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331 提前推出的“广而告之”

331 提前推出的“广而告之”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3:08:41

几天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的首发单曲《红旗飘飘》,终于在六月一日儿童节这天正式上线发售。

实际上,曹志强原本的打算,是把《血染的风采》这首单曲,当做自己人生中的首发单曲的,而原本的首发时间,是定在五月二十五日。

只是因为这个月正好要准备预考,以及重新灌录黑胶唱片等一系列原因,所以首发时间就继续往后拖延下去,改成六一儿童节首发。

既然是六一儿童节首发,《血染的风采》就不太合适了。

因为《血染的风采》虽然的确很打动人心,也被历史证明过是首很不错的畅销歌曲,但内容过悲,跟六一儿童节的欢快气氛就有些相冲突了。

所以,曹志强最终决定在六一儿童节这天,首发《红旗飘飘》这首歌的单曲。

《红旗飘飘》激昂奋进又积极向上,还带着点欢快的气氛,跟六一儿童节倒是相得益彰。

毕竟这时期的六一儿童节,十四岁以内的儿童都是要放假一天的。

然而,儿童放假一天,家长却不会放假,所以这时期的儿童过六一,最大的乐趣除了疯玩,就失去书店看书买书。

因此,通常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各个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都会给职工发一些购书卷,然后倒了六一儿童节这天,孩子就可以拿着购书卷去书店买书。

当然了,也不是只能买图书,像录音磁带这些东西,也是可以买的。

因为所谓的购书卷,基本都是新华书店发给各个单位的,拿着这些东西去新华书店消费,只要新华书店里有的东西,都可以买。

而新华书店此时不光是卖图书,还卖录音带、录像带、黑胶唱片、文具跟乐器等等各种东西,可说就是个偏向文教体系的小商场了。

大点的孩子可以自己来买,但大多数情况,还是家长带孩子来买。

只是因为很多人还上班的缘故,带孩子来新华书店逛的家长,大多数是不上班的家庭主妇,或者爷爷奶奶。

那么巧,曹志强的那首《红旗飘飘》,首发就是在新华书店发售。

没办法,谁让曹志强跟新华书店的总经理现在关系好呢。

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都是正经国字号。

国字号出品的商品,当然可以去新华书店上架啊。

因此,早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大量《红旗飘飘》的录音磁带跟黑胶唱片,就已经进入了新华书店,并且还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还贴了不少广告标语。

广告语也很有意思:“阿强出品,必属精品!红旗飘飘,为国喝彩!”

嗯,这个阿强,指的就是曹志强的艺名。

是的,曹志强没有继续用“强子”这个名号,而是又开了一个“阿强”的小号。

主要是吧,强子这个笔名,本来就是当初曹志强起的一个带点调侃味道跟痞子味的名字,其实跟现在的主流并不符合。

简单说就是不怎么高大上,太土了。

不过既然已经出名了,就只好继续用了。

但是,曹志强并不想把强子这个笔名,继续用在歌手身上。

他觉得吧,最好还是分开比较好。

虽然笔名艺名分开,会少很多流量,不过这一点他并不担心。

只要作品好,小号也会一飞冲天,根本不需要原来的笔名帮忙。

强子嘛,以后就好好当他的诗人吧。

至于音乐人这个名头,就交给阿强好了。

真正的音乐人,就要凭实力说话,而不是凭借其他因素。

好吧,这都是对外的说法。

真实情况呢,是曹志强单纯觉得强子这个笔名,不太符合歌手的身份,所以就改叫阿强。

反正之前曹志强开的小号也不少了,也不差这个阿强了。

曹志强嘴上说着实力取胜,实际上可不仅仅是是推出作品就完事儿的,他还打了广告!

没错,就是打了广告,而且是几乎免费的广告。

可以这么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广告,曹志强才把首发单曲日推迟到六月一日发行的。

其实打广告,此时的国内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一般来说,此时要在国内打广告,要么就是登报纸,要么就是上杂志,这是两种最普遍的方式。

