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

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3:08:41

忽悠完何雨柱,在何雨柱的心中再次打了一根钉子之后,曹志强照例来到红光出版社的办公大楼,跟大家一起开下午会。

所谓下午会,还是由每日早会发展而来,而那个每日早会,则是由陈家邦引进过来的。

在陈家邦过来当副社长之前,红光出版社是没有每天开例会的习惯的,因为曹志强本身就不喜欢天天开会,也不觉得天天开会有啥用,都是想起来就召集人开会,想不起来就随意。

但是陈家邦极其从红光机械厂带来的那批内政人员一到,风气为之一变。

简单来说,就是陈家邦来当副社长后,就对出版社闲散的作风表示不满,并对此进行了一番治理,搞了个简单而又严格的上班纪律守则。

比如迟到早退要受罚,比如安排严格的值日表,以及安排每日开早会等等。

这些东西都不是曹志强教的,也不是李厂长教的,都是陈家邦自我总结出来的,也是陈家邦一直想要实现的管理方法。

陈家邦认为,管理就要像军队一样指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战斗力,才能有工作效率。

如果不指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制定了制度不严格执行,早晚会变成一盘散沙,变成吃闲饭者的乐园,就好像现在的红光机械厂一样。

过去的陈家邦只是个秘书,自己说了不算,加上机械厂积习已久,难以改变,导致他内心那些新的管理方法都没法实施,心中一直有一种无法施展抱负的遗憾。

来到红光出版社之后就不同了。

虽然红光出版社只是个小庙,但庙小才好施展啊。

庙小人少,加上大部分人都是合同工,不是在人事局或者劳动局挂档桉的正式工,所以管理起来就方便了多。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辞退最终技吧,他陈家邦在出版社除了极个别的人外,都可以随便开人。

有这种可以随时开除人的权力,加上出版社给的薪水远比外界高,胡萝卜加大棒,大家当然就听话。

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大家都叫苦连天,因为陈家邦是玩真的,而且有人犯错之后,不光搞什么罚站、扫厕所等体罚,还要罚款。

体罚啥的大家捏着鼻子也就认了,但罚款是真不能忍。

所以他们就找到曹志强告状。

曹志强自己呢,从心底里也是抵触这个制度的,但那是在这个制度能限制到他的情况下。

问题是,陈家邦的这个管理制度只对下不对上,对副社长以上的级别是不构成限制的。

比如曹志强经常迟到早退,甚至经常不来,那都没关系,因为这是领导日理万机的表现。

明白这个制度拿自己没辙,却真的能有效带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改掉懒散习性后,曹志强的嘴脸就变了。

比如面对来告状的沉振华这种自己人,曹志强都是苦口婆心的说,自己也没办法,毕竟陈家邦是上面派来的人,而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

理论上这也说得过去,下属单位怎么可能对抗上面派来的人呢。

毕竟当初曹志强跟李厂长写的那个承包合同,只有他们几个当事人知道,对外是不公布的,属于秘密文件。

陈家邦知不知道那个承包合同的详细内容,曹志强不知道,反正沉振华跟余德利这些人是绝对不会知道的。

为何张前进那么乐意给曹志强当司机?

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张前进受不了新规矩的约束。

相反,给曹志强当专属司机呢,由于曹志强本人就闲散的很,所以给曹志强开车当司机,其实是很轻松的活儿。

不光活儿轻松,权力还重,毕竟是一把手的司机啊。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张前进的职位羡慕死人。

可惜,目前单位里会开车的就张前进一个,大家羡慕也没用。

安抚住下面的人后,曹志强又跟陈家邦商量了下,觉得人少的时候,制度指定的过于严格其实不利于大家的工作,最好是精简一些。

比如那个每天开早会,曹志强就觉得有些过了。

开会是重要,便于领导及时掌握下面的运行情况,但开会过于频繁,就会变成形式主义。

而且早上说真的,并不是开会最合适的时候,相反,曹志强觉得下午开会更合适。

最终,就改成一周开三次会,也就是每逢一三五的下午四点,正式开下午例会。

其他时间么,一般情况下就不开会,除非领导有特殊事情宣布,召开临时会议。

当然,就算是这种每周三次的例会,也是严格对内对下,对曹志强这个社长的约束力很低,要不要来开会,都看曹志强个人的安排。

一般来说,如果曹志强能到,那就由曹志强这个社长主持例会。

要是曹志强因故不能到,那就由副社长陈家邦来主持例会。

如果连陈家邦也因故不能主持,那就以此类推,由主编余德利主持例会。

要是这三人同时缺席,那例会就暂时不举行。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星期三,正是开例会的时候。

