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三十七章 富有经验

第三十七章 富有经验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潘大姐的情况再次稳定了下来。但这一次的稳定……更像是踩在了千丈深渊上的钢丝上。别说轻举妄动,说不定一阵微风吹过,她就会彻底坠入深渊摔个粉身碎骨。

到了这一步,对于医生们而言反而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针对患者的情况开始调整方案。潘大姐的病情原因是明摆着的,只要解决了她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就好。但解决了病毒感染之后能不能顺利脱机并且活下来……这个只能看她自己的求生**够不够强烈,看她的身体能不能赶在全面崩溃之前修复好损伤了。

两位主任又讨论了一下细节,然后李承平才想起来另一件正经事,“孙主任还没到?”

“我今天听他那个组的医生说,早上吃饭的时候他好像碰见什么大事儿了。”吕志民皱着眉头答道,“刚才我问胡护士长的时候,她也说早上就没看见孙主任。”

“这就怪了……”李承平有些好奇,孙立恩在云鹤这么长时间,一向都以“拼命三郎”的形象著称。作为最年轻的主任,孙立恩从来都是把自己当成一线医生在安排。敬业和拼命已经成了孙立恩在两位主任面前的代名词。而这么一个年轻医生,今天突然无故脱岗,这事儿就有点蹊跷了。

“别是遇见什么事儿了吧?”吕志民被李承平这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搞毛了,他摸出手机拨通了孙立恩的电话,一边听着铃声一边说道,“我先给孙主任打个电话问问再说吧。”

电话响了半天,孙立恩那边才接了电话,“喂?”

“孙主任,你在哪儿呢?”吕志明非常小心的问道,“今天早上没见你,我和老李讨论病例的时候总觉着缺了点什么。”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电话那头的孙立恩终于回过神来了,他连忙道歉道,“我现在在同德医学院高新院区这边……上次去会诊的那个患者情况有点变化,所以一大早我就先到这儿来看看。”

“哦,就是患者情况有点变化了是吧?”吕志民松了口气,“你没事儿就行。”他顿了顿安慰道,“还有很多很多病人在等着我们去解救,孙医生你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别自己也成了病人呐。”

“好的好的。”孙立恩点了点头,然后把这句话当成了前辈带有深意的规劝,“我会多注意的。”

挂了电话,孙立恩有些发愁的挠了挠头。他原本的打算是尽快回酒店换条裤子,然后直奔医院。但现在……

这到底是哪儿啊?

离开了医院之后,孙立恩试图通过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叫一辆网约车。但……这样的意图并没有办法得到实现——云鹤现在实施的是全面交通管制,出租车和网约车全部都停止了运行。

孙立恩自己认识的云鹤人并不多,除了几位卫健委和自己对接的工作人员以外,他认识的云鹤人就仅限综诊二科的几位同事,以及陈天养而已了。

这样的“熟人”分布,让孙立恩压根就不具备“打个电话请人来接自己”的条件。于是,他成功的开始发起了愁——这里距离云鹤市传染病院足有十几公里,总不能骑自行车回去吧?

孙立恩惆怅了一会,决定先刷一辆自行车走一段再说。他记得前面有个交警同志的执勤口,或许自己能在那儿寻求到一点帮助。

云鹤今天的天气其实非常适合骑自行车郊游,气温不高但是有太阳。阳光和煦而且分外暖人。最重要的是,没啥风的天气非常适合孙立恩这种没有戴手套习惯的人骑自行车——它不冻手。

孙立恩现在一共就两副防寒用手套,这两副手套还全是胡佳送的。这次来云鹤,孙立恩压根就没戴这东西。

要不是因为今天天气实在是太好,孙立恩可能会选择一路小跑到执勤点去。

骑车努力了十几分钟,孙立恩终于赶到了之前路过的那个查车执勤点。

警察同志早就看见了孙立恩的身影,但等到孙立恩靠近了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这是刚才那个坐着卡车过去的医生。

“警察同志,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儿。”孙立恩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我现在要赶到云鹤市传染病院去上班,但是找不到出租车或者网约车……”

·

·

·

坐在风驰电掣的警用摩托车后座上,孙立恩不禁感慨了一下。啥叫有困难找警察啊?好家伙,这摩托车开的速度怕是已经有80了吧?

