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现言 > 让心儿静一静 > 第277章 接受采访

第277章 接受采访

书名:让心儿静一静 作者:天地冰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4-05 13:12:33

对刘大可天方夜谭般的要求,梁海星似乎很为难,此时,脑子很乱,刘大可的话时时在梁海星耳边回荡。

梁海星见刘大可已将心里话说了出来,其意图也已明确,就想起身,抓紧回房间撰写每个人的事迹材料。申报省级劳模,必须要有过硬的事迹,需要动一番脑子。梁海星感到压力很大。

刘大可似乎很兴奋,意犹未尽,指了指眼前沙发,示意梁海星继续坐下,自己的话也没有讲完。接着,刘大可对如何撰写个人事迹材料,又专门向梁海星交待了一番:“要尽量把每个人事迹写的丰满一些,既要写出我们的精气神,如何重视,积极想办法,克服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写出物质层面的,为了节约经费,我们住在地下室,舍不得坐出租车,经常步行辗转于宾馆与主管单位之间,为市里节约了数百万的经费。更要写出它的伟大意义,你想想,将来高铁站建成了,前山开发成功,我们将为整个前山甚至是马山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效益啊。既要写出我们的感人事迹,又要写出市委领导如何重视,特别是周书记如何关心我们……”

耳闻刘大可滔滔不绝的话语,梁海星感到不解,就不由道:“还要写市里关心支持?”

刘大可见梁海星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就道:“其实,客观事实就摆在那里,关键看你怎么写了。你想想,我们再努力,做得再好,成绩再突出,最后由谁来衡量,说的再直白些,将来由谁为我们申报啊?还不是需要市里争取,你不写市里重视能行吗?”

终于明白了刘大可的心思,梁海星不由的在心里叹道:刘大可真的好聪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站位,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但刘大可就不同了,总是能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想到这,梁海星不由的点了点头。

刘大可见梁海得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图,很兴奋,道:“所以,我们申报省级劳模还过分吗?关键……。”刘大可用右手作了个提笔写作的动作后,继续道:“关键是如何妙笔生花。你看看今天下午周书记的讲话,几个将,几个足够,还有几个足以,多有激情啊,我听了后,都有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

刘大可似乎对事迹材料的撰写,格外上心,稍思忖后,又道:“怎么说呢?总之,你这事迹材料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让市里和省里的领导阅后,眼睛一亮,极为振奋,感到既全面,又非常感人,不给我们评上劳模,从心里对不住我们。”刘大可在提事迹材料撰写要求的同时,仍忘不了鼓励梁海星道:“事情就那些,关键看材料如何写。我们能否评上劳模,就看你这笔杆子的功夫了。”

梁海星断然没想到,刘大可对这次市里的表彰奖励如此看重,越发感到这事迹材料不好写。这哪是写先进事迹材料啊,分明是写报告文学,就面带难色道:“我尽量往好处写吧。”

对梁海星的表态,刘大可似乎并不十分满意,就微微一笑,仍鼓励道:“全拜托你了,等省里批下来,我请客,请你喝茅台。”

梁海星刚要起身离开,传来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刘大可先是一愣,示意梁海星开门。

梁海星刚刚打开房门,见门外站着两位年轻人,挎着印有马山日报字样的黑色便携包,正疑惑的目光望向房间。未等梁海星发话,其中一年轻人,便自我介绍道:“我们是《马山日报》社的记者,按我们总编的要求,前来采访刘副市长。”

耳闻对方的自我介绍,梁海星有些不解,就将目光望向刘大可。那记者打量了一番梁海星后,又道:“请问,哪位是刘大可副市长啊?”

刘大可一听有记者采访自己,顿时,如同打了鸡血,急忙起身向记者迎去。梁海星忙介绍道:“这就是刘副市长。”

其中一稍年长的记者,一见刘大可,忙将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了刘大可,并道:“对不起刘副市长,打扰了,因这次采访任务是按照市里的安排,有些突然,没有事先向你汇报,便贸然前来采访。”刘大可似乎对对方的举动并不在意,接过记者递过来名片一看,不由的笑道:“哟,《马山日报》社新闻部主任,无冕之王。”

刘大可说着,将记者迎进了房间,梁海星急忙为两位记者倒茶。面对刘大可的夸奖,那新闻部主任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刘副市长过奖了,我们只不过是个码字的而已。”

刘大可将新闻部主任的名片放在茶几上,然后又指着梁海星介绍道:“这是我们调研科的梁科长,也是笔杆子,你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耳闻刘大可的介绍,梁海星急忙起身,向两位记者微微一笑。

新闻部主任显然见过世面,忙上前握住梁海星的手道:“请梁科长多关照。”

