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在洪武开商铺 > 第79章 刘强讲明史

第79章 刘强讲明史

书名:我在洪武开商铺 作者:书书在看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9:23

老朱目光呆滞,看着倒地不起的宋廉,嘴角不由的抽了抽!

刚才她怼自己时候,恐怕仅仅只用了一成功力吧?

太子朱标见老师晕倒在地,赶忙让人抬去了太医院救治!

杨晓凤也没有想到,这老头居然这么不经怼,都一大把年纪了,可别再给气出个好歹吧?

此时的大殿里依然安静无比,刘强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中隆重现身了!

在他消失的这半个多小时里,他曾想到过无数种有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可能已经草木皆兵,或者已经杀的人头滚滚!

可唯独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殿中居然会这般出奇的安静。

看着突兀出现的国师大人,所有人都已经失去了表情的管理能力。

刘强待在原地也不敢乱动,懵逼的看着周围问道:“你们……这是在干嘛?”

“儿子!”

杨晓凤看到儿子安然无恙的回来,快步上前,看了看儿子胸部位置,发现衣服上除了有一点点血迹,和破了一个小洞外,并没有察觉其他异常。

“儿子你没事吧!”

“妈,我没事!那根簪子并没有扎中要害。”

“咚!哎呦……!”

刘富贵此刻正捂着脸待在桌子底下,耳边突然听见儿子的声音,因为起的太急,结果一脑袋撞在桌子上!

赶忙一副狼狈模样爬了出来,来到刘强身边道:“儿子,你怎么样了?有没有伤到哪里?”

“爸!你怎么钻到桌子下面去了?”

“这个不重要,你就别问了!”

“哦!我没事了!你们这都是怎么了?”

奇珍楼的一众人,在看到刘强似乎没什么问题时,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百官们看着这奇葩的一家子,心中已经对这些人提起了浓浓的探究**!

“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

“国师大人这一手原地消失又出现的神通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他不是被扎伤了吗?”

“怎么又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难道国师他真的是神仙不成!”

老朱也来到刘强身边,围着他仔细打量了一圈!

“国师,你……?”

“让陛下担心了,臣无碍!”

“可是?刚刚……!”

“”陛下,此事另有原因,容臣待会再说于陛下知晓,宴会不如就此结束如何?”

“好,那就听国师的!”

老朱看着周围的所有人道:“今日宴会到此为止,此间一切种种诸位爱卿切莫胡乱宣扬!”

“我等,谨遵陛下旨意!”

“都散了吧!明日早朝取消一日!”

“是,陛下!”

大家虽然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可依然不敢擅自逗留询问原因,纷纷走出大殿各自回家不提!

可这件事情见到的人太多了,怎么可能瞒得住!

虽然没人正大光明的去宣扬,可口口相传之下只用了不到一天,还是闹了个满城皆知。

老朱已经无心去管那些了,此刻他正坐在御书房,已经被刘强说的话惊的目瞪口呆!

昨晚刘强并没有和老朱说很多,只是让陛下莫要牵连其他无辜之人。

老朱知道一切原因皆在自己后,便下令毛骧回转!

刘强对陛下说道;“等臣明日进宫,就会把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陛下!”

就在今日上午,刘强依约来到了宫中,在御书房准备和陛下来一个坦诚相待。

在坐的还有刘基与太子,四人相对而坐,刘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似乎已经看透一切。

老朱和太子则是一脸期待之色,等着刘强自报家门。

“陛下肯定十分好奇,臣究竟来自何处吧?”

看着老朱与太子赶忙点头,刘强侃侃而谈道:“臣来自距今654年之后的未来!”

老朱父子俩在听到这句话后就懵逼了,二人互相看着对方,老朱开口道:“标儿,你听明白没?”

朱标思索一番,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看着同样迷糊的父皇两人目光又同时看向刘强,希望能听到更具体的解释。

刘强知道,这种事情任谁第一次听说都得懵圈,更何况还处于古代封建社会的朱家父子。

“陛下可知,现在是哪一年?”

“那还用说,当然是洪武四年!”

“对!但不全面!”

“准确来说,今年是公元1371年!”

“1371年?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套历法是后世之人推算改变而来,与我朝现如今还在沿用的元朝的授时历颇有不同!”

“我们的农历起源于更早的夏朝时期,它计算方式并不能让人对年代有个笼统的直观感受!”

“我们把历史时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有具体记载的时期也只能往前追溯到夏朝!”

“夏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权的朝代,它存在于约公元前2070年。”

“关于它之前的段时期,我们则统称为上古时期!”

“上古时代时间茫茫无尽,已经无法进行考究。”

“夏朝之后又过了1600多年,也就来到了公元元年,之后又过了1371年直到今天。”

“臣这样说,陛下应该就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观念了吧!”

父子俩人又互相看了看,同时点头道:“明白了!”

