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542 商业机密,还是先不说了

542 商业机密,还是先不说了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21 22:04:48

娄晓娥是个聪明人,所以跟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也不用玩太多花活儿,只需要大大方方把事情摊开来说,她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

事实上,娄晓娥确实动心了,尤其是看到账本上的账目之后,她的动心不是一点半点。

之前的时候,娄晓娥就想过在国内搞餐饮业很赚钱,但没想到竟然能这么赚钱。

按照香港的行情,搞一个像“食为天”这样的中等规模餐馆,净利润率撑死也就是百分之十,一般都是在百分之八左右,这还是经营比较好的老字号。

可食为天这家餐厅呢,开业时间并不长,按照香港那边的规矩,这段时间应该还处于前期亏损阶段,也就是说亏损是正常的,持平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事实确实,食为天开业当月就实现了盈利,且当月净利润超过百分之五十,而在第二个月的净利润更是突破百分之六十!

所谓净利润率,简单来说就是指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占销货净额的百分比,用公式来算,是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某种程度上讲,净利润率就是经营效率,也就是赚钱能力。

餐饮业属于服务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常来说,净利润率是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可食为天的净利润率,却让娄晓娥瞠目结舌。

开业当月净利润率突破百分之五十,之后的每个月净利润率都超过百分之六十,这是什么神仙单位啊。

当然,如果看纯收入,会更有冲击性。

食为天目前抛开所有开销的纯收入,已经达到了月入三万,平均每天的日收入超过一千元!

要知道,这可是1983年,在这个京城工人的平均工资六十元左右,万元户都很稀缺的时代,月入三万税后收入,这是相当吓人的。

更关键的是,食为天的人手还特别多,光服务员就有三十八人,厨师则有十八人,是同规模餐厅人手的五倍不止!

雇佣这么多人,纯收入还能月入三万,日收入超过一千,按照净利润百分之六十来算,等于营业收入起码月入五万!

这个收入水平,至少在北平的餐馆里面,绝对是顶尖的那批。

就连北平饭店七楼的谭家菜,还有那个尚未改回莫斯科餐厅的北平展览馆餐厅,此时都未必有这家食为天赚的多。

娄晓娥并不是第一次回京城,对餐饮业的情况也不是一点不知道,所以看到食为天的账目后,她在度过初始的惊讶后,就开始出现了一丝怀疑。

“你这个账目表,真的没错吗?”娄晓娥问曹志强。

曹志强没回答,而是看向曹佳佳。

“当然没错。”曹佳佳回答道,“我每天都记账,每个月都汇总,账目都是我亲自抓,亲自对,绝对不会有错。”

曹志强笑了笑,冲着一脸狐疑的娄晓娥道:“她是我亲姐,我信她。”

娄晓娥皱了皱眉:“可这也太赚钱了吧?按照你这个利润率,你们每天的营业收入起码要超过一千七,而且还得天天都达标,你们能有这个客流量吗?”

这一回,曹佳佳骄傲的一挺胸:“我们这家餐厅,自从开业以来,除了一开始的那个月,后来几乎都是天天爆满,而且还得排队来吃,来晚了根本没位子。

然后呢,我们这个餐厅呢,虽然连堂食带包厢,只有45桌,而且每天只供应午餐跟晚餐两顿,但因为来的客人太多,实际每天来就餐的客人数目超过五百人,一般是六百人左右,节假日更是有超过八百人的时候。

六百人,哪怕平均每人消费三元钱,那也是一千八百块!”

略微一顿后,曹佳佳道:“实际上,我早就跟我弟弟说,要他再加几个桌子,起码加二十张,可他偏不,说不能为了追求什么上座率,而忽视了就餐环境。

所以,我们这里的餐桌间距都很大,基本能保证每一桌的人正常说话,隔壁桌都听不见。

这还没算外卖的收入呢。

实不相瞒,你看的这个账本,只是餐厅内就餐的账本,外卖的账本单独算。

外卖的收入,如今基本也能做到月入一万多,是餐厅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么多?”娄晓娥愣了愣,“这岂不是说,你这家食为天,一个月的净收入其实超过了四万?”

