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八十一章 第三套预案

第八十一章 第三套预案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孙立恩在床上睡的四仰八叉,胡佳则在阳台上和自家大姑通着视频。

“你们今天回来吧?”胡静护士长笑眯眯的看着手机屏幕里的侄女儿,“这几天和小孙在外面玩的怎么样?开心么?”

胡佳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道,“我玩的挺开心,不过立恩和徐医生就遭罪了。”她又是好笑又是心疼的讲述了一遍孙立恩这三天的遭遇后低声道,“这几天感觉比在医院值班还累,立恩今天凌晨五点才睡下,睡觉前晃晃悠悠的,看着可吓人了。”

胡静笑了笑,“找个医生当男朋友就是这样了。除了担心他过劳死或者被患者和家属砍以外其实还好,尤其是急诊科医生。”

“这有什么好的呀?”胡佳佯装生气道,“这三天就我一个人在海边玩,老帕说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坚决不肯去海边。结果我这三天被人搭讪了好多次。”

“你看,手术室的小护士就可能会被搭讪,但是急诊科医生就不会呀。”胡静笑眯眯的解释道,“急诊科医生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睡的像头死猪,想要出轨都没时间。”

胡佳和大姑又聊了两句,挂断电话之后轻轻叹了口气。孙立恩睡的死沉死沉的,她刚刚想让他洗个澡再睡,可叫了好几次都没把人叫醒。最后胡佳只能硬把孙立恩的外裤和袜子扯了下来,让他睡的稍微舒服一点。

先去收拾收拾行李吧。顺便把孙立恩的东西也给他收拾好。这样就能给他多争取一点睡觉休息的时间。胡佳轻轻点了点头,蹑手蹑脚的重新钻回了房间。

·

·

·

前往首都的飞机上,陈天养在商务舱里睡的无比放肆,无比痛快。这三天为了给孙立恩和徐有容指导论文,他可是花了不少心思。虽然不是寄生虫专业或者神经外科专业出身,但极其坚实的人体解剖学功底,以及多年手术和作为编委处理来稿的经验,让他指导这么一篇论文变得相对更有底气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为了搞明白这个病例到底是个什么类型,为什么刘堂春非常有底气的说“一定能发在《新英格兰》上”,陈天养好几天都没睡个整觉。除了不停的阅读相关病例报告和论文以外,他还打电话咨询了不少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甚至和自己的博士生导师钟世镇院士也通了电话。

钟院士很肯定的告诉陈天养,院校方面查阅了图书馆里的所有记录和报告,没有任何类似的病例报道。最接近陈雯病情的,是一例多发性脑包虫报告。患者因为持续颅压增高而最后医治无效死亡。医生们在尸检过程中,发现了患者脑内的六个脑包虫虫囊。虫囊大小在1.5CM到5CM不等。

“27个虫囊,每个只有几毫米的大小。这小姑娘命很硬。”老院士对于这个病例如此评价道,“单纯的脑包虫,不太可能导致这种结果。这个小姑娘肯定还有其他的疾病或者异常,否则虫囊不会只有这么小。如果能找到她颅内虫囊保持极小体积的原因,就有可能找到抑制脑包虫病发作的方法——这种发现别说新英格兰了,发一篇自然也是可以的。”

虽然陈天养哪怕在这件事情上出再多的力,也不太可能获得一个通讯作者的署名机会。但他还是为这篇论文大纲倾尽了全力。署名权当然很重要,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比个人荣辱要重要太多。这可不是什么用来嘴上说说的口号,无数医学工作者为了推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旁人几乎无法想象的代价。现代医学发展的数百年间,有许多医学工作者用自己的职业前途,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无数伟大发现的诞生。最早发现产褥热和医护人员洗手消毒之间关系的塞麦尔维斯医生为了推行现在看起来极为普遍的医生消毒,不但被排挤到离开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医院——维也纳总院,最后甚至沦落到了疯人院中,四十七岁时郁郁离世。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德国医生泽姆教授,则因为开展了不需要大开腹的腹腔镜手术,而被开除出了当时的西德外科医生协会。

至于国内的医疗人员就更不必说,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夏惠生,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林巧稚,这些绝大部分普通人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默默无闻的用自己的一生,将中国医学从愚昧无知,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的年代,一点点推到了现在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的地步。

为了人类健康事业,在医生们之中,从来都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陈天养也为了这个目标,贡献出了自己三天的睡眠。虽然没办法和裘老主任比,但陈天养仍然觉得,自己做的其实还算说得过去。

谁让孙立恩这小子和刘堂春一起使坏呢?要是他能老老实实的求教,说不定陈教授还能用更亲切的态度指导他一下。

陈天养带着眼罩,在商务舱里睡的呼噜声震天响。还好今天这趟飞首都的航班上人不算多,商务舱里加上陈天养,一共只有三个人。另外两位都带着自己的降噪耳机,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们至少还能忍受这种噪音——比起波音737客机糟糕的机舱噪音,陈天养的呼噜声都显得可爱了很多。

“飞机前方遇到乱流,可能会产生颠簸。请您系好安全带,收起小桌板。”客机里的广播系统中忽然响起了提示,和其他飞行一样,空中的震动颠簸总是难免。对于这种提示,大部分常常在天上飞行的旅客都不怎么在意。商务舱里另外两位乘客似乎是带着耳机根本就没听到警告。而陈天养嘛……从他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后,陈天养就开始倒头爆睡,根本没有解开安全带的功夫。

