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乱入2006 > 第六十四章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第六十四章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书名:乱入2006 作者:七夕节的狮子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4 20:03:05

十月十日,星期二 ,晴。

今日的何寰宇心情格外的好。

不仅是有肖子豪打来的电话通报了喜讯——苏狐狸给那一众小混混上的营销课成果喜人,全翥山县城四十三家网吧都注册了账户体验那十五天的免费试用期——后期续不续费先不说,至少何寰宇已经掌握了全翥山县城网吧的资源。

更可喜的是隔壁特护二号病房的许弋,在昏迷整整四天之后,终于醒了过来。而且据给他检查完了所有情况的医生说,许弋的伤势预后良好,在调理得当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对之后的生活有任何的影响。

这还是要归功于那颗子弹虽然穿透了许弋的身体,却没有伤及任何脏器。

来看望许弋的李小龙发现许弋醒来同样很高兴,陪着清醒过来的许弋说了好一会话才在医生的干预下依依不舍地放许弋休息。

出了二号病房的李小龙看到何寰宇,自然也跟他沟通了一下李家村关于“神犬阿黄”的雕塑搭建进程。

当然,李小龙也把昨天两位省长莅临李家村视察的事情告诉了何寰宇。

“唔,这是好事啊,不管怎么说,你们李家村算是受到省里关注了啊。”何寰宇点点头道。

“就是村里太穷了,有些不好意思。”李小龙神色有些赧然。

“你傻啊,就是要哭穷啊。”何寰宇拿手指点点李小龙摇摇头道,“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你这不哭穷,全汉东贫困地区那么多,扶贫款项凭什么拨给你们啊。”

“俺爹也是这么说的。”李小龙挠挠头,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但我总觉得这样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的?”何寰宇有些奇怪,“其实你们的地理环境不算差的,毕竟离县城不远,只要把路修好了,以你们那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环境,搞个旅游风景区不成问题。”

“再加上还有即将发掘的墓葬,”何寰宇说着咽了口唾沫,“到时候又是故事传说,又是考古博物馆,不愁没有客流。到时候你们搞点民宿啊,农家乐啊,赚赚那些城市里长大的‘社畜们’的钱不要太容易。”

“这要是路修好了那的确是挺好。”李小龙点点头,有些惋惜地附和道,“毕竟我们李家村尤其是李洲坳这附近山上可是双溪白茶和双溪椪柑的主要产出地。但就是因为路况太差导致运输成了大问题。茶叶还好,可以存放。椪柑丰收的时候总有一大部分运不出去,最后甚至有些烂在地里。”

……

“王省长您看,这就是咱们当地的双溪椪柑,这个椪柑的品种学名叫香园椪柑。它对环境、土壤要求高,需要不超过海拔四百米的山坡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土以及冲积土形成的壤土、沙壤土为宜。再加上要求小于一米的地下水位、大于等于2%的土壤有机质以及5-7的pH值。如此苛刻的环境条件也就是只有咱们当地环境适宜种植。”

于此同时,李家村的村长正在陪同以王知又胡旧英两位省长为首的省里领导检视李洲坳的椪柑果园,“现在果树大部分都已经挂果了,等到下个月中下旬就可以成熟采摘了。”

“可惜没赶上时候啊,不然还能尝尝咱们当地产的果子。”王知又看着果树上挂得满满当当的果子,欣慰地问道,“看这个挂果量,这亩产应该不低吧?”

“是的,咱们这里土壤环境好,平均亩产值能有5000斤左右,最高单产甚至能高达13000斤。”说到这里村长脸上的得意之色难掩,但很快却被一副愁容替代,“可惜,产量高归产量高,但是因为运送困难,果园里的大部分果子卖不出好价钱。甚至有时候好好的果子因为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它烂在地里。”

说着村长悲痛地叹了一口气,“销售渠道匮乏,对外运输困难,青壮劳力流失……这三个难题就像三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动弹不得。其实不仅仅是咱们李家村,实际上这三个问题即便是在水口乡,乃至在双溪县县里都是存在已久了。”

“王省长,其实我们这边也不是没有出过老板,人家也有心回来建设家乡。”村长收拾了下情绪,继续说道,“可是交通环境太差了,再加上没有政策扶持。他们即便是回来了,也呆不久,很快又跑出去了。之前投的钱也打了水漂,久而久之,也就再也没有人回来了。”

实际上有个问题村长还没有说,那就是乡里县里的那些“土霸王”,仗着自己各种关系背景,吃拿卡要,甚至有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有样学样,导致小微民营企业根本无法生存。

其实这种事情几十年来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些山沟沟里的地方。越是穷乡僻壤,越是营商环境差。

营商环境越差,经济就越穷。

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另一边,正在李洲坳考察墓葬破坏程度的几个双溪县文物局的“老头子”正聚在一起开小会。

“老刘啊,这墓了不得啊,怕不是得是先秦时期的。”

“谁说不是呢,老张头,按地域来看,这块当年应该属于徐国吧?这是徐国贵族的墓葬,还是说这里出过哪位诸侯王?”

