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二百五十五章 达成共识

第二百五十五章 达成共识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永历六年的五月,长江流域包括长江以南除了湖北、四川、广西以外,都重新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光。

新近被苏言占领的江北和湖北二府都紧追着江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摊丁入亩改革。

这两处地区的乡绅地主早就听说了摊丁入亩政策的具体内容,又清楚苏言对于地主毫不留情的手段,因此除了那些铁了心要逃避的事先跑了以外,剩下的都很顺从地接受改革。

摊丁入亩改革的同时,苏言又回抽空回了一趟南昌府——清廷使者张端将苏言要求的赎金价格送报朝廷后,虽然不清楚清廷内部的反响如何,但是他们还是很快就给出了回答。

为了能够顺利赎回战俘,清廷心中再窝火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苏言的条件,并命令张端核实战俘数量并及时汇报,好让朝廷备好足够的赎金。

清廷的痛快干脆也是情理之中,若是清廷拒绝将赎金不满人高的汉军战俘赎回去,肯定会让其军中的汉人离心离德,这对本就根据摇摇欲坠的清廷更加致命。

苏言亲自回了一趟南昌府后,便带着清廷使团一同返回了南京,在南京进行战俘的人数统计,因为在淮安之战后投降的蒙古旗人都选择了投诚,因此蒙古战俘的数量少之又少。

而满人又在送过江以后被塞进了工厂和矿洞里日日夜夜当牛做马,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等他们被带出来集结后,每个人几乎都变得瘦骨嶙峋,没有了人样,他们后脑的辫子都干瘦枯萎,就像是耗子尾巴一般。

相比之下,被充入惩戒营的汉军旗和绿营的现状就好多了,他们的伙食待遇虽然也是最低等级的,每逢战事也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但能够存活下来的不论是穿着还是精神面貌都还像是个人。

等五月上旬回到南京,张端亲眼看见那些被集中看押在空地上「重见天日「的满人时,几乎都要哭出来了。

「我大清王师,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张端悲伤地想到,他回想起昔日大清王师入关时的气吞如虎,意气风发,再看看如今这些就连乞丐都不如的模样,心中是既悲伤,又害怕。

他害怕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怕未来自己也会和这些满人一样沦落至此,要知道他张家原先可是大明的臣子,其父张忻官至刑部尚书,这般重臣叛国投敌,一旦明军打回来,他们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也正因为如此,张端他们颇有些皈依人狂热的意味在里面,他们为清廷尽心尽力,不愿清廷就此坍塌,覆灭。

苏言命人将清点后的战俘名册给张端查看,后者一番查阅后,指着上面登记的蒙古战俘名册提出了质疑,道:

「为何蒙古人的名单如此至少,仅有四百多人?」

还没等苏言回答,他身边负责此次收容战俘的兵部主事顾炎武就主动回答道:「蒙古人大多战死,上面的便是所有仅存的战俘,莫非你认为我方瞒报人数了不成?」

「这倒不敢。」张端陪笑着说道,随后继续查看起人员名单。

一番清点过后,张端出乎意料的没有在战俘数目上节外生枝,在确定完人数后,他当即表示将会向朝廷如实禀报,并希望苏言能够善待俘虏,改善满人战俘的生活条件。

苏言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南京城外专门修建了一个营地,用以集中关押这些清军战俘。

此番接受战俘交换的除了承泽亲王硕塞和那十余名满人将佐外,另有一千八百六十三名满洲兵、四百五十五名蒙古兵和四千三百八十二名汉军旗,至于绿营兵并没有在清廷赎回去的打算之中。

这些战俘要赎回去,清廷一共要付出十八万两白银,相较于硕塞的三百万两白银还是很便宜的了,不过那张端真不愧是清廷的

狗腿子,他趁机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将尼堪和博洛等人的尸首一块带回去。

可尼堪和博洛的尸首早就被挖了个坑草草掩埋了,现在张端又提出来,苏言也只好如了他的愿,命人将坟给刨了,尸首重新挖出来。

挖出来后,尸首便和硕塞等人一同先随那副使乘船返回北方——清廷要赎回硕塞的一百万粮草和三百万白银早在南昌的时候就已经移交给了苏言,只是苏言迟迟没有下令释放硕塞,因此他又白白被关了几个月。

现在,张端一同来到南京,他也终于能够被释放出来,重见天日了。

利用清廷赎回硕塞的这三百万两白银,苏言又在控制区内的各州府县大兴土木——他通过系统升级了各城的军事建筑,兴建火炮铸造厂和其他系统能够建造的建筑物。

除此之外,他也在各省将能够建造的附属建筑(港口、庄园、工厂等)都悉数投入了建造之中。

考虑到军中仍然缺乏重火力,苏言便在建造了火炮铸造厂的各府城都投入征召12磅步兵炮与12磅步兵榴弹炮。

搞建筑不愧是最花钱的活,虽然苏言手中有足足三百万的预算,但落实到县城,这三百万就有些不够用了,一番开支下来,苏言手头的三百万迅速花光,一夜回到解放前。

虽然一下子就将那三百万花光了,但这是值得的,等几个月后,哪怕是县城都可以直接招募最基础的线列步兵,不用再退而求其次,招募哥萨克步兵了。

在南京待了几天后,一支船队从东海驶入长江,并进入南京港口,时隔五个多月,出使朝鲜的使团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从汉城返回南京。

回到南京后,出使的礼部尚书吴钟峦片刻都没有休息,拖着疲倦的身躯前来拜见苏言。

在下船后,他就听到了苏言被册封楚王的消息,他一边感慨着真是少年英雄,一边更加恭敬地向苏言行礼,并汇报朝鲜之行的见闻。

正如外界的传闻一般,朝鲜国内分为两个派系,一个亲明派,一个亲清派,亲明派以国君为首,时刻幻想着大明天朝中兴,亲清派则认为大明颓势已现,应该认清现实,紧跟着清廷,从而避免丙子胡乱再次发生。

而吴钟峦及大明水师的出现,无疑振奋了朝鲜国内的亲明派,沉重打击了亲清派的力量。

这就要从三个月前,也就是二月初开始讲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