还好这辆警用摩托车上还带了一个头盔,路上没什么车且这位警察同志开车确实很稳。要不然孙立恩可能几分钟前就得喊着要下车。

感情布鲁恩平时喜欢的都是这种东西?用身体直接硬抗强风……真不愧是德州人喜欢的运动。

大排量的摩托车加速起来真是越跑越有,孙立恩不止一次的感觉自己的体感速度恐怕已经超过了每小时130公里——这是他开着自己的沃尔沃所达到过的最高速度,比这更快的速度他也没什么亲身经历。在几次试图习惯速度失败后,孙立恩干脆认命似的把眼睛一闭,然后强忍着这种速度感对自己带来的不适。

过了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孙立恩感觉交警同志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又过了几分钟后,他听到自己身前的交警同志说道,“大夫,我们到地方了。”

孙立恩艰难的从车上翻身下来,交还了自己头上的头盔之后,孙立恩向这位英姿飒爽的交警同志鞠了一躬,“麻烦您了。”

交警同志稍微一愣,然后朝着孙立恩敬了个礼。虽然口罩遮盖住了对方的脸,让孙立恩看不到笑容,但听声音,这位交警同志一定是笑着的。“是我要代表全云鹤人民谢谢您,谢谢您来为我们的家乡治病。”

孙立恩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扭头朝着传染病院跑去。

·

·

·

“我可看见了,你是坐着春风摩托车来的。”刚到了北五区的绿区,孙立恩就被布鲁恩一胳膊搂住了肩膀,只见这个德州人两眼放光的问道,“感觉怎么样?”

“额……快。”孙立恩想了半天就想出这一个形容词来,他看着布鲁恩和其他几位在绿区的医生问道,“你们今天排的是第二班?”

“吕主任和李教授都在红区里,他们那边现在人手充足。”布鲁恩答道,“我刚才问过了,他们也是看到了早上的那个新闻之后被吓了一跳,急匆匆赶过来准备迎接大批患者入院的。”

孙立恩偷偷翻了个白眼,看新闻只看标题的事儿看来确实普遍存在。就连李承平教授也中招了。

“今天咱们病区要转几个进来?”既来之则用之。红区里有一个半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孙立恩自己进不进去似乎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我记得北五区还有七八张空床是吧?”

“昨天晚上吕主任收了四个病人,今天早上往北六区转了两个,走了一个。哦对了,北六区送了两个病人去集中隔离点。”布鲁恩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收、转、走、送”这四个字在医院系统里的用法了,“等于咱们新增了一个病人,北六区收治的患者总数不增不减。”

收和转比较好理解,但“走”和“送”就必须得严格区分使用了。医院系统里,尤其是住院部中“走”特指的都是病故的患者。送则特指出院。

送四个病人,这会让医生们感觉到烦躁——出院病人是要办理出院手续,并且完善出院病历、带药医嘱和缴费,送病人就意味着大量的文书工作。

可要是一天之内“走”了四个病人,那医生们恐怕要疯。就算是ICU,一天之内连续走掉四个病人也是几乎无法让人接受的。通知家属情况、开具死亡证明、完善相关文书报告、打电话给太平间让他们转运并暂存患者遗体,然后让家属完成缴费出院操作……最后还得把病例和医嘱以及所有检查统一起来封存进病例盒中,完成全科的死亡病例讨论后交由病案科归档储存。

这样复杂且极其耗时耗力的流程,让所有医生从根本上也不可能会故意放任患者病情严重乃至病故。对于负责的医生而言,放任患者情况恶化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职业道德,而对于混日子的医生而言,放任患者情况恶化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孙立恩盘算了一下,觉得今天好像压力确实不怎么大。他拿过手台对着李承平道,“李主任,您现在带着人来了……要不咱们两边今天换个班?”