“具体情况臣也说不太明白,陛下只需知道现在的洪武四年,就是公元1371年就好了!

“臣就是来自653年后的,公元2024年!”

这回父子俩可算听明白了,同时起身瞪着刘强道:“这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会跨过时间来到600多年以前?那岂不是相当于我们去到了大唐!”

刘强无奈摊摊手,一副事实就是如此的表情!

父子二人傻眼了!

“这特么的也太天方夜谭了吧!”

老朱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激动的看着刘强问道:“按照国师这般说来,你来的那个地方,其实已经经历过我大明时期了?”

刘强笑呵呵道:“陛下说的不错!”

“难怪,当初你在来信中有提到咱是个弑杀之人,当时咱还犯迷糊呢,朕哪里就是个弑杀之人了?”

“想必国师已经知道,咱今后的所做所为了吧?”

“陛下果真英明神武!”

“你小子少拍马屁,赶紧跟咱说说咱的大明后来如何了?”

刘强此刻也犯难,“要不要一开始就说出这么劲爆的消息呢?老朱听完不会气的当场嗝屁升天吧?”

扭头看向刘老头,希望他能帮自己出出主意!

刘伯温看着刘强说道:“忘了你小子当初是怎么劝老夫的了?”

刘强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转头对老朱说道:“陛下,待会臣说的话陛下可能不太爱听,不过臣要把话说在前头。”

“那个时空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代表现在,毕竟好些事情咱们这里还没有发生,陛下心里可要有所准备才好!”

老朱听完,心中顿感不妙!

犹豫的问道:“难道那个大明……结局……很,很惨么?”

刘强再一次看向刘老头!

“刘先生,真的要说么?”

刘伯温直接闭眼养神道“不然呢!难道你还想再看一次历史重演么?”

刘强瞬间明悟了!

“对啊!最大的始作俑者就在跟前,不说给他听说给谁听!”

打定主意的刘强开口说道:“陛下,还是安排一名太医在侧比较稳妥!”

老朱愣住了,“事情居然有那么严重吗?”

“你小子别婆婆妈妈的,赶紧说,咱能撑得住!”

“陛下,您撑不住的!还是……!”

老朱气的胡子都快立起来了!

太子也不管那些了,扭头朝外喊道:“吴显,去传贾太医,记得让他带上药箱!”

“太子爷,小的这就去!”

“标儿,你怎么也跟着胡闹!”

“父皇,您就听先生的吧!估计事情简单不了!”

四人开始沉默,只能默默喝着茶水等待,四人之中朱标反而成份最低,成了那个倒茶之人!

刘强想着待会的措辞。

老朱心里则暗自琢磨,自己究竟听到什么样的话才会被气死过去?

他想到的最多就是后代子孙无能,把大明江山拱手让人!

太子则是满心忧虑自己的父皇,到底能不能顶住先生待会要说的大明结局?

没多大功夫,御书房外面传来吴显的回话!

“回太子爷,贾太医到!”

“陛下,臣贾玉恭请圣安!”

“吴显,给贾爱卿赐座,在外等候便可!”

“是,万岁爷!”

“臣,谢陛下!”

老朱目光看向刘强,静静等待下文!

“陛下,臣历史成绩不怎么好,知道的确实不多,只好捡一些重要事情说一说了!”

“别磨叽了!就从现在开始说起吧!”

“陛下,洪武四年确实没啥好讲的,不过历史上的今年,百官之首的李善长因病辞官归乡,之后被陛下任命修建中都!”

“另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

“七月,傅友德攻克成都,平定四川,取蜀,亡夏。”

“洪武五年四月,廖永忠率军平定广西。”

“六月,傅友德大败元军,平定甘肃,此役虽获胜,但战将阵亡颇多,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左卫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神策卫指挥使张耀等均战死。”

“洪武六年朝廷颁定《大明律》。”

“洪武七年,蓝玉大败北元,遣元顺帝之孙北归。”

“洪武八年正月,陛下诏天下立社学。”

“同年,德庆侯廖永忠被赐死。”

“同年,刘基身死!”

“洪武十年,建文皇帝朱允炆出生。”

“洪武十一年正月,进封中山侯汤和为信国公。”

“同年,仁宗皇帝朱高炽出生。”

“同年,汪广洋被赐死。”

“同年,燕王棣到封国北平就王。”

“同年,太子妃常氏病逝。”

“洪武十三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被杀,牵连者数万。”

“洪武十四年,宋濂被流放茂州,死于途中。”

“洪武十五年,蓝玉、沐英攻克大理。”

“同年五月,八岁的皇长孙朱雄英病死!”

