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乱入2006 > 第六十三章 即将腾飞的李家村

第六十三章 即将腾飞的李家村

书名:乱入2006 作者:七夕节的狮子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4 20:03:05

“造神”归“造神”,但该下的基层还是要下的。

这次陪同省长王知又前去李家村视察的不仅有之前“10.6盗掘古墓案件侦破工作报告会”会上到会的省政府那些领导,还有要去查看考评墓葬情况的袁州市文化局里的一些考古工作人员。

由于这次同行去李家村的人比较多,因此大伙都是同乘一辆大巴前往的。

李洲坳离双溪县其实并不算太远。

也就是在双溪县城西面差不多十几二十来分钟的车程。

不到半小时,一行人就乘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来到了墓葬现场。

“唔,这里依山傍水,的确是一个作为埋骨之地的好地方。”到现场一下车,同行的一名袁州市文物局的老工作人员环视了一圈周围环境,不由感慨道。

旁边他几个同一单位的同事也是纷纷点头附和,然后拿着专业工具开始丈量拍照记录。

他们需要根据墓葬的破坏程度等一系列情况分析这座墓葬是否有“保护性发掘”或者“抢救性挖掘”的必要。

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对墓葬情况进行考评,而几位省政府的领导则对不远处李家村人员正在修建的铜像产生了兴趣。

“小伙子,你们这是在干嘛呢?”省长王知又在一众随行人员的陪同下问着正在忙着修建铜像的李家村村民,“我看着这铜像好像是一条狗?”

“唔,”正在石碑上雕刻文字的是居住在李家村村东头的谢安,作为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可以算是整个李家村的“文化代表”。

他停下手里的工作,看向那个向自己问话的被众星捧月在中间一脸领导气质的老者——有些眼熟,但记不清在哪见过。

这派头,这架势,肯定是哪个大领导。

作为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谢安自然不傻。

很快就推断出了这名老者的身份——这肯定是省里的大领导,还是经常上电视那种。

“这是我们村长家养的狗,名叫阿黄。”谢安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老人家您别看这只是一条土狗,但实际上是一条神犬呢。”

谢安心知肚明老者的身份,但见人家没有表明,那他自然也不会点破,可是以一种讲故事的口气接着说,“最近沸沸扬扬的10.6盗墓案听说了吧?据说这伙盗墓贼领头的可是那个被通缉了十几年的‘祖师爷’姚忠。

“这家伙不得了吧?被通缉了十几年却在这里我们被抓了。就这其中内情您肯定是不知道,”说着谢安卖了个关子,故意顿了顿勾起大伙的好奇心,“我跟您说啊,就是我们村长家养的这条阿黄,它这次可是立了大功的。”

说着,谢安就按照他已经背了十几二十遍,快要倒背如流的叶岚写的那个故事给大家重新讲了一遍。

叶岚的文笔不赖,故事中情感烘托也到位,再加上谢安在学校社团里也学过演讲,因此一个故事讲得以王知又为首的一众汉东省领导唏嘘不已。

“当真是神犬啊。”听到“阿黄”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咬着姚飞持枪的手,用自己血肉之躯承受着子弹的伤害却死不松口的时候,王知又不禁大为触动,感叹着说,“想不到居然连狗都能做到这种程度。”

说完他又看向谢安问道,“你说这条狗救下的并不是你们村里的人,只是外来游玩的一名少年?”

“是啊,这个少年年岁不大,才十四五岁,说是来我们这里散心。”谢安点点头道,“说起来也很奇怪,本来阿黄是看家护院的,对于外人一向警惕的很。跟着那少年同行的另一个年轻女人都被阿黄的狂吠吓着了,但是阿黄却从来不冲那个少年叫,反而一副很亲密的样子。”

“唔,这倒是不奇怪,有些人天生就招小动物喜欢。”那个一开始感慨李洲坳风水好的袁州市文物局的老工作人员插着嘴走了过来,“我家小孙子就是如此,他也天生招小动物喜欢。”

“嗯,这位老先生说的是,是我年纪轻,见识浅薄了。”谢安恭敬地应承下来,继续他的故事,“说起来这次的盗墓贼也是这个少年最先发现的。那时候我们村里人正因为……呃,因为……”

谢安一时间不知道刘瘸子买老婆的事情适不适合拿出来说,因此显得有些迟疑。

“因为什么?”王知又正听得来劲,追问道。

“因为刘瘸子的老婆不见了,我们全村人进山找来着。”谢安还在想着该不该说,正巧这时过来查看进度的李小龙接过了话茬,“那个少年挺热心,然后也跟着上了山。跟少年同行的女人是名记者,她上山的时候扭了脚,走不得路。就只能坐在那等我们找担架把她抬下山。”

李小龙三言两句就把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楚,“后来晚上我起夜的时候,那个少年就跟我说山坳里有几个奇怪的人,于是喊着我一起去看,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盗墓贼。”

说着李小龙还说了句,“不止如此,本来这伙盗墓贼跑了一个,还是当时这个少年拍下了这个逃跑的盗墓贼的正脸,这才让安警官后面认了出来抓捕归案。”

“唔,那这个少年现在还在村子里吗?”王知又问道。

“没有,他受了枪伤,失血过多昏迷了,送医院了。”李小龙摇摇头,“他知道我们这里有吃狗肉的习俗,在昏迷之前,还强撑着让我们千万不要吃了阿黄,而是让它入土为安。就连雕像纪念都是他的主意,说这个故事可以像忠犬八丶公一样成为我们李家村的一个对外宣传的招牌,改善我们村的经济情况。”

“唔,这个想法的确不错。”王知又看了看正在建设的雕塑,又看了看李家村周边破败的景象。

其实李家村的地理位置并不差,风景也优美,离县城也不远,把路修一修,搞搞旅游也不失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

“旧英,你觉得这个想法怎样?”王知又扭头问一旁的胡旧英。

“我觉得有实施的可能,但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落实,就比如说这个道路。”胡旧英皱着眉头看向他们来时蜿蜒扭曲的细水泥路——这路太破了。

要致富,先修路。

尽管看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有了现在和未来的两位省长的关注。李家村乃至整个双溪县,摘掉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帽子实现经济腾飞,基本上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