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189章 假道伐虢(一)

第189章 假道伐虢(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属于混战计。

其核心意思是,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从历史典故来讲,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是这两个国家关系很好,要是一国受到晋国攻击,另一国就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虢国国君很贪婪,可以用良马和美璧贿赂他,让晋国的军队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晋献公有些犹豫,荀息又说,虞国国君目光短浅,只要把宝物送给虢国,虢国一定会答应借道,而且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虢国一旦灭亡,虞国也难以长久。晋献公采纳了这个计策。

虢国国君看到晋国送来的礼物,果然答应让晋**队借道。晋**队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胜利。班师回国时,晋**队又趁虞国没有防备,把虞国也灭了。

在实际运用中,这一计强调要善于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或者借助其他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A和企业b竞争激烈,企业c可能会先假装和企业b合作,获取企业b的信任或者资源,然后等待时机,在企业b放松警惕的时候,打击它或者抢占它的市场份额,就像是“假道伐虢”一样。

以下是“假道伐虢”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一些案例:

案例一:互联网平台竞争

- 有两家互联网电商平台,A平台和b平台。c平台是一个新兴的物流配送平台,它想在电商配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平台先与A平台合作,提出可以为A平台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服务,并且在前期给予很多优惠条件。A平台看到这些好处后,就和c平台达成合作,允许c平台接入自己的电商系统,c平台借此深入了解电商业务流程和客户数据等关键信息。

- 当c平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掌握了足够的资源后,它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发展自己的电商业务,与A平台形成竞争关系。此时,A平台发现c平台已经借助和自己合作的机会,获得了开展电商业务的许多优势,而自己在物流配送方面也对c平台产生了依赖,在竞争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案例二:软件与硬件企业合作

- 软件公司d和硬件公司E是合作伙伴关系。硬件公司F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它先和软件公司d达成协议,以较低的价格购买d公司的软件授权,用于自己的硬件产品,并且表示这样可以共同推广,增加双方产品的销量。d公司看到了新的市场机会,就与F公司合作。

- 在合作过程中,F公司利用d公司软件的优势,提升了自己硬件产品的竞争力,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F公司开始自主研发软件或者与其他软件公司合作,逐渐减少对d公司软件的依赖,甚至利用自己在硬件市场的优势地位,打压d公司的软件在自己硬件产品中的使用,转而推广自己的软件生态,从而对d公司造成了竞争威胁。

案例三:企业并购中的策略

- 在某行业中,大型企业G想要收购中型企业h,但h企业对G企业比较警惕。此时,企业G联合另一家企业I,以帮助I企业拓展业务为由,与h企业接触。它们表示会共同为h企业提供一些资源,如技术支持、市场渠道等,h企业受到诱惑,开始与G和I企业合作。

- 在合作过程中,G企业逐渐掌握了h企业的财务状况、核心技术和客户资源等关键信息。最后,G企业利用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如资本运作、股权收购等),成功收购了h企业,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战略目标。

政治领域

- 战国时期张仪欺楚

- 背景:战国时期,秦国想要削弱楚国。楚国当时是一个地域广阔、实力较强的诸侯国。秦国想要向东扩张,但楚国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 过程:张仪作为秦国的使者前往楚国。他向楚怀王表示,秦国愿意与楚国交好,条件是楚国与齐国断交。张仪欺骗楚怀王说,只要楚齐断交,秦国就会把商於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目光短浅,贪图土地,轻信了张仪的话,与齐国断交。

- 结果:楚国与齐国断交后,秦国却耍赖,只承认给楚国六里地。楚怀王大怒,派兵攻打秦国,却被秦国和齐国的联军打败,楚国元气大伤,秦国则通过这种计谋削弱了楚国这个竞争对手,为自己在战国纷争中获取了更多利益。

军事领域

- 德军闪击波兰(利用通道)

- 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妄图扩张领土。波兰位于德国东部,德国要向东侵略苏联,波兰的领土位置对德国的战略布局很关键。同时,德国和苏联当时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过程:德国先和苏联沟通,以“保护自身安全利益”等借口,获得苏联的默认,让德军可以借道波兰走廊。德军以此为借口,大军长驱直入波兰领土。波兰当时军队实力远不如德国,在德国的突然袭击下,防线很快被突破。

- 结果:德国迅速占领波兰大部分领土,波兰军队遭受重创。德国通过这种“假道”的方式,在战争初期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改变了东欧的战略格局。这一事件也成为二战全面爆发的重要标志之一。

假道伐虢之计在历史上虽有成功案例,但也有失败的情况:

北宋联金灭辽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金国崛起后欲攻打辽国,北宋欲借金国之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便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共同伐辽 。然而,在灭辽过程中,北宋军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战斗力不足等,且在与金国的合作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辽国灭亡后,金国很快撕毁盟约,挥师南下,进攻北宋,导致北宋灭亡.

南宋联蒙灭金

南宋时期,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日益衰落,南宋朝廷决定与蒙古联合灭金。南宋本想通过此举收复失地,但在灭金后,蒙古并未履行承诺,归还南宋失地,反而将南宋作为下一个进攻目标,最终导致南宋也走向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