进入红区是需要消耗防护服的。虽然现在的云鹤虽然有了全国的供应,而且云鹤市传染病院是保障供应的重中之重,但防护服这样的东西仍然紧巴巴的——北五区现在时不时的还得用工业防护服呢。

所以防护服这种东西能省则省,只要穿着防护服进了红区,没有特殊情况下,医生们都会最少坚持四个小时再出舱。而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医生们基本都会在进舱后五六个小时再考虑出来的问题。

“行。”李承平教授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孙立恩的请求,“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大批量收治患者的压力,这点小场面我们罩得住。”他顿了顿说道,“孙主任你先带着你们组里的医生回去吧,趁机赶紧休息休息,今天晚上又是个夜班。”

·

·

·

打发走了孙立恩,李承平又和吕志民沟通了几句,然后也送走了这位在黄区值守了十几个小时的同事。

医疗队的队员们现在对临床工作已经非常适应了,李承平背着手在红区里完成了今天的查房之后,稍微调整了一下医嘱的执行内容。然后一个人上楼到达了北六区。

钱红军是北六区目前唯一的三线医生。而这么一个病区,虽然大多都是轻症患者,但想要靠钱红军一个人压阵明显也是不太实际的事情。因此北五区的主任们每次查完房之后,还得上到北六区来看看。

在北六区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们大多没有什么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经验,北五区的主任们上来看看,一方面是为了确定患者们没啥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抓紧时间给这些还比较稚嫩的医护工作人员们补补课。

等他们成熟起来之后,北六区医护人员也能参与到北五区的轮班过程中来,这就能进一步降低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们的压力了不是么?

作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大主任,李承平自己算得上是半个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而多年的执教经验则让他具备了吕志民和孙立恩都没有的教学技巧——在高压力的环境下,让年轻的医生们快速学习必须的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适应压力尽快成熟起来,这是需要技巧的。

到了北六区之后,李承平首先去看过了关谷雪一家三口。小赵鹤安今天的情况算是平稳——明显的好转还没有观察到,他的血氧饱和度仍然不太够。不过关谷雪的康复进展倒是挺令人开心的,对她进行的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灶有了明显的缩小迹象。

“为什么孙主任要提倡加快产妇恢复速度,并且建议产妇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呢?”李承平来关谷雪一家三口的病房里查房当然不可能是自己一个人来,在看过了大概情况之后,李教授向其他的年轻医生们提出了问题。

“因为早期母乳中含有抗体。”这个问题不算很难,虽然对母乳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有限,但母乳对于新生儿产生的保护作用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共识。

“母乳中含有最多的是IgA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A。”李承平点了点头继续道,“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

“黏膜。”

“而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导致的症状中,就包括病毒攻击肠道黏膜所导致的腹泻。”李承平对于年轻医生们的回答非常满意,“所以我们一直都提倡和建议母乳喂养——但各位可不能本本主义,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到这里,李承平再次提问道,“假设我们新收了一名确诊产妇,而采集到的羊水样本和对孩子进行的早期PCR检测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为阴性,那还应该继续建议母乳喂养么?”

这个提问换来的就是分歧了。大部分医生都认为可以考虑继续母乳喂养——为了避免母体通过呼吸传播病毒,可以考虑用吸乳器分装母乳然后喂养。而少部分医生则认为,应该完全避免母乳喂养,转而使用配方奶粉喂养。

“所以说,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哪怕没有足够的数据,你们也首先应该考虑到母乳中可能含有活病毒的风险。”李承平在一旁听着医生们争论了一会后出来一锤定音道,“我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也无法断言母乳中不会含有**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母乳经口传播,对于PCR检测为阴性的婴儿,不应该建议母乳喂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