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四百三十九章 预见性

第四百三十九章 预见性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57:26

好在困难总有办法克服,而随着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后,愿意冒着摔断骨头风险出门的人基本都放弃了出门的打算。这下让急诊终于稍微轻松了一点。

和四院接收的病人差不多,第一波外伤的患者过后,接下来的病人自然就会向着其他“方向”去发展。

“一氧化碳中毒预报,三个病人!”孙立恩这边和整个中富医院急诊科一起,刚刚把门口等待着治疗的病人全都收治入院,另一边就响起了警报。

向中富医院发出警报的是造纸厂的保卫处。常宁早遇到了数十年未见的暴雪袭击,这些保卫处的工作人员们为了预防意外,于是特意在各个居民楼的楼道里上下巡逻着。并且还要专门去看一看独居的孤寡老人们是否安全。

就是这么一看,保卫处的工作人员们就发现了异常情况——一处三楼的住房大门紧闭,而且房内还隐约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味道。闻起来像是什么东西烧糊了似的。

这种情况迅速引起了保卫处工作人员们的高度注意,在连续敲门好几分钟无人应答后,他们果断采取了强制措施——直接把关起来的木头大门给砸开了。

砸开门后,烧焦的味道尤为明显。房间里,一家三口分别倒在餐桌和沙发旁没了动静。而餐桌上则摆着一个红色泥炉,炉子上架着铁丝网。而铁丝网上面,几块五花肉已经被烤成了焦炭的样子。

烤糊了的五花肉引来了保卫处工作人员们的注意,也正是这个注意,才把这一家人从一氧化碳的封闭房间里救了出来。

·

·

·

情况很不妙。

中富医院这边的呼吸机还算够用,至少吸氧不成问题。但比较麻烦的是,中富医院的高压氧舱……它没有那么大。

一家三口不太可能全部进入到高压氧舱里。这是最大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规定和要求,一个高压氧舱里最多只能容纳一名病人。而从“物理”角度来说,容纳两名病人大概就是极限。

要塞三个病人进去……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高压氧舱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一个主要手段。倒不是说其他手段不行——只不过这个手段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好用的。

单纯吸纯氧,要让红细胞释放一氧化碳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而高压氧舱则能让这个过程缩短到20分钟。

“把病情最重的塞进去。”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孙立恩迅速做出了决定。“等他们过来之后,马上做个血气看看。”

一家人在五分钟后,被三辆电动三轮车送到了中富医院。慌里慌张的志愿者们把人刚刚挪到病床上,已经跑了一天的护士们就出来接手开始推着人往病房里跑。

不得不说,中富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水平确实不如四院。在四院里,为移动中的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并且插管这种事情几乎是常态。而在中富医院嘛……护士们只有在把病人转移好了之后才能进行准备工作。

抢时间这种事情,普通的二级医院确实比不上三甲大急诊中心。

“把这对年龄大的老夫妻先送进去吧。”孙立恩看了看状态栏,然后低声嘱咐道,“给年轻的那个上纯氧。”

其实也不需要怎么分析研判,孙立恩也能看得出来年轻人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他的面色比自己的父母更白一些。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有明显的面部潮红表现,这是由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性所导致的。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体内绝大部分血红蛋白都会放弃携带氧气,转而携带亲和力更强的一氧化碳。

身体内缺氧后,人体会自然产生血管扩张和血压升高等等变化,试图尽量让更多血液流经身体组织,从而增加供氧。这种自然变化也就导致了患者身体上会出现“潮红”的现象——这是因为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所致。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而言,最重要的救治措施就是尽快纠正一氧化碳中毒所导致的全身组织窒息。这种损伤对患者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有严重的影响,而最敏感最严重的当属脑组织。

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还不完全一样——毕竟现实环境下,只要不是化工厂之类的特殊地点,很少有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能达到100%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患者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一般不会特别高。

比如现在中毒的一家三口,爹妈晕倒在放着烤炉的桌子上。这里距离一氧化碳的生成点最近,同时相对位置也比较高。一氧化碳比空气更轻,他们吸入的一氧化碳总量就要比远处坐在沙发上的儿子多出不少。

但就算是这种情况下,这对夫妻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也就只有个40%左右。这算是中度偏重,但还没有到严重中毒的地步。

赶紧把这对夫妻送到高压氧舱里去之后,孙立恩开始针对着这位二十一岁的年轻小伙调整起了治疗方案。

他在未来三个小时内不会获得高压氧舱治疗支持,同时也没有能力把他转运到其他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里去。孙立恩首先为这个患者的治疗定下了一个基调——在三小时内,竭尽全力减少缺氧对他造成的损伤。并且还要控制治疗规模,这样在他父母结束三个小时的高压氧舱治疗之后,他可以被马上送进去继续治疗。

“这个无名氏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是35%。”很快,中富医院的检查结果出炉。在听到了这一数据后,孙立恩迅速开始下达起了治疗方案。

“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20mg配10糖。”由于患者目前已经在吸入纯氧,对呼吸的治疗可以暂时不予调整。孙立恩首先提出的治疗是用于针对中毒后会出现的脑水肿。

由于脑组织缺氧,在中毒后的24~48小时内,患者的脑水肿会发展到最高峰。为了预防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孙立恩选择了先进行脱水治疗以保护患者大脑。

地塞米松的作用则比物理脱水的甘露醇更温和一点——通过免疫抑制,地塞米松能够削弱患者脑水肿的程度。同时还能够削弱肺部随后可能会出现的无菌性炎症的严重程度。

急诊内科治疗,尤其是对于这种有严重滞后反应的病人而言,最要紧的就是处理好当下的问题后,还要有预见性的预防滞后病情。

“还得给脑细胞增加一些能量合剂增强代谢。”袁平安在旁边补充道,“用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没有货。”这个建议被对讲机那头的韩文平给否决了回来,“这边的三磷腺苷就只剩下一个空盒子了。”

孙立恩低头想了想,“先上细胞色素C,用10糖兑30mg,静脉滴注。”说完之后,孙立恩就低头摸出了手机打了个电话出去。

“爸,你现在在哪儿呢?医院里有个病人需要三磷酸腺苷,你问问看能不能找一批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