曹志强本来是可以不参加的,但他今天下午正好没什么事儿,加上也想了解一下杂志社的筹备情况跟@精华书阁首发单曲的上市情况,于是就决定出席例会。

一看到曹志强这个一把手来开会了,大家都打起了精神,毕竟这可是难得露脸的机会。

会议开始后,曹志强先是一言不发,就听陈家邦组织会议。

按照惯例,都是各个科室主管人员报告工作情况。

红光出版社,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猫两三只的时候了。

经过红光机械厂的一轮塞人作业,如今红光出版社已经是个正经人数过五十人的中型单位了。

目前,除了社长办公室、副社长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主编办公室这四个传统办公室外,还增设了内政科、保卫科、财务科这三个科,从而形成了四办三科的局面。

四个办公室就不提了,三个科的职能也各有不同。

保卫科明显就是负责保卫工作的。

财务科是负责会计出纳等财务方面工作的。

内政科则复杂了点,是负责包括职工的住宿、食堂、办公用品,发福利,发工资等等一系列后勤事宜。

就人数来讲,三个科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四个办公室的人,尤其是保卫科,人数最多。

很明显,李厂长这是故意的,是故意把一些人调过来,从而好减轻机械厂的工资压力。

因为调过来的这批人,薪水都要由出版社负责,而不用红光机械厂负责了。

要不是出版社目前的盘子实在太小,放太多人实在不像话的话,李厂长当初都能派一百人过来,而不是只派了五十个人。

由此可见,红光机械厂现在的情况是真的不容乐观。

也是,其实现如今的京城,二环外三环里的那些工厂,大都日子不好过。

比如何雨柱工作的单位,也就是东直门外的那个红星轧钢厂吧,目前就已经被首钢吞并了,成了首钢的下属单位。

据说,红星轧钢的生产部门已经开始整个搬迁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三产部门,也正因为这样,何雨柱这个食堂主任才清闲了下来,因为人少了一大截啊。

红星轧钢厂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红光机械厂兔死狐悲。

其实严格来讲,八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基本都是大厂吞小厂,而且基本不会大批辞退员工,出现大量下岗潮的情况,而是把新员工纳入自己的体系之内,无非是去了新单位,要重新定级定工资,一些水平不行的降级降工资而已。

但这种吞并对中高层领导来说,那就不好过了,因为权力小了太多,福利更是少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当年赤壁之战之前,江东大臣都可以投降,但老大不能投降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白了,李厂长之所以对上面的改造计划如此抵触,归根到底还是这种方案对他的个人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削弱。

实在没办法就算了,但凡有一线生机,李厂长还是要挣扎一下的。

仔细一想,李厂长要真是讲原则的好人,他之前能干出那些事儿,能陪着曹志强演戏,生生在最短时间帮曹志强扳倒牛大姐?

一个厂长能干出那种事儿,还给曹志强一个年轻人如此大的权柄,恰恰说明他急了。

但话说回来,恰恰是李厂长的这种急切心理,才给了曹志强一个天大的机会。

要换了其他没危机的单位,曹志强再有才华,也轮不到他来发号施令,不可能在短短时间爬到这个位子上。

就包括那个出版社,哪怕曹志强是找了徐大爷跟王大爷那种关系,实际上不还是要由红光机械厂出面去组建出版社,然后任命曹志强成为一个副社长兼总经理么?

试想一下,如果红光机械厂没有危机,李厂长不是把曹志强当救命稻草,他怎么可能跟曹志强签署那个堪称是白给的承包合同,又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让曹志强成为出版社的一把手?

别看红光出版社现在都是曹志强说了算,但实际上呢,这个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说了算,而红光机械厂说了算,就等于李厂长说了算。

只是李厂长现在有求于人,所以才给了曹志强那么大的权柄。

因此,这世上没有东西是白来的,尤其是权力。

就这样,各个部门科室轮番介绍了最近的工作情况后,陈家邦就看向曹志强,让曹志强发言。

曹志强这才回过神,先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这才清了清嗓子道:

