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七十六章 神速

第七十六章 神速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李丰民的情况起了变化,虽然“轻微肺栓塞”这五个字还很淡,淡的几乎只有一点点虚影轮廓,但状态栏确实提醒了孙立恩——李丰民的血液出了问题。

而这种变化,说实在的,并不怎么出乎孙立恩的意料。或者说,假如李丰民没有这个症状,孙立恩还会觉得有点奇怪,同时还有些庆幸,这种大出血没有引发血液问题才是奇迹。

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静脉血栓。李丰民的髂外静脉撕裂,外面重新补上了补片之后虽然成功止血,但因为手术过于紧急,没有修剪重连已经破裂了的血管,而且下肢的止血带也事实上阻碍了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这些因素都很有可能导致血栓生成。等到这些血栓随着重新开放的血管向上移动进入肺部静脉后,就会直接塞住肺静脉,从而导致肺栓塞。

第二个原因就更让人头疼,如果不是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那李丰民就有可能陷入了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中。

作为多种血液疾病的最终路径,DIC的发病原理已经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了很久——当人体因为各种原因,消耗了过多的凝血因子后,人体可能会自发出现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纤维蛋白在小血管中的血液沉积,从而出现了凝结,而其他部分则因为缺乏凝血物质,可能会有自发性的出血倾向。但具体什么情况下身体会出现DIC,这仍然是一个没有被搞清楚的谜团。

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科学工作者和医生们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关于DIC的高危因素,不巧的是,李丰民正好符合其中两项——大量失血,以及大型手术术后。

说起来,其实大型手术这个说法本来就有点一厢情愿,在医学领域一般很少说“大型小型”,反而会用风险来评判。风险越大的手术,就越接近人们一般理解中的“大型手术”。而左右两侧的髂外静脉作为下腔静脉的主要连接,同时又深藏在腹腔内,哪怕在有齐全设施的医院内进行手术都有相当的风险。而在会议室里紧急进行的止血术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原因还未确定,但不管是哪种原因所引发的栓塞,都必须马上进行处理。否则李丰民绝对下不了这个手术台。

“滴滴,滴滴!”就在孙立恩张嘴准备说话的时候,心肺监护仪忽然叫了起来。手术室里的所有人都马上停下了手上的准备工作,朝着麻醉医生的方向看了过去。

“血氧饱和度下降,90%了!”麻醉医生猛地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他转身快步走到李丰民身边,用最快的速度检查了一遍还插在李丰民喉咙里的气管以及呼吸机设置,“呼吸机设置没问题,你们谁刚才碰到了患者么?”

“我在消毒。”器械护士举了举手里的碘伏棉块,“刚刚完成了第一遍消毒。”

“和这个没关系。”麻醉医生按照规定流程继续排查,“没有指甲油,没有强光,我换个探头试试。”他快步跑到了心肺监护仪旁边,摸出一根还没拆封的血氧饱和度监控探头,三下五除二拆开包装换了上去。

“血氧饱和度89%,不是故障。”麻醉医生皱着眉头快步走到了手术台旁,“不会是DIC吧?”

对患者使用肝素不是麻醉医生的职责范围,但他有责任稳定住患者的生命体征。“我加大一点呼吸流量,改成纯氧呼吸试试。”他看着林华道,“林医生,做个B超看看肺部血流情况吧。”

一般来说,要诊断患者是否有肺梗塞,金标准是肺部造影成像。但李丰民有静脉破裂,这是造影的禁忌症状。就算要做成像,把一个肚皮敞开的患者转移到介入室去也不现实。能够马上判断出情况的,也就只能依靠B超成像了。

“肺部B超……打电话请超声科的郭主任过来。”林华马上做了决定,要用B超判断肺部血流情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虽然部队总院三亚分院的B超机足够先进,但肺动脉藏在胸骨正下方,这个生理结构就决定了要用超声探头去探测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只有技术极为高超的医生,才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

·

·

“你可真是给我找了个高难度的工作。”超声科的郭主任带着蓝色的一次性发帽走了进来。他朝着林华嘟囔着,“用B超看肺动脉?为什么不用增强啊?”

“肚子开着呢,有静脉破裂也不能做造影。”林华摊了摊手,表示自己对此也无能为力。“您赶紧给看看,我们这着急救命呢。”

孙立恩眼睁睁看着李丰民头顶上的状态从“轻微肺栓塞”变成了“中度肺栓塞”,要不是这位郭主任已经拿起了小型探头按在李丰民的胸侧,他真的要忍不住提醒了——肺栓塞可是要出人命的。

但状态栏的条件毕竟只是个提示,要获得真正的医学决策依据,还是要靠检测手段。好在心肺监护仪一直在监控着李丰民的生命体征,虽然情况正在变坏,但至少他还有那么一点时间。

“有反流,大概三分之一。”不到两分钟,郭主任就看着B超上的图像作出了判断。“可能是最少是个中度肺栓塞,也有可能是DIC,具体情况也好判断,做个凝血五项看看结果吧。”

林华皱了皱眉头,手术看来只能先停下来了。已经发病的肺栓塞必须做介入取出栓子,如果是血栓的话那就和DIC一样需要尽快开始抗凝治疗。但不管哪一种结果,对需要重新做髂外静脉的李丰民来说都有极大的风险。

手术室要凝血五项的结果,检验科室当然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结果后,林华的眉头皱的更深了——李丰民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只有6秒,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D-二聚体水平则高达0.7mg/L。三项检查结果均提示DIC症状,符合DIC确诊标准。

“上肝素钠,静脉推注7000单位,再挂融一瓶500的盐水肝素钠,一万单位,每小时30毫升流量。”林华处理DIC也不是一两次了,对于相应的处理手段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真正的难点还在后面,开始抗凝治疗之后,李丰民的凝血功能会受到抑制。这个时候开始截断并且重新吻合一根主要静脉血管的手术,术中出血的风险太大了。

一直旁观者的陈天养也猜到了林华在担心什么,他正准备说话,却忽然转了个身朝孙立恩问道,“小孙,你觉得现在能不能继续手术?”

