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章 驴兄:开后宫咯!(万字更新奉上,求月票!!!)

意向的达成令徐云和田良伟同时松了口气,另一边的陈云霁也完全放下了心中的小算盘。

当然了。

陈云霁原本便没怎么指望能拉到自己的师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代师接徒。

所以在卢潇决定加入华盾生科后。

他心中的失落倒也不怎么严重,反而还感到有些放松。

在这轻松氛围下。

徐云和卢潇等人有说有笑,时间就这样缓缓的流逝开来。

一个半小时后。

商务车驶入了庐州高新区。

“变化真大啊.....”

透过商务车的车窗,卢潇面带感慨的看着外头的景象。

实话实说。

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庐州的天空自然算不上多清澈,空气也谈不上清新怡人。

但就是这种朦蓝蓝的天空,却莫名的令卢潇的心中有些亲近。

这就是故土啊.....

而除了天空之外,更令他感叹的则是......

高新区的变化。

庐州高新区立项于1991,但截至到2003年的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时候,庐州高新区的‘高新’二字也看不着多少影子。

除了有数几家相对高科技的外企,当时高新区内几乎都是普通的厂房。

比如服装厂。

比如牙膏厂。

甚至......

生产计划生育的tt厂——早些年药店免费领取的tt,有相当多都是从庐州高新区生产出来的。

在卢潇的印象中。

他记得自己离开庐州前,高新区最‘高科技’的国有企业,应该是阳光电源的电池生产车间。

如果没记错的话。

当时那个车间的年产值,应该是.....

五百万华夏币左右?

而如今呢?

高新区入眼处,皆是层层高楼。

即便是相对较矮的生产区域,建筑外观看上去也相当大气。

和海对面非硅谷类的一线科技产业园比起来,至少在外表上已经看不出多少区别了。

“怎么样,卢博士,和你离开前的变化很大吧?”

看着一脸感慨的卢潇,田良伟便主动做起了介绍:

“如今庐州高新区的区内企业已经超过了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年产值超过了1252个亿。”

“光量子计算机、世界第二稳态强磁场装置、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这些设备,都坐落在了高新区内。”

“还有我们科大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也位于区内,第一期的总投资就超过了70亿元。”

“......”

卢潇默然。

通过远处的一些山体辅助,他勉强能回想起少许十八年前高新区的画面碎片。

但那些原本犹如烂菜地的区域上,此时已经立起了一栋栋的高楼,丝毫看不出过往的落魄。

这些年他其实没少看过国内的视频,也知道国内发展的很快。

但他所认知的那些繁荣城市,是指魔都,是指燕京,是指鹏城。

至于庐州嘛......

能有五栋以上的百米高楼就不错了。

但现在他发现.....

自己错了,并且错的很离谱。

蓦然。

卢潇的视野里,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厂房。

建筑的占地面积极广,大门处可以看到一排等候取货的卡车,大门入口的上方,则有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阳光电源。

阳光电源?

这不就是当初的那家......

眼见卢潇目光一直盯着那处厂房,田良伟又笑着说道:

“卢博士,那是阳光电源的二号厂区,在高新区内,它一共有四处生产厂区。”

“目前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已经蝉联全球第一,公司总市值1721亿,已经能肩负起了40mw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即便在国际上,它也是一家很有竞争力的企业......”

卢潇闻言,眼中浮现出了一丝错愕。

当初那个只会生产小电源、年产值五百万都不到的小工厂,如今居然已经变成了这样一尊的庞然大物?

这应该感叹岁月,还应该感叹....这个国家呢?

............

半小时后。

两辆商务车停到了华盾生科总部外。

过了片刻。

徐云、卢潇、田良伟等人从车内走出。

卢雯佳也蹦蹦跳跳的从另一辆车上跳了下来,飞快的扑到了卢潇身边:

“粑粑!”

卢潇笑着摸了摸女儿的脑袋,眼中的神情依旧带着一丝震撼。

与此同时。

公司大门的入口处,也迎面走来了几位早就等候在此的公司高层,领头的赫然是郑祖和顾群青。

“来,卢博士,我给您介绍一下。”

待郑祖等人走至近点,徐云主动做起了中间人,手掌摊平,开口道:

“这位是我们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之一,科大新创基金的郑祖郑理事长,当初科大讯飞的组建便有他的一份大功劳。”

“郑理事长,这位就是卢潇卢博士,他已经答应加入我们公司了。”

徐云在‘加入’二字上多用了几分力,郑祖只是微微一愣,很快便明白了徐云的意思:

