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骑砍战记 > 第668章 最大动力

第668章 最大动力

书名:骑砍战记 作者:十二楼月明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31 22:27:16

大汤天启四年,西域匪患猖獗,余阳郡五县一夜之间落入马匪之手,赤地千里,百姓俱被劫掠一空若在大汤初年,此事必被载入史书,且大书特书。

但此际汤室衰微,各地纷争四起,战火一起,打到数千里内十室九空的在所多有,几十万百姓遭劫已经算是小事了,只配在地方史中记上一笔。

余阳郡当任史官是个伶俐的,便先来请示崔叔同,此事究竟记还是不记。他本以为自已能讨个乖,哪料崔叔同只是淡淡的道了句「本官不干涉史家」,意思是你看着办。

这史官告退后顿时就想不明白了,不知道该写还是不该写,也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

焦急之下,大病一场。

而史官告退之后,崔叔同两个儿子就有些担忧,言道万一这史官乱写,岂不是影响了父亲的名声。

崔叔同却不在意,言道五县百姓是马匪劫走的,关他何事?随便史官去写好了。随后崔叔同就收拾行装,前往王都面见赵王去了。

崔叔同不担心史书,卫渊也不担心。这事是马匪干的,关他何事?史书要记,也是记载太祖渊—不,定西节度使卫渊出兵剿匪,救民于水火之中。

此时青冥派出数万大军,击退了猖一时的马匪灭天帮第一战团,救数十万百姓于水火之中。

随后青冥军队就对百姓们言道马匪还会卷土重来,到时就会屠杀报复,所以返回赵境的退路已经没有了,只有先去青冥暂居。而此去青冥,沿途已经设好了营地和粥棚,虽然到青冥要走儿千里,但大家大可放心。

随后一支青冥商队出现,有数百辆大货车。

青冥军队就将老幼妇孺都移到货车上,先行前往青冥。如此一来,许多人家眷都往青冥去了,他们也就熄了回返故乡的心,反正在哪都是种由,听说青冥的由地还要肥沃些。

数十万百姓迤逾前行,蔚为壮观。近万青冥部队随行护送,沿途西普各地官员一看是定西节度使的部队,立刻大行方便,几乎是礼送出境,谁也不敢刁难。

能在西域当官的,自然都知道马匪的厉害。上万灭天帮马匪就曾堵过涵阳关大门,让关内数十万大军一兵一卒出不了关。马匪能干到这个地步,也是世上罕有。有重炮的马匪更是史无前例。

而灭天帮马匪不管多嚣张,转眼间就能被卫大人给灭了,虽然灭了之后不久又会重新冒出来。

故此,懂的和不懂的都觉得卫渊很厉害。

七十万赵国百姓行走一个多月,终于抢在入冬前到了青冥。

这一趟路程接近七千里,好在一路上粮食充足,剩下的又都是强壮汉子,习惯了劳苦,又能吃得饱饭,不时有货车过来将病弱者接走,因此大队百姓行走速度相当之快。

接近青冥,气候就不再寒冷,进入青冥后更是有些炎热。

一众百姓当时就看呆了眼。晨雾初散,群山环绕之间,银练似的河流将万亩良田分割,泥土肥沃,竟泛着蜂蜜似的粘稠光泽。一望无垠的疆域当中,流淌若有若无的汨汨青气,叫人闻之神清气爽,疲累皆消。虽然一路奔行,舟车劳顿,但顿顿都能吃饱,还进入了如此仙地,这些百姓当时就如坠梦中,反应过来更是喜上眉梢。

这不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仙境?

接下来就是登记造册,让家庭团聚,然后是登记各种有特长人土,再向他们说明青冥各项制度,重点是军功体制。然后就一批批送往青冥各地,安置生活。

这些事青冥内部早就熟极而流,几百个小官就处理得井井有条,无须卫渊操心。

七十万来自赵国的凡人只给卫渊贡献了不到三万道气运。卫渊则是早有预期,毕竟他们不是真正流民,背并离乡地来到青冥,能有三万道气运就不错了。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等他们融入青冥生活,别的不说,光是能吃饱饭这一条,卫渊估计就能再收十万气运,然后等他们接受了军功制度,有人普升平民,有人成功铸体,至少还能有二十万入账。

入冬前的近两个月,卫渊一边在为七十万凡人到来做准备,一方面整军备战,忙到原地起飞。

但是西普方面却始终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只是听说北方战事不利,但有多不利,却没个准信。

朝廷方面似乎一切如常,晋王如常上朝,如常议事。

但是国运骗不了人,只有卫渊拉了七十万赵国百姓入青冥,同时把相当于三个月的贸易货品,抢在赵王封关前送入赵国时,西普国运反弹了一点,随即就又是每况愈下。

卫渊始终不清楚西普国运因何如此,于是只能作最坏打算,把史书中那些什么仲父、

亚父、假父、摄政王什么的传记都翻出来看了看,看得冷汗直流,发现似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数月以来,赵国碧水界域已经扩张到百里开外,城市内城已经接近完工,李澄风自赵国国内调来十万大军。但并没有调更多部队,显然对自己的军力十分自信。

