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祖皇帝拓土攘夷

“城里乱成一锅粥了。”客栈里,一个中年壮汉把茶碗放在桌上,对着旁边的道衍和尚说道。

“常千户别急。”道衍和尚抿了口茶,乐呵呵地说道:“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不如先休息一下。在这里,哪怕兼职做生意,想喝到这么好的茶,恐怕也不容易吧。”

“海上长途运输,确实不简单。这都不是掏钱的问题了……”常千户摇摇头,又把话题扯回来:“师父啊,探子来汇报说,爪哇商人已经行动起来了。您觉得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这种事情,千户还真不知道么?”道衍和尚却不怎么积极:“他们去对付谁了?”

“对付那些意大利人去了。”常千户告诉他:“那个巨贾孙氏,已经亲自出面召集家丁。我们的人去找仆役打探的时候,一众元人正聚在院子里,听他在那儿喊口号激励士气呢。”

“他们是怎么鼓励属下的?”道衍和尚顺口问道。

“就是老一套。”常千户回答:“还是在吹他们祖上有多能打。探子说,他来的时候,元人正聚在一起,说些什么‘世祖皇帝拓土攘夷,元朝才在泰西有了威信。所以现在也要对蛮夷动手,今后才能更好地生活’之类的话。还说是意大利人已经先召集了人手,他们现在要赶紧打回去,防止蛮夷来害人。”

“拓土攘夷……”道衍和尚忍不住又笑了下:“他们是有意的么?找了这么个典故。”

“我手下的文书官说,是匈奴人刘渊冒用汉号称帝时的宣告。这个世祖就是汉武帝。”常千户说:“他们可能就没想过这个背景的问题吧。也不怕被我们笑话么?”

“引喻失义也算是常见的情况了,就算在我大明,某些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贵人,都会有这种情况。”道衍和尚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我们也没办法,就这个方面直接说什么……”

“哎。”常千户也有些无奈,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确实是这样……”

“而且,我之前跟爪哇人,也碰面过几回,了解过他们的想法。真要辩论起来,元世祖一生确实都在开疆拓土。在东北镇压了长期半独立状态的东道诸王,在北方平定了昔里吉的叛乱,在西北一直与叛王海都等人交战。”道衍和尚想了想,分析道:“这个话题并不是元人心虚之处,反而是他们一直宣传的地方。和他们就此展开争论,恐怕不太有利。”

“自从武后乱政,引起契丹叛乱之后,中国历朝对东北方向的管理,就彻底失控了。朝廷不但无法保住太宗、高宗费尽心思收取的高句丽、靺鞨故地,连辽东都难以保全,幽州都长期处于前线,更远的地方,哪怕在开元年间,也只能指望名义上的羁縻。算起来,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吧。”

“辽国吞并渤海之后,借着大势攻打高丽,居然能被土人打败。金人兴起之后,也迅速失去了进取心,把汴京当做家乡,对老家反而不闻不问。到元世祖时,在辽东废除土司,设立官府;又迫使高丽臣服,打断了它的蚕食扩张。可以说是武后以来,第一个能够平定东北方向的人。”

“其他几个方向就不用说了。从辽东到河中地,半个世界的鞑靼人都被他攻打过。唐朝之后,这是第一次又有人打到怛罗斯。如果他不是胡人,要是光看这些武功,恐怕还得有人要称赞他呢。”道衍和尚摇摇头:“洪武年间,太祖皇帝设庙祭祀历代帝王,把他也选进去了,未尝不是考虑了这点吧。”

“这么说也有道理,就是听着怪怪的。”常千户自己也倒了杯茶,喝了一口,摇了摇头。

“至少,拓土是做了。”道衍和尚说:“历代朝廷,不管如何得国,几乎都会以前朝的疆域为目标。大明现在,不也依然在试图统一元朝故土,消灭其上的各路残余势力么。相比宋、金这些国家,他们拓土这方面,做得都有些过头,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了。”

“至于攘夷,按爪哇人的说法,元朝几十年间,消灭的蒙古人,可能比本朝还多。”他也有些无奈地说:“我问他们,这也能算么?他们就给我说些什么‘你就说攘没攘吧’之类的话,我也没法跟他们死皮赖脸地扯皮……”

“那他这调动手下的口号,好像也没多大问题……”这下,常千户也有些为难,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放心吧,不用把他们太当回事。”道衍和尚安慰道:“元人成不了气候,也不用总是关注他们。”

“可我们的任务,最首要的就是两条。一是盯着爪哇人的动向,防止他们搞出什么大事;一是关注吴藩的处境,看情况去……呃,保护他们。”常千户提醒道:“这回我匆忙来这西大都,还是听您说会有事情,专门跑过来的。现在爪哇人真的动作起来,怎么师父反而觉得没事了?”