陈天养估摸着孙立恩这种偏向急诊内科和诊断方向的医生可能会反对风险较高的手术,他准备借由反驳教育孙立恩来提醒一下林华。但陈天养却忘了,孙立恩是个敢建议在会议室里做紧急开腹手术的怪胎。

“做,而且必须马上做。”孙立恩终于找到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他赶紧说道,“贴在患者髂外静脉上的止血贴本身就会消耗纤维蛋白,我认为,应该在患者的凝血功能被抑制到无法接受的地步前,马上进行手术。”

人不呼吸会死,但人身体里没有了血液也会死。现在讨论究竟是让李丰民停止呼吸还是流干血液没有任何意义。在任何一个症状都会致命的情况下,那就必须处理所有可能致命症状。孙立恩干急诊一年多了,给患者止血的同时还要畅通呼吸道的事情真的没少干过。陈天养的问题在孙立恩看来根本不需要考虑。等肝素钠打进去生效了之后,止血贴片很有可能失效,要是拖到这个时候再处理,那吻合的血管就算缝住了也仍然有可能继续往外淌血。

可要是不去管DIC很明显也不现实。血液的主要功能就是向身体里的各个细胞运送氧气,同时运走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血管缝好了,但是患者DIC导致肺里的血液都成了血豆腐,那还运输个屁的氧气?

“有见地。”陈天养很没形象的梳了个大拇指,转身朝着林华道,“听见了?”

“听见了。”林华点点头,不再搭话,而是朝着手术团队的医生们说道,“干活吧,争取半个小时内搞定。”

·

·

·

缝血管这种事情听上去简单,但实际上,难的不是一般。尤其是髂外静脉这种流量大,压力大,而且还藏在众多器官下面的血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止血钳。”既然决定了要尽快完成手术,那林华就不能耽误时间。好在陈天养切的刀口非常完美,这为林华抢出来了不少时间。迅速用拉钩而非折弯了的肉叉分离开了皮肤和下面的肌肉组织,以及腹膜后,林华看到了那块止血的贴片。并且在看到血管的瞬间,他就伸出手去朝器械护士要来了止血钳。

“要弯头……”胡佳本来靠在孙立恩身上有些走神,听见这句话之后,她下意识的问了出来。结果问了三个字,她才反应过来医生不是在问自己。这才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

孙立恩看了看胡佳,心里有些难过的搂住了她的肩膀,顺便用空闲出的那只手轻轻的摸了摸她的头。

“再拿一把止血钳。”林华没有搭理孙立恩这边传来的声音。他全神贯注的夹住了破损髂外静脉的上下两端,让开了被止血贴片包裹住的部分,确认过止血钳夹紧良好后,用手术剪剪掉了破损的静脉。

林华用镊子把落在腹腔里的破损静脉夹了出来,然后开始修剪起了被剪断的血管两端,“拿人造血管,要11mm直径的,两公分长。”

被诓着夸了陈天养好几句的一助迅速拿来了预包装好的人造血管,切下了合适的一段,交到林华手里。

“血管吻合器。”陈天养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完全不像是平时在手术室里的话唠模样。他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尽快完成这台原本大概需要接近两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任何一丝精力的分散,都有可能导致他的手慢下来。

这个时候要是慢一点,就有可能直接导致李丰民丧命。林华虽然没说什么其他的话,但现在抗在他肩膀上的压力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用血管吻合器用来连接较粗的静脉,这种事情不算很常见。毕竟同样用针也能缝好血管,而且缝合的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吻合器的最大优势放在现在这个条件下,简直不要太合适——用它吻合血管,真的很快。

普通手缝一根静脉血管,像郑国有这种老手大概得20分钟左右。而林华自己的最快记录是28分钟。这八分钟的差距,就是他和郑国有二十多年从医和手术经验差距的具体体现。

但是如果用血管吻合器的话,林华能在五分钟内完成缝合。

八分钟的差距大约等于二十年从医经验。而血管吻合器提升的二十三分钟进步,却是根本不可能用个人技巧弥补的。

当然,人造血管比起真的血管其实更好缝一点,但这也就意味着林华需要用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才能把那一截两厘米长的人造血管的两端缝到李丰民的髂外静脉上去。

时间就是生命。

第三分五十一秒,林华连接好了人造血管和远心端髂外静脉的吻合。检查过了吻合良好后,他松开了夹着远心端的止血钳,血液迅速流了出来,接口处没有漏血现象。

第八分十二秒,林华用一个短到可以拿出去炫耀的时间完成了人造血管和两端髂外静脉的吻合。他用镊子夹起吻合器看了看,又用牙科常用的圆形观察镜看了看下方的连接效果。确定吻合器吻合良好,血管没有明显扭曲和褶皱后,他松开了近心端的止血钳。然后就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血管吻合良好,没有渗漏。”在直勾勾的看了快三分钟血管后,林华宣布了手术部分成功。“灌洗腹腔,加强消毒。完成后准备关腹。”

这一次,李丰民终于不用向人袒露心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