“同年八月,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

“同年,设立锦衣卫。”

“同年,空印案发,株连死者数万。”

“洪武十七年三月,曹国公李文忠去世,追封岐阳王。”

“同年,再定科举取士制。”

“洪武十八年二月,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享年53岁。”

“同年,户部侍郎郭桓案发,涉案人员甚众,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

“洪武二十年正月,冯胜、傅友德、蓝玉同征纳哈出,并迫其投降,辽东平息。”

“九月,郑国公常茂获罪,陛下念其父开平王之功,安置于广西龙州,后在其谪所而死。”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北征,捕鱼儿海大捷。”

“十二月,进封永昌侯蓝玉,为凉国公。”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发,涉嫌谋反,赐太师李善长死,时年77,其家属70余人皆诛。连死者甚众。”

“同年,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等人被杀,株连功臣及其家属达3万余人,并颁布了《昭示奸党录》。”

“同年,晋王朱棢、燕王朱棣率师征元。”

“洪武二十四年,天下郡县赋役黄册着成。”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江夏侯周德兴被杀。”

“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享年37岁,另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被杀,此案牵连到13侯、2伯,连坐族诛达1万5千多人,开国功臣因此案几乎全亡。”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颖国公傅友德被杀,定远侯王弼被赐死。”

“洪武二十八年,开国六公爵仅存者冯胜被杀。”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晋王朱棢死。”

“五月,陛下病逝,葬孝陵。”

“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

刘强说到此处终于停了停,看着脸色铁青的老朱,心里不由得惴惴不安起来!

“怎么会这样?咱的好兄弟都死绝了?咱的妹子也死了!咱的标儿也要死在咱前头!”

“呵呵!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因为信息量太大,以至于老朱有些不知该从何处问起?

“咱妹子是病死的么?”

刘强看老朱还算镇定,开口道:“有人说是因为皇长孙的死影响到了皇后娘娘!”

“那咱的大孙真是病死的吗?”

“有人说是太子妃吕氏所为,不过没有人证实此说法!”

“不过就结果来看,她的儿子继承了大统,她的嫌疑不能排除!”

“哪里来的吕氏?”

“她是太子的侧妃!”

“吕氏的父亲吕本,他本是元朝大臣,洪武元年投奔陛下之后,从一个小小的湖广行省照磨,一直升到了后来的正三品太常卿。”

“包括后来常氏的死,也有人猜测是她下毒所为!”

“呵呵!原来是他的闺女!”

“刘强看着老朱那满脸的杀意,赶忙提醒道:“陛下,莫要忘了臣刚刚的提醒!

“所谓,种因就会得果!”

“那位姜雪的父亲何其无辜,结果被陛下被冤杀!臣命大才躲过此劫,甚至就连母亲也差点丧命!”

“可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臣死则死矣,陛下到时又当如何?”

老朱紧握的拳头松开,“那咱的标儿又是怎么回事?”

此刻朱标听的似乎有些呆傻了,不过听到父皇喊出自己的名字,当即回神也想听听先生怎么说?

“唯一能确定的是,太子殿下是在西安回来的途中病发,这才病逝!

“据传闻猜测,其病因或许有二!”

“其一:陛下是个杀伐果断的君王,在位期间杀了许多功臣!”

“而太子是个性格和善之人,他不忍心看陛下去杀如此多的大臣,并且还牵连了无数无辜之人。”

“于是陛下每次举刀杀人,太子都会进行极力阻拦!”

“但陛下是何等铁血之人,太子的话陛下根本不放在心中,该杀还是要杀。”

“相反,对于太子的阻拦,陛下也是十分生气,有时候甚至还会拿东西去砸太子,以此发泄心中的怒火。”

“因为陛下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也是为了太子。”

“太子三番五次的劝阻没能起到丝毫作用,他只从陛下手里救下了一个人,那便是宋廉!”

“还是连同其母亲皇后娘娘,一起劝阻陛下,这才把人救了下来。”

“但同时,宋濂最后还是死在了流放的路上,这跟陛下貌似也脱不开关系!”

“在我们看来,宋濂对太子而言,那便是另一个父亲,十几年的悉心教导,令太子对宋濂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宋濂死后,太子十分的自责以及难过,他觉得是自己没有劝住父皇,才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后来他又想劝陛下改过自新,别再动刀杀人,甚至还以上古尧舜皇帝来举例,可得到的回应却是陛下丢过来的凳子。”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太子被陛下的残暴手段所震撼,他善良的心灵实在是承受不住这样的杀戮。”

“于是,太子慢慢的积郁成病,他的死,跟陛下大杀功臣离不开关系。”

老朱气的双手直抖,“简直就是他娘的放屁!咱绝对不会那样做!”

朱标看向暴躁的父皇,“自己真会被父皇气死吗?如果之后真如先生说的那般,这种情况不无可能啊!”

老朱按耐住情绪,“你继续讲第二条!”

“其二:就是朱樉谋害!”

老朱听到这里一脸的诧异!

“老二?他又怎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