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 第151章 借境养心

第151章 借境养心

书名: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作者:一缕喧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00:53:03

男孩看见很多人不会修行,有人将忏悔与后悔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词看着是一回事,修行时是两回事。

忏悔说的是,知道自己之前的过错后,悔过决心改变。

后悔是特么说,揪着那个事不放痛苦。

与其后悔,总纠结,不如总结后时常安排自己去整改。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总后悔,难受时间久了,自己心就特么出毛病了,每次回想那个后悔的事就会重新经历一遍痛苦。

而忏悔,不必揪着事,时常提醒自己改就行。

时间一久自然而然就变了,这就是向上生长的方式之一。

男孩研究出一个方法,不需要打坐就能调整身心状态,没事的时候躺下或者坐着,放松身体,然后去想,自己在一个很好看的公园里,有好看的建筑,有山有树,公园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湖,开着小船,美美哒。随后躺在船上,微风吹来感觉身心舒爽,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舒适的都想睡一觉,就这样在小船里静静躺一会,什么也不想,就这样懒洋洋的享受舒适。

从这个境中出来吧,舒服了吧?

感觉不够,还想尝尝别的滋味,再来一个,一个中式的小院内,有一块小池塘,池塘里生长着正盛开的荷花,超级好看,喝了一口茶,躺在院中的躺椅上,双手枕在脑后,闭上眼睛,摇椅慢慢的摇,伴随着微风拂面,安逸而又舒适,感觉身体轻轻的,连呼吸都是香的,摇一会。

好了出来吧。

这叫借境养心。

自己给自己造最舒适的境,让意念飞过去放松滋养,而后,真的会感觉心里很美,身体也会舒适。好像比亲自去一趟还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不是不动念就养神,有时候没用的念不想,而刻意给自己的念,或者说意识安排一个好的念,也是调整自己的方式。

灵爽了,身体自然跟着也会感觉爽,跟去不去没关系,去了可能除了特么累够呛照几个相,万一天热还特么疲惫。

但是没去,将念送去,养自己的灵,你去感觉那个舒适,和轻松的时候,可以借灵给身体一样的感觉。

记得有很多研究人类心灵的实验,烫伤实验,蒙上一个人的眼睛,然后故意暗示他,用一个很烫的铁烫了他的胳膊,那个人真的相信之后,胳膊上就真的出现了被烫伤过了伤痕和水泡。

男孩在班上时,有一个大姐学过瑜伽,但是她很佩服男孩修佛悟道,总是时不时的问男孩一些事,男孩告诉她不是有瑜伽经吗,看看学学。那大姐不明白。

男孩曾翻看过瑜伽经,没多看,其实瑜伽经也是修行的书,也是修心的,他知道这点。

瑜伽中有一种法门叫拙火定,中土佛教和藏传佛教里也有这法,也被算做气功。

通过呼吸以及意念的双重影响下,人就像是一个火炉一般温暖,即便在严寒的雪山披着一条弄湿的毯子也不会感觉冷,反而会因为自身的热气蒸干毯子的水分。

还有道家有一法门,能随着天气变化调整身体气温去适应,天冷时跟着变冷去适应,天热时跟着变热去适应,其实都是心境的原因。

男孩身体不一样,天热时候身体凉凉的,天冷时候身体热热的,他也能通过控心适应温度,不急不躁,不知冷热,甚至是不知饥饿,屏蔽这些感知,但是他不追求这个,也不刻意去修。

说来这些看似神异。其实就几句话,一种安排念头绝对相信催眠自己让自己身体相信产生生理反应,一种将注意力从自身挪走屏蔽身体感知。还有一种无思无念无感知,就特么定在那有点像发呆似得。

说来简单,做来其实也不难,只不过能控制自己念头就能,但练这个也没啥太大意思。不好玩,不如让灵出去放松得劲。

在关键时刻,需要的时候,懂这个原理还是有帮助的,心法就是坚定意念相信自己这八个字,意念这个东西,用好了就是神,用不好就是魔。

这些了解就可以了,不必练什么,要修就修自在,别修那些条条框框的拘束自己。

身心自在才是最好的,这才是道法自然。

比如男孩偶尔去哪里玩,要么不拜佛,拜佛也不求佛,拜就只是拜,恭敬佛学智慧,拜的是敬仰,拜得是感恩,不夹杂私心。

若求,那求的便是**,求的不是佛。求佛求佛,求的是本自具足的智慧。不以形式上的,那样会困住自己的心。

磕一辈子的头,不懂本心的含义,磕碎了脑瓜骨也无用处。

世人在求之时,其实是在将念头往他自己向往的方向想,借佛表象,或者说佛的人相,给自己充能,让自己相信。

心内无明,不知所措,便会将心灵寄托于救世主的文化属性上,希望会有一种力量能够帮助自己,拯救自己。

借佛的智慧而言,要向内求,而不是外求,换句话说,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向外求是弱势文化,内求为强势文化。弱势文化,没有希望,希望有希望。强势文化,老子本身就特么是希望~!

有一句话叫做,心是一切事物的起源。

这无关唯心论还是唯物论,心能生物,物能载心。

比如拿念珠做个比喻,人先想有这个东西,然后做出来,有了之后,将念挂在念珠上,也就成了法器。

法为方法,器为工具。又如人体,心为法,体为器。心是控器的法,体是载法的器,心物合一则为法器。

若以言语明;道为;因果,规律,原理,本质。

法为战略,思想,策略,价值观。

术为;谋略,战术,技巧,手段。

器也就是工具,身体,思维意念等等,可借用之物。

本心以规律操控意念行事,操控意念变化,影响自身。

则为道,法,术,器,皆为我所用。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以道御术千变万化。

道法如来即非文化。道就是神,神和道就是一回事,没有区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本心即神即道即佛,即如如来是。

如来就是我,我就是如来。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自己悟到的,自己拿不住,能拿也用不了,只有自己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懂了这个后,看书其实就不是在看书了,有可能,你其实,嘿嘿嘿,就是在悟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