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136章 耳食传谣(一)

第136章 耳食传谣(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耳食传谣”是一种容易引发误解和混乱的策略表述。

“耳食”意思是不加分辨,像用耳朵吃饭一样,只是听闻就信以为真。在信息传播和谋略的情境下,这一术是指有意地利用人们轻信传言的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通过散布一些不实的消息,让对手在没有证实真假的情况下,就基于这些谣言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扰乱对方的部署或者使其内部产生猜疑、混乱等情况。

不过这种做法往往会对信息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从道德角度看是带有欺骗性的手段。

在古代,“耳食传谣”常常被应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

在军事方面,交战的一方可能会派人在敌方阵营附近散布谣言,例如传播假的军情,说己方的援军即将到来且数量庞大,或者敌方主将有二心等消息。敌军士兵听闻这些谣言后,可能会军心动摇。就像在古代的一些攻城战中,守城一方兵力较少,就会故意在城外放出风声说大批援军不日将至,以此来瓦解攻城敌军的士气。

在政治上,朝廷中不同势力之间也会利用谣言打击对手。比如,某个权臣的对手会在民间或者宫廷内传播关于权臣意图谋反之类的谣言。由于古代信息流通不畅,很多人会轻易相信这些传闻,从而对被传谣者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皇帝也可能会因为这些谣言而对该权臣产生猜忌,进而影响朝廷的权力平衡。

在楚汉相争时期,有“四面楚歌”的典故。

项羽垓下被围,汉军为瓦解楚军士气采用了“耳食传谣”这一策略。汉军在楚军营地周围唱起楚地歌谣。楚军士兵听到这些家乡的歌谣后,误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这种“耳食传谣”式的心理暗示使楚军军心大乱。因为这些士兵长期在外征战,本来就思乡情切,又听到四处传来家乡的歌声,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就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失落和绝望情绪。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后方的支持,没有了家乡的依托,士气由此一落千丈。这一策略成功地扰乱了楚军的军心,加速了项羽军队的溃败,是“耳食传谣”在古代军事中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

在现代社会,“耳食传谣”有多种体现。

在商业领域,竞争对手之间可能会传播不实消息。比如,有公司会散布谣言,说另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消费者听到这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后,可能会对该产品产生怀疑,进而影响购买决策。像在食品行业,可能会传言某品牌食品含有有害成分,而实际上这是毫无根据的,但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就会给品牌形象和销售带来损害。

在网络环境中,“耳食传谣”更为常见。一些不实的新闻标题或社交媒体上的小道消息会快速传播。例如,有人在网上散布某明星的负面消息,很多网友未经核实就轻易相信并转发,导致虚假信息大面积扩散,给当事人造成声誉伤害。此外,在金融领域,也会出现谣言影响股市的情况,有人可能会传播某公司即将破产等谣言,引发股民恐慌,导致股价波动。

在现代社会避免成为“耳食传谣”的传播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怀疑精神。对于来源不明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耸人听闻的消息,先问问自己这个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可靠的信源支持。如果只是“据说”“有人讲”之类模糊的说法,那就需要谨慎对待。

其次,培养信息核实的习惯。当遇到可能是谣言的信息时,可以通过多渠道去验证。如果是新闻事件,查看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要是涉及产品质量等内容,寻找官方机构发布的检测报告或者企业的正式回应。例如,在网上看到某个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消息,可以去查看该产品官方网站或者质量监管部门的公告来确认。

最后,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信息。比如了解基本的科学常识、金融知识等,就不容易被一些违背常识的谣言欺骗。像有人传播某种食物相克会导致中毒的谣言,有科学知识的人就知道这大多是没有根据的。

以下是一些辨别谣言的口诀:

“信息来源要查看,不明账号多隐患。”意思是首先关注信息的来源渠道,那些没有明确出处或者来自一些信誉差的账号发布的内容很可能是谣言。

“耸人听闻标题党,冷静分析别着慌。”很多谣言会用夸张、惊悚的标题来吸引人的注意力,看到这种标题先别慌,要冷静地分析内容。

“新闻反转常出现,多等一时真相现。”提醒人们有些新闻事件一开始传播的内容可能会随着调查而反转,所以别急着传播,等一等,让真相浮出水面。

“违背常识不可信,科学知识来帮衬。”如果信息违背基本的科学、社会等常识,那大概率是谣言,此时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判断。

以下是一些针对健康领域辨别谣言的口诀:

1. 来源不明不要信:

- “健康信息来源清,不明出处莫要听。”强调信息来源的重要性,如果信息来源不明确、不可靠,比如是一些没有资质的自媒体、个人账号随意发布的,就不能轻易相信。比如一些声称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信息,若是来源不明,很可能是虚假宣传。

- “非专非权不可靠,专业机构才可靠。”健康领域的信息最好来自专业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政府卫生部门等权威组织或平台。如果信息来源不是这些专业且权威的渠道,就需要谨慎对待,比如一些民间流传的所谓“祖传秘方”,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不能盲目相信。

2. 夸张表述多是假:

- “奇效速效多是谎,循序渐进才正常。”如果某条健康信息声称可以快速治愈某种疑难杂症,或者有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往往是不真实的。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捷径。比如一些宣称“七天根治糖尿病”“三天瘦十斤”的说法,基本都是谣言。

- “致癌有毒别轻信,科学验证方为真。”经常看到一些健康信息中提到某种食物、行为会致癌、有毒等,对于这类说法不能轻易相信,需要有科学研究和证据的支持。比如“手机辐射致癌”“喝纯净水会导致营养流失”等说法,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

3. 证据缺失不可靠:

- “无据无证皆可疑,有证有据才可信。”如果某条健康信息只是空口白话,没有提供相关的科学研究数据、实验报告、临床案例等证据支持,那么其可信度就很低。比如一些声称某种保健品可以提高免疫力,但却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其功效,这样的信息不可靠。

- “文献参考要查看,专业期刊更靠谱。”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健康信息,可以查看其是否列出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来源是否是专业的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如果信息的作者有相关领域的教育、从业背景,也能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4. 违背常理要警惕:

- “常理常识要牢记,违背常理有问题。”健康知识通常是符合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生活经验的,如果某条信息与我们已知的常理和常识相悖,就需要警惕。比如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而某条信息说只吃一种食物就能满足所有营养需求,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 “自然规律莫违背,健康养生顺其行。”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些声称可以违背自然规律达到健康效果的说法往往是不科学的。比如有人说可以通过不睡觉来提高身体免疫力,这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肯定是不可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