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四百九十一章 非刘氏不得称汗,非军功不为柱国

“不过,这好处,也不是那么容易吃的。很多人最后的结局,也确实是被土人干掉。”罗贯中说:“但我当时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吧。”

“这两个部落,本来是一个。不过,前任县令扶持了一个和酋长有仇的部落长老,另立门户,然后教唆他们互相攻杀。这样一来,两个新部落都有求于县里,就只能搜刮土人,换取县里的支持。”

“另外,县令还低价买进了一批暹罗奴隶,和庄园里干活的土人竞争,鼓励他们互相检举,提拔那些忠于自己的人,防止他们相互勾结,隐匿产出。这样一来,县令的工作就容易了很多。连这几个老吏,他都嘱咐好,留下来给我帮忙,熟悉完环境,再去他的新岗位那边。”

“有他做好的铺垫,我只要萧规曹随,就能坐享其成,过几年,应该就可以升任更好的职务了。可见,朝廷掾吏说的也没错——虽然被踢了出去,但这在各处庄园里,已经算经营得不错的地方了。陈老太爷的面子,还是挺有用的。”

“那您为什么又走了了?”李玄英问。

“哎,我不适合干这个。”罗贯中摆了摆手:“我平生最喜欢三国故事,天天琢磨怎么讲好诸葛丞相、云长将军。到那里之后,我想的,也是能不能借着之前积累的钱财和县衙威势,渐渐转变政策,从征讨搜刮,变为教化。”

“但是,朝廷看起来并不喜欢这个想法。我在庄园内外调查了好几个月,寻访老人,探查他们的生计来源、巫术信仰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最后写了个报告,介绍我准备如何展开教化。我觉得,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但是,朝廷连一年都不想等。”

“那边的土人也非常凶滑,比我当时预计的更难以教化。我本来觉得,最差也就是学诸葛丞相七擒七纵,后来却发现,那里可能比南中,还要野蛮落后多了。我当时的设想,别说官府不领情,土人也一样不领情。让他们不要互相肆意杀戮,都没法成功。”

“折腾了三年之后,我已经筋疲力竭。朝廷的税款拖欠了有大约一半,庄园也没能开拓。考评中,被评为第八等‘下中’,还好大元相对宽仁,觉得培养个县令不容易,否则怕是要直接罢官。”

“我选了几个聪慧一些的土人,又找了个通译,有空就教教他们。结果到最后的时候,我手下县丞说,这几个土人非但没有接受王化,反而学到了不少歪门邪道,动起了小心思。有个人,是其中一个酋长的侄子,有土人举报说,他正在偷偷准备火器,还和隔壁岛屿的土人勾结,怕是要图谋不轨。”

“那人一直对我很恭敬,与其他野蛮的土人有所不同,我觉得不至于这样,没去管。县丞就借着家里关系,私自雇了一批暹罗人,突袭土人部落,果然发现了不少武器,还有其他部落的信物。我很是惊讶,但最后也没问出来什么,那人只是看事情败露,也不继续装,骂了一通。只能默许他把那一批捉到的土人处决。”

“这件事说实话,对我打击挺大的。说白了,我没有诸葛丞相那种智慧,也没有人家的军事实力,爪哇朝廷估计也没有七擒七纵的耐心。整件事,就是我自己没足够了解情况,就自作多情,制造出来的错误。还好有人帮衬,才没有闹大。”

“那之后,我觉得,我可能还是只适合写,别去操心这些了。所以我就辞了官,准备继续周游。陈家那几人,也乐得清闲。大家好聚好散,给了我一些盘缠,写了公文,我就一路西行,最后跑这边来了。”

“您也不用妄自菲薄。”李玄英安慰道:“您要是真有本领,我们这边也会给您机会的。”

“我当年也整日感慨,觉得自己有才能不得伸展。但实际做起事情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或许这世间,怀才不遇的文人虽多,大部分其实也都是志大才疏的人吧。”罗贯中摇摇头:

“而且,人各有所长。这方面做得还行,不代表其他方面就可以。我还是先老老实实说书吧,至少这一本,看起来还是有些受欢迎的。古往今来这么多才子,能留下一本书的,就已经很难得了。我先把这话本编纂好,也算此生无憾了。”

