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在洪武开商铺 > 第81章 再活五百年

第81章 再活五百年

书名:我在洪武开商铺 作者:书书在看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0:09:23

“咱的大明,国祚到底多少年?”

“276年,历经十六位皇帝!”

老朱喃喃自语道:“只有区区276年么?”

“陛下,自朱棣驾崩后,明朝经过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其国力达到了鼎盛,超过了永乐盛世,开创了仁宣之治!”

“然而,明朝的第二个盛世,随着明英宗的上台而走向衰落。”

“这就开始衰落了么?这个明英宗又他妈是谁?”

“陛下,朱棣的嫡长子是朱高炽,朱高炽的嫡长子是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就是朱瞻基的儿子!”

老朱还没听到刘强的下文,就开口骂了一句:“这个混账玩意儿!”

刘强接着说道:“1435年,朱祁镇登基!”

“刚开始,朱祁镇没有实权,张太后和杨士奇等文官联合执政,勉强维持仁宣之治的果实。”

“但随着张太后和杨士奇等人的老去,明英宗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在文治上,明英宗错误利用宦官王振胡作非为,扰乱朝纲,整得大臣敢怒不敢言。”

“武功上,没有任何能力的明英宗,想效仿成祖五征漠北的壮举,亲自出兵讨伐蒙古,却由于各种原因爆发了土木堡之变。”

老朱疑惑道:“土木堡之变又是怎么回事?”

刘强苦笑道:“朱祁镇,他被瓦剌给俘虏了!”

“卧槽!”老朱听的眼睛都瞪大了!

“这个消息一传到京城,那是举国震惊,要说朱祁镇这个皇帝,那当得也是够失败的!”

“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怎么营救他,而是二话不说,立马拥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改年号为景泰,为明代宗!”

“就这样,一场御驾亲征,朱祁镇把自己的皇位给弄丢了。”

“在文治上,朱祁钰驱逐祸国殃民的阉宦,重用文臣,发展经济赈济灾民,积极治理水患。”

“在武功上,朱祁钰和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还整顿军队,加强国防。”

“但由于朱祁钰维护皇权的政治经验不足,其于1457年,又被明英宗的夺门之变推翻政权!”

”他不是被俘虏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陛下莫急,听臣慢慢说!”

“当时朱祁钰这位新皇刚上位时,朱祁镇这个太上皇还在瓦剌手里呢。”

“毕竟那也是自己的亲哥哥,朱祁钰面子上还是要做一下的,结果就派了人去谈判!”

“瓦刺也想将这个烫手山芋弄出去,就顺势送回了朱祁镇。”

“可好不容易走了大运,顺势坐上皇位的朱祁钰,在内心深处对于哥哥的回归那是千万个不愿意的。”

“于是,在朱祁镇回朝后,朱祁钰做了一件大家预料之内的事情!”

“哦……!难道他把他哥哥杀了?”

“那倒没有,他将朱祁镇囚于南宫,严加看管。”

“朱祁镇当俘虏的那段时间,待遇都比囚禁在南宫中要好的多。”

“毕竟他在瓦刺那儿属于\"贵宾级\"战俘,严刑逼供什么的是不存在的,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可他在南宫就不一样了,见风使舵,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例子并不鲜见!”

“为了讨好新皇,朱祁镇就连饭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八年!”

“朱祁镇虽然过得凄惨,但也确实得到了真正的磨炼,在后来的夺门之变中,逼宫行动大获成功!”

“而朱祁钰也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大起大落,病逝了。”

“明英宗复辟后,继续恢复宦官乱政的局面,还错杀于谦等大臣。”

老朱气的胡子乱颤,“真是个该死的混账玩意儿!”

刘强没停,继续道:“虽然他在曹吉祥和石亨的谋反被粉碎后有所幡然醒悟,开始真真正正想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时,已经弥补不了其对明帝国多年乱政带来的恶劣影响。”

“然而光阴易逝,时不我待,还没等他做出一番成绩呢,就驾崩了。”

“当时的土木堡之变,差一点就毁灭了大明王朝,明朝第一个盛世戛然而止!”

