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四十九章 打抱不平

第四十九章 打抱不平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第二天的早上,刘堂春悠然醒来。只是外面的天空仍然一片漆黑,仿佛还在夜晚里似的。

人一上了年纪睡的就少。而且首都的位置比宁远更靠北,早上起来之后,天空仍然一片漆黑似乎也完全可以理解。但起的太早,多少总有些麻烦。现在时间是凌晨四点半,酒店的早餐得等到六点半才开始供应。洗漱完毕后,刘堂春开始坐下来看起了资料。

援非医疗队虽然是中国的单独行动,但WHO等组织也会向医疗队成员有意识的倾斜一些协助内容。尤其是因为非洲地区缺乏成系统的基础医疗体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计划免疫资源——连药物都短缺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推行有计划的免疫政策。因此,一些在国内几乎根本见不到的传染病,在非洲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仍然活跃着。

刘堂春看的就是这样一份资料。身为工作年限超过三十年的主任医师,刘堂春也是从那个国内医疗很差的年代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那些需要动用全国之力才能被消灭掉的疾病究竟有多可怕,他比那些年轻的医生可了解多了。

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消灭血吸虫运动,刘堂春虽然有作为医护人员没赶上,但仍然对此有所耳闻。实际上,哪怕到了今天,血吸虫在国内仍然未被完全消灭。虽然每年的新增感染人数已经从原来的“地域性,集中性”爆发变成了现在的“零星感染”,但不得不说,经过长达六十多年的治疗,中国仍然没能完全消灭这一寄生虫。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才勉强将血吸虫的推算感染人数压缩到了三万七千例。而在完全没有防疫工作和行动的非洲,血吸虫的流行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全球推算两亿例的血吸虫感染患者中,90%以上都分部在非洲各个地区。而援非医疗队也没能幸免于难,不少医疗队年轻成员因为对当地基础服务的警戒心不足,或者干脆缺乏对血吸虫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这样的输入性感染病例也不少见。

刘堂春这次要去的是坦桑尼亚,正好是血吸虫的高发地区。而他正在看着的这一份资料,就是由WHO提交的当地传染病疫情报告。

老刘同志越看眉头皱的越深,他简直恨不得直接打电话去把自己的那些个不成器的非洲学生痛骂一通。坦桑尼亚最近的传染病疫情真的不算轻,光WHO通报的疫情就有霍乱,炭疽,基孔肯雅热三种。至于血吸虫和其他寄生虫,则干脆连精确的统计数据都欠奉——要统计这些在非洲人眼中的“常见病”感染率,实在是太困难了。

刘堂春不是公共卫生,寄生虫或者传染病专业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非洲传染病报以高度警惕。这也和急诊工作的特征有关。会被送到急诊室来的传染病患者,一般都病情严重而且传染性极强。自从**之后,国内的医生们逐渐从原来的“重治疗,轻预防”思想,变成了现在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这样的变化,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

天渐渐亮了起来,刘堂春拿着文件,去酒店餐厅吃了顿早饭。这份文件昨天晚上他才拿到手里,今天早上是第一次看。而他越看,就越觉得肩上的担子有些太过沉重。

这次前往坦桑尼亚的医生一共有25人,其中大部分是眼科,普外,内科,妇产科和检验科的医生。而专门的传染科医生则是一个都没有。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需要面临突然的疫情爆发,医疗队成员很可能根本无法应对。到时候别说去支援医疗了,只怕医疗队的成员们都会有危险。

“你起挺早啊。”七点半的时候,朱敏华教授终于赶到了酒店。他看着已经吃完了早饭的刘堂春,发出了感叹。“一大早起来就看文件?”

“老朱,你得给我帮帮忙。”刘堂春放下了手里的文件,有些疲倦的揉了揉眼睛。“你和部里的人熟,能不能帮我问问,现在在非洲的医疗队里有没有专门的传染病科医生?”

“这我上哪儿问去?”朱敏华面露难色,“医疗队虽然是卫健委从下面选派的,但也有外交部那边的安排。名单哪里是我能问到的?”

“那就想想办法。”刘堂春皱着眉头,把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从去年开始,坦桑尼亚的霍乱和炭疽疫情就有扩散的趋势。这一批过去的医疗队没有专业的传染病科医生,就连个院感出身的医生都没有。这样的队伍配置,做基础医疗和巡回诊治没问题,但是基本没有处理传染病的能力啊。”

朱敏华挠了挠自己光秃秃的脑袋,摇头道,“医疗队在坦桑尼亚那是被当成宝贝供起来的,但凡有点危险的地区都不会让你们去。如果只在大城市里驻扎的话,应该不用担心这些吧?”

