盏灯始终在发光,二人骑马远离府城,等走远了一些,敞开黑布研究了一下,无奈此物从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弄灭,索性用亮光照着前方的路,在两盏明亮的灯光下,两名锦衣卫快马加鞭,向京城奔去!

这一路在灯光的照耀下,前方的道路清晰可见,两名锦衣卫兴奋异常,好宝贝啊!此时就连胯下马儿也打了个响鼻儿,跑的更欢了!

就这样,早晨天亮灯光自动熄灭,太阳落山天黑灯光亮起,二人离京城越来越近,人不眠不休不停换马的赶路,经过两天三夜,终于赶到了京城。

这天傍晚时分,二人被带进了宫,两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包裹,但无人敢查。

二人被带进了御书房,朱元璋和太子都在,见二人风尘仆仆,眼睛充满血丝,嘴唇干裂,朱元璋知道二人一定是没敢耽误,从东昌府一路赶回来的!

两人刚要下跪磕头,朱元璋制止了他们行礼,你俩一路辛苦先缓一缓,给两人赐了座,上了茶水点心!

等二人稍微缓了缓,朱元璋问道,你二人可打听到什么消息?背上的包袱里又是什么?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把东昌府的见闻细细道来,说着又从背后解下包裹。

一个小太监上前把包裹打开,朱元璋和太子看到了包裹里的东西!

这就是你们说的路灯?

回陛下此物就是路灯,颇为神奇,此刻天色已晚,此物一会儿就会发光亮起!请皇上不要惊慌担心!

就在这时,太阳落山御书房已经有些昏暗,到了掌灯时分。

忽然刺眼的光芒从两盏路灯上散发出来。照的御书房里明亮无比,刺激的所有人眼睛都睁不开。

小太监刚要张嘴喊护驾。朱元璋一声暴喝,住口!吓得小太监赶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朱元璋没管他,径直来到了两盏路灯前,拿起路灯仔细打量,太子朱标也拿起来一个,这里照照,那里照照。

果真不凡,真是奇物,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其中一名锦衣卫回答道,回陛下,听那百姓说,此物必须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吸收阳光,夜晚才会亮起!

夜晚时它的光亮有限,灯下有人路过时,它才会发出明亮的光,人走远了,过一会儿就会变的暗一些!

这又是为何!

回陛下,不光我两人不知其中道理,就连东昌府的百姓也不知道!

只是听有些人说,这是路灯在没人时,自己节省自己的力量!

哦!原来如此!朱元璋更来精神了,左瞧瞧右看看,摸摸上边又摸摸下边!

那就试一下!

几人来到外面,那人拿着路灯走出去一段路,放下灯跑到远处,果然没一会灯变暗了,那人又走了回去,离着三丈远时,灯又明亮起来!

老朱想不明白,它是怎么知道有人靠近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又试了几次,无论多么小心,一点声音不发也没用!几人回到御书房!

这种亮度是蜡烛无法相提并论的,整个御书房里被照的纤毫毕现,老朱非常喜爱!

朱元璋打算把这两个东西放在御书房,当即安排那个小太监去寻两个木匠,做两个灯架,一左一右摆放,白天还可以拿出去吸收阳光!

又对两人一番奖赏,吩咐两人下去休息。

转头问太子,标儿那两人说的话你怎么看?

朱标回复道,父皇,那两人说的消息 与汪青林奏疏差不多,只是更为详细。

看来那个叫刘强的年轻人,不简单啊!锦衣卫始终没能查出,这些东西的来历。

父皇,那刘强手笔不小,处处为百姓着想,想来也不是那种宵小之辈!不如让他们放手去做,看看他们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

有我们在暗处盯着他们,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嗯!好主意!

一个时辰之后,老朱看着木匠做好的两个灯架,速度快工艺好,两个木匠研究了一下,就明白了灯座的固定方法,做出来的东西相当漂亮!一左一右被摆在御书房两边。

如果从远处看去,整个皇宫全是昏暗的点点灯光,而御书房的亮度,显得很不协调,极为显眼!

巡逻的侍卫,宫女,太监看到此情形,都格外的惊讶与不解!是什么发出来如此明亮的光?

第二日早朝,老朱还显摆了一下,让人把灯拿到了大殿里,外面天还黑乎乎的!大殿明亮一片,文臣武将见了如此神奇宝物!惊讶的合不拢嘴,然后又纷纷下跪,祝贺皇上得此祥瑞!

朱元璋看着这群蠢货,什么狗屁祥瑞,只是人家拿来放在路上,照明用的灯而已,被这帮蠢货说成了祥瑞!

下了朝,几位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把大哥围在中间,问宝物是何来历?可不可以赏下一两个拿回家去!

老朱被他们弄得烦了,说,就这俩,没了!随后扬长而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哥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抠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