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二百六十二章 罗马武庙

对此,郭康当然只是偷偷开个玩笑。而且他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明朝官方到底有没有公布朱元璋的标准画像,或者如果公布了,又是什么样子的。

朱文奎家院子里,有个小房子,专门用来祭祀祖宗。他路过的时候还看见过,不过里头只有朱元璋等人的牌位,没有画像,所以他也搞不清,这里头的礼仪制度是怎么安排的。

紫帐汗国这边,目前只有成吉思汗的画像,和部分罗马历代先汗们的石雕。

在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有人建议说,现在朝廷已经稳定,可以明确法统,向外公布,以此宣扬自己的合法性。

海伦娜太后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很需要这种仪式,来维持自己在汗廷的权威。这种举措,对于团结各地的罗马人,也是有好处的,于是就同意了这个建议。

官吏们于是着手编纂谱系,还四处搜集历代遗存下来的雕像、马赛克。但这个工作,却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最简单的问题:紫帐汗国的二王三恪到底是谁?

罗马的“王朝”和中原的“王朝”差距颇大,改朝换代的概念也不见得能对应上,没法确定前朝到底是个什么范围。而且很多时候,罗马皇帝就没有明确的“世系”,因为皇帝太多,关系太乱,根本理不清楚。再加上各种莫名其妙的叛乱、割据和内战,让法统变得一团乱麻。实在没办法,大家只能放弃了这个计划。

在法统传递上,也有多种声音。有人认为,王政时代算作一个朝代;之后的几百年,算作共和政治;奥古斯都之后,算作第二个朝代;君士坦丁之后,直到现在,再算作第三个朝代。这样,就正好设置“二王”,把罗马的历史贯穿起来,强调它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完成了“通三统”的工作。

但也有人认为,罗马的统治者是一种公职。无论国王、执政官、元首还是皇帝,都是一样的统治者,只要为罗马服务,就没有区别,无非是不同时期称号不一样而已。所以,自建城以来,罗马就是万世一系的单个政权。王朝分期只是史家为了方便做的分类,法统上则并不如此。

当然,其中一些人也有反对意见,认为这个世系应该从王政时代结束后开始。双方也为此发生了争论。

到最后,郭盖等人更倾向于不分朝代,于是参考学者们的建议,依照功绩和影响进行挑选,定下了太祖罗慕路斯、高祖奥古斯都、高宗图拉真、中宗奥勒良、世祖君士坦丁、世宗巴西尔二世、烈祖伯颜帖木儿七人。

至于谥号之类,他们以罗马没有这方面传统,庙号就够了为理由,没有继续去取。郭康估计,其实就是文化水平有限,实在想不起来了。

实际上,就算这七个庙号,争论都从没有停过。有些人认为选拔的人选不公平,有些人认为范围不应该这么大。后来随着紫帐王朝世系增加,还有人觉得应该增加人上去。不过和之前一样,谁也说服不了其他人,所以暂时还继续凑乎着用。

这七人得到了“配飨上帝”的待遇,也就是由大牧首主持封圣,在国家祭坛——娘娘庙里,和天父、天兄一同,正式接受祭祀,宣布他们拥有神性。其中尤以罗慕路斯地位最高,几乎和天兄等同。

当然,这也引起了正教教会内部的各种争论。不过也有很多人非常高兴,觉得这既符合教义,也合乎罗马传统,真的太正统了。由于大部分人都对此喜闻乐见,也就保留了下来。

而为了弥补共和国时代的空白,紫帐汗国又设立了武庙,挑选各个时代,战绩出色的将领,最后选出以凯撒为首的十人,也同样列入娘娘庙,设置专门的区域进行祭祀。

此外,当初他们还准备设置对应的文庙。但很多人认为,文庙本质上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塞里斯的文统从周公、孔子以来,几经波折,但从未断绝,所以才有祭祀的价值。

然而,罗马这边,就没有一个持续的文统,连宗教和通用语言都换过。众人寻思很久,也不知道用谁好。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这17人里,有些人有整个的雕像,有些人只剩下大头胸像了。还有些干脆只有马赛克画像,只能让画师根据这些模糊的图案自由发挥,进行补全。就这样,才凑齐了一整套。

至于其他的,就只有成吉思汗的画像了——当然,严格来说,可能也不是成吉思汗画像。

当年,按照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是不准制作他的画像的。这个思路可能是从中亚那边,跟着天方教学来的,意在保持国家始祖的神圣性。

然而,等到忽必烈上台之后,不但直接制作了成吉思汗画像,还是参考他自己的样貌画出来的。可以说,现在所有的成吉思汗像,都违背了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还是他孙子带头破坏的规矩。

紫帐汗国供奉这画像,认真分析起来,属于一种想表达尊敬,又不尊敬对方命令的,自相矛盾的行为……

而且,忽必烈当时的理由,是成吉思汗说他长得像自己。但其他来源史料里,并没有可以验证的记录。

拖雷四子里,成吉思汗最青睐的更可能是旭烈兀。当初,忽必烈和旭烈兀第一次打猎,旭烈兀打到一头野山羊,忽必烈只打到一只兔子。按照传统习惯,小孩子第一次打猎,要把猎物的血抹在长辈的手指上表达敬意。忽必烈只是轻轻涂抹,旭烈兀却把成吉思汗的手指都掰疼了。

元朝史料据此认为旭烈兀无礼,但其他一些人却认为,记录表明,粗野的旭烈兀反而更受他喜欢。后来成吉思汗甚至吐槽忽必烈,说他长得像个汉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夸他和自己相似。

所以,这些“历史细节”,可能都属于不宜深究的那种,否则难免让大家尴尬。明朝那边,这种事儿估计也不会少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