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第584章 悄然低开的《挪威的森林》

第584章 悄然低开的《挪威的森林》

书名: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作者:唐居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27 22:19:30

如果说《海啸》的成绩有些出人意料的话,那《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成绩,则完全在曹志强的意料之中。

就在《海啸》这首歌的唱片级相关录像带正在攻城拔地,疯狂热销的时候,由讲谈社出版的《挪威的森林》,也在没有大肆宣传的情况下,静悄悄的上市了。

由于之前有过协议,《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笔名是一个新马甲“工藤优作”,并没有跟“森中青泉”有什么联系,并且出版这本书的责编渡边雄野也保证保密,所以《挪威的森林》上市的时候,根本没人把这本书的作者“工藤优作”跟歌手“森中青泉”相联系起来。

由于“工藤优作”这个笔名在业界好不出门,是妥妥的新人,再加上并没有进行宣传炒作,所以《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刚开始上市销售的时候,成绩很一般。

初版三万本的印刷量,如今都过去两周了,总共只卖出去三千多本,销量只是勉强超过印刷量的十分之一。

这个成绩看起来很寒酸,但其实在新人作者里面,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不能算低开。

因为《挪威的森林》是属于纯文学,并不是漫画,而这个时代呢,漫画已经开始在日本大行其道,真正还看纯文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所以,只是两周的时间就卖出去三千多本,还是纯新人,这个成绩在讲谈社看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个成绩比起历史上,也就是曹志强前世,那还是有很大不如的。

不过曹志强前世的时候,这本书上市之前,村上春树已经是在业界小有名气的家,所以本身有笔名的人气加成。

可曹志强的这个“工藤优作”就不一样了,这是纯粹的新人作家。

按照渡边雄野的说法,通常像那种纯粹的新人作家,至少有一半的人,一年内是卖不掉三万本书的,能在一年卖掉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万册的话,就已经是比较不错,属于比较有潜力的家了。

而像曹志强这样,用一个纯粹的新人笔名,不加任何的人气加成,硬生生在两周就卖掉三千多本,这已经是极少数老作家才能有的成绩了。

而且渡边雄野还说,他去专门调查过,这三千多本,基本都是在第二周卖掉的。

也就是说,第一周的时候,可能因为笔名的问题,这本书并不起眼,买的人也少。

但到了第二周,买这本书的人突然多了起来。

基本上,三千多本的销量,至少有两千五百多本,都是在第二周出现的。

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有老读者在自发宣传这本书,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这才买来看。

另外,渡边雄野还说,根据他的调查,目前买这本书的群体,九成都是学生,且以大学生为主,也有一些高中生。

而现在是十月份,在日本来讲,十月份并不是学校放假时间,而且是学习正紧张的时候。

在这种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学生来购买这本书,充分说明这本书的潜力很大。

总而言之,渡边雄野让曹志强放宽心,说就算不把“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的事情说出去,这本书的未来销量依旧不会差,至少在今年卖掉三万本,估计是有很大可能的。

如今已经十月份了,说今年能卖掉三万本,也就意味着只用两个月就卖掉三万本,这种成绩已经可以算是小有名气的家级别了。

当然,如果曹志强肯公开“工藤优作”的真正身份,说“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那自不必说,以“森中青泉”如今的流量,恐怕不用一周就能脱销。

只是既然曹志强没有授权同意,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公开,否则就要担责任。

事实上,至少在讲谈社,如今知道“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的,只有渡边雄野这一个人,他甚至连讲谈社的其他人都没告诉。

由此可知,渡边雄野这个人是很讲原则的,个人修养很高,并不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

要知道,虽然日本现在的法律相对来说比较健全,但实际上一旦牵扯到利益,很多人都忍耐不住。

就说讲谈社现在的责编负责制吧,其本质是承包制,也就是每个编辑负责的家的成绩,都会跟编辑的收益挂钩。

简单来讲,就是现在的日本图书出版界,都是先印刷,后销售,而且图书印刷之后就要先给作者钱,印刷多少给多少,之后这本书的销售好坏,跟作者无关,只跟出版社以及负责的编辑有关。

如果这个编辑确定收稿,并同意印刷出版后,这个编辑就要对你的作品负责,一旦印刷出来,销量却不好,导致出版社赔钱,虽然出版社不会要编辑赔偿,但这个编辑的奖金就没了。

与此同时,如果这个编辑签约的作品连续赔钱,通常是一年的赔钱次数超过十次,那就要调岗或者离职。

在1983年,因为日本的经济还算不错,像讲谈社这样的大公司一般不会开除员工,尤其是东大毕业的高材生,但如果真的超出赔钱次数,大多数也会调岗,去做收入更低,且工作更枯燥的工作,比如校对之类。

反过来说,如果编辑签约的作品很火,那编辑也会根据作品的销量而给提成奖金,具体的提成比例跟奖金数量,不同出版社有不同标准。

而且如果一个编辑中大奖,签约了一个着名作家,那就运气来了,可能这个编辑只需要伺候好这一个作家,就能吃半辈子了。

这种编辑负责制,导致编辑对审稿方面特别注重,而比起审稿,他们其实更看重自己签约的作品的实际销量。

在这种模式下,一般的责编为了自己能多赚提成,一定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签约作品的销量,而如果是其他品德不高的编辑,在知道“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肯定会想方设法让大众知道“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从而吃一波“森中青泉”的红利。