“明英宗驾崩后,经过朱见深和朱佑樘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明朝从英宗时期的乱政阴影中迅速恢复。”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中期颇有作为的帝王!”

“在文治上,朱见深给于谦平反,重振臣民对朝廷的信心,还亲自处理荆襄流民问题,缓和矛盾。”

“在武功上,朱见深可圈可点——其派出明军打击蒙古,出兵两广平定大藤峡叛乱,出兵东北创造“成化犁庭”的神话。”

“朱见深23年的励精图治让明朝恢复过来,又经过其子朱佑樘18年的弘治中兴,明王朝已经有恢复盛世的可能。”

“然而,随着朱佑樘的驾崩,公元1505年明武宗的上台,朱见深和朱佑樘开辟的中兴盛世局面又中断了。”

“明武宗朱厚照很喜欢玩乐,在西华门建立豹房,成天在豹房中玩乐。”

“皇帝嬉戏无度,宦官刘瑾胡作非为,残害忠良无恶不作,这使得明武宗时期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爆发了农民起义。

“虽然明武宗在位时期也做了一些正面事情,比如应州大捷粉碎蒙古进攻,赈济灾民,杀掉宦官刘瑾等事情。”

“但这些贡献却无法挽救明武宗长期乱政,而引发的明朝中旗的社会危机。”

“朱厚照驾崩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以亲王身份登基称帝,他的登基颇具争议,这里就不细说了!”

“嘉靖帝登基后亲手拨乱反正,却又在后期亲手葬送了大好局面。”

“嘉靖在位时期加强皇权,整顿吏治,严禁宦官干政,完善科举制度。”

“经济上轻徭薄赋,改革宗室问题。”

“在军事上,嘉靖积极抗击倭寇侵略,重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消灭倭寇。”

“然而,朱厚熜是一位善始不能善终的皇帝。”

“其在位到中后期开始,就逐渐荒诞朝政,他开始沉迷上了在后宫炼丹。”

“内阁首辅严嵩一手遮天,贪污腐化,在严嵩胡作非为的影响下,明朝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就连蒙古人打到京城之下,严嵩压根也没当一回事。”

“满朝大臣只会阿谀奉承,不会给国家办任何实事,严嵩让明朝的官风**到了极致。”

“直至徐阶将严嵩赶下政坛,明朝内外局面才有所好转,但已经不能和嘉靖前期相提并论了。”

“后来的隆庆皇帝励精图治,让明朝走向正轨。”

“1567年,嘉靖皇帝第三子朱载垕登基,改年号为隆庆。”

“隆庆皇帝性格宽厚,在政治上积极改革明朝嘉靖后期的弊政,在高拱的帮助下大刀阔斧的展开反**工作,还遏制土地兼并,缓和国内矛盾。”

“在经济上,隆庆皇帝实施开关贸易,发展商品经济,让明朝后期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在军事上,隆庆重用戚继光镇守北方,还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御。”

“朱载垕在位虽然6年,却给明朝万历皇帝留下了极其大好的形势。”

“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打败高拱执掌大权并继续改革,明朝在张居正去世前有了恢复盛世的迹象。”

“但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以及万历对张居正彻底的清算和后期长达28年的不上朝,导致朝堂党争严重,各个部门官员缺额严重。”

“万历的怠政已经让明帝国内部千疮百孔,为明朝灭亡埋下了定时炸弹。”

“万历皇帝驾崩后,经历了一月天子泰昌的短暂执政,天启朱由校成为明朝的新君主。”

“天启在位前期还利用部分文官勤于政事。但执政后期,随着魏忠贤势力的崛起,天启皇帝亲手让明朝进入政治上最黑暗,最**的时期。”

“魏忠贤打压异己,迫害东林党左光斗、杨涟等官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全国上下只准歌颂魏忠贤,不允许提出异议,违者就被魏忠贤关入东厂大牢迫害致死。”

“天启皇帝驾崩后,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登基。”

“崇祯皇帝上台后铲除魏忠贤一党,大快人心,但由于万历和天启给崇祯留下的烂摊子实在难以弥补!”