“没错!”曹佳佳十分骄傲的笑了笑,“上个月的净收入,超过四万四,这个月还没完,但我估摸着,应该能超过四万五!”

“嘶……”娄晓娥倒吸一口凉气,“这很了不得啊。”

说到这,娄晓娥皱眉看向曹志强:“你是怎么做到的?”

曹志强笑了笑:“很简单,广告效应加形式使然。”

“广告效应加形式使然?”娄晓娥皱眉看向曹志强,“什么意思?”

曹志强叹口气道:“娄阿姨,你也说了,国家现在正在搞开放跟改革,但现在只是初步阶段。

别看咱们国家表面看起来很穷,但计划了这么多年,大家的实际购买力其实相当强。

你看看家电的爆火就行了,一台彩电上千元,进口的甚至上两千,这还供不应求,还得到处找门路才能买到。

相对来说,餐饮业虽然开放的更早一些,餐馆也多,但大部分相对低端。

这个时候,只要来个特色餐馆,或者环境好一点,饭菜好一点,都能生意不错。

我这家餐厅虽然规模看起来不算大,但却安装了空调,这在京城来说,目前恐怕只有像北平饭店那种大酒店才能比,同等规模的餐厅属于投一份,这本身就不一般了。

除此之外,我这家餐厅还是中旅的推荐餐厅,经常有老外过来吃饭,大家图新鲜,爱面子,都想来这里尝一尝。

最后,我这里的饭菜价格呢,高中低档都有,你既可以在这里吃到上百元一顿的鲍参翅肚,也可以吃到三元一顿的普通汤面。

这其中,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包厢高价菜,堂食的人虽然多,但利润率很低,主打的是经济实惠,要的是一个人气。

我姐说过了,来这里吃饭,得提前来,稍微晚一点就得排队。

如果是香港的餐厅,让你排队别说等一个小时了,等个十分钟,恐怕客人早就走了,可在这里不一样。

这里的人,大多习惯了食堂,习惯了排队,所以排队不是问题,更何况我们还专门为排队人员准备了小马扎跟报纸,可以坐着等,这又是头一份。

咱这儿的人就是这样,人越少的餐厅,越是没人去,越是排队的,大家越喜欢凑热闹,觉得这家餐厅好。

我就是用了这个心理,把餐厅的人气给炒热,成了网红餐厅。”

“网红餐厅?”娄晓娥一皱眉,“什么意思?”

“就是著名餐厅的意思。”曹志强呵呵一笑。

娄晓娥点点头,表示懂了。

曹志强微微一笑,继续道:“实际上,我这家餐厅的开支很高,除了雇佣的人员多,工资高之外,还有很多打折返利,以及抽奖免单之类的开支。

如果抛开那些活动开支,再减少人员开支,按照其他餐厅的正常开支算,我这家餐厅的利润率能突破百分之七十。

当然,如果只算利润率,这时期的其他餐厅也不差。

实在是这时期的国内吧,开餐厅真的是个赚钱生意,收税少,客人多。

我这么说吧,你现在但凡在好地段开个餐厅,只要口味跟装修都能过得去,基本没有赔钱的。

而我这里呢,本来就是好地段,靠近王府井,之前又打过广告,价格也公道,能有现在的利润率,很正常。

当然,就目前来看,这也差不多到极限了,再想提高净利润,也十分有限。

不过嘛,这种高利润的模式,起码还能支撑个三年以上,之后会有个回落,但回落也不会大。”

娄晓娥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趁机扩大经营规模呢?如果经营场所扩大两三倍,或者开几家分店,岂不是更好?”

曹志强笑呵呵道:“开分店也好,扩大经营场所也罢,都需要钱啊。”

“你现在还缺钱?”娄晓娥问。

“缺啊,怎么不缺。”曹志强道,“娄姨,你不会以为我就只有食为天这一个生意吧,我的生意多了去,到处都需要用钱。

相对来说,食为天虽然利润不错,但比起我其他生意,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别的不说,跟我的唱片生意跟图书生意,那就没法比。”

“哦?”娄晓娥一挑眉,“真的假的?你其他生意能有多赚?”

