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技术进步(第一更)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技术进步(第一更)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小孙医生怎么说?他还在首都吧?”朱敏华教授看着袁平安挂了电话,呆愣愣的一言不发,有些奇怪。“还是说他已经回宁远了?”

袁平安咽了口吐沫,“他说……他就在患者旁边。”

“患者?”朱敏华一脸讶然,“什么患者?他在抢救室?”他转头看了看躺在病床上的李嵩昭和陆雪馨。

“他在宋华林身边。就是那个要做椎体置换术的患者。”袁平安摇了摇头,脸上的呆愣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震惊。“按照孙医生的说法,他就在那辆翻了的大巴旁边。”

朱敏华皱着眉头,“这家伙,真不知道他到底是走运还是点背。”不去深究孙立恩出现在事故现场的问题,朱敏华对袁平安道,“你先去骨科那边,看看打印的椎体情况,等会我接车。你跟着假体一起进手术室。”

·

·

·

3D打印技术正在成为医院里各个部门都热衷讨论的内容。而这一讨论热潮尤其以骨科最为激烈。在激光金属3D打印技术成熟前,骨科部门,尤其是脊椎外科就开始利用CT成像和树脂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准备和演练了。骨科的主刀医生们都会选择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的椎体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预先演练。

骨科医生需要有非常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无数的平片扫描中,在脑海中组建出患者的骨骼和关节应该有的样子。而构建出这样的模型后,医生们才有能力对手术进行规划和设计。尤其是在椎体这样敏感并且重要的人体结构上,医生们更是要反复推敲,才能决定最后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案。

可是不管多么有经验,仅凭CT或者MRI图像进行假想都是可能会犯错的。医生也是人,哪怕已经做过了几千例相应手术,可是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次,医生的判断不会出问题。毕竟椎体形状复杂,而且在大量接诊患者的时候,医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有可能遭到削弱。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才发现患者骨骼的状况和预期不同,那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3D打印技术开始在各个顶级医院的骨科流行了起来。尤其是涉及到颈椎,胸椎,腰椎的科室,以及关节外科。只要病人的情况不是特别危重,医生们总是愿意多花一点时间,打印出患部的模型,然后整个科室一起商讨手术方案。

然而,仅仅只是模型的话,对患者的好处其实相对有限。的确,有模型可以让医生更全面掌握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增强手术效果。但归根结底,那也只是医生们的辅助工具而已。但金属3D打印技术的出现,第一次让“私人化”替换部件成为了可能。

现在市面上所多见的手术用椎体固定体基本都是通用型号。而人体的脊椎由三个部分组成,天然存在三个生理曲度。这也就导致每一节椎体形状都完全不同。通用的固定体虽然方便制造,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无数的麻烦。过长或者过短都算是小毛病——骨科医生手里是有电磨和电锯的,实在不行可以用工具对固定体进行修改。可真正的麻烦在于颈椎,尤其是涉及到C1到C4节颈椎的时候。C1和C2节颈椎就是寰椎和枢椎。这两节椎体长度都很短,而且形状复杂。除了连接并且支撑颅骨转动之外,还必须要保证椎管内的延髓和脊椎不受挤压。

而在3D金属打印技术出现以前,如果患者出现了寰枢椎严重骨折,又或者罹患了枕段脊索瘤。那么医生们只能在手术时,用螺丝和支架把裁剪好的医用钛网,拧在受损脆弱的寰枢椎前后两侧,然后一边祈祷自己已经彻底清扫了肿瘤,一边祈祷患者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会出现螺丝或者支架松脱的现象。

支架松脱,可能会导致坚硬的钛网变形,从而挤压到患者的食道,气管,甚至颈动脉等。如果没有经常来医院复查,这一次变形很可能就会直接要了患者的命。而一旦肿瘤复发,新生的肿瘤很可能继续侵蚀残存的寰枢椎体。即使有钛网的支撑,没了椎体,神经和血管得不到支撑保护,患者还是会死。

