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144章 围魏救赵(一)

第144章 围魏救赵(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这一计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该计源于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师孙膑没有直接去邯郸解围,而是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不得不回师救援,齐军就在魏军回师途中的桂陵设伏,大败魏军。

在这个计谋中,“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处,迫使其撤兵回防,从而解救受困的目标。此计的关键在于把握敌人的要害和心理,攻其所必救,调动敌人,变被动为主动,以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历史上除了桂陵之战的“围魏救赵”外,还有以下着名的类似案例:

1. 官渡之战曹操奇袭乌巢: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曹操则处于相对劣势。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被袁绍重用,转投曹操,并向曹操献计奇袭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亲自率领轻骑部队,夜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辎重。袁绍得知乌巢被袭,派主力部队救援,但为时已晚。曹操军队则趁袁绍军队军心大乱之际,发起反攻,大败袁绍。这一战例中,曹操攻击乌巢这一袁绍的要害之处,迫使袁绍的主力部队回援,从而改变了战场局势,与“围魏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转战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为了对抗强大的罗马,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战略。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直接威胁到罗马的核心地区。罗马军队不得不回师保卫本土,从而减轻了迦太基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汉尼拔的这一战略行动,虽然没有直接救援被罗马攻击的迦太基领土,但通过攻击罗马的心脏地带,迫使罗马分散兵力,间接达到了救援的目的,与“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相契合。

3.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为了夺取上甘岭这一战略要地,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表面阵地丢失的情况下,坚守坑道,不断对敌人的后方补给线和指挥所等要害部位进行袭击。“联合**”为了保障后方的安全,不得不将大量的兵力和精力投入到后方的防御和清剿中,从而减轻了志愿军在正面阵地上的压力。志愿军通过这种战术,成功地抵御了“联合**”的进攻,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也是一种“围魏救赵”式的战术运用,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要害,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从而达到了战略目的。

“围魏救赵”的主要策略如下:

1. 避实击虚:

- 分析敌方部署:避免与敌人的强大主力部队正面交锋,仔细研究敌人的兵力分布、防御重点等情况,找出其薄弱环节。例如,魏国倾全国之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其国内的防守力量必然相对空虚,这就是齐国可以利用的弱点。

- 选择攻击方向:针对敌人的薄弱点发动攻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在桂陵之战中,齐国选择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这里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在主力部队出征赵国的情况下,防守力量不足,齐军的进攻能够让魏国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2. 攻其必救:

- 寻找要害目标:确定敌人最为关注、对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或与当前局势紧密相关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受到攻击,敌人必然会回师救援。比如都城对于一个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国家的核心所在,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必然能让魏**队放弃对赵国的进攻。

- 把握攻击时机:在敌人陷入困境或者对其要害目标的防守最为薄弱的时候发动攻击,这样可以增加敌人回师救援的紧迫性,使其在慌乱中做出决策,从而为己方创造更有利的战机。

3. 以迂为直:

- 表面舍近求远:从表面上看,不直接去救援被围困的目标,而是绕路去攻击敌人的后方或其他关键地点,这种做法看似绕了远路,但实际上能够避开敌人的锋芒,避免直接冲突带来的巨大损失。

- 实则直达目的: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打乱敌人的部署,牵制敌人的兵力,最终实现解救被围困目标的目的。就像齐**队没有直接奔赴赵国邯郸与魏军交战,而是进攻大梁,迫使魏军回援,从而间接解救了赵国。

4. 诱敌深入、骄敌轻敌:

- 伪装与示弱:可以通过故意表现出自己的弱小、无能或者采取一些虚假的行动,让敌人产生轻敌的心理,放松对己方的警惕。例如孙膑在指挥齐军时,先佯攻魏国的平陵,故意在平陵输给魏军,并且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庞涓认为齐军主将指挥无能。

- 诱导敌人犯错:利用敌人的轻敌心理,诱导敌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使其陷入己方预设的陷阱。庞涓在看到齐军的“弱势”表现后,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结果在桂陵遭遇齐军伏击。

5. 把握全局、协同配合:

- 全局观:制定策略时要对整个战局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清楚地认识到各方势力的关系、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战场的形势变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实施“围魏救赵”策略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 协同作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队之间的紧密配合,包括佯攻部队、主攻部队、伏击部队等,各部队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行动,确保整个策略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桂陵之战中,齐军的不同部队在孙膑的指挥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