至于什么隐秘条例,这些玩意儿也就是欺骗君子的,真正想要绕开,有的是办法。

比如私下匿名给电视台跟报社之类的投消息,就可以让相关记者闻风而动,通过相关的狗仔之类的人士去揭穿“工藤优作”就是“森中青泉”的事实。

而外部记者揭穿真相,是不受私下的隐秘条例制约的,这样一来,很容易就能让“工藤优作”这个名字火起来,并顺便带火《挪威的森林》。

这样一来,你去找渡边雄野这个编辑的麻烦,他可以一推六二五,说不是自己传出去的,来个死无对证。

到时候,《挪威的森林》销量保障,渡边雄野的提成奖金也会跟着暴涨,所以这才是对渡边雄野最有利的方案。

很少有人能不动心,可渡边雄野居然真的忍住了这种诱惑,真的放弃自己出名的机会跟拿高额奖金的机会,就把“工藤优作”是“森中青泉”的事情闷在肚子里。

这除了他的私德比较好,比较讲原则外,再也没别的解释了。

当然,仔细接触过渡边雄野后,曹志强也大概明白对方为何这么单纯善良了,归根到底,大部分原因估计跟他的家庭有关。

渡边雄野的家境优裕,父亲是一家搞进出口贸易的商人,母亲则是一名高中老师,加上居住地还是东京治安最好,且教育氛围最浓的文京区,所以渡边雄野从小就衣食无忧,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渡边雄野从小养尊处优,一直接触的都是好人,一直都是尖子生,哪怕他现在大学毕业,工作地点离家也不远。

再加上渡边雄野是渡边家唯一的儿子,他父亲一直有偷偷在经济上接济他,所以渡边雄野从来不用为生活发愁。

这样一个环境下教育出来的人,自然对金钱不怎么看重,却对金钱之外的原则跟尊严之类的看的更重,并且也更敬重有才华的人。

就比如对于曹志强吧,虽然渡边雄野一切都是按规矩办事,不给曹志强搞特殊,但他有事儿没事儿就打着汇报工作之类的名义,来曹志强家登门拜访。

至于渡边雄野这么频繁的来曹志强家,到底是为了敬佩曹志强呢,还是想要追星中森明菜,这就不清楚了,大概是两者都有吧。

可不管怎么说,渡边雄野每次来都带礼物,而且说话风趣,彬彬有礼,曹志强也好,中森明菜也罢,其实都不讨厌他。

所以,没用多少时间,渡边雄野就跟曹志强成了好朋友。

自从认了渡边雄野这个朋友后,曹志强发现也挺有意思的,至少跟渡边雄野聊天挺愉快的。

这主要是渡边雄野这个人没什么架子,知识量也很丰富,而且为人平和友善,也有一点幽默感,很对曹志强的胃口。

说起来,自从曹志强穿越后,他其实并没有遇到一个真正能谈得来的朋友。

无他,只因为穿越后的他,遇到的人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人,说话做事的风格做派,都跟他原先的样子格格不入。

说的更确切点,就是大家相互之间有代沟。

反倒是这个渡边雄野,虽然跟九零后的曹志强还是有些差异,但大致三观方面没有太大差别,这让曹志强有一种很强的既视感。

跟渡边雄野喝酒聊天,就好像回到2023年,下班后跟一群小伙伴在网上玩键政,纵谈国际局势,大谈未来走向,或者谈历史,谈漫画,各种大谈特谈的快乐时光。

来这个时空后,曹志强与其他人是谈不来这些的,但与渡边雄野,却多少有那么点意思了,所以这让曹志强很欣慰。

话说回来,《挪威的森林》现在的销售成绩如此“低迷”,只是相对曹志强另外一个身份的爆火而已。

如果抛开曹志强另外一个炽手可热的歌手身份,单纯从一个家来看,曹志强的笔名“工藤优作”其实成绩并不差。

按照渡边雄野的分析,以目前《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情况,回头只要他再在写几个吹捧这篇文章的稿子,投入到专业的评审类报纸杂志,应该很快就能形成热潮。

只可惜,还没等渡边雄野写好吹捧的“读后感”并在相关的报社杂志投稿,到了《挪威的森林》上架第三周的时候,这本书突然就火了。

这次的突然爆火,堪称是出乎意料。

最开始的时候,是东京电视台的某个本地新闻记者,在跟摄影师一起去东京街头搜寻本地时事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家书店门口大排场龙,而且都是年轻人,觉得很好奇,于是就赶紧过去采访。

这一采访不要紧,发现这些人都是附近一些大学的大学生,包括东京大学、明治大学、东京医科大学等等等等。

而这些着名大学的大学生来这里大排长龙,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来这里购买一本新出的,名字叫《挪威的森林》。

据说,这本书一开始并不出名,更多是一些大学里爱好文学的学生,买来解闷的。

结果,等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读完这本书,立刻就喜欢的不行,然后就开始到处自发宣传。

这传来传去,就在大学生圈子里发展了第二批读者。

第二批读者相比第一批读者,是几何倍的倍增,然后这些人又开始到处宣传。

等到第三批读者出现的时候,《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已经在东京各个知名大学中的文学爱好者圈子里被传疯了,甚至破引起了更多文学爱好者的跟风阅读,并出现了这本书的后援团,开始自发在大学校园宣传这本书。

结果就是,经过两周的酝酿过后,这本书终于引爆东京各个大学圈里的文学爱好者,这些文学爱好者经过周日的一番串联跟聚会,最终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决定过来这边的书店排队购买。

本来这只是一个意外,因为这些排队购书的人,都是那本书的爱好者群体,或者说后援团成员,并且只是来这家书店购买,并不是各个书店都如此。

但经过这个东京电视台记者这么一采访,并且把这个事情当做趣闻上了第二天的晚间新闻后,局势就有些不对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