“再加上崇祯的执政能力不如朱见深和朱载垕等帝王,以及崇祯性格的刚愎自用,明王朝在崇祯这里走向了终结。”

刘强感慨道:“在崇祯执政的那十七年,那真是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啊!”

“崇祯帝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了,他于18岁接手其兄朱由校的皇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心想把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光复强大,然而此时的国家已是内忧外患、积难重重,像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不是几味汤药就可以挽救的了。”

“究其根本原因大概就是,天灾,瘟疫,民变,外侵,君臣离心,还有最后的穷!”

“那就先说说天灾!”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里,中国北方蝗灾旱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饿死者无数!”

“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尤其在陕西,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再来说说瘟疫!”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为死的人太多,每年都有人感染瘟疫!

“就在崇祯十三年,河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鼠疫,那时被百姓称为疙瘩瘟!”

“由于当时医学条件限制,再加上旱灾、蝗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瘟疫便蔓延扩散到北京、山西、陕西等地!”

“瘟疫传染,人死**,到崇祯十七年秋,累计死亡民众达千万人以上!”

“关于民变,那就更好理解了!”

“从崇祯元年起,在旱灾、蝗灾和官府的压榨下,陕西等地终于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高迎祥为起义军领袖的第一代闯王。”

“起义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至崇祯八年,全大明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已发展至十三家七十二营,他们在河南荥阳集会,并攻下了南直隶凤阳,甚至还挖掘了朱家的祖陵。”

刘强看着对面的老朱,此刻的老朱神经已经大条到麻木了!就算听到再劲爆的消息,也不能使他动容分毫!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续称闯王!转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直逼京城,声势浩大!”

“再说外侵!”

“从万历十六年开始,盘踞在东北的后金就不断南下,侵犯明朝边疆。”

“抚顺,沈阳,辽阳,相继沦陷!”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

“广宁之役,明军大败!”

“先是后金统领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公开起兵反明!”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被袁崇焕重伤后死亡!”

“继任的皇太极,在1636年于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继续南下攻明!”

“不过,数次都被蓟辽总督袁崇焕打败!”

“崇祯三年,袁崇焕遭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

“到崇祯十六年时,皇太极用十余年时间,逐渐统一了明长城以北的广袤地区!”

“其中包括内蒙古、东北、北至外兴安岭以北、西起贝加尔湖、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间的疆域。”

“自此皇太极再无无后顾之忧,开始对明朝的江山虎视眈眈、伺机夺取。”

“至于君臣离心,那就更让人无奈了!”

“崇祯多次与大臣商量改革之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

“然朝政大权被强大的文官集团把持,往往朝令夕改,令出不行,崇祯实施的赈灾募捐和图变强国竟无人支持。”

“在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他所倚重的太监杜勋投降、曹化淳也开广宁门投降,兵部尚书张缙彦开正阳门、太监王德化则引导李自成从德胜门入!”

“他所等待的四支卫京军队(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也迟迟未到!”

“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此时的崇祯帝万念俱灰,悲叹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再说说最后的穷!”

”崇祯皇帝即位后,面对旱灾和蝗灾引发的饥民灾害,他带头把宫中的金银器皿拿出来变卖应急,并号召百官捐钱捐物!”

“他事必躬亲,昼夜不息,励精图治,史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

“比起他的祖辈神宗朱翊钧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父辈光宗朱常洛纵欲享乐、兄长熹宗朱由校专注木工来,可谓过之而无不及。”

“崇祯皇帝还节俭自律,连他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换,他还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

“崇祯十七年初,大明王朝已到了生死存亡前夕,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向北京打来,一路所向披靡,离北京越来越近了!”