“这个可不好说啊,得发掘出来看看有什么文字记载或者文物才能比对分析啊。”被称作“老张头”的文物局老工作人员说道,“不过现在看起来墓室还算完整,盗洞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似乎没有保护性挖掘和抢救性发掘的必要吧?”

“是啊。”“老刘”也叹了口气,他其实心里一直痒痒,想要发掘出来揭秘。

毕竟对于华夏来说,先秦时期尤其是夏商西周很大一段历史都是众说纷纭,甚至有着不少空白。

这一切也是因为史料和文物的缺乏,缺少实质性的认定材料。

尽管“老刘”再心痒难耐,可惜规定终究是规定。

国家毕竟也是出于为后世子孙留点东西的考虑,像这种古墓,一般都是能不发掘就不发掘。

“两位省长不是下来了吗?他们总不至于是来观光的吧?咱们双溪县可是实实在在的国家重点贫困县,总不能白来一趟吧?”“老张头”忽然眼睛一转说道。

都是体制里混了大半辈子的人了,“老张头”的言外之意“老刘头”如何能不知,他眼睛一亮,问道,“你是说?”

“对啊,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不管怎么说,两位省长跑这么一趟,这条路总该修了吧?之前大巴车上颠簸的时候两位省长的脸黑的老刘你应该也能看的到。”“老张头”点点头肯定道。

“嗯,这么说如果要修路的话,那这墓葬本就在路边不远,如果修路势必会影响到墓地……这样就符合抢救性发掘的条件了。”“老刘”说道此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只是看着墓葬条件应该等级不会太低,我们是不是到时得向上报告申请一些专家前来支援啊?”“老张头”又皱着眉头说道。

“你是说考古界的那些泰斗吗?”“老刘”问道。

“是啊,说不定我还能见到北大的李伯谦教授呢?”“老张头”一脸憧憬道。

“你这黄土都埋大半截了,居然还搞个人崇拜呢?”“老刘”好不容易找到个由头,立即大肆嘲笑自己这个相处了大半辈子的老友。

“你懂个屁,这叫对学术的执着,对前辈的尊重。”“老张头”没好气道。

“行了,你也别忙着执着尊重,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要修路的基础上不是?而且还是李洲坳边上这条路。”“老刘”指着山下不远处那条崎岖蜿蜒的水泥路。

“也是,要不,去问问?”“老张头”转过头征求老友的意见。

“问问也好。”“老刘”点点头,“至少心里踏实。”

“小饶——”得到老友的首肯,“老张头”喊来手底下正忙着记录数据的年轻工作人员,“来,跑个腿,去给两位省长汇报一下,就说……”

“啧,还是你会照顾年轻人啊。”“老刘”看出了“老张头”的心思,摇摇头笑道。

“那是,咱们黄土都埋半截了,还在意那么点级别作甚?”“老张头”同样笑了,“小饶不一样,不仅人聪明,性子又踏实,而且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

……

“旧英啊,这次去李家村,你怎么看?”在返程的大巴上,省长王知又偏过头问坐在他身边的常务副省长胡旧英。

他们在李家村足足呆了一天一夜,这才在第二天午饭后乘坐大巴离开了这个注定不会再平凡的平凡小山村。

“双溪县李家村的问题其实很典型,交通不便,营商环境不好,但有着不错的发展契机。”胡旧英仔细想了想,侧过身子回答道,“实际上只要政府出资修好了路,然后给一些优惠政策,凭借着他们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实现经济腾飞摘掉贫困县贫困村的帽子不是难事。”

“是啊,而且李家村如果做起来了,就是在省里树立了一个好标杆好榜样,为之后其他地方的扶贫工作创造了一个不错的开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王知又点了点头,拍了拍胡旧英的肩膀,“这之后的担子就要压在旧英你身上了呀,扶贫攻坚任重道远,还望君砥砺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