卢潇的‘面试’已经通过了。

想到这里。

郑祖原本就很热络的笑容,愈发灿烂了几分。

他加快了几分步幅,上前主动握住卢潇的手,晃动着道:

“卢博士,我代表科大新创基金,热烈欢迎您的到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

比起吡虫啉这个化工产品,卢潇专攻的mR技术,才是郑祖的专业领域。

他很清楚mR技术的前景,也很了解卢潇在这个领域内有着多强的能力。

如果不谈资历,单说能力。

卢潇绝对是院士级的大老。

实际上如果卢潇选择离开微软,进入海对面的高校做教授,这时候早就是海对面的外籍院士了——这事儿不止一所高校和他承诺过。

因此对于卢潇的加盟,郑祖自然是高卢人见德国老,举双手欢迎。

待郑祖寒暄完毕后。

徐云又对卢潇介绍了顾群青、左子怡等人。

卢潇对于这些今后的合作伙伴也显得很客气,将心中的震撼暂时搁置,与他们逐一握手交谈。

等介绍完一圈后。

徐云又看向了迎接团队的最后一人小榕:

“卢博士,这位是.....”

然而他还没说完。

小榕便主动上前一步,用力拍了拍卢潇的肩膀,叹息一声:

“小卢,好久不见了。”

卢潇一开始还没认出小榕的身份,目光在小榕的脸上足足停顿了好一会儿,方才想起了什么:

“您是......榕哥?”

小榕轻轻点点头:

“嗯,是我。”

“.......”

在小榕承认身份后。

卢潇没有像很多电影里那样扑上去,摇着小榕肩膀大喊真的是你,而是浮现出了一丝尴尬:

“....榕哥,我回来了。”

小榕又看了他几秒钟,脸上方才露出一丝柔和:

“能回来就好,有空我带你去见见冰河清尘,他们都在庐州。”

“三年前我和万涛见面的时候,他也问过你的情况,晚点我给你个电话,你也和他说一声。”

卢潇连连点头:

“好,没问题。”

看着似乎有些没头没尾的二人,众人的眼中不由同时露出了一丝好奇。

毕竟吃瓜是人的本能嘛。

随后田良伟不动声色的用鞋尖捅了捅徐云后脚跟,那意思很明显:

快开口问问情况,都等着吃瓜呢。

“......”

徐云嘴角抽动了两下,耷拉着脑袋叹息一声,老老实实的做起了工具人:

“榕哥,你和卢博士...认识?”

小榕微微颔首,主动拖起了卢潇的箱子:

“嗯,当年黑客大战的时候,小卢也是我们的成员之一,还是主力级别的那种。”

“后来他认为自己不会轻易被海对面诱惑,就坚持出了国,然后.....直到现在才回来。”

“好了,别说这些了,咱们回公司吧。”

徐云微微一愣,旋即便回过了神,脑海中想通了很多事。

原来如此......

小榕所说的黑客大战显然是指2001年前后的那一场战斗,小榕、万涛、冰河等人一战成名,把国旗插到了白色房子的官网首页。

而按照这个时间来算.....

如今43岁的卢潇,那时候应该在科大读大四或者研一研二。

考虑到科大计算机系的实力,卢潇和小榕等人相熟,并且在过程中充当主力的情况倒也正常。

接着在04年左右,自认为优势在我的卢潇出国读博。

没想到一下子落入了花花世界的坑里,直到十年前才幡然悔悟——而那时候的他,已经很难自由归国了。

实话实说。

这种事情其实挺常见的。

徐云认识不少年轻时期很爱国的人在出国后变了味,也遇到过许多愤青出国后蜕变成了*****,毕竟每个人的遭遇、心境都各有不同。

接着再往后,便是近期的这轮交易。

通过科院的前后谈判,才使得卢潇安然回家。

而根据小榕和卢潇见面的情况看来。

也许在卢潇出国的时候,小榕对于卢潇的选择颇有微辞,甚至可能说过断交之类的话。

否则卢潇的表情不可能那么尴尬。

但如今一转眼小20年过去,这种矛盾在岁月面前就不算什么了。

一句好久不见,足以消弭当初的一切不满。

随后众人相继走入公司总部,来到了会议室内。

“卢博士。”

进入会议室后。

徐云从助理唐栗的手中接过一份由法务部拟定好的合约,把它递到了卢潇面前:

“这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合约,您可以先看看,有任何意见都可以提出来。”

“您身后的这几位就是我们公司法务部的老师,如果您有想要咨询的外界律师,也随时可以去休息室内进行联系。”