然后就是电台跟电视台了。

只不过这时期,像电台跟电视台这种单位,已经不是1979年那种随便一个补酒都能打广告的时代了。

《基因大时代》

这时候,想在电台跟电视台打广告,不光是价格要高出很多,还得经过层层审查。

拿中央台为例,想在中央台打广告,不光要出大价钱,还得经过央视广告部门的许可才行,不是随便什么杂牌子都能上的。

曹志强想要卖录音磁带,很明显是不符合上电视台广告栏目的。

但是,曹志强另辟蹊径,搞出一个公益广告的项目。

当然,这个项目呢,一开始曹志强还没想到,始作俑者,或者说启发者其实是他的录音师陈光明。

想当初,曹志强刚搞出一个华夏音像公司之后,因为还没有自己的录音设备,只能去租用其他单位的设备。

当时,曹志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央视。

靠着跟央视总编室陈汉原陈主任的关系,曹志强可以租用央视的录播室录唱片,而陈光明就是他的录音师。

一开始,曹志强只是正常的录唱片,也就是在录音室里自弹自唱,然后被人记录下来,回头经过一些细微处理,就可以当做母带,去灌制唱片了。

虽然过程简单,但这时期的国内录音带大都如此。

不过,后来曹志强在录制《如愿》的时候,陈光明说,曹志强的歌曲都如此激昂振奋,动人心扉,只是听歌太可惜了,要是能制作一个战争电影,当做电影主题曲,边看边听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那时候的曹志强已经打算把唱片推广上市,听到这个话,立刻就想到了MTV这个东西。

MTV这玩意儿,此时在国外已经出现,但在国内还没引入。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电视机数量不足。

国内此时的电视机普及率虽然不高,但绝对数量却是很高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意识跟团队。

早期的央视,整体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节目制作方面也乏善可陈,只是因为电视台数量太少,大家基本只能看那几个台,加上娱乐方式奇缺,央视的覆盖面最大,所以才造成收视率的奇高。

但是,这不等于央视现在不能做MTV这种形式的音乐电视节目。

嗯,或许单独开一个MTV频道的话,此时还不是时候,但是制作几个MTV节目,在央视频道播放,那还是没问题的。

制作MTV不是问题,难的是怎么说服央视同意播放他的MTV。

很明显,如果是单纯当做广告,卖华夏音像公司的唱片的话,还有些困难,主要唱片这种产品,目前很难通过央视广告部门的审核,因为不够高大上。

同样道理,推广《江湖行》这套图书也不合适,也不会被通过的。

思来想去,曹志强决定另辟蹊径,干脆提前搞出公益广告这个玩意儿。

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广而告之”!

有了这个想法后,曹志强就找到央视总编室的主任陈汉原,把他关于“广而告之”的想法说了出来。

嗯,基本上,曹志强都是照搬后世“广而告之”的想法。

基本内核非常的积极向上,也就是拍摄一些非盈利的,公益性的广告,歌颂道德风尚,配合政府宣传,倡导大家讲文明,懂礼貌,尊重科学,爱党爱国。

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讽刺,可以是歌颂,可以是短片,可以是歌曲,可以关注当前热点,也可以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反正怎么积极怎么来。

时长嘛,不用多,不超过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了。

别说,这个想法一提出来,陈汉原立刻就有了兴趣。

然后曹志强顺势推出他的第一个MTV型公益广告——《红旗飘飘》!

这个MTV的拍摄也很简单。

就是主要拍摄一下三人国旗班升国旗的情况,再拍摄一些人民群众在升国旗的时候,自发站在旁边观看升国旗,且热泪盈眶的情况,还要拍摄一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当然还要有曹志强本人穿着中山装,在国旗下、在长城上、在工人前面,在农民前面,在小学生前面,表情或肃穆,或忘我的独自演唱的样子。

把这些片段剪辑汇合起来,再配合《红旗飘飘》的背景音乐,就是一个很出色的MTV了。

把这个想法一说,陈汉原非常动容,很快就找到相关领导过来。

相关领导一听这个项目的理念,再一听曹志强之前已经录好的《红旗飘飘》这首歌,瞬间就泪花洒落,直接拍板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广而告之栏目组正式立项。

这其中,曹志强本人成了节目组的顾问,华夏音像公司则是这个栏目的独家赞助商。

换言之,广而告之的栏目组经费,央视一分不给,全都是靠栏目组自筹。

目前来说,是全靠华夏音像公司这一家单位支持,今后可以酌情向其他单位招标拉赞助。

央视也不是啥都不出。

央视出人出设备,还出节目时段。

但相关的制作费用,比如耗材啊,伙食费啊,职工补贴跟差旅费啊等等,都得华夏音像公司来支撑。

其实这很良心了,因为这些费用其实不算太高。

而央视此时也是不得不如此,实在是此时国内正在搞革新,央视也在革新范围内,简单来说就是新节目可以搞,但资金没有。

当然了,如果搞好了,也不是不能找其他部门要资金。

比如团中央等部门,也不是不能打秋风的。

所以说,至少在1983年,央视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总之,领导过关了后,拍摄自然不成问题。

