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196 这跟为他人做嫁衣,有啥区别?

196 这跟为他人做嫁衣,有啥区别?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3:08:41

“海外的法,怎么能管到我们内陆的人?”

乍一听对方说这话,曹志强好一个愣,然后顺口就道:“前朝的剑,怎么能斩本朝的官?”

赵守文也愣了下,然后点点头:“意思差不多吧。”

曹志强摸了摸下巴:“如果我没想错的话,你是想说,海外的版权法,管不到我们内陆来,所以我们在内陆盗版他们的书,他们对我们无可奈何?”

“没错。”赵守文道。

“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版权法,所以互相借鉴的话,只要原作者的署名别弄错了,别明目张胆的把别人的作品,说成是自己写的,那就已经很好了。

就好比金庸先生吧,他是香江人,他的都是繁体字的海外版,根本就没在内陆正式发行过。

我们把他的繁体改成简体字,在内陆出版,只要作者名字还写他,那就没啥问题。

这总比那些改改书名改改作者名,内容完全一模一样的好。

如此一来,我们还等于替金庸先生扬名,他要知道了,还得谢谢我们。

其实这种情况,跟我们翻译外国名著,然后在国内出版差不多。

您要觉得过意不去,我们可以加个“译本”,这不就行了?”

“译本?”曹志强好笑道,“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怎么能是自欺欺人呢?把繁体字翻译成简体字,本来就是译本啊。”

赵守文道:“而且总经理,其实在南方,已经有很多大出版社都这么做了。

只是北方这边的出版社呢,暂时还心高气傲,看不起武侠这种东西罢了。

不过我相信,他们迟早会学南方那些出版社的,迟早会出武侠的,毕竟这个是真赚钱。

换言之,出版香江的武侠这件事,我们不做,其他出版社也会做。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做?

至少,出版这些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作品,稳赚不赔,不比我们自己出内容好?”

听完赵守文的话后,曹志强没有立刻回话,而是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倒不是曹志强同意了对方的说法,而是他忽然想起了关于金庸的问题。

的确,前世他就知道,金庸的不光是三个版本,其实版本无数。

只不过,金庸自己认可的版本,确实是三个,分别是连载版,修订版以及新修版。

但其实呢,在八十年代的内陆,金庸的版本数不胜数,不过基本都是没经过金庸授权的盗版。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八十年代的内陆版本中,盗版金庸的出版社,并不是小作坊,而是正规出版社。

比如曹志强前世曾经在旧书网上,就看到过n多正规出版社出的金庸。

像福建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鹭江出版社,五台山出版社……好像至少几十个正规出版社,都出版过金庸的。

不光是金庸的,其他像古龙梁羽生,还有卧龙生之类的,当时也有大量的内陆版本,也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

换言之,在整个八十年代,盗版港台的武侠,确实不是个事儿,而且盗版这些作品的出版社,还都是正规出版社。

正规出版社的图书质量更好,发行渠道更广,关键价格还很优惠,你私人的黑心小作坊怎么比?

因为曹志强记得,八十年代的各种版本的港台武侠,价格很优惠,一套书的定价才三块左右,就算金庸的射雕,也才五块六块一套。

当然了,那是八四年以后的价格。

因为在八四年十月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放松了大量管制,全民经商浪潮开始掀起。

也就是那时候,出版社放开了更多管制,彻底改成自收自支政策,所以很多出版社为了赚钱,才开始放飞自我。

正因为这样,一些八十年代的盗版书,仔细一看出版时间,大部分都是八四年十月以后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政策解绑的缘故。

而在八四年政策全面解绑之前,大部分出版社还是吃财政饭,赚多赚少一个样,自己捞不到多少好处,名声还不好,这才缺乏盗版港台武侠的意识。

比如那个著名的《武林》杂志社,这个杂志社是最早在内陆连载金庸作品的杂志社,早在八一年就开始连载射雕,并因此而名声大噪,发行量瞬间就爆棚。

就因为连载射雕,《武林》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社,变成月销过三百万的大杂志社。

可既然情况这么好,后来为何不再连载射雕,还自己停更了?