卢潇微微颔首,接过合约看了起来。

合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徐云此前在车上提过的那些条件——包括了资金、研发团队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等等。

而作为履约方之一。

卢潇则要在条件达标的情况下,为华盾生科工作最少四年。

对于mr...或者说整个虚拟现实产业来说。

四年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算是常规的迭代周期了。

也就是在这四年里,华盾生科在经费方面

累积要投入8500万华夏币,甚至更多。

在虚拟现实研发领域,这其实不是一个小数字了——因为这是经费,而不包括了推广成本。

以meta为例。

这家在元宇宙下注最大的公司, q3...也就是第三季度虚拟现实业务营收为2.85亿美元,亏损却高达36.7亿美元。

并且截止到目前,它依然还在非常夸张的烧钱。

但实际上呢。

这部分亏损的大头,主要在quest2等硬件头显低于成本的售价方面。

过去一年。

quest2大约卖了800万台,而每卖出一台头显,meta就要亏损1275美刀。

所以在没有商业成果诞生之前,年均2000万的研发经费其实已经很够用了——再强调一下,这是单纯的研发经费,员工工资另算。

如果等有商业化的技术成果诞生,那么需要的经费就需要另行考虑了,总之打底一年都不会低于几个亿。

“......”

卢潇逐字逐句的看了好一会儿,方才说道:

“徐博士,大致条款上没有问题,不过有两个地方我想稍作修改。”

徐云点点头,客气的道:

“卢博士但说无妨。”

“首先是部门研发人才的招聘。”

卢潇将合约放在桌上,食指指了指其中一栏:

“科大校招这块我没有意见,不过我希望能拿四个名额给我自主分配。”

“我在国内认识几位很有能力的年轻才俊,有些还处于待业状态——比如我知道北理工有一个小姑娘,在逻辑库编程这方面很有天分,上个月才刚刚回国,现在还没入职企业。”

“另外还有南大的一个小伙子,之前在oculus工作....你看,这是我和他的合照,头发都快掉光了,能力可见一斑。”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总之这几个人我都在海对面接触过,能力和人品都是非常可靠的。”

徐云闻言与田良伟对视一眼,齐齐点了点头:

“没问题。”

目前国内的VR产业核心在赣南,作为长三角科技集群的成员之一,科大在VR和mR方面的人才其实不太多。

如今最有名的就是刘利刚教授带领的VR研究团队,但在国内也算不上特别拔尖。

眼下国内在虚拟现实以及混合现实这块排名第一的无疑是北航,一个国家虚拟现实实验室就足以秒杀一切同行。

另外浙大和北理紧随其后。

科大的实力,大概在5-8名之间浮动。

至于国际上的话.....

科大的排名就更靠后了。

比如卢潇所说的oculus实验室,隶属于苏黎世联邦理工,直接跟Eth合作,全球都可以排进前几。

如果卢潇能拉到那些学校的助手,显然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徐云的回复在卢潇的意料之中,因此他只是顿了顿,便又说道:

“至于工资这块....徐博士,我想将月薪降低到五万,成果分红增加5%,不知道公司方面能否同意?”

“月薪五万?”

听到卢潇的这个想法,徐云顿时一愣。

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

华盾生科给他开出的月薪是税前12万华夏币,专利成果分红50%。

并且还会根据成果的营收情况享有期权池的分红,最高为4%。

除此以外。

华盾生科还将在一个月内支付一笔100万的安家费到卢潇的账户上,并且提供一套面积不低于150平米的商品房。

而如今卢潇竟然愿意以增加5%分红为代价,降薪到五万?

要知道。

卢潇在微软的职级可是Senior SdE...也就是63级。

虽然这个职级看起来不算高,逼乎上你甚至经常可以看到ip在国内的微软80级高人。

但别忘了。

卢潇不仅是个黄种人,更重要是的他并未移民入籍。

一旦卢潇移民。

他的职级最少都能达到66级,年薪可以轻松达到40万美元以上。

所以华盾生科给出的12万月薪,其实还有些配不上卢潇的能力。

可眼下卢潇不但不要求涨薪,甚至还提出了降薪?

虽然他以此换来了5%专利分红,但mR技术在四年内想要取得可以盈利的成果,实际上的概率非常非常渺茫——卢潇可不知道徐云有光环这个外挂。

在卢潇...或者除徐云外所有人的认知中。

一家企业的mR技术想要从无到有达到商用层级,最少都要五到八年。

虽然期间可能有些小成果小专利诞生,但这种微小专利的授权费用本就不高。

提升5%带来的收益,远远比不上卢潇降低的薪水。

随便算算就知道了。

从12万降薪到五万,一年整整少了84万的税前收入......