李治则是在为入冬做准备,向青冥购入了五百万斤粮食。

山民之域季节分明,入冬后严寒刺骨。李治现在界域已能自给自足,卫渊又知他修成的法相有增加物产之功,但李治仍然大举购粮,显然是做战略储备之用,也在暗暗备战。

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西晋,太子府。

这段时日,太子府人流如织,宾客云集。太子宴的都是各国来的使节,有时一夜要举行四五场。

太子也是精力过人,每日只需打坐半个时辰。他白日上朝,下朝后左相右相,六部尚书等要员就会云集太子府,重新商议今日的政事。朝堂上议定之事有时也不做事,要在太子府中重新议过一遍才行。

晋王之命,已然出不了宫门。

这日黄昏,太子照例在府中议事,屋中挤得满满当当的,许多官员只能贴墙站着。但他们都是毫无抱怨之意,能站在这间屋子里,就意味着在新朝中有一席之地,是莫大的荣耀。

一应国事议过,太子忽然道:「父王还剩三年阳寿,现下朝中诸般体制已经大体定下来,出不了乱子。只是元妃依然在外,这出京踏青,都已经踏到冬天了。」

一名文官立刻道:「是当请陛下下旨,立刻召元妃回京。」

太子眼底闪过一抹隐晦难辨的炽热,道:「楚王的安危也很重要,要请父王另下一旨,让卫渊确保楚王安全,必须平安送回王都。」

「是,殿———.不,陛下。」那文官改口倒是快。

太子微微点头,就开始议下一事,却是把福王给忘在了脑后。

「英王紧急要求补充军械,特别是士卒重甲,并且点名要青冥出产的胸甲。此事各位爱卿有何看法?」

负责军事的右相道:「这是事关国家安危的生死大事,英王虽然至今不肯表态归附,

但也绝不能在此事上肘。臣以为,当尽快满足,一应流程可以先往后放放,直接调现银购买,从青冥买了胸甲,就立刻送到北方去。」

兵部尚书却是一张新面孔,道:「胸甲不过凡器,并不罕见,天下哪里没有?何必非要向青冥采购?卫渊狼子野心,早晚会要爆发,再向他买甲,岂不是让他变得更加难制?

此举万万不可!

臣以为,应该从国内采购,这么多家工坊,兵部下挂名的就有两百余家,怎么都够用了。」

右相脸一沉,道:「英王要五万套!靠你手下那些冶铁坊,什么时候能够做得完?明年,还是后年?那时辽人早就打到王都城下了!」

兵部尚书却是毫不畏惧,道:「我们做不完,卫渊就做得完了?最后还不是一样?」

这新任兵部尚书可说相当强横,但是太子却出奇地没有说话,右相气得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只因此人姓元,娶的是吕家仙祖嫡脉的一个女儿,他站在这里,代表的是吕家。

最终太子道:「这样吧,先向青冥紧急采购一万套,余下四万由兵部生产。所需仙银一应由户部列支。」

户部尚书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狠狠地瞪了兵部尚书一眼。他是许家之人,却是不必看吕家脸色,道:「殿——·陛下,国库空虚,是不是多向青冥采买一些?」

一套胸甲,自青冥买是二十两仙银;但在西普国内,采购市价却要二十五两仙银,品质还不如青冥的好。若是自兵部下属工坊订购,要价五十两不说,且品质最差。

太子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道:「此事就这样定了,不必再议。」

青冥,主峰下新建的一座殿堂内,许文武站在台上,一边具现出种种场景,一边讲得口沫横飞。

下方坐的都是太初宫诸修,也有一批军中高级将佐。

许文武开讲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战争》。他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众修却是听得反响廖寥。

好不容易许文武讲完,掌声也是稀稀拉拉,好在还有负责会场秩序的几个道基修士用法力变出无数天花洒落,天乐悠扬中又有数个天女天男起舞,气氛还算不错。

卫渊和余知拙一同走出会场,余知拙道:「这老许越来越没有新意了,想象力贫乏啊!你得盯着他点,让他赶紧修炼,别一天到晚就知道跟锄禾老道吃火锅。你看看他,肚子又大了一圈,这能有什么想象力!」

卫渊疑惑:「他人胖了,跟想象力有什么关系?」

「人一胖,就不想动,脑子也是。」

卫澜觉得似乎也有点道理。

余知拙道:「等他修成法相,多少能明白点御景手段,说不定能想出些新花样出来。

单就现在来看,我那里正研究的几样东西,可比他现在想的野得多了。」

卫渊就有了兴致,道:「好,有空我去看看。」

「现在都还在纸上,但理论上已经证明可行,很快就能造出来了。哦,对了,你什么时候出去打仗?再不打,仓库里最早一批飞剑要过期了。」

卫渊不禁一阵头痛,现在整个青冥中太初宫诸修都在催着他出去打仗,理由各不相同。

徐恨水要卖丹药,孙宇的美貌弟子需要锻炼医术,锄禾真人的义父们要活动身体,等等等等。

现在青冥推动战争的最大动力,就是这些跟战争相关的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