“公子要是看得起老夫,回头出征的时候,带老夫一起,在营里给人说书,顺便了解下这边的情况,就算满足了。老夫写过三国,写过隋唐,写过残唐五代,写过宋末。现在,可以尝试下其他题材试试了。不过想要写好,除了搜集采风,也得熟悉故事背景,了解观众的喜好。不去亲身多了解,多接触人,是写不出这些作品的。”

“当然可以。其实就你现在这个名声,不用非得跟我。”李玄英说:“你直接去兵部,说自己就是那个最近在街头说三国的,现在听说要去埃及打仗,想能跟着一起去一趟,路上给大家说书讲故事,希望让营帐官给你安排个位置。伱放心,他们得给你加钱,请你一起去。”

“而且,我带队出征的话,估计会经常当先锋,事情多,工作累,情况也危险,不适合让你跟着。”李玄英说:“你跟着军团辎重就好。”

“公子也不用这么拼。”罗贯中劝道:“我的教训,就是不要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热血上头,盲目去做什么。您要上战场,就更是如此了。这种事情,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吧。”

“我也没办法,这就是我天生的使命。”李玄英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朝开国的时候,制度很乱,伯颜帖木儿大汗就与汗廷众人盟誓,重申基本的规矩。盟誓辞里约定说:‘从今以后,不是刘氏不能称汗,没有军功不能担任柱国,否则众人一起讨伐消灭他!’一众汗王、将军、诺颜、官吏,都参与了盟誓,至今我们还在坚持这个规则。”

“这是在效法汉朝啊。”罗贯中说。

“对。而且,这和我们这边的习惯,也不冲突,在国际上都没什么问题。”李玄英回答:“按成吉思汗以来的习惯,非黄金家族的成员不能称汗,所以这也能得到当时各个汗国的支持。后来我们进军钦察草原,也是借助这个来削减各个头领的权势,拆分他们的部落。”

“怪不得汉姓也叫刘呢。”罗贯中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嗯,可能就是崇拜汉高祖,才有这种名字的吧。就我所知,那会儿大汗已经有汉名了,跟人做生意的时候就经常用。”李玄英说:“其实他们那个蒙古名字,含义本来就非常简单朴素,意译过来都能直接用的。”

“那,大汗名讳叫伯颜帖木儿,就是富裕和铁的意思了?”罗贯中想了下,说。

“对,不过蒙古语有时候,修饰词和名词是倒着放的,所以他的汉名就叫刘铁富了。”李玄英告诉他。

“这个名字……呃,有汉高祖之风啊!”罗贯中只能强行称赞道。

“我之所以要这么拼命,也是因为这件事。”李玄英继续说道:“我家是罗马最有威望的几个家族之一,但哪怕当年制度不健全、各家势力最强的时候,家族也终归不是独立的诸侯,家主的儿子也不是世子。”

“因为一直以来的情况,也不允许一家就把某片地方的利益全都独吞,否则其他人也会不乐意的。我们这里的外患毕竟太强,得给出足够的证明,让大家看到自己有对应的能力,才能让其他人服气。要不然,同僚、下属,都会觉得你是个只会内斗的希腊人,没法履行保护罗马的职责。”

“而且,家族内部也是这样。当年那一批柱国家族,延续到现在的,都已经有不少人了。家主的官职、权力,并不是理所当然就都传给长子,其他人也总是希望多多少少能分到一些。有国家大义在,他们要求能者居上,也是没法反驳的。哪怕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也不能什么都只让家主一支独吞,否则同样只会让其他人离心离德。”

“再加上,除了柱国之外,罗马内部还有很多元老、大臣、和缙绅冠带人家呢。跻身高层之后,他们想保住家里的权势,乃至更进一步,基本上只有靠战功。但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单独组织一支家丁,就会让自家子弟跟着我们。”

“所以,参军、参战的时候,表现得如何,不仅影响自己的前途,也影响这些追随者。如果看起来庸碌无为,甚至是拖后腿的,那这些人很可能会转投别人,或者至少把更多的资源,投在跟随其他世侯的家族子弟身上。”