并不是金庸老爷子对那家杂志社发出版权警告。

而是当地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士,觉得盗版港台武侠太丢脸,或者说看不惯这种情况,对《武林》杂志社发出“儒雅随和”的劝告,所以《武林》才停更了射雕。

《武林》杂志社可是广州的,是一向比较开明的南方杂志社。

连南方的杂志社都这样,北方的出版社杂志社更是可想而知。

但《武林》毕竟开了一条口子,让港台武侠被广大内陆百姓所知。

而有了市场,自然就有需求。

于是后来,一些比较开放的、正规的、南方的出版社,就开始偷偷出盗版的武侠,发行量却不多。

正因为这样,才物以稀为贵,一套射雕英雄传,此时就敢买肆拾元。

一直要到八四年以后,到处都是盗版武侠的时候,价格才被瞬间打压下来。

可也正因为这样,八四年之前的盗版金庸,在后来的旧书市场上才价格很高,就因为数量少,还很有纪念意义,形成了稀缺属性,跟猴票的性质差不多。

就是说,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国内版权意识淡漠,所以国内正规出版社抄袭海外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受任何约束,这就跟印度仿制药的情况差不多,甚至更直接粗暴。

这种现象,好像要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内的著作权法正式公布,局面才有所改观。

到了那个时候,各大正规出版社因为法律跟政策所限,不再干盗版了,这才有私人作坊的生存空间。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九十年代以后的盗版书,质量明显不如八十年代的盗版书。

原因就在于,八十年代的盗版书,那都是正规出版社去做的。

想到这里,曹志强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何这时期很少有三无劣质盗版书了。

原来,不是这时候的老百姓更有版权意识,只买正版书,而是因为正版书价格便宜质量好,导致私人书商争不过正规出版社。

正规出版社的印刷设备更好,排版更好,插图更好,出的图书质量更好,价格还特便宜。

除此之外,正规出版社还有正规的发行渠道,有更大的议价权,所以同等价格下,正规出版社的利润更高。

反观那些没正式执照的三无出版商,他们没有发行渠道,或者就算找到发行渠道,议价权也很低,所以为了赚钱,只能从图书质量上下手。

图书质量差,价格还不便宜,老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正版。

同样都盗版,私人盗版商,怎能斗得过正规出版社?

等等,问题的关键好像不是这里。

想到这里,曹志强忽然灵光乍现。

没错,问题的关键,确实不是盗版海外对不对的问题,而是著作权的问题。

国内此时根本没有著作权法,也根本没有盗版有错的意识,到处都是拿来主义。

关键这些玩拿来主义的,还是正规出版社!

这些出版社要搞盗版,可从来不理会原作者是什么心情的,也不会只盗版海外作品,国内作品同样可以抄袭盗版。

比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他穿越后,至少看过八家出版社的八个版本,这些出版社,不能都跟巴金签过约授过权吧?

想到这里,曹志强忽然看向余德利:“老余,还记得我那本诗集么?”

“诗集?”余德利一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本?”

“对。”曹志强点点头。

“当然记得。”余德利道,“怎么了?”

曹志强道:“没什么,就是想问问你,我这本诗集是跟作家出版社签约的,理论上只能作家出版社发行。

那要是别的出版社,比如我们这个出版社,在不跟我这个原作者,以及作家出版社洽谈版权的情况下,直接盗版那本诗集的内容来发行,可以么?”

余德利笑了笑:“如果是盗版你那本诗集,然后自己拿去发行出版的话,理论上当然可行,不过一般来说,暂时不会。”

“为什么啊?”曹志强问。

“因为人情世故啊。”余德利笑了笑,“作家出版社可是大出版社,在国内属于顶流一级的出版社,而且还是京城的出版社,天然就高人一等。

所以在这种大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按照规矩,其他出版社不能立刻跟风出版。

就算他们觉得你的诗集不错,想要重新出版……”

“盗版!”曹志强立刻补充。

“对,盗版。”余德利点点头,“就算其他出版社想要盗版你的那本诗集,也得过一个月以后再说。

这属于行规,是一种对大出版社的尊重。

也正因为这样,作家出版社发行你那本书大火之后,才加快速度加大数量的再版发行,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好用数量来跟盗版书竞争。

因为一个月一过,其他出版社就可以随意盗版你的那本诗集,而作家出版社就再也没法垄断这本书的利润,没法继续吃独食了。

不信的话,你过两天可以去新华书店看看,肯定能看到其他出版社出的新版诗集。”

“其他出版社盗版我的诗集拿出来卖,我能去要版权费吗?”曹志强问。

“这肯定是不能。”余德利笑着摇头。

曹志强点点头,然后又问:“如果有出版社不讲行规呢?

