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埃及费拉VS斯拉夫牲口

对于郭康的建议,其他三人都很是吃惊。郭康只好做出解释。

“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给罗马打下一个好底子。”他说:“为了这个目标,做一些看起来惊世骇俗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之前的大会上,大汗和元老们就有了结论,那个文件你们应该也都看过:罗斯地区对大秦国来说,就相当于西戎对于秦国。开拓了这里,就有了增强国力的希望。”

“而且,大家都知道,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一两次战斗能决定的,而是要看双方国力的比拼。所以,如果有条件,这种地方越多越好。就算自己拿不到手里,也不能让敌人消化了。”

“现在马穆鲁克政权日益衰落,内乱不断,早已没有当年抵挡伊儿汗国时候的威风了。而且,相比于他们的军事实力,这些人的政治水平,还要糟糕更多。我可不信当地人会欢迎他们。”

“埃及和蜀地一样,都是天府之国。现在他们的主人连自守都做不到,甚至要邀请我们去介入,帮助解决问题。这是天父给我们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呢?”

“我倒是不反对介入埃及。”王大喇嘛说:“但是介入埃及,和组织埃及人建立武装,让他们执行任务,这是两回事。”

“是啊。”普龙斯基也说:“你动员斯拉夫人,他们还能去填充下战线,而且没有什么补给要求。你要是动员埃及人……他们只能吃军粮吧。”

“我只是觉得,这应该不是人的问题,是所处环境的问题。”郭康如实说道。

“那是当然,但问题也就在这里。”曹建也分析道:“你要说人和人有多大差别,我觉得或许有,但应该不是决定性的。”

“我之前看史记的《货殖列传》,在那里,太史公专门写了好长一段,记录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描述当地人的性格和文化传统。我相信,以他的一贯态度,这些说辞都不是空穴来风,可能确实是西汉时候,人们的普遍观点。但是,现在看,那些话也都只是一些奇怪的刻板印象,而且很多都已经完全对不上了。”

“所以,你说的,也没什么问题。按我的想法,天父创造人的时候,大家哪有这么大的差别。后世形成了这么多族群,估计也是因为风土的问题。史记还说,匈奴人是夏朝的后代,但到了草原上,就有了完全不同的风俗。我想,这也不是因为人的问题,而同样是环境变化的缘故。中原的历史太长,记录太多,所以才让这些规律特别明显。”

“欧洲这边,倒是经常有人提出一些离奇的猜想,乃至假定不同地区的人有什么灵性上的差别。但这些理论,既违背了我们普世信仰的教义,也和前人记录的历史不符,明显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瞎编出来的。”

“我赞同的就是这个观点。”郭康点点头:“这样一来,确实说明这些人可以用啊。”

“但是,你只想了一半啊。”曹建提醒道:“你把一个埃及人带到罗马,从小用罗马的方式训练他,那肯定是可以的。等他长大,估计也不会比其他罗马人弱多少。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去埃及。”

“埃及人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凭空而生的。他们缺乏战斗力,我觉得也不是天父刻意没给他们,而是那片水土,就会养出这样的人。”他继续讲出自己的观点: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让我们所有的控制区,都能被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我们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向当地人传授种植技术,让克里米亚到第聂伯河以西,很多原本半游牧的人,也转为定居农耕。这也是一种改变风土的过程——通过教化、劝农,我们在那片大地上,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组织形式和集体性格。所谓汉化和罗马化,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但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有些可以开垦,但没有被好好利用的土地,我们凭借手里的技术,可以尽量进行改造,让那里适合我们的生产方式,能够让我们进行有效的组织,从而能够完成训练,形成战斗力。”

“比如罗斯地区,在几百年前,是几乎没法有效开垦的。所以那时候的各个王朝,就算可以击败来袭的罗斯人和其他游牧部落,甚至派遣远征军,摧毁那里的游牧国家,也没法把那个地方变成罗马的地界。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冶铁技术,更丰富的水利经验,就能解决很多之前的问题,对当地的风土进行调整,对当地人进行教化了。”

“但是埃及那边……我们哪有本事去改变当地的水土啊?”他无奈地一摊手:“那边的情况,正好是反过来的吧?”

“这是怎么说?”王大喇嘛问。

“罗斯地区太穷了。虽然资源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曹建说:“但埃及那边可不是啊。”

“他们那里太适合耕种了,从上古的时候,那些人就开始在尼罗河边定居农耕。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那里的,但早在希腊人经历黑暗时代之前,他们就已经住在那里,营造那些奇迹一般的宏伟建筑物了。”

“因为历史太长,他们也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我怀疑,这些人的文明,可能都得和中原去比较了,远不是欧洲这边能比的。我们怎么去教化他们啊……”

“至少,在信仰上,还是有余地的吧。”王大喇嘛倒是有些不甘心了:“埃及人在历史上,已经换过好几次信仰了吧。现在他们的宗教,也是几百年前才出现的。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

“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战斗素质。”曹建说:“无论是拜火教的波斯人,多神教的希腊人,还是拜上帝教的古代罗马,直到天方教的不同王朝……各种宗教、各种教派,在那里都统治过,但你看,谁敢让埃及人当兵?”