想要用5%的分红弥补这84万,代表专利的授权费用最少要达到1700万以上。

这显然不是“小专利”能拥有的数字。

蓦然。

徐云的脑海中忽然划过了一道明悟。

莫非......

卢潇是在用这个做法,来表示他的诚意?

也就是用降薪来告诉大家一件事:

他入职后绝不会摸鱼,有信心取得比降薪幅度更高的专利成果,即便分红增幅只是5%。

想到这里。

徐云的心中骤然冒出了一句话: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华盾生科给出的合同条款很有诚意,而卢潇则以降薪为代价,做出了属于他的表示。

这种事在商场中不算罕见,但也绝不常见。

用一个更现实一点的词来描述就是......

这是一种有温度的做法。

现场的商业精英有不少,徐云能意识到的问题,其他人自然也想得到。

所以很快。

包括顾群青、郑祖等人在内。

众人的脸部线条不由柔和了许多。

接着众人又如同酒桌上劝酒一般你来我往的客套了一番,最后在保持分红增加5%的基础上,将降薪后的工资档位定在了八万这个数字上。

理由则是如果工资太低,传出去公司会被同行耻笑不识英才。

卢潇对此也没过多坚持,双方有了默契就行了。

总而言之。

随着合约的签订。

卢潇这个mR技术的顶尖大牛,总算是‘落袋为安’了。

考虑到卢潇刚到庐州,还需要安顿行李适应生活,徐云便让顾群青安排了几个人去帮卢潇打下手。

而他自己则准备与田良伟回学校,去准备其他一些事儿。

结果他还没走几步路,身后便传来了一道声音:

“徐博士,请留步!”

徐云转过头,发现出声之人赫然是......

郑祖。

徐云和郑祖的私交谈不上深,但经历过几次大大小小的困难后,他对这位一直没跳车的商人其实还是有些好感的。

闻言他便停下脚步,客气的问道:

“郑理事长,有什么事吗?”

“嗯,是有点事儿找你。”

郑祖快步来到了他身边,搓了搓手:

“徐博士,有个好消息打算和你说一声。”

“好消息?”

徐云眨了眨眼,脸上浮现出一丝好奇:

“什么好消息?”

只见郑祖指了指楼下,神秘一笑:

“徐博士,你最想要的东西到了。”

“我最想要的东西?”

徐云微微一愣,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了几件东西的身影:

蒂法?

月票?

迪迦神光棒?

桥本有菜?

还是自动码字键盘?

可且不谈自己有没有和别人说过与这几样东西有关的事儿,这里头的东西有一件算一件,似乎也不是郑祖有能力搞到的吧?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轻咳一声,决定摆烂一波,直截了当的对郑祖问道:

“唔,郑理事长,不知道你说的东西是......”

郑祖盯着徐云看了好一会儿,嘴里方才冒出一个词:

“驴啊,徐博士,上次你不还说自己做梦都想要几头驴吗?”

做梦都想要的驴?

难道是阿米驴?

不过很快。

徐云便意识到了什么,勐然抬起头,看着郑祖问道:

“郑理事长,你说的莫非是......”

“本土驴?”

“当然了。”

眼见徐云总算对上了脑电波,郑祖胸口顿时微微一松:

“之前在介绍易安菌牙膏的时候顾经理不是聊到过么,限制易安菌牙膏产量的核心原因,就是本土驴的数量有限。”

“所以过去的两个月里,我托一些朋友在国内找了一圈,可算找到了六头本土驴。”

“于是我立马拜托他们把驴给买了下来,具体费用明细我交给了顾经理,明年年末统一从账面上报销。”

徐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费用明细什么的不是重点,他此时的心思全然放在了郑祖的前半句话上。

过了片刻。

他总算想起来了前因后果。

是了。

当初在定制价格战会议的时候,顾群青确实提及过缺少驴毛的事儿——当时他给郑祖列了几个原因,其中有一项就是驴草料的开销。

自己后来也确实补充了一句做梦都想要几头驴......

那时候郑祖还问过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是不是本土驴越多越好。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确实表示过会托人打听打听。

结果没想到......

郑祖的那句话并非说笑,而是真的托人在全国找起了驴。

而郑祖一旦动用起了他的人脉......