央视别的没有,摄制组那是齐全的,甚至是超编的。

没听错,央视此时的摄制组,真的是超编的。

实际上,八十年代初,央视的制作人员跟后勤人员是相当多的,原因么,懂的都懂。

后来经过了不断的改革,才被不断的精简下去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制作跟后勤。

央视的前台主持人之类的,还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主要原因是央视节目时长就那么多,节目组就那么多,而每个节目组能镇得住场子的主持人也就那么几个。

比如赵中翔老师,此时已经是央视一哥了,相对来说,陈夺老师都还要略逊一筹。

自然了,像这种新出的节目,肯定不能让赵老师这种一哥去主持。

实际上,按照定义,这个《广而告之》的栏目,根本不需要主持人,需要的是内容本身。

按照曹志强的说法,不需要搞什么片头片尾浪费时间,也不需要搞什么主持人出来讲解跟说教。

就直接上片子,直接用内容打动人心,直接让观众自己琢磨其中的内涵。

因为是直接上片子,所以必须要内容集中且精干,要比小品更精悍,冲击力要更强,而且一定要有好的背景音乐。

画面跟音乐相结合,才能在视听方面达成足够的冲击。

嗯,其实曹志强就差说直接搞MTV了。

不管怎么样,节目组有了,经费有了,第一个节目的创意计划,甚至背景音乐都有了,可说是万事俱备。

拍摄过程很顺利,毕竟此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技术镜头,就是把一些曹志强说的那些镜头拍好,然后再去芜存菁,剪辑到一起,最多是光影变化注意一下,突出一个从黑暗到黎明。

这样的一个画面,配合《红旗飘飘》的背景音,那就完美了。

与此同时,为了拍好这个正能量的公益广告,节目组在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组织下,还专门请了中国交响乐团跟中国交响乐团的合唱团来伴奏。

在交响乐团以及合唱团的伴奏下,在曹志强那独特嗓音的倾力演唱下,共同谱写出一曲相当振奋人心的《红旗飘飘》!

这种配置,可远比曹志强自己拿着个吉他,在录音师自弹自唱要强太多了。

甚至是,曹志强还忍不住把这次合唱版给录了音,征得交响乐团同意的情况下,重新制作了一版交响乐版,直接做成了黑胶唱片。

换言之,黑胶唱片版的单曲,直接就是交响乐版,不是录音磁带版的自弹自唱。

与此同时,交响乐版以后也会在今后的音乐专辑合辑中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把中国交响乐团伴奏的版本,顺便录制成唱片发行这件事,交响乐团本身原先是不要钱的。

因为这本身是个政治任务,而中国交响乐团此时也不是个盈利性组织。

但是曹志强还是坚持要给交响乐团来参加过配乐的人,包括每一个参加过的人分红。

具体分红比例,他还自己写了个合同,写明具体的分成比例。

是的,就是他自己写了个合同,强行拉着交响乐团负责人签字按手印,还拍了照留念。

按照曹志强自己写的合同,只要是有他们参与的交响乐版本的《红旗飘飘》发行,那么交响乐团就可以获得该产品发行纯利润的百分之十。

是的,是纯利润的百分之十,不是定价的百分之十,区别可大了去。

这个公司纯利润,是指华夏音像公司发行这首歌的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剩下的那部分利润。

如果发行的唱片是专辑,歌曲不止这一首,那么就简单的除以专辑歌曲数目。

总而言之,曹志强不能让那些人白干活,市场经济,多劳多得嘛。

嗯,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曹志强这么做的本质,是想拉拢这个交响乐团,以后不但可以合作的更顺畅,而且万一今后要维个权啥的,也人多势众不是。

就这样,经过忙碌而匆忙的准备,央视的这个广而告之节目,也就是《红旗飘飘》这个倡导大家热爱国旗热爱生活的MTV,不,是公益广告,就在五月三十日星期一的午间新闻之前,第一次正式播出。

没错,按照计划,这个节目是在午间新闻之前播出,播完之后就是午间新闻,就时间段来说,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播出方面,是每一期节目连续播一周,每周一换。

换言之,到了六一儿童节这天,这个《红旗飘飘》的节目已经连续播了两天。

节目效果嘛,那只能说是相当的好。

大家有没有从节目中感受到爱国情操不知道,至少《红旗飘飘》这首歌,已经被广大观众记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