“你也应该能看出来吧。爪哇人这次行动,其实就是为了抢生意。”道衍和尚却依然对他们不以为然:“意大利商人和他们互有冲突。现在意大利人刚开始集结人手,爪哇人就火急火燎地动起来,还召集伙计这么宣布,显然是想先下手为强。”

“至于意大利人是不是真的冲他们来,已经不重要了。罗马汗国对商人的管理异常宽松,事态平定之后,只要他们是活到最后的,那罪责基本上是死人负责承担了。所以我估计,他们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准备一举铲除竞争对手的。”

“心思很毒辣啊。”常千户评论道:“那为什么反而说他们成不了气候?”

“他们眼界太低了。这种时候,居然还想着做生意呢。”道衍和尚摇摇头:“哪怕是罗马汗国这个管理方式,首都出现暴动,也是大事。就我所知,这件事恐怕是郭氏的公子故意引起的。元人要是提前有所准备,和大都的重要人物往来,知晓现在的情况,并不算困难。但从目前的反应看,他们就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也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我们一直盯着吴世子那边,和那位让娜姑娘也合作过,所以有消息来源。”常千户说:“至于他们……他们来这里经营,也有不短时间了吧。按我们的了解,孙氏本人在之前,也和罗马汗国的重要人物多次会面,和这个郭康也接触过。”

“这么看来,他们应该是仅限于混个面熟,没有建立有效的渠道,进行长期的沟通,获取重要消息。”他想了想,评估起之前的情报:“如果可以确定是如此,那我们或许确实高估爪哇的行动了。”

“你看,伱也发现了。”道衍笑道:“虽然看起来实力不弱,在西洋算得上一等一的势力,但他们其实没有一个大国的心态。爪哇人器量太小了。光靠做生意,怎么可能成就霸业啊?”

“这么重要的情况下,居然先想着如何消灭商业对手。”他摇摇头:“我看他们已经放弃了一批外围的商栈和仓库了,说明已经有了牺牲小利,博取大利的决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死守着自己的住处不放呢?”

“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在那边吧。他们那个花楼机,就放在那里,估计各种金银、账簿之类,也都在老窝,所以才无论如何不舍得丢。”常千户回答。

“你看,以他们的财力和武力,难道不能自保?以这些大商人的人脉,难道不能从平民和商人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道衍和尚笑道:“明显应该赶紧搞清楚情况,然后站队啊。结果他们没去想这个问题,那还能怎么办。”

“上策,是在老窝集合,然后赶紧派人搞情况情况,一旦明白发生了什么,就放弃全部辎重财物,全体集合押上,去救这个郭家公子。只要事成,那爪哇商会今后,也根本不用屈尊和什么意大利人相互撕咬了。”

“中策,是赶紧向罗马汗廷举报,然后率领人手,去重要的府库、宫殿通风报信。打听清楚官府的意见之后,就赶紧率领家丁应征,帮官府平乱。在动乱初起的时候,官府也会很缺人手的,这个时候来雪中送炭的义民,肯定会得到大力褒奖。这样,哪怕之前的信息准备不足,不了解郭公子的情况,也可以吃到不少好处了。”

“结果呢?他们选了一个最差的。去趁机对付一个敌对商会,实在是个下策。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结果居然还是满脑子做生意?”道衍和尚鄙夷地摇摇头:“所以我才说,爪哇人器小,成不了气候的。”

“我之前还觉得,这人倒是挺果断,不像一般的商人呢。听您这么一说,好像也就这样啊。”常千户也有些意外。

道衍和尚没有继续评论,只是摆了摆手。

“这么看的话,之前孙氏亲自出面,效果也不怎么样。”常千户则继续思考起来:“看来,我们一方面得重新考虑,他的能力水平到底如何;另一方面也要仔细了解,罗马汗国对于爪哇和大明,到底是何种态度了。”

“虽然距离遥远,而且看起来粗枝大叶的,但这些人也不是对此一无所知,而是可能比我们预料的更重视这些事情。既然如此,我们也得多加注意了。”

“最近你们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么?”道衍问。

“一直都有,或者说因为一直有异常,所以可能都不算异常了。”常千户告诉他:“这个罗马,是泰西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而且因为上层有不少是汉人,所以出海逃亡的人,多有最后跑到这里来的。”

“虽然基本上都不能为害,但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个,也确实麻烦。但反过来,真要说最近有什么大事,我们这边也是真的没有消息。”他想了想,问道:“是不是最近也要告知众校尉,要转换下重点,多加留意这方面了?”

道衍和尚还是摇摇头。

“重点不在这里。或者说,今后的重点,应该还要变化了。”他笃定地告诉对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