“形势危急,为筹集粮饷,从二月中旬起,崇祯皇帝就下达捐饷令,号召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臣武将及地方缙绅富户捐款应急!”

“但是大多数人不过只捐了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了事!”

“三月十日,北京城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崇祯帝派太监徐高到周皇后之父、国丈周奎家劝捐,先晋其爵为侯,然后开口让他捐10万两银子。”

“然而,周奎一听要捐钱,就如丧考妣,并说,“老臣安得多金”,还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一口咬定只能捐1万两。”

徐高悲愤之下质问道:“老皇亲如此鄙吝,大势去矣,广蓄多产又有何益?”

“多次催迫之下,周奎捐了一万,崇祯觉得一万实在太少,让他再加一万两!”

“周奎便进宫向女儿求援,周皇后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五千两私房钱,交给父亲,并劝父亲要深明大义,为大臣们作出表率,挽救大明的江山社稷。”

“然而周奎却又从中扣了2000两,只拿3000两作为捐款交给崇祯。”

“曾经的状元,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

“其他的官吏更是一个个装穷叫苦,有的在住房门上大书此房急卖!”

“还有的装模作样,把古董玉器拿到市上出售。”

“据统计,崇祯在最后关头所倡导的捐银助饷,仅募得区区二十万两。”

“捐饷令响应者寥寥,崇祯只好改以实物代替现钱,让前三门一带富商豪门给前线供应粮草,或给士兵家属提供口粮,以为较易实行,但是同样被消极对待,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于煤山寿皇亭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时年35岁。”

“死时以发覆面,白夹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

“蓝袍上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进京后,向明朝官吏追赃拷饷,周奎根本不用拷打,果断献出家财52万两银子,其它珍宝折合银子2万两!”

“据统计,李自成通过拷饷,从明朝勋戚、内监、百官,总共搜刮到7000万两,这与崇祯只募得20万比起来,真是让人无语至极!”

“崇祯皇帝死后,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最终也没等来陛下的开拔军饷!此刻他已经做了投靠清朝的准备!”

“李自成大顺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了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统治阶层闻此巨变后, 立刻商讨应对策略。”

“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毅然下令进军关内。”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与吴三桂激战于山海关,多尔衮率清军突然参战,大顺军猝不及防,战败退回北京。”

“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迅速进入关内。”

“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向陕西撤退。”

“清朝廷迁都北京后,清军南下消灭李自成、南明等政权势力,最终占据了这汉家的江山!”

“大清朝给这个国家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发展,而是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刘强看着三人道:“只不过,那又是下一段历史了!”

“其中有意思的是,大清帝国的国祚也是276年!”

刘强讲到这里停了下来,御书房里此刻变得静悄悄!

“小子,忘忧草带了没?”

老朱突然说出的这句话,可把刘强给整不会了!

“陛下,您怎么也……?”

老朱看了一眼身旁的刘伯温,吐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

“哎……!”

刘强算是明白了,肯定是这个老家伙臭显摆了!

伸手入怀,掏出一包华子,一支画着火辣女郎的打火机,分别给老朱和刘老头一人递上一根!

朱标刚想伸手也接一根,老朱却板起了脸!

“父皇,儿臣听了先生这番话,感觉真是人生无常啊!”

“特别需要一根忘忧草,来慰藉一下心里的烦忧!”

“呵呵!陛下,男人不抽烟,白来世上走一圈!太子想抽,就让他抽呗!”

“哼!”

刘强给三人都点上,一时间屋里烟雾弥漫!

只见三人闭上眼睛,享受这难得的一刻,消化着未来那些沧桑巨变!

刘强走到窗边打开窗户,看向外面安静又空旷的庭院,脑中思绪渐渐飘远!

开口唱起了一首应景的歌!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

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刘强唱完转过身,看到三人正泪流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