曹志强呵呵一笑:“这个嘛,商业机密,还是先不说了。

等以后大家合作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跟互信,再说其他项目不迟。

省的你觉得我吹牛,认为我不靠谱。”

的确,食为天看着利润不错,收入也不错,但跟曹志强其他业务比,真的不算什么。

先不说《江湖行》那套图书的收入,只算《怒放的生命》这张专辑,月收入早就突破百万。

虽然唱片也好,图书也罢,都不能持久,可曹志强又不是只靠一本书或者一张专辑吃一辈子,他脑子里还有的是好歌好词好文章,只等着他搬运出来卖钱了。

要不是曹志强不想贱卖,而且前期更多时间是花在建立销售渠道方面,如果疯狂搬运作品出来卖,哪怕各种贱卖,他现在的个人收入也能轻松突破一千万。

怎么说呢,曹志强这种先费劲巴拉的开出版社跟音像公司,搞定出版渠道跟销售渠道,看似更累更麻烦,但却是先苦后甜。

掌握了自己的图书音像制品的制作出版跟发售渠道,他就等于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链,以后都不用找别人了,只需要出版自己的作品,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更不用说,曹志强现在还跟日本的华纳先锋搭上了线,未来的发展前景只会更加美丽。

可以这么说,就算没有那些什么轰炸机啊,巡航导弹啊,反步兵雷达之类的玩意儿,曹志强也能靠着搬运作品发财致富。

然而呢,谁让他的系统太不走寻常路,给的东西太好太多了,让曹志强无法拒绝。

不是曹志强想当国家级的秘密走私商,实在是系统出品太给力,他不得不走上这条路。

其实也好,走了这条路,能让国家也跟着少走很多弯路,更快的崛起,而且还能多条大腿,给曹志强的私人事业保驾护航,从这个角度看,他赚大了。

仔细一想,如果没有给力的大腿,或者说保护伞,曹志强现在的行为,那就是小儿持金过闹市。

不管曹志强本人多有才华,写的作品多么好,他都不太可能在这个时期,拥有一家国企性质的个人承包模式的出版社,更不可能拥有一家私人公司模式的音像出版公司,更不用说物流销售网了。

可就因为曹志强阴差阳错的有了大领导做后台,才得到了红光机械厂高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可以让曹志强使用红光机械厂的各种资源跟渠道,并通过这些资源跟渠道,去销售自己的产品,比如图书跟唱片。

也正是因为有红光机械厂的全力支持,曹志强才能收编个体户,创造性的搞了个自己的销售网,还是不交税的那种。

等于说,曹志强搞了个类似新华书店的销售网络,运营成本还比新华书店低。

虽然暂时看来,那个打着红光出版社销售部名义的分销网络呢,规模也好收入也罢,都没法跟国企性质的新华书店相比,但雏形已经出现。

接下来,曹志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搬运作品出来卖,只要作品给力,大家喜欢,那不光曹志强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凭此而生的各种销售网络,也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这是个整体利好的局面。

哪怕是目前还没收入的红光电影厂,未来的效益也不会少,毕竟曹志强还可以走国际路线,把电影卖去国外,比如日本。

曹志强相信,脱胎于《言叶之庭》的《古亭之恋》,在此时的日本,绝对有市场,销售也绝对不会差。

跟这些堪称下金蛋的朝阳产业相比,一个月入不过五万,且基本到瓶颈的“食为天”,真心不算什么。

在曹志强看来,如果娄晓娥肯真心的全面跟他合作,帮曹志强换到足够多的外汇,并且帮他在香港站稳脚步,就算把食为天送给娄晓娥也完全没问题。

只是曹志强知道,娄晓娥精明又敏感,把食为天送给他容易让她多想,所以才有这种卖股份的合作协议。

现在看来,娄晓娥对食为天还是很感兴趣滴,并不仅仅是因为何雨柱在这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