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369 连锁便利亭的试营业

369 连锁便利亭的试营业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13:08:41

事实证明,跟李厂长开诚布公的谈了一番后,效果是真的好。

最大的不同,就是主观能动性不一样了。

在之前,李厂长虽然对曹志强十分支持,但也只是支持的地步,还算不上积极。

可现在,明确了曹志强想要什么,以及能给什么之后,他立刻就不一样了。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便利亭项目的投入力量不同了。

过去,李厂长只调拨了一个相对空闲的车间去生产便利亭,这才导致便利亭,或者说移动板房的生产速度相对较慢。

可当李厂长开始把这个项目当重点抓,投入大量资源跟人力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别的不提,就说产量吧。

之前便利亭的产量是一天一个,这对红光机械厂这样的单位来讲,根本就是连九牛一毛的力量都没用上。

可当李厂长直接下令重点生产之后,那便利亭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动板房,产量就蹭蹭的上去了。

只用了五天时间,就生产了一型便利亭一百个,二型便利亭五十个,等于一天就生产三十个便利亭。

这还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如果暂时减少计划内的生产,抽调更多工人生产,产量还会更大。

实际上,本来李厂长是想抽调更多力量,生产更多的,还是曹志强让李厂长先别急,先生产这些就够了。

毕竟目前只是跟崇文区的领导谈好了试点,一开始肯定不能太多。

其实对于便利亭计划来讲,最大的难点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也就是人手跟政策。

人手好解决,最难的就是政策,也就是当地政府同意不同意你办了。

就算政府同意了,下面也有很多部门要跑,比如当地街道,消防、电力、邮电甚至公安等部门,都要挨个打招呼。

好在曹志强早跟上层领导通了气,再有于得水帮忙,陈家邦还主动到处跑,手续办下来倒也还算顺利。

就这样,五天之后,由红光机械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曹志强个人占百分之四十九股份的国企控股的合资公司“红光百货公司”就正式成立了。

今后便利亭的所有业务,都归属红光百货公司经营。

又过了五天,先期十二个便利亭试点正式布置完毕,并开始在崇文区正式试营业。

这十二个便利亭,有五个大型,七个小型。

大型便利亭,就是二型便利亭,分别布置京城火车站、前门大街、花市大街、天桥、体育馆这些流量特别大的地方。

另有七个一型便利亭,也就是小型便利亭,分别在第一人民医院、红桥市场、哈德门饭店等地。

所有的便利亭都有两名身穿统一红色制服的“销售员”,专门售卖各种报刊杂志、瓜子花生、烟酒糖茶,还提供电话服务跟自行车车胎打气服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门市部。

便利亭的销售员,都要求胸口挂着胸牌,胸牌是一串数字,那是这个销售员的个人编号。

除此之外,所有的便利亭还有一个专门的“客户建议簿”。

这个客户建议簿呢,有点类似日历本。

跟日历本不同的是,上面除了记录了每天的日期,还有大量留白,并且有一支挂着绳子的圆珠笔。

每个来购物的顾客,都可以在买完东西后,随手用上面挂着绳子的圆珠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

比如对销售员的服务是否满意,产品是否满意,或者有什么建议等等等等。

这种建议簿,表面看,是为了跟客户互动,收集客户反馈,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

但实际上呢,这就是个噱头,目的用来吸引客户,并且告诉客户,看,我是正规单位,我很乐意倾听客户声音。

当然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红光百货公司会要求所有的销售员都微笑服务,不要被人投诉。

这一点其实不难,原因就是每一个便利亭的销售人员,胸口上的胸牌上都写着一个编号,而顾客如果不满意某个销售人员的服务,可以根据对方的编号进行投诉。

这种销售人员一对一编号制,外加顾客可以投诉销售人员的情况,在此时不能说是第一个吧,也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关键是,便利亭还把投诉电话明着摆在每个便利亭显眼的地方,如果不满意,可以当场打电话投诉。

当然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打投诉电话并不是免费的,该交钱交钱。

如果不想交电话费,直接上红光百货公司总部投诉也可以。

红光饱和公司的总部,就在红光出版社的办公大楼,只是多挂个牌子的事儿。

而红光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曹志强并没有亲自担任,而是直接让陈家邦担任。

副总经理的职位呢,给了张前进,这也算是知人善用了。

毕竟张前进过去就是摆地摊出身,对这种地摊进化版的经营情况,多少也算是知根知底。

而且前期经营这种便利亭,必然要多多进行巡视,多多总结经验才对。

总不能让陈家邦整天到处巡视各个便利亭吧?