在省城工作期间,曾因工作的关系,梁海星与新闻部门偶有接触,但留给他的印象并不好,大都非常傲气。而眼前这位新闻部主任则不同,或许因为刘大可身为副市长的原因,那记者为人还算低调,梁海星对其多了些好感,望着了刘大可一眼,对新闻部主任笑道:“我们领导说了,你们是无冕之王,以后还靠你们多多关照呢。”

或许因采访任务较急,简单寒暄之后,那新闻部主任便向刘大可简要介绍了采访大纲。刘大可一听报社要对他百都之行进行专访,自然很高兴,接着便侃侃而谈。

梁海星见刘大可与报社记者相谈甚欢,就借故有事,退出了刘大可的房间。

走进自己的房间,梁海星坐在写字台前,在思考着事迹材料的撰写,刚刚与刘大可交谈的情景不时浮现其眼前,越发觉得,如果按照刘大可的要求,材料非常难写,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迟迟没有动笔。

就在梁海星苦思冥想间,梁海星手机响了,见是陌生电话,因忙于写稿子,梁海星没有接,但手机却一直响个不停。无奈之下,梁海星接通了手机。电话是人社局工作人员打来的。梁海星有些不解,心想:人社局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对方对梁海星的误解,似乎有些不耐烦,就直接对梁海星道:他的电话是刘副市长告诉的。并且对方还用命令的口气道:今天下班前,一定要将先进集体的材料交给人社局奖惩科,市里等着研究。梁海星一听,对方讲的与刘大可的要求大相径庭,就有些不解。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还告诉梁海星,他们的事迹材料不用太复杂,将百都之行的主要事迹叙述清楚就可以了。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强调,有关情况人社局已经向刘副市长作了汇报。对方说完便挂断了电话。梁海星望着眼前的手机陷入了深思。

回想着刘大可刚刚说过的话,梁海星觉得刘大可最为在意的还是他个人立功及奖项,于是决定采取折衷的办法,按照人社局的要求,除了集体的事迹外,为每个人单独写出一篇事迹材料。主意已定,又是百都之行的亲身经历者,而且每个人的事迹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事迹材料很快写完,经过一番修改后,梁海星想让刘大可审阅后,抓紧送人社局。

梁海星本以为刘大可还在接受马山报社记者的采访,来到刘大可房门前,先是侧耳细听了一番,见里面传来电视的声音,梁海星就轻轻的叩响了刘大可的房门。

梁海星走进一看,刘大可正坐在沙发上,两眼望着电视屏幕,正全神关注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电视上正在播放着有关文玩的知识。梁海星不好打扰,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等侯。

片刻过后,节目终于播放完毕,刘大可才依依关上电视。梁海星便将写好的事迹材料递给了刘大可。刘大可接过一看,先是不由的赞叹道:“这么快就写出来了?”接着,刘大可脸色骤变,虽然仍然满脸的微笑,但很僵硬,梁海星明显感到刘大可对材料不满意。

见刘大可仍在坚持他原来的想法,梁海星便将人社局的要求,向刘大可作了汇报。而且梁海星还告诉刘大可,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仍坚持为他们申报集体功。刘大可听后,对稿子的内容有些无奈,简单看过后,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但对梁海星坚持每人申报省级劳模的做法却极为赞赏。刘大可望着手里的事迹材料,笑道:“就应该这样,既然市里提出对我们进行表彰。我们就要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我们不提省级劳模的事,市里不会主动为我们申报。我们自己提出来了,市里就会尊重我们的意见,积极做工作。这事就有希望。”

梁海星没有说什么,一直望着刘大可的脸色。因为梁海星特意将刘大可的个人事迹材料放在了第一页。刘大可又翻了一遍,觉得其本人的事迹材料写的单薄了些,又似乎提不出什么更好的意见,有些无奈,就道:“先这样上报吧。有机会我找周书记再专门争取一下。争取大家都有一个好的回报。”刘大可说着,将眼前的事迹材料交给了梁海星。梁海星刚从刘大可手里接过事迹材料,欲起身离开。不料,又被刘大可要了过去。刘大可再次接过梁海星递过来的事迹材料,又接过梁海星递过来的签字笔。刘大可在他的职务一栏将副市长划掉。梁海星不解,疑惑的目光望向刘大可。刘大可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随后填上“干部”。梁海星顿时看出了刘大可的心思,同样微微一笑。随后,刘大可又在每个人的事迹申批栏上写下“同意”二字,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刘大可又将事迹材料还给了梁海星。

刘大可不由的望了梁海星一眼,二人不约而同的笑了。也许有些累,刘大可伸了个懒腰,对梁海星道:“这东西就是个程序,关键靠争取,还要做工作。”

接过刘大可签批过的事迹材料,梁海星如释重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