这样说吧。

如果说搞科研,五个郑祖加起来都不如徐云。

但若论人脉。

公司上下两百多号人加在一起,都不够郑祖一人打的。

作为新创基金的理事长,郑祖光微信就有三个——头两个已经加满了五千人好友,第三个号估摸着也快了。

同时这一万多个好友绝大多数都属于各行业的中上层,最次也是一个招呼下去都能喊动三五个人的小主管。

所以当郑祖出面后。

一直困扰徐云许久的本土驴问题,便轻松迎刃而解了。

“我那个找到本土驴的朋友在电信上班,是个川南区域基站项目的负责人。”

电梯口边,郑祖正在向徐云介绍着更细致的情况:

“他们基站点的边上就有几个很原始的村庄,青壮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待在村里,过着半自给自足的生活。”

“我那朋友还算有些权力,看那些村民不容易,就调动了一套设备帮村子里打了口新井,又给每个村送了二三十箱牛奶,双方关系一下就拉近了起来。”

“后来呢,他们那个项目没法回来过年,所以一个村子在年关前一个礼拜,就邀请他们到村子里一起吃年夜饭了。”

说道这里,郑祖的语气不由激动了少许:

“结果我那朋友在和村支书商量着怎么安排大锅饭的时候,忽然见到了几头拉磨的驴,再一打听才知道,这些都是纯种的本土驴!”

“于是他立刻就提出了买下几头驴的想法,村支书不但没拒绝,还给了个很厚道的价格。”

“再然后就是把这几头驴送出山,运到庐州安置的事儿了。”

“其实前几天我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不过怕路上出意外,直到今天一切妥了才和你说。”

听着郑祖的介绍,徐云的表情同样有些兴奋。

那可是本土驴啊......

要知道。

目前易安菌牙膏的菌落扩增需要驴毛。

微生物电池的研发同样需要驴毛。

凝血明胶的粘合剂,则需要驴毛和相关分泌物......

眼下有了新到的本土驴。

等于以上三个项目的研发效率,最少都可以翻个三倍!

实际上。

一直以来,徐云的心中都隐隐有着另一个预感:

今后会用到驴毛或者其他部位的地方,恐怕不止是这三个项目而已......

只是这种预感没什么理论支撑,所以他一直都没和别人说罢了。

想到这里。

徐云想到了什么,转过头,对郑祖问道:

“对了,郑理事长,这事儿通知周善院士了吗?”

虽然徐云和周善约定好了不搞克隆,但常规育种项目还是正常进行的——之前驴妹的怀孕便是项目的早期成果之一。

所以眼下有新工具驴到位,于情于理都应该知会周善一声。

听到徐云的这个问题。

郑祖飞快的点点头,朝某个方位指了指:

“当然通知了,徐博士你别忘了,周善院士的育种中心也在高新区呢。”

徐云恍然的一拍脑门,情绪激动之下居然忘了这件事——周善的育种中心就在隔壁,离华盾生科总部直线距离只有五百米左右来着。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又问道:

“对了,郑理事长,那六头本土驴性别比例怎么样?”

“性别比例?”

郑祖微微一愣,脸上逐渐浮现出了某种微妙的表情:

“徐博士,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刚才说过的一件事——在我朋友提出购买想法后,那位村支书很快同意了这笔交易。”

徐云点点头,郑祖那些话才说完没几分钟,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忘掉:

“当然记得。”

郑祖便又说道:

“那位村支书之所以会同意把六头驴都卖掉,其中固然有对我那个朋友的好感,但更关键的一点是.....”

“在几年前的一次山体滑坡中,村中唯二的两头本土公驴都不幸亡故了。”

“剩下那六头驴留着也只能和其他非本土公驴杂交,后代的血脉纯不了,那还不如拿来卖给朋友。”

“.......”

听到郑祖这番话,徐云立刻意会了他的想法,眼睛顿时微微瞪大了少许:

“郑理事长,你的意思是说.......”

郑祖轻轻点点头,肯定道:

“没错,那六头本土驴....都是雌性。”

“算上原本的那头驴妹,咱们的驴兄在拉磨、贡献驴毛、黏液的间隙,还要准备一打七了。”

而就在徐云和郑祖聊天的同时。

数十公里外的科大校内。

东苑食堂。

正在看欢天喜地七仙女的食堂大妈看了眼时间,拿起了一根鞭子,对圈内的驴兄和驴妹甩了几下:

“时间到了,去磨豆浆吧。”

.......

注:

通宵码到现在,月末最后两天,万字更新奉上,求月票啊各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