这时候呢,顶着副总经理职位的张前进,就很合适了。

要说过去,曹志强还有些舍不得,毕竟他是个很不错的司机。

但现在曹志强自己已经能开车了,而且自己的新秘书项东方同样也会开车,那就暂时不用让张前进当自己的司机了。

继续让张前进当司机,太浪费他的才华了。

对此,张前进也是十分感激。

毕竟社长司机跟一个百货公司的副总经理比起来,地位上跟权力上,都确实差了不少,更别说收入的差距了。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张前进,是可以正经印名片的干部了。

一家国企百货公司的副总经理,走到哪里都不差。

不管怎么样,便利亭这种新鲜事物,还是很快引起了老百姓的兴趣。

虽然卖的东西不新鲜,就是街边小卖部就能买到的报纸杂志以及烟酒糖茶,甚至东西还未必有小卖部全。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但便利亭方便啊,都在人流量大,周围还没什么小卖部跟商场的地方。

大家逛街或者路过的时候,顺手就可以买张报纸买包烟,还可以顺手打个电话。

而且这里的服务也好,全都穿制服,看着就正规。

销售员服务不好还能打电话投诉,且不同地方都能见到相同风格相同装修的亭子,这给了大家很大的新鲜感。

所以便利亭刚开业没多久,很快就成了附近的一个风景线,很多人甚至专门跑很远,就为了去便利亭买张报纸,然后在这里待一会儿,坐一会儿,跟销售员唠唠嗑。

反正便利亭提供免费马扎,所有顾客都可以借马甲坐在附近看书看报看杂志,还可以买瓶北冰洋喝,多爽啊。

甚至是,在这里买东西,哪怕买包烟,都可以免费用便利亭提供的打气筒,自己给自己的自行车打一次气。

虽然都是一些小恩小惠小服务,但在这个时期,其他小卖部也好,大商场也罢,全都没有这种服务啊。

就冲这态度,价格一样的话,大家都是能来这里买,就不去那些小卖部买。

因为生意火爆,结果开业不过三天,毛利就高达一千九百多元。

平均下来一算,等于这十二家便利亭,每个便利亭的日收入都超过了五十元。

五十元啊,这在这个时代来讲,是很多工厂职工一个月的收入了。

可在便利亭当销售员,不到两天就赚到了。

所有的便利亭,目前一共有两种经营模式,分别是承包经营制跟分成合作制。

承包经营制,就是申请者交一笔承包费,直接承包下这个便利亭的经营权,之后不管生意好坏,只需要每个月固定给总公司,也就是红光百货公司交一笔管理费就好。

承包经营模式下,承包者承担的风险更大,投资更大,利润回报当然也更多。

而且承包经营制也不是什么人都行,必须经过红光百货公司的考察,考察合格才可以。

也就是说,在承包经营制的模式下,承包者要先拿一大笔钱交承包费,之后每个月还要定期交一笔固定的管理费。

只要交了承包费跟管理费,这个便利亭的所有收入,就都是承包者自己的。

当然了,这种模式下,进货的款项也要承包者自己负责,好处就是不需要承包者自己起早贪黑想方设法的亲自进货,会有专门的人给你送货配货。

如果你缺货了,直接打给电话给总公司,说你缺什么货,要多少,总公司会免费派人给你配送。

而这个免费配送,也是承包者每个月交管理费的一种附加服务。

可以这么说,只是这个免费配送,就让很多人心动,毕竟这时期除了国企商场,还没有任何一家私人小卖部这么干的。

当然了,一般小卖部都是一家一户的私人买卖,不是这种加盟连锁形式,什么都要靠自己,自然不一样。

别的不提,就说那些私人小卖部吧,就不需要提前掏钱交什么加盟费,不,承包费,也不需要每个月交什么管理费。

除了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外,还有一种分成合作模式。

分成合作模式,是指便利亭的销售员不是某人自己交承包费承包下来,而是由百货公司派人过去经营。

这种派人经营的模式,销售人员等于是总公司的派遣人员,实行固定底薪加分成奖金相加的模式。

固定底薪,是每个销售人员每月二十元,这个收入嘛,跟普通工厂第一年的实习工的工资差不多。

虽然固定底薪不多,但还有分成奖金啊。

分成奖金,是按照三七分成的模式去分。

也就是说,你所在的便利亭当月的收入,会跟总公司进行三七分成。