比如作家出版社吧,他们出版那本诗集不到一个月,就有其他出版社盗版我那本诗集呢?”

“那就是不讲行规了。”余德利道,“不讲行规的话,理论上是没法怎么着人家的,不过这属于不给作家出版社面子。

作家出版社是大社,人面很广,尤其跟新华书店总店的关系很好。

所以,要是有其他出版社不讲行规,不给作家出版社面子,他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找那家不讲规矩的出版社的麻烦。

比如让跟新华书店通通消息,让他们多收对方的发行费,哪怕多要一两个折扣,就够对方吃不了兜着走。

除此之外,还可以跟对方的上级管理部门,比如出版局打个招呼,让他们去找那家出版社的麻烦,那花样就更多了。

所以一般来讲,不会有人敢不讲行规,跟作家出版社这样的大出版社作对的。”

曹志强眨眨眼:“那假设说,我用红光出版社的名义,出版我自己的那本诗集……我是说,出版我那本还在一个月保护期内的诗集,会怎样?”

“这恐怕很麻烦。”余德利一皱眉。

“因为你这样做,也属于破坏行规,一般不会同意的。

不过嘛,你的情况特殊,非要再一个月保护期内再版,可以直接找作家出版社的社长一起出来吃个饭,在饭桌上把这事儿谈一谈。

只要你能跟作家出版社的社长谈妥,让他不追究这个事儿,应该是没问题的。”

“明白了。”曹志强点点头。

“也就是说,我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如果我自己拿去出版发行,就算原创者是我,版权在我手里,别人也可以不跟我谈版权,随便拿去盗版发行,我还拿那些盗版的出版社没办法,是这样吧?”

余德利点点头:“目前来说,是这样。

不过呢,按照行规,我们出版社首家发行的话,咱们可以有一个月的独家发行保护期。

在这一个月内多赚钱就行,出了保护期就没用了。”

“那还玩个蛋!”曹志强怒了。

“我辛苦写出来的书,一个月后别人就能随便拿去盗版发行赚钱钱,我还没法告他们,这还有天理么,还有王法么?”

余德利愣了愣,然后小声道:“这个,您不是还有一个月的保护期吗,这期间赚的钱也足够了啊?”

“这怎么能够?”曹志气继续怒道,“这分明是掠夺!可耻的掠夺!”

说到这里,曹志强气呼呼的道:“有什么办法规避么?老余?“

余德利想了想:“那恐怕就只有好好利用那一个月时间,加大发行量,争取在一个月的保护期内,把图书市场充满,而且价格要低,低到让别人无利可图,这样就不会盗版了。”

“这样一来,我岂不是要亏不少?”曹志强皱眉。

余德利点点头:“是要亏一点,但没办法,只能这样。”

“算了算了。”曹志强摆摆手,“既然如此,那我之前说的话都作废!”

“作废?”余德利皱眉道,“您的意思是指……”

“我的意思是,我的书不在这出了!包括我那本《破碎虚空》,都不出了!”

“麻蛋,太坑人了!”

的确,曹志强突然想到,如果是这样,那他辛苦搞出一个出版社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国内现在没有版权法,谁都可以光明正大的盗版,那他辛苦创作出来的,到头来只能吃一个月的独食。

以后的话,别人就可以随便拿去盗版出书。

然后呢,他一个堂堂的正版商,发书一个月后,还要跟盗版自己书的盗版商去竞争市场,关键你还拿那些出盗版书的正规出版社没办法,这想想都不爽。

这跟为他人做嫁衣,有啥区别?

毕竟他们玩盗版书的,根本不需要构思内容,直接复制过去就好了,不要太轻松。

想到这,曹志强气不过的直接站起来:“好了,今天的会先到这!”

可紧接着,气呼呼的曹志强又直接点名:“对了,老余,还有你,杨守文,你俩跟我来一下,其他的人,该干嘛干嘛,散会!”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