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219章 隐智卷二

第219章 隐智卷二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隐智卷二》这段话的含义如下:

- 智谋的运用:“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意为正确运用智慧可获益,卖弄智慧则有害,暗中使用智慧能获成效,公开炫耀则难有作为。比如三国时,诸葛亮运用智慧排兵布阵取得胜利,此为用智;而杨修揭露曹操底牌,卖弄才华,最终惹来杀身之祸,此为弄智.

- 品德的体现:“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是说君子之智在于不为私利谋划,而小人总怕自己吃亏,尽显狡黠。像古代的贤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君子智慧的典范.

- 忠义的重要性:“不怨智寡,忠义失焉”强调相比抱怨智慧不足,更应担忧忠义的缺失。在古代,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即使面对曹操的优厚待遇,也不改忠义之心,成为千古传颂的忠义楷模.

- 上下级的要求:“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指上司看重下属的忠诚,其次才是才能;下属应注重实在,权术为次。例如,岳飞对南宋朝廷忠心耿耿,其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民族英雄;而下属对岳飞也是实心追随,共同抗金.

- 人心的洞察:“不明其心,厄之难止”表示若不了解人心,困境就难以停止。如项羽不了解刘邦的心思,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乌江自刎.

- 智者的言行:“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是说愚者炫耀智谋是愚蠢,智者轻易言智会招祸。比如,三国时期的许攸,自恃有才,多次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和智慧,最终被曹操所杀.

这段话适用的场景有很多:

- 职场中:员工应低调运用智慧为公司解决问题,不可卖弄,要对上司忠诚,对同事真诚,注重实干,而非专营权术,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 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不可处处算计,不为私利损害他人利益,洞察人心,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 领导管理中:领导者要重视下属的忠诚和踏实,自身也要有智慧且低调,不炫耀,树立良好形象,带领团队更好地发展.

以下是与这段话相关的典故:

七纵七擒

诸葛亮为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对南夷酋长孟获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诸葛亮运用智慧,以攻心为上,避免了单纯的武力镇压,实现了地区的长治久安,体现了“用智者利”以及“暗用无敌”,其智慧和策略的运用十分巧妙,且不彰显自己的功绩,只为达成稳定后方的目的.

杨修之死

杨修聪明过人,但他恃才傲物,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才华、擅自揣度曹操心意并公之于众,如解读“一合酥”“活”字等事件,最终因在曹操与刘备作战时,擅自以曹操名义下达命令,导致战事不利,被曹操以“乱我军心”为由处死. 此典故充分说明了“弄智者弊”,杨修过度炫耀自己的智慧,不懂得隐藏锋芒,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先忧后乐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被贬谪在外,都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是“不为己谋,君子之智”的典范.

关羽之义

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曹操给予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等优厚待遇,关羽依然不为所动,一心只想回到刘备身边. 后来在华容道,关羽念及曹操昔日的恩情,不顾军令状放走曹操,体现了他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是“忠义”的代表,也展现了关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忠义的智慧选择.

以下是一些可以说明“下为实,术次之”的故事:

范蠡助越灭吴后归隐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助其成就霸业。成功后,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没有贪恋权位和财富,选择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携西施归隐经商,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他的行为体现了“下为实”,即注重自身的实际安危和长远利益,不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迷惑,以一种实在、稳健的方式安身立命,而非凭借权谋之术继续在朝堂争斗.

曾国藩裁军

曾国藩凭借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建立赫赫战功,成为清政府倚重的力量,当时他手握重兵,若有异志,或可成就一番大事。但他却选择自剪羽翼,主动上疏请求裁撤湘军,以此向清政府表明忠心,消除了朝廷对他的猜疑和忌惮,赢得了慈禧的信任和进一步赏识,得以善终。 曾国藩不依赖权谋之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以裁军这一实在的行动,展现了对朝廷的忠诚和自身的稳重,诠释了“下为实,术次之”的道理.

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曹刿求见鲁庄公并请求一同参战。在战场上,曹刿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出击,最终取得胜利。战后,曹刿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而鲁军此时士气正盛,所以能够战胜齐军。曹刿不追求花哨的战术,而是基于对战争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即士兵的士气和作战的时机,以实实在在的作战策略赢得了胜利,体现了“下为实”的智慧.

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将。赵括虽精通兵法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根据实际战场形势灵活应变。最终,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括过于依赖书本上的权谋之术,而忽视了战争的实际情况,与“下为实,术次之”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