刘堂春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其实,这个队伍配置要是放在两年前,不,哪怕放在一年前都没有问题。但是从六月开始,坦桑尼亚已经报告了超过八千例霍乱。这对医疗队的威胁太大了。”

“队伍的组成定当那都是八个月前的事儿了。你以为人人都和你刘堂春一样,队伍都出发了还能加塞进来?”朱敏华白了一眼刘堂春。“既然你看到了这些报告,那就在后面工作的时候提醒一下其他队员呗。”

刘堂春叹了口气,对着朱敏华摆出了一幅掏心窝子的姿态,“老朱,兄弟我为什么被发配到医疗队里你总该知道吧?就是因为院感管理的事儿。不瞒你说,我现在是真怕了这个,一提到传染病,老刘我脊椎骨里就像是有小虫子在往上爬,从L4一路爬到T3呐。”

“你就直接说是从腰上到胸口都发痒不就完了。”朱敏华对刘堂春的肺腑之言有些不屑一顾。反正就算是他费劲力气帮刘堂春找到了名单,可到时候要真有什么意外,刘堂春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办法来处理——各个医疗队负责的国家都不一样,且不说某种疫情跨国传播的可能性,就算疫情只是局限在坦桑尼亚,医疗队也不可能把人从其他国家调到坦桑尼亚去。

“实不相瞒。”看着朱敏华没什么反应,刘堂春想了想,压低声音道,“我这次去坦桑尼亚,手上还有两个名额。”

刘堂春去坦桑尼亚,走的是CDC的跨国交流项目。由坦桑尼亚那边发邀请函,然后老刘同志作为特邀专家赴坦指导工作。而作为坦方的特邀专家,刘堂春理论上能带两名随行专家一起去。

只不过,第四中心医院里的那些医生们刘堂春一个都不打算带——反正自己是被贬出去避风头的,没必要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们背井离乡,跟着自己一起前往遥远的阿非利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打算自己一个人去非洲。

其实,刘堂春一开始是打算从首都这边挖个急诊护士带上一起走。但护士这个位置不光需要有极高的责任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尽快投入工作,那就得找个和自己熟悉能配合在一起的护士。而这种护士,实在是不太好找。

既然不好找,那就退而求其次。刘堂春琢磨了一阵,决定果断修改目标。配合不好的护士,起到的作用还不如其他主治医生大。而考虑到坦桑尼亚可能面临的疫情风险,刘堂春在吃早饭的时候就决定,干脆挖上一个传染病医生或者公共卫生管理的专家一起走。

可惜首都的医院在这个方面并不算强,国内的传染科医院排名中,沪市华山医院和浙大第一医院并列称雄,而第三名则是南医大的南方医院。首都有五家医院能排进前十,只不过名次都不算特别靠前。而排名第六的同协又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刘堂春摇了摇头,把希望都放在了朱敏华身上。

“两个名额?”朱敏华愣了愣,然后露出了一个奇怪的微笑问道,“要不,咱们等会去北平大学第一医院看看?”

北平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排名全国第十。传染科里的林主任是全国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委员兼秘书。而她带领下的传染科,对于传染疾病导致的肝脏疾病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那感情好。”刘堂春顿时就笑了出来,“不过,我进去倒是容易。你朱教授要进他们医院,只怕不怎么方便吧?”

“有什么不方便的。”朱敏华笑的很阴险,“大不了我去挂个号嘛!挂了号,他们还能不让我进去?”

两个急诊科主任都是急性子,确认过稍后的安排,两人直接出了酒店。在路上背着手溜着弯,没过几分钟,就走到了北平大学第一医院里。

“劳驾,挂个号。”朱敏华作为东道主,自然不能让刘堂春去排队。他站在挂号窗口的队伍中,排了40来分钟的队,这才走到窗口处。

“传染科的号今天都挂完了。”窗口里的出纳有些不耐烦的朝着朱敏华摆了摆手,“你明天再来吧。”

“都挂完了?”朱敏华一愣,“那非专家号呢?”

“都得预约。”出纳一指旁边的宣传海报,“你看看那个。”然后就朝着朱敏华后面喊道,“下一个!”

老朱被着急排队的家属从窗口前面硬生生给挤开了,他看着海报上的内容,有些拿不准是不是该直接给林主任打个电话说明情况。

而这时,窗口后方的等待区,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声音。朱敏华一扭头,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刘堂春正和一个中年男人扭打在一起,而当过兵的老刘明显比那个中年男人更能打。脚下轻轻使了个绊子,就直接把那个中年男人放倒在了地上。但刘堂春却没法冲上去再给那人两拳了,他身后不知道从哪儿冒出了四五个人,那些突然钻出来的人挥起拳头,朝着刘堂春的头上砸去。

刘堂春敏捷的躲开了袭击,冲着这几个人破口大骂道,“妈了个逼的,别人救命的钱你们都敢骗?!”骂完之后,老刘同志甩掉了身上的羽绒服,朝着几人直接扑了过去。

挂号厅里的骚乱响成了一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