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其他 >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 第477章 再讲五蕴,六根,六尘,六识

第477章 再讲五蕴,六根,六尘,六识

书名: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作者:一缕喧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00:53:03

“五蕴,为色,受,想,行,识。为师我在之前就有所讲解。这里换一种更好理解的方式给你说明;

再讲五蕴,六根,六尘,六识。

色蕴;指一切物质现象,包括地、水、火、风等四大物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聚合。它不仅是外在的物质世界,也包括人的身体。

简单你可以理解为,物质界,所有一切可见,可触,等实体化的东西。人畜,草木,山川,河流,花鸟,手机,电脑等等,一切可见,可触,我们认为的实有物。

受蕴;是说由感官与外物接触后,产生的感受或情感,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

你也可以理解为,人在境遇下由感官下产生的状态。

想蕴;是通过受蕴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后形成的知觉和表象,类似于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也就说,由前面五点,造成的思维,思考,思想念头。

如;我喝了口茶,脑中出现,茶很好喝,或者不好喝,等思维反应。

行蕴;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产生的行动意志,是人在思维后自发做出的反应。

如;我想起身喝水,然后起身喝水。我想刷会手机,拿出手机在看。念动,身体行动跟着做出的各种反应。

识蕴;是说人的意识作用,用于分析事物、感悟,是修行中重要的部分。

五蕴其实对应六根。

六根,是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

佛法中,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视、听、嗅、味、触、意。这六点后面跟着六识。

眼识(视觉辨识),耳识(听觉辨识),鼻识(嗅觉辨识),舌识(味觉辨识),身识(触觉辨识),意识(思维判断)。

眼中看到水杯,脑中产生这是水杯的辨识,看见手机,产生这是手机的辨识。

耳中听到鸟叫,脑中产生这是鸟叫的辨识,听到歌曲,产生这是歌曲的辨识。

其它几识如出一辙。

前五识与意识,同时作用,产生六识。

也就是人类的一切感官与思维思想活动的运作,认知这个物质界的一切,有无,发生,好坏,对错等等的理解。

同时造成六尘;

色尘(颜色、形状等视觉对象),声尘(声音),香尘(气味),味尘(味道),触尘(温度、触感等),法尘(思想、概念等意识对象)。

尘,就是蒙蔽的意思,

色尘;如你看见什么光,产生什么念,获得什么受。见到美好事物,自然开心。见到觉得不好的事物,自然难过或痛苦。

声尘;听见什么声音,如;优美的乐曲,令自己身临其境获得很好的心灵体验,也就是心之觉受。但相反,听见很多痛苦,难受的声音,一样造成相反的心灵觉受体验。

例;被夸开心,被骂难受。

香尘;这就更简单了,闻到什么气味感觉美好,闻到不喜欢的感觉难受。

例;闻狗屎难受,闻特么臭豆腐香。其实都特么是臭的,却产生两种心灵感官。一切觉受是互通的。

正如当初为师所言;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装过狗屎的碗,怎么洗都不会再用,但是装过屎的肠子,即便再臭,吃着也感觉很香。那香啊,不是鼻子的香,不是嗅觉的香。是因味觉,触觉,思想觉受,改变了嗅觉的认识。

其它几尘,一样如此,看似单一,互相交融。

也就是,每个人的,我觉得,我感觉,我什么什么。

我看见什么,觉得什么,我听见什么,觉得什么等等。

如;我听说,拜神好,我拜,我觉得拜神好。

我见,都拜神,我想,那应该是真的很好。

我听见视频中,有一女子口念佛号,同时见这女子穿着打扮很是庄严,想,这般犹如菩萨形象。将菩萨形象与这女子重合,本能将对菩萨的认识,安装于这女子身上,将其定性为;宝相庄严,大善慈悲。

或,反向发动;见后,觉得,这女子装成这般,是为谋取流量获取财富,等等。

其;本质确是;她如何,与你无关。你在傻傻自以为是,脑子的念力,注意,被所见,所听,所想,拽着拉动产生思维活动,造成心中之相,与一无关之人,不了解之人,或者说自己的一念,产生了无明纠缠。

也叫做,攀缘。消耗自身意识能量。

凡人所处之境界,无有不在其中,整日因当下所遇,所见,所想,等等轮转。

心灵觉受轮回不止,以至于元神力量过度消耗。

在这个过程之中,这种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造成规律性的活动。

有天,自己明明没想这样,却不受控。在修行上讲;也就是业力,习气,你也可以将其叫做习惯。

这个变动,随境遇之无常,思维活动之无常,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心灵之苦恼,以至于不得解脱。

吾之一道,借规律打规律,借无常打无常。

以被动发生,无常的规律,养自己一个可控心灵之能力,出其规律。

本质,是从以往的规律之中跳脱出来。

以觉,觉之力的属性。修出离之心。站在规律之外,看看自己,看看世界。不以以往的认知作为主体。而是以出离后的心产生视角。

将以往,当下,未来。笼罩其中。指导自己之人生走向。

例;算命先生说,人的命是被定死了。我从小也听这种认识。但,我出离这种认识,相反发动。

如两句话般;人的命天注定。我命由我不由天。取其中,一半在天,一半在己。

若潜意识为驱动命运走向之主导,我自控自己思维之变动,主动更改潜意识下的一切认识。在需要的时候,推翻一切固化思维下,或真,或假,或好,或坏,等等之发生。

开始主导自己的思维心,也就是心理活动。再以这般,改变自己心理活动,反方向发动,更改自己潜意识下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以至于,主导自己的命运走向。脱离定数,数术之范畴,不在其中。

十二因缘,是佛法中解释生死轮回的核心理论;

以十二个因果相续的环节,阐述众生如何因无明而造业,并在三世中流转不息。

具体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一理论基于缘起论,强调众生因“惑、业、苦”的链条陷入轮回,唯有断除无明才能解脱。

过去世因;

无明;根本烦恼,对佛法真理的无知,导致善恶不分。

行:由无明驱动的善恶业行,形成牵引轮回的业力。

现在世果;

识:业识随业力投胎,形成生命最初的意识。

名色:胎儿的雏形阶段,精神(名)与**(色)初步结合。

六入:眼、耳、鼻等六根发育完成,具备感知能力。

触:出生后六根与外境接触。

受:因接触产生苦、乐等感受。

现在世因;

爱:对乐受贪爱,对苦受厌恶,引发执着。

取:因贪爱而追求占有,强化业力。

有:由爱取形成的业因,决定未来轮回方向。

未来世果;

生:因业力再次投胎受生。

老死:生命必然经历的衰老与死亡,开启新一轮轮回。

一切修行,全都是为脱离这些循环性的大包裹。

因一切都是舍利子生成,觉而后起。故;人之根本,为觉。

也是佛法中所言之,本性佛。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具如来智慧性。

这个就是,明心见性的性,指,觉。与对自身,思维心,意识心,潜意识的认识后。

一切观照于觉之下。一切有为发生,思维,情绪,境遇当下所受,皆被觉之观照。

调控自己,改变,意象,甚至是,人生走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