其中七成交给总公司,三成留下来当奖金,分给所在便利亭所有的销售人员。

举个例子,001号便利亭,当月销售的纯利是一千元,那么这一千元中拿出七百块上缴给总公司,留下三百块当奖金,分给经营便利亭的销售员。

这留下的奖金,并不是平均分,而是按照一比二的比例分。

以三百元奖金算,就是一个人拿两百块,一个人拿一百块。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每个便利亭的派遣工虽然都要配备两个以上的销售员,却都有一个主要负责人,名字叫销售组组长。

销售组因为是主要负责人,什么都要操心,所以收入当然要高一点。

销售组的另外一个普通组员,要听组长的话,收入也要比组长低一些。

之所以俩人都要弄出个组长,就是为了避免责权不明,一起躺平瞎混的情况。

毕竟如果两个销售员的权力一样,薪水一样,那其中一个勤快,另外一个懒惰,那不就不公平了?

而且万一俩人有了矛盾,谁都不服谁,那这生意还怎么做?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组长当总负责人,另外一人听命行事,实行一种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样才不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

其实从曹志强的角度,他当然希望大家玩第一种模式,也就是承包经营制,或者说叫加盟连锁制。

因为加盟制,可以让最低限度减轻总公司的资金负担,最快速度拓展销售网点。

承包人缴纳的承包费本身,就包含了制作便利亭的成本费,本身就有一定赚头,更别说后面每个月还固定能收一笔管理费。

虽然管理费不高,才三四十块钱,但也不是小数目,足够配送服务费了。

关键承包人就算承包了便利亭,也要接受总公司的管理,不能自己想干嘛干嘛,这就等于承包人经营的便利亭,依旧是红光百货的一部分,是一个自家的渠道。

今后如果想要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去销售自家产品,比如自家的图书啊、杂志啊、音乐唱片之类,都好说。

毕竟在曹志强看来,便利亭本身的利润不算什么,渠道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了,由于这个项目刚开始,很多人对这个项目不了解,也有顾虑。

因此一开始试运行的十二家便利亭,全都是红光百货公司派人经营的分成合作模式。

而红光百货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所谓的派人经营,其实也是抽调红光机械厂的三产人员。

比如大量滥竽充数的内勤人员,大量只拿工资不具体干事儿的三产人员,就经过一番筛选跟培训后,以内部调岗的形式,直接派去当营业员。

而这些营业员中,又以女性占绝大多数。

这倒不是故意针对女性,实在是三产人员中,本来就是女多男少,而且三产人员里,大部分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也是女人居多。

再就是,相对于男性,女性职工其实更听话一些,也更适合做销售岗。

总之不管怎么样吧,曹志强精心策划的便利亭项目,总算是来了个开门红。

只看头三天的销售势头,就能看出这个便利亭项目不赖,起码不会亏本了。

如果试运行一个月后情况不错,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不断拓展了。

而良好的拓展性,也恰好是活动板房的优势所在。

毕竟便利亭都是活动板房,随便找个平坦地方放下,就能立刻经营,灵活性太强了。

甚至是,还可以把便利亭放在公交车站牌附近,充当一个公交车站牌的有益补充。

这样一来,等公交车的人,在公交车没来之前,可以先在附近的便利亭休息一下,或者买点报纸看看新闻什么的,实在是方便不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