客舱里的乘务员暂停了客舱服务,并且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系好了四点式安全带,准备等颠簸过去后再恢复服务——就像他们经历过很多次的那样,飞机颠簸几下,冲出乱流区后恢复平稳。没什么可担心的。

然后,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十几名没有系好安全带的旅客忽然从自己的座位里飞了起来,狠狠的撞在了天花板上。撞的头破血流后,他们并没有重新摔回到座位上,而是飘在了天花板上,仿佛重力忽然消失了一般。

飞机开始了快速下落。

陈天养一瞬间就醒了过来,强烈的坠落感让他出了一身冷汗。等睁开眼睛后,他惊讶的看到那两个同样落座在商务舱里的乘客居然飞在半空中,而且头上流着鲜血。

空气中显得有些脏,很多落在地毯上的杂物现在都重新回到了空气中。它们阻挡着陈天养的视线,同时也在提醒着这个睡了一路的白胖子——现在的情况很不对劲。

陈天养睡的有些迷糊,但看到这个场景的瞬间,他就彻底清醒了过来。出于谨慎考虑,他没敢解开自己身上的安全带,而是尽量伸出手去,把离自己最近的那位漂浮在空中的女性拽了回来,然后费尽力气,把她按在了自己身旁的座位上,并且为她系好了安全带。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座位上完成的。如果换成一个身材苗条而且还有六块腹肌和人鱼线的年轻人还好说,身为白胖子的陈天养搞完这一套动作之后,一条老命都差点去了半条。

把那个旅客捆在座位上之后,陈天养陷入了无法避免的恐慌中。他坐了小半辈子飞机,天南地北的到处跑交流会议。可是这种情况却真的是第一次遇见,难道自己这么倒霉,这就遇上空难了?

就在陈天养摸出手机,准备写下遗言的时候,飞机忽然开始了剧烈的颠簸。颠簸幅度之大,甚至直接甩出了本应该藏在飞机天花板里的氧气面罩。而另一位还飘在天花板上的乘客,则像个破麻袋似的直接砸回了地面上。

“大家都坐在座位上不要乱动,系好安全带!”几个年轻的空乘姑娘们在座位上大声喊着,她们接受过最严格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大声提醒旅客们不要慌乱。但毕竟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遇到这种简直能把人活活吓死的场面又岂能不怕。她们的喊声极其尖锐,甚至听上去带着哭声。

陈天养的手机被这阵剧烈的震动直接震脱了手,随后不知道掉在了什么角落里。他只能艰难的抓住自己左边的扶手,顺便用右手把右侧那个昏迷了过去的女人按在了座位上——按压的位置是胸骨柄上方,并且用手掌外缘的位置垫在了她的下巴下方。人在昏迷状态下会丧失对身体的控制,很多平时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跌落或者震动,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受伤。尤其是脑组织和颈椎,它们在身体无法做出保护动作的情况下更容易受损。

地狱般的震动终于停止了下来,陈天养只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泛着酥麻的感觉。在看到商务舱的空乘解开了安全带后,他也马上解开安全带站了起来,并且对着那个眼角带泪,看上去花容失色的小姑娘喊道,“马上去集中飞机上所有的药物和医疗器具,统计伤员数量和伤势情况……我是医生!”

·

·

·

“MAYDAY MAYDAY MAYDAY,我是华航6728号,位于导航点宁湖南侧37海里空域,我刚刚遭遇晴空湍流,机上多人受伤,情况不明。请求紧急降落在宁远国际机场,请提供医疗救助和导航!”

“华航6728,准许降落请求,下降高度到2600保持,你们是第一顺位,可以降落在16号跑道,已经通知有关准备。”

“谢谢帮助,我们马上降落。”

·

·

·

宁远第四中心医院里,周军接到了一个电话。

“明白了,我们马上就到。预计有多少伤者需要分流?”周军的脸色入场,但在本子上记录的手却微微有些发抖。

“知道了,按照五十人的预案准备。我们马上出发。”他挂掉了电话,然后用几乎是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抢救室里,“空难预案,按照第三套方案执行,马上出发!”

护士小郭和钟钰都属于第三套方案时需要紧急出动的人员,小郭跟在钟钰身后跑着,一边跑着一边朝着钟钰问道,“钟姐,这是什么情况?”

“第三套预案,可能有超过五十人重伤甚至死亡。”钟钰咬紧了牙冠,跑的更快了一点。“别废话了,赶紧上车,你没看胡姐都带着东西上了救护车?”

宁远市第四中心医院平时有两套院前急救系统。一套是全市统一的120急救体系,而另一套则是院内自备的救护车队。平时,救护车队只在120中心发出调度要求的时候才出动,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停在车库里,随时接受最严格的保养和检查。只为了紧急出动的时候,能够抢出一点时间来。

“快快快!”医生们几乎是用飞的速度跳上了车。而开车的老司机们则显得更着急,就连门都还没关好,救护车就摩擦着轮胎,尖叫着冲出了车库。

距离宁远市国际机场最近的医疗机构是机场医院,但他们只是一家二甲医院,缺乏足够的人手应对大量伤势严重的病患。而作为地区最大的急诊中心,第四中心医院就承担起了主要后备力量和转运接收单位的责任。加上120急救中心和附近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他们能够一次性完成超过六十名重伤员的紧急转运工作。如果再配合上从机场起飞的救护直升机,这个转运力还能再提升一截。

为了尽快对患者展开救助,从第四中心医院出发的救护车上,每一辆车里都塞了三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加上院前急救和司机,一共70名医护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开上了前往机场的高速公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