「咱出版社内部的具体管理,大家还是要听老陈的,这点我不干涉。

在这里呢,我只重点看两个指标,那就是销量跟收支。

这其中,销量又是重中之重!」

略微一顿,曹志强就问起《江湖行》最近的销量情况,以及《红旗飘飘》这首单曲的销量情况。

听到这个问题,陈家邦似乎早有准备,主动开口道:「社长,您说的这两个产品的销量,我一直盯着。

《红旗飘飘》今天刚上市销售,各方面情况还不清楚,不过就我们派出的观察员的观察,以及李有福李经理在外地的反馈来看,销量应该不会差。

反正京城这边的各大新华书店那边,录音带一上来就被抢购一空,再次出现了排队购买的情况。

不过,由于我们提前把大量录音带发给个体小贩去售卖,销售点很多,备货量也很足,所以新华书店那边的销售情况,不如当初发行《江湖行》时候的火爆。

排队去新华书店购买的,更多是用买书票的家长。

原因主要是新华书店的录音磁带没优惠,而个体摊贩的录音磁带价格便宜一些,最多能一盘磁带便宜五毛钱。

虽然我们之前就说好了,要统一定价,但个体户为了多赚钱,根本就不守规矩。」

说到这里,陈家邦顿了顿,这才道:「社长,我看根子还是出在批发价上,我们跟那些小贩的批发价太低了。

如果我们按照定价卖给那些小贩,或者只比定价便宜五毛钱卖给小贩,他们也不至于明目张胆的降价销售。

但是您给他们的批发价,比定价便宜一块钱,这就很夸张了。

那些小贩只要能赚钱,哪怕只能转五毛钱,他们都肯卖,这严重扰乱了市场。

第一批已经给了货,没有办法了,第二批的话,如果再给那些小贩,批发价是不是往上提一提?」

曹志强想了想,然后摇摇头:「不用提,如果那些个体户摊贩再来进货,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批发价给他们。」

说到这里,曹志强笑了笑:「他们乐意降价销售,那随便啊,而且更好。

反正他们降价不降价的,我们都是按照批发价给他们,我们的利润已经很高了。

要知道,我们一盘磁带的成本才一块三,定价是五元。

这其中,我们给新华书店的批发价,是两块五,等于一盘磁带我们只赚新华书店一块二毛钱。

但是我们给那些小贩的批发价呢,是四元钱一盘,等于一盘磁带我们就赚他们两块七毛钱,比卖给新华书店的利润高了一块五!

新华书店是国有单位,目前来说,是不可能降价销售的,但是小贩可以啊。

所以你看,新华书店卖的再多,我们赚的利润也就那些。

但如果小贩卖的多,我们赚的就更多。

可凭什么让小贩卖力卖我们的磁带?

当然得给足好处啊。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

你要是只给个一盘磁带五毛钱的利润,他们未必上心,也未必信你。

但要是利润空间有一块钱,他们有了足够的利润,为了多赚钱,就会拼命的想办法多卖货。

比如降价销售这一招,新华书店不敢,但他们敢。

同样的正版货,你卖的便宜,他卖的贵,老百姓当然用脚投票。

再者说,那些小贩中,大部分都不是普通小贩,都是跟我们签了合同的合同工,算是我们的一份子。

让他们赚到钱,才能对咱更有信心,更有向心力,更相信我们。

他们的摊位都是固定的摊位,等他们的摊位打出一定名气,回头客足够多,那么等我们委托咱红光机械厂制作的书报亭也制作好了,就可以发给他们,建设成固定的书报亭,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

你看,让小贩多赚钱,不光能加快销售速度,让我们赚到更多的钱。

还可以让这些小贩尝到跟我们合作的甜头,知道我们的诚意,心甘情愿的跟我们继续合作,做我们书报亭的小白鼠,不,终端售货员。

所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啊。」

陈家邦点点头:「社长的意思是,我们要多多扶持这些小贩?」

「没错。」曹志强点点头。

「如果是这样,那不如我们在批发价上再降一降?」陈家邦道。

「不行,现在还不行。」曹志强摇摇头。

「先不说降低批发价会降低我们的利润。

就说新华书店吧,我们目前还是要重点关注一下他们的态度,要看看他们对我们自己打造摊贩联合体这件事是什么意思。

如果新华书店那边不反对,不在乎我们搞的这个地摊联合体以及书报亭连锁业务,今后我们再偷偷降价,加大对那些摊贩的扶持力度也不迟。

现在嘛,一切照旧。

反正只要货能卖出去,他们也有钱赚,他们是不会在乎批发价贵的。」

「明白了。」陈家邦点点头,「我会密切关注这方面信息的,您放心好了。」

「嗯。」曹志强笑了笑,「老陈办事,我放心!」

「接下来是江湖行的发行情况。」陈家邦看了看手里的小本子,「目前来说,江湖行的发行状况已经趋于平稳,不再跟过去那样大幅度爆发,但是发行量也已经很恐怖了。

按照我们当前的汇总,这套书的销售总量,已经突破了一百八十万套,简直史无前例。

我的意思是说,至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销量能超过一百八十万套,真的是史无前例。」

一听这话,曹志强撇撇嘴,心想这算什么。

想当初那个笔名「雪米莉」的工作室,可是在短短时间内,就在八十年代末,在国内创造了一百多部女某某跟男某某的畅销书。

比如那个着名的现象级《女带家》,更是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两百二十万册的销量,赚的不要太爽。

相比之下,自己这个一百八十万套,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女带家》发行的时候,已经是百花齐放的一九八七年了。

而自己这套《江湖行》,却是在武侠禁令时期的八十年代初,是在周边几乎没有竞争作品的情况下,用几乎是明着的方式去发行这套名义是诗集,诗集是武侠的作品,这点销量真的只是小意思。

如果后期不被打压,曹志强估计这套书最起码能破三百万套。

破不了才是有问题。

为您提供大神唐居易的《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