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185章 关门捉贼(一)

第185章 关门捉贼(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关门捉贼”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二计。

这一计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就好比一个贼闯进了屋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关上门,让贼无路可逃,然后再抓住他。

此计的关键在于“关门”,也就是预先布置好包围圈,不能让敌人有机会逃脱。这一计通常用于己方占据有利地形或者力量相对占优的情况,通过包围敌人,截断其退路,从而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经典的关门捉贼案例:

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秦军攻打赵国,在长平受阻,守将廉颇坚壁固守。秦王用离间计让赵王换廉颇以赵括为将。赵括改变廉颇策略主动出击,秦军故意败退引诱其追击,之后分兵几路形成包围圈,还截断赵军粮道。赵括被围四十六天,最终突围失败,四十万大军被秦军歼灭.

黄巢重占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攻克长安,唐僖宗逃至成都后派军收复。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伏,唐军乘胜进逼长安,黄巢却率军退出长安。唐军入城后纪律松弛,将领欢庆胜利。黄巢趁夜率军回师,唐军毫无戒备,被杀得尸横遍地,黄巢成功重占长安.

街亭之战

三国时期,蜀将马谡驻守街亭,他轻敌冒进,将主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山上。魏将张合识破后,派出少量兵力牵制蜀军,主力切断蜀军水源并占据街亭出口,还筑起高墙封锁退路,不断派小股兵力骚扰。马谡突围无果,蜀军最终全军覆没.

公孙瓒之败

东汉末年,公孙瓒被袁绍军队包围在城中,其救兵到来时约定举火为号内外夹击,却被袁绍得知。袁绍将计就计,举火引诱公孙瓒出城后伏击,公孙瓒大败退回城中。袁绍乘胜追击,挖地道攻入城中,公孙瓒防备瓦解,最终自尽.

关门捉贼的核心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诱敌入围”。要想办法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可以是佯装败退,也可以是故意示弱,让敌人产生轻敌心理,从而走进我方预先设置的包围圈,就像长平之战中秦军引诱赵括出击那样。

二是“封闭通道”。在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关键是要截断敌人的退路,关闭“门”。这可能包括控制关键的交通要道、山谷隘口或者渡口等。例如在街亭之战中,张合切断蜀军水源,占据街亭出口,让马谡所部无法逃脱。

三是“集中歼灭”。把敌人包围起来后,要利用优势兵力或者有利的地形,对敌人进行集中打击,速战速决,避免敌人狗急跳墙或者得到外部救援而反败为胜。同时,也要防止被包围的敌人困兽犹斗,造成己方过大的损失。

1. 土木堡之变

- 明朝时期,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自率军对抗北方瓦剌首领也先的侵犯。明军在行进过程中,王振为了炫耀乡里,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当明军抵达土木堡时,被瓦剌军队包围。但是明军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和反击策略。

- 而且水源被切断,军队陷入混乱。也先采用佯装议和的策略,在明军松懈之时发动攻击。明朝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包围圈也不稳固,让也先军队有机可乘,最终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这可以看作是“关门捉贼”失败的例子,明军本处于被包围状态,却没能利用好自身兵力优势进行抵抗,反而被敌人攻破。

2. 泓水之战

- 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队在泓水对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而楚军还在渡河。宋襄公的臣子建议他趁楚军半渡而击之,这样就可以利用泓水这个“门”来困住楚军部分兵力,从而占据优势。

- 但是宋襄公却以“仁义”为由拒绝了这个建议,等楚军全部渡河并摆好阵势后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伤。这里宋襄公没有抓住关门捉贼的有利时机,导致失败。

3. 符坚淝水之战

- 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苻坚想让东晋军队渡河,以便“半渡而击之”,于是命令军队稍作后退。然而,前秦军队人数众多,内部成分复杂,一退就失去控制,阵脚大乱。

- 东晋军队趁机渡河追击。苻坚原本想关门捉贼,利用淝水的地理优势,但由于对军队掌控不力,导致自己的军队被东晋军队冲击得溃不成军,最终大败而归。这是苻坚错误地运用战术,没有成功实施“关门捉贼”的典型例子。

1. 依据敌人兵力调整

- 敌强我弱:如果敌人兵力强于己方,那么“关门”的动作要更加隐蔽。比如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像山谷、河流等自然障碍,或者是借助夜幕、浓雾等自然条件来布置包围圈。在吸引敌人入围时,要采取小股兵力袭扰,让敌人产生轻敌心理,以为只是小股抵抗力量,逐步将其引入包围圈。例如,在一些山区的游击战中,少量的游击队员不断在敌人的必经之路进行小范围攻击,将敌人引向深山峡谷中预先布置好的伏击圈。

- 敌弱我强:当己方占据优势时,“关门”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但也要注意防止敌人狗急跳墙,拼命突围。在包围后,可以采用分割包围的方式,将敌人分成几个部分,逐个击破。比如古代大规模的围城战役,攻城方在城外筑起多重壁垒,将城内敌军困住,然后派出多路兵力,分别攻击敌军的不同营垒,使其不能相互支援。

2. 考虑地形因素

- 山地地形:在山地运用关门捉贼,要重点控制山谷的进出口、山峰的制高点。如果是要包围敌人,可以在山谷两端设伏,利用山上的滚木礌石等手段阻止敌人逃脱。例如,三国时期的一些山地战役,军队会先占据两侧山峰,当敌人进入山谷后,从山上和山谷两端同时攻击,将敌人困在山谷之中。

- 平原地形:在平原上缺乏天然的屏障来“关门”,可以利用人工构筑的工事,如壕沟、栅栏等来阻挡敌人。同时,骑兵的机动性可以发挥优势,通过快速机动包围敌人。例如,在古代北方的一些战役中,军队会用马车围成一圈,形成临时的防御工事,如同一个活动的“门”,将敌人困在中间。

3. 根据敌人的心理状态和战斗意志调整

- 敌人战斗意志顽强:对于战斗意志坚定的敌人,在“关门”后不能急于进攻。可以采取长期围困的方式,切断其补给线,消磨其意志。如古代的攻城战,对于城内坚守的敌军,城外军队会围而不攻,等待敌军粮食耗尽、士气低落时再发动总攻。

- 敌人心理防线脆弱:如果敌人心理防线容易崩溃,在包围敌人后,可以采用心理战,如在包围圈外展示己方强大的兵力,或者通过劝降等方式,让敌人放弃抵抗,主动投降。例如,在一些战役中,包围敌军后,向敌军阵营中发送劝降信,告知敌军被围的绝境,同时展示己方优待俘虏的政策,促使敌军放弃抵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