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局势

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局势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恭喜楚王,贺喜楚王!」

「楚王殿下武运昌隆,实乃朝廷栋梁,国之砥柱,我大明拥有楚王殿下这般能臣可真是大明之幸啊!」

「……」

武昌,湖广总督府。

得到受封楚王爵的诏书后,苏言攻占武昌府后的临时住所当即就变得门庭若市起来,众多官员将领前来为苏言祝贺,他的那些摇身一变成为伯爵、侯爵甚至公爵的部下就算没办法亲自到来,也会书信一封命人备好重礼送来。

受封楚王爵,其中的意义可不仅仅是他从郡王正式成为拥有实权的亲王,更重要的是,他是朝廷现在第二个异姓亲王,也是朝廷心甘情愿册封的。

相较于孙可望为了成为秦王在前些年搞出来的一系列肮脏事,杀了众多大臣才勉强得到永历朝廷的承认,苏言的这份楚王爵可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或许其中也有朝廷为了对抗孙可望的权势的原因在里面,不管怎么说,在永历皇帝的牵头下,苏言顺利成为楚王,并且拥有开府的权力,武昌城内的楚王府也被赏赐给他。

楚王府自1642年张献忠攻克武昌府纵火焚毁后,其王府大半都成为了废墟,苏言自然是瞧不上这里的,不过表面的面子也要做足。

因此,他便把从武昌府缴获来的部分钱粮拿出来用作修缮重建楚王府的资金,他并不是讲究奢华的人,所以并不打算在原王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朝廷除了给苏言封王又册封了一大群人以外,也同意了苏言请求朝廷动迁的奏表,表示将即日启程迁往南京。

而孙可望也公开表示,东迁路途遥远,路上多有危险,愿派出兵马进行护送——朝廷虽然认为孙可望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他们也料孙可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来,所以也就同意了孙可望的护送提议。

四月初三,就在诏书送出的第二天,上下一片喜庆的朝廷带上少得可怜的家当,在秦军的护送下离开了安隆所这一让永历皇帝充满不好回忆的地方。

在离开前,永历皇帝坐在龙辇内,回头看向安隆所那低矮破旧的城墙,心中长舒了口气,他对着身边的近侍说道:

「安隆安龙,如何能安得朕这条龙,等返回南都后,朕定要将这安隆所移除。」

说罢,他又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安隆所,下令出发。

因为广西一省还处于清定南王孔有德的控制之下,西宁王李定国正在与其交战,因此朝廷的队伍并没有走两广这条路。

而是在秦军的护送下先至贵阳,再入湖广,一路前往武昌接受苏言及东南明军高层的拜见,再从长江水路顺流而下,直抵南京。

朝廷东迁机会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而且以这些文官的尿性来看,最少也要半年才能到达南京,在这半年的时间内,苏言只能「迫于无奈」的暂代东南事务。

苏言介入南明内部斗争的同时,长江以北,与清军的战斗也仍在进行。

由于清军北撤,孙可望履行约定并没有继续攻打湖北,湖广总督柯永盛得以有了喘息的机会,他当即调集兵马反攻还在黄州府境内的张名振与王翊。

彼时,二者正厉兵秣马向德安府进军,意图拿下德安后直取安陆府——安陆府因是世宗皇帝生养之地,有明一代为兴都承天府,是明后期四都之一,虽然眼下降为安陆府,但其地理位置仍然重要。

攻占安陆府后,明军进可北上攻取襄阳,退可南下夺长江重镇荆州,拿下荆州后,长江水域将彻底为苏言所控。

不过柯永盛并不会让他们轻松如了意,在渡过长江逃回湖北后,柯永盛当即调集湖北各地兵马整军备战。

他不顾危险,将湖广总督行营放置在德安

府城,亲自指挥前线兵马与明军交战,张名振与王翊麾下兵马多为没有接受系统整训的普通士兵,因此与清军打得有来有回,陷入了胶着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昌被攻克后,与武昌仅有一江之隔的汉阳府也在次日选择了投降,苏言便派遣马信领一标兵马过江接管了汉阳府。

柯永盛深知汉阳的重要性,在撤回德安府后立即派长沙总兵徐勇前去夺回汉阳,但他们的速度还是晚了一步,徐勇的前军眼见汉阳城头悬挂起了明军的旗帜,不敢再战,便自行撤退了。

那徐勇虽然也是清军在湖广的一员虎将,但他刚刚经历过湖南大溃败,也不敢贸然行事,便屯兵汉川县意图威胁汉阳府,也防备明军自汉阳府境内西进。

湖广战局暂时处于胶着,两淮一带战局已然明了,明军在江北巡抚张煌言的指挥下横扫两淮各州府县,更是光复了朱明皇室的老家凤阳,光复凤阳后,张煌言率军祭拜了朱明皇室的列祖列宗,撰写了一篇檄文,字里行间满是慷慨激昂之情,抒发了他将北伐光复失地的决心。

凤阳光复后,清廷设置的江南省仅剩下亳州、颍川二州依然坚挺,不过很明显,这两州的失守近在咫尺,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

时间飞逝,来到四月中旬,亳州、颍州相继光复,明廷的南直隶也终于全境光复。

江南省光复也给了苏言一些奖励,或许是因为直隶的地位更高,这一次的系统奖励要更丰厚一些——系统直接奖励了徐进射击、击鼓进军、爆裂火箭三种军用科技,以及两队火箭炮。

这里的火箭炮并非是后世那种动辄射程上千公里的火箭,而是最为原始的黑火药动力的火箭。

欧洲人在18世纪使用的火箭是从印度迈索尔的提普苏丹那引进的,印度英军曾数次败在火箭的攻击下,损失惨重,最终英军靠击败提普苏丹并俘获了一批火箭后,才得以在军中实现列装。

这种被命名为「康格里夫火箭系统」的可以在战舰上发射,也可以在陆战中发射,滑铁卢战役中英军炮兵内就包括了一支火箭炮队,不过射出的火箭在战役走的文字记载经常出现分歧,其功能甚至包括作为照明弹照亮战场。

对于这种早期不稳定的黑火药动力的火箭,苏言在真正投入战斗并见识到它的威力之前定然不会大规模生产。

不过海军的火箭艇他倒是有兴趣多生产几艘,火箭艇极容易点燃敌舰的风帆,若是运气好一点,甚至直接引爆弹药库都有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