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借古鉴今 > 第5章 三山献鼎局

第5章 三山献鼎局

书名:借古鉴今 作者:忙种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6 10:10:07

三山献鼎局,也常被称作三仙献鼎局,是一种在古代策略与权谋中广泛运用的布局。其核心逻辑在于转嫁矛盾,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直接冲突转化为主体与傀儡之间的冲突,最终通过解决傀儡来达成目的。

一、名称解析

三:量词,不仅代表数量上的三个,更在文言文中泛指多个。

山:在易经先天八卦中,代表稳固不动的高大物体,象征着巨大的阻碍或力量。

献:动词,意为献祭、进贡或奉送物品,以示敬意或展示给他人看。

鼎:最初指煮东西的器物,自大禹铸九鼎后,成为权力的象征,代表王位和帝业。

二、历史背景

三山献鼎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成功后,通过一系列布局和策略,成功将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在这个过程中,大禹巧妙地运用了三山献鼎局,通过转嫁 矛盾、挑拨离间等手段,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三、布局策略

转嫁矛盾:将原本存在于主体之间的直接矛盾,巧妙地转化为主体与傀儡之间的矛盾。

挑拨离间:通过制造谣言、散布消息等手段,加剧傀儡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猜疑。

大张旗鼓: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公开、高调地处理傀儡,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决心。

四、实际案例

大禹治水与防风氏:大禹治水成功后,召集诸侯在会稽山祭祀。防风氏因故意迟到而被禹处死,这一事件不仅震慑了各路诸侯,也强化了大禹及其部族的权威地位。

启继承王位:大禹通过三山献鼎局,逐步排除了契、稷、伯益等潜在竞争对手,最终让自己的儿子启顺利继承王位,建立了夏朝。

五、现代应用

三山献鼎局的本质是挑拨和转嫁矛盾,这种策略在现代社会同样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制造对手之间的矛盾和猜疑,削弱其竞争力;在政治斗争中,政治家可以运用类似策略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综上所述,三山献鼎局是一种高深的策略与权谋布局,其核心在于转嫁矛盾、挑拨离间和大张旗鼓地解决傀儡。这种布局在古代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三山献鼎局作为一种高深的策略与权谋布局,其名称可能源于古代文化或历史典故的引申,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可能没有直接以“三山献鼎局”命名的实例。不过,我们可以从类似的历史案例中,找到与三山献鼎局策略相契合的实例。以下是一个基于古代历史背景构建的具体实例:

实例: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布局

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国力衰弱,经常遭受其他国家的攻打。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秦国君主秦孝公决定推行新政,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废除世卿世禄制,以激发国家活力和提升国力。然而 ,这一改革举措遭到了国内世家贵族的强烈反对。

策略布局

识人用人:秦孝公深知自己直接提出废除世卿世禄制会遭到权贵反对,甚至可能引发国家动荡。于是,他寻找到了有改革之志的商鞅,并委以重任。

暗中支持:秦孝公表面上对商鞅的变法持谨慎态度,但实际上在私下为变法派提供了不少助力。他让商鞅成为推行新政的“靶子”,吸引世家贵族的怒火和反对。

挑拨矛盾:商鞅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与世家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秦孝公利用这一矛盾,让双方斗争加剧,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他故意表现出对新政实施的不看好,但实际上是在观察局势,等待时机。

大张旗鼓解决傀儡:当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世家贵族的怒火达到顶点时,秦孝公开始逐步清理那些阻碍变法的世家贵族。他通过一系列手段,如削弱其势力、剥夺其爵位等,逐步瓦解了世家贵族的反抗力量。

结果与影响

商鞅变法最终成功推行,为秦国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国家实力。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商鞅本人 虽然最终因变法得罪权贵而惨遭杀害,但他的改革精神和贡献被历史所铭记。

这个实例虽然没有直接以“三山献鼎局”命名,但其策略布局与三山献鼎局的核心思想——转嫁矛盾、挑拨离间、大张旗鼓解决傀儡——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视为三山献鼎局在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剧本名称:三山献鼎局

场景一:治水成功,威望初显

(舞台中央,大禹手执治水工具,身后是疲惫但充满希望的民众。远处,山川恢复宁静,洪水退去。)

旁白:大禹治水成功,威望如日中天,各部族首领齐聚一堂,共商国是。然而,关于王位的继承,暗流涌动。

场景二:王宫大殿,密谋策划

(大禹独坐王座,眉头紧锁,思考着继承问题。侍臣悄然进入,低声禀报。)

侍臣:启王子求见,言有要事相商。

大禹(点头):让他进来。

(启进入,行礼后,大禹示意他靠近。)

大禹(低声):我意已决,要你继承王位。但路阻且长,需你我父子同心,共谋大计。

启(坚定):父王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望。

(父子俩密谋片刻,决定实施三山献鼎局。)

场景三:部族联盟,矛盾初现

(契、稷、伯益等部族首领在王宫花园相聚,表面和睦,实则各怀心思。)

契(试探):伯益兄,治水之功,当属大禹与伯益共之,未来王位,不知伯益兄有何打算?

伯益(谨慎):契兄言重了,我乃一介布衣,怎敢有此非分之想。

(大禹暗中观察,心中暗笑,三山献鼎局第一步,矛盾初现。)

场景四:谣言四起,挑拨离间

(王宫内外,谣言四起,称伯益密谋反叛,契与稷亦被卷入其中。)

旁白:大禹暗中散布谣言,挑拨契、稷、伯益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猜疑,争斗不已。

(契、稷、伯益三人分别接到密信,信中言辞激烈,指责对方背叛大禹,意图篡位。)

场景五:大殿对峙,傀儡显现

(一日,大禹召集各部族首领于大殿之上,契、稷、伯益三人针锋相对,气氛紧张。)

大禹(威严):诸位爱卿,近日宫中谣言四起,扰人心神。本王欲查明真相,还诸位清白。

(大禹故意偏向伯益,对契、稷提出严厉质问,使二人更加确信伯益是幕后黑手。)

契(愤怒):伯益,你安敢如此!

稷(附和):若非你挑拨离间,我等怎会至此!

伯益(惶恐):我……我冤枉啊!

(大禹见时机成熟,宣布暂时搁置争议,但暗中已选定契为首个傀儡。)

场景六:大张旗鼓,解决傀儡

(不久后,大禹以其勾结外敌、意图不轨为由,将其软禁并削去爵位。)

旁白:大禹大张旗鼓地处理了契这一傀儡,不仅震慑了其他部族首领,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威。

(稷、伯益等人见状,纷纷收敛锋芒,不再敢轻易挑战大禹的权威。)

场景七:启继位,王朝建立

(大禹病逝前,将王位传给启。启顺利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

旁白:三山献鼎局终局已定,启继位为王,夏朝建立。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走向,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

(舞台灯光渐暗,幕布缓缓落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