“我觉得,战斗力和信仰哪个宗教,或许也有一些关系,但估计是不大的。”他摇头说:“无论是什么宗教,当地人依然是那样生活,所以影响也不大吧。”

他说的这些,确实都是实话。而且,虽然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多知道几百年的“历史”,但郭康也同样找不到反驳的例子。几百年过去,依然没人敢让埃及人参军,他们也确实和当年一样菜。

“我没记错的话,当年的托勒密王朝,甚至雇佣犹太人去当兵。”曹建犹豫了下,说道:“雇佣凯尔特人都算了,犹太人在那边都成战斗民族了,这地方……”

“我记得土着人也参加过战斗。”郭康想了想,说:“第四次叙利亚战争的时候,托勒密王朝政局不稳,不少对于宫廷阴谋感到厌恶的将领投奔了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三世。所以,塞琉古军队的希腊士兵数量,超过了托勒密方面。”

“在这之前,托勒密王朝也严格遵循之前的传统,只招募希腊殖民者的后代,或者雇佣其他蛮族,严格限制当地的被统治者参军。但安条克的声势太浩大,让托勒密宫廷感到恐惧,因此,托勒密四世破例征召了两万埃及人,作为方阵步兵进行训练。”

“双方在加沙城旁边的拉菲亚遭遇,塞琉古军队首先击溃了托勒密军队的左翼,眼看军队开始动摇,托勒密四世的姐姐阿尔西诺伊女王跑到士兵队列里,鼓励他们勇敢作战,并且承诺战后给他们黄金作为奖励。士兵因此士气大振,顶住了塞琉古军队,最后还成功反败为胜。”

“哦,那也不错了啊。”普龙斯基意外地说:“这不是说明,埃及人也能填线么?看来,他们要是能好好领导,或许也可以达到斯拉夫人的水平了?”

“那之后呢?我完全没听说过这件事。”王大喇嘛坦言:“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了。这些人好像也没什么影响吧?”

“那得看给不给钱了。”普龙斯基推测道:“一般人不至于真给炮灰发钱,不过如果真发了的话,后续肯定还会有什么事情,不会就此消失的。”

“按那边出土的文书和石碑,女王后来真给钱了。不过这些士兵,后来也确实没发挥多少作用。”郭康说:

“拉菲亚战役是托勒密王朝最后一次成功的对外大战,但是也没能取得多大成果。战后,安条克等人退入加沙城,托勒密军队也无力追击,只能就此结束。”

“阿尔西诺伊女王后来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波利比乌斯记录说,她在埃及人那边声望很高,因此,她死后引起了当地人的骚乱。人们不再关心国王,而是为此伤心不已。谋杀她的希腊贵族很快被愤怒的民众杀死了,而那些受过军事训练的埃及人,也和之前王朝统治者担心的一样,确实在带头闹事。所以这之后,就基本没有当地人成规模参战的记录了。”

“这样啊。”普龙斯基想了一会儿,最后强行评价道:“怪不得,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起来,这些埃及人的战斗力上限,是希腊老娘们啊?那还是不如我们这边的斯拉夫人啊。”

“我确实没听说过这些事情。”王大喇嘛倒是无视了他的话,对郭康说道:“伱要是有资料,可以给我瞅瞅,我们也分析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的。”

“那些资料你们都有。除了史家的叙述,还有些记录就在《马加比书》里。那本书,我记得是公教教会认定的《旧约》的一部分,君士坦丁堡教会和基辅教会也把它列为次经。你们应该有存档,去翻翻看就行了。”郭康说。

“那是伪经吧。”王大喇嘛意外地说。

“我记得是次经来着?”郭康挠挠头,想了想,疑惑道。

“我也记得是次经。”普龙斯基也赞同道:“大牧首没看过么?”

“异端的书,我看什么。”王大喇嘛连忙强辩道:“我把我们教会的正经看完就行了。其他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说法,不用搭理。”

“那些书里头,怪力乱神的部分另说,历史故事还是有些意思的。我听说,犹太人自己都不把《马加比书》当经文,因为里面都是在讲述通过军事斗争反抗外族统治者的历程,介绍的是历史经验,而不是神亲自介入,显示神迹的记录,所以没有什么神圣性。”郭康说:“当然了,我倒是觉得,这种部分反而更有价值就是了。”

“不用管他。”王大喇嘛摆手道:“犹太人的东西有什么价值?他们的军事经验,也就那样,吹嘘的部分远大于实际效果。犹太雇佣兵也参加了拉菲亚战役,要是真这么厉害,怎么不打进加沙城,捉了安条克?他们讲的东西,怕是不能认真信的。”

“那经书里头……”普龙斯基正想说,拜上帝教的经,不少还就是犹太人写的。转念想了想,人家紫帐汗国的教会还真不信这些。

“哎对啊,我们那边,大家好像也不怎么喜欢犹太人……”他嘀咕了句,一时感觉王大喇嘛说得还挺有道理。

“好了好了。”曹建连忙在旁边打圆场:“总之,刚才说的意思是,埃及人其实也是堪用的?只是有外族人压着他们,怕他们闹事,不让他们接受训练了。是这个意思么?”

“这说法也有问题。”王大喇嘛还是不信:“只用本族,不招募当地人参军,又不是没有例子。五胡乱华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这么做,结果不还是失败?到了宋元时,已经成了谁能用好当地的汉人,谁就能得天下了。这方面,宋、金都不如蒙古,所以结果也可想而知。”

“当地人要是真能打,那就不是外族人不让他们当兵,而是求着他们当兵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内外矛盾,你放着能打的人不用,要是对手用了呢?”

“埃及那边,当年的希腊贵族也好,现在的马穆鲁克也好,肯定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大家关系再亲,能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样的亲兄弟亲么?结果呢?”他摊摊手,举例道。

“所以我才觉得,他们还是不行啊。”王大喇嘛最后还是摇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