延髓尾端是小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脊椎的起点。这里主要调节控制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一旦稍有损伤,患者就会直接死亡,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因此,这一区域也常常被称为“生命禁区”。主刀的医生们只要有选择,基本都不会考虑在这里进行手术——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宋华林的情况比较特殊。同协的急诊医生在病例库里查询到了他的资料后,迅速叫来了骨科的几位大佬会诊——这几位都是能编写教材,制定诊治指南的业内领军人物。而这几位专家,在看过了宋华林十五年前的影像检查资料和手术记录后,都皱起了眉头。

实际上,当年给宋华林做手术的,也是同协骨科的顶尖人物。同样是扫清脊索瘤,其他医院的医生可能会考虑直接做枢椎半切,而同协的手术方案却是在扫清脊索瘤的时候,通过脊柱内窥镜和电磨去除了遭到侵蚀的枢椎,并且用骨水泥进行了填补。

也多亏了这个手术方案,宋华林的枢椎虽然被去除了接近30%的骨质,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强度。如果不是这个手术方案,大巴车翻覆的时候,宋华林很可能就命丧当场了。

“只能做替换。”同协骨科主任邱院士沉默了很久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不知道患者现在的骨折情况,但要内固定已经被磨掉30%的枢椎,这不现实。”他转头看着自己的学生,现在的骨科副主任王一飞教授问道,“你们搞的那个3D打印技术怎么样了?能不能用?”

“二期临床还没结束。”王教授答道,“可是我们的3D打印,主要是做髋关节和骨盆修复的。直接上枢椎……”

“我记得南方医那边在搞这个研究。”邱院士摸出了电话,“你们先把原来的影像资料整理出来,我问问那边的老朋友们,能不能搞个图纸出来。”

·

·

·

孙立恩坐着急救车,基本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同协急诊科。高速出事的地方距离这里只有十八公里,虽然这次开救护车的司机水平明显不如昨晚的那个“王哥”,可速度却仍然快的吓人。再加上有警察摩托车开道,一路上救护车连续闯着红灯,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

“快,送抢救室!”朱教授早就带着人守在门口等着接车了,看到孙立恩和抢救床一起下了车,他直接把手里的白大褂扔了过去,“穿上,你一会和我一起进手术室。”

夏海看着孙立恩,一脸的不满,“你是同协的医生就说是同协的嘛!把自己装成外地医生干啥?我又不会吃了你!”

孙立恩也没工夫和这个贫嘴医生多说话,套上白大褂,推着病床就冲进了抢救室。倒是宋华林还在床上嘟囔着,“不用推这么快,还有时间的。”

宋华林生命体征稳定,这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也和孙立恩的紧急处理脱不开关系。孙立恩推床进了抢救室,和同协里一脸严肃的医生们报告完了情况后,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你怎么跑到高速上去了?”看着正事儿忙完了,在带着宋华林去做影像检查的路上,朱敏华教授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不是来接人的么?”

“是接人啊。”孙立恩苦笑着应道,“我要接的是霍普金斯的帕斯卡尔博士一家。结果刚接到人往回走的时候,就遇见了这场车祸。当时在车上的,除了我和帕斯卡尔教授以外,还有来同协做国际交流项目的瑞秋,以及我的同事胡佳。他们也忙的够呛。”

朱敏华看向宋华林的眼神有些变化,“真不知道这个病人到底是走运还是倒霉。说走运吧,一场车祸就伤到了枢椎,说倒霉吧,却又遇见了你们。”

孙立恩没接话,他换了个话题,“我听袁医生说,同协打算用3D打印假体,给他做个枢椎替换术?”

“具体的还要看他的骨折情况。”朱敏华点了点头,“平安在电话里和你说了吧?这个患者以前在我们这里做过脊索瘤清扫术的。看CT检查结果,如果是一型骨折,那就肯定得做置换。”

“我还不知道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做到这一步了。”孙立恩有些咋舌,“枢椎形状复杂,而且对强度要求也很高的吧?”

“如果是以前的树脂或者塑料打印,那肯定没法用。”朱敏华也有些感慨,“当医生,一定要对技术的进步心存感激啊。换成二十年前,不管是谁来主刀,这场手术都和杀人没什么区别。可现在,至少我们能替患者争一争。”

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