“我们这几家,世代担任柱国,号为世侯,除了自己的权力和战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常年和他们并肩作战,在朝廷中层有自己的影响力。如果这部分人不跟着你了,那也会有很大影响。”

“这么多事情叠加起来,就让我们这些人压力很大。我爹娘就天天催我,不是让我练武,就是让我学兵法——总之只要停了一刻,就觉得不安全。我出去玩一玩,都经常不和他们心意……”

“这都可以理解。”罗贯中劝道:“您想想,多少人想有这个富贵,还没这个机会呢。而且说难听点,这至少能把很大一部分真正的纨绔子弟给淘汰掉。对国家来说,其实也是个好事吧。”

“郭康兄弟也是这么说的。”李玄英说着,叹了口气:“哎,结果这家伙,天天劝我努力学习,自己却直接摆烂了——我每次找他,他都在玩那些乱七八糟的器械机关什么的,你说这……”

“那他家里是如何安排的?”罗贯中问。

“他是家里养子,但家族里特别看重他。这家伙确实挺有本事的,我们还小的时候,很多人就都知道了。”李玄英牢骚道:“他到现在,其实也没什么战功,但是大家就是看好他。没办法,连他想玩的,也都是大家认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东西,时不时能搞些神奇的发明出来。哎,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我爹甚至认为,我都不如小朱。虽然他天天要饭,打铁,捣鼓各种奇怪东西,但他确实多才多艺而且精力充沛。”

“我之前晨练,天天见他早上带妹妹去娘娘庙,然后,他就回家联络家臣,处理家事,下午再去打铁,晚上还要修改郭康兄弟的设计图。一天从早忙到晚,从来没见他喊过累,也没见他要求有什么娱乐。”

“我觉得,这人可能比郭康都离谱。郭康还能归结为天分,他这简直就是个加班狂魔,完全是在硬干。正常人是怎么忍住这样天天只干活、不休息的?庄园里的驴都能给累死了……”

“结果,因为他俩在,我爹妈算是有理由了。天天拿他俩来比较我。”他连连摇头:“哎呀,这种事情,原本不该说太多的,不过反正我这段时间就要出征,也是受不住了。”

“公子毕竟是真有责任在身啊。”罗贯中只能继续宽慰道:“俗语有言,受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为了胜过那些竞争对手,这也是不得不做的。”

“我本来也能胜过他们。”李玄英嘀咕道:“家里那几个人,一起上都打不过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不让我出去玩……我这乐谱,可别让他们知道,到时候直接说是小朱写的都行。我爹妈知道我去研究乐器和军歌,得打死我。”

“我刚才就想问了,你是在唱什么啊?”欧多西娅开口问道。

“这是郭康兄弟不知道从哪抄来的歌,说的是岳将军希望兴师北伐,收复故土的壮志。”李玄英回答:“我觉得题材挺不错,调子也好听。我们罗马四代人了,不也是始终在努力收复故土么?”

“歌词在我这边。”罗贯中也顺手拿起桌上稿纸:“这词是白话写的,情感是很充沛,就是歌词白过头了,不太合乎我们常用的韵了。我正在琢磨,怎么能改一改呢。”

“辛苦先生了。”欧多西娅再次客客气气地向他致谢。

“我看你们这里还有事,不过我和李郎见面一次,很多时候也不算太容易。”她娇羞地看了李玄英一眼,微笑着说:“今晚后面的时间,还请让他和我聊聊天吧。”

“哦,您请,您请。”作为一个老江湖,罗贯中立刻明白了意思。他打开门,让欧多西娅离开,又拉了下还没反应过来的李玄英,几下把他赶了出去,嘭地一声,又把门关上了。

门外,欧多西娅拉着李玄英来到路边,来回看了两眼,松了口气,神色也立刻焦急起来。

“刚才那个老爷子怎么这么能扯——”

“他就是说书的啊,当然能扯……”

“别插嘴。”欧多西娅立刻打断道:“听着,现在时间不多了。我说的每一句话,你都一定要记住。待会儿,就照着我说的做,明白了么?”

“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