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267计 迂回计(一)

第267计 迂回计(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迂回计是一种策略。从字面意思看,“迂回”就是回旋、环绕,不直接面对目标。

在军事方面,当面对强大的敌军防线,正面进攻困难时,军队会采用迂回计。比如,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他没有和姜维在剑阁进行正面交锋,而是绕开重兵把守之地,从阴平小道进军,直捣蜀汉腹地,这是军事上的迂回策略。

在人际交往或者谈判场合中,迂回计也很有用。如果直接提出要求或观点可能会引起对方反感,就可以先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其他话题,拉近关系,缓和气氛,再慢慢引入主题。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不先谈合同的关键争议点,而是先谈双方公司的发展历程等轻松话题,这也是迂回计的一种运用。

迂回计的底层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顺应心理接受规律

- 人在面对直接的要求、观点或者批评时,往往会产生本能的防御心理。迂回计是绕过这种防御机制,通过先提供一些容易接受的信息,让对方在心理上处于放松和开放的状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时候,慢慢引导其接受核心内容。例如在沟通中先分享有趣的逸闻趣事,使对方心情愉悦,再引入关键话题,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利用间接关联引导

- 它基于事物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通过先讨论与目标相关的周边事物,逐步建立起逻辑桥梁,引导对方的思维向核心目标靠拢。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先谈行业趋势这个大环境(周边事物),而双方的合作细节(核心目标)其实是受行业趋势影响的,这样就能自然地从行业趋势过渡到合作细节的讨论。

降低目标的敏感度

- 对于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有争议的目标,直接触碰容易引发反感。迂回计将目标隐藏在其他信息背后,降低其凸显程度。就像用糖衣包裹药丸,把可能让人难以接受的内容包裹在比较温和、积极或者容易引起共鸣的内容之中,使得对方能够在不那么抵触的情况下接触到核心内容。

和难接近的人套近乎可以这样做:

首先,可以从共同的兴趣爱好入手。了解对方的兴趣,比如对方喜欢读书,就可以和对方讨论一些热门的书籍或者经典作品。如果对方是个体育迷,就聊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等。这就像找到了一把打开对方话匣子的钥匙。

其次,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真诚友善。语气要温和,面带微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例如在对话开始时用比较轻松的语气说:“我感觉您挺不好接近的,但我又很想认识您呢。”

还可以适当提供帮助。如果对方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你恰好在这方面有能力,就主动伸出援手。比如对方在为一个项目寻找资料而发愁,你可以说:“我之前接触过类似的内容,也许我可以给您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人情36计中迂回计的经典案例: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进攻,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幼子,坚决不肯。触龙深知直接劝谏无用,便先从自己的身体状况说起,表达对太后身体的关心,再提及自己对幼子的疼爱,慢慢引导赵太后认识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让长安君为质对其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最终,赵太后欣然同意。触龙以迂回之法,巧妙化解僵局,达成目的。

法拉奇采访阮文绍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于是她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否如人所言那般富裕、**,已昭然若揭,读者也能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期,齐威王刚即位时,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把政事都交给卿大夫处理,导致国家政治**,诸侯并伐,齐国危在旦夕 。

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有一天他问妻子:“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子毫不犹豫地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又问他的妾同样的问题,妾也回答:“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又问客人,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后来,徐公到邹忌家拜访。邹忌仔细打量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明白了:“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先讲述了自己的这段经历,齐威王听后觉得十分有趣。邹忌接着话锋一转:“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身边的人蒙蔽,对国家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于是立即下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齐国也由此走向强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