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组锦衣卫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组锦衣卫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在见到苏言之前,李元胤的内心是激动、紧张的,这份复杂的情感就算是在面见永历皇帝的时候也未曾有过。

在近侍的带领下,李元胤终于来到了苏言面前,他恭恭敬敬地向苏言行礼,行礼的同时,他也偷偷用余光打量着苏言,想要见见这位比自己年轻许多,但却能够名震华夏的楚王殿下。

苏言今年已是23岁了,穿越后两年的征战在他那年轻的面容中刻下了许多风霜,也让他的身上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言的上唇蓄起了一层薄薄的胡须,这让他看起来更加成熟,并带着上位者的威严。

他的双眼也目光犀利,落在作揖行礼的李元胤身上时,虽然后者没有直接与他对视,但仍然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威压笼罩在自己的头上,让他不敢大口喘气,也不敢做出不和礼仪的动作。

苏言也在观察着李元胤,李元胤不愧是儒家出身,虽然跟随李成栋后投了军,但他的身上仍然带着儒家子弟特有的文风,好是一员儒将,再结合起他“稍读书,知大义”和“心计密赡,有器量”的评价,苏言心中对李元胤的评价也随之高出了几分。

如此有勇有谋的忠贞之士,他自然是要重用的。

“元伯。”苏言直接称呼了他的表字,言语亲切,道:“你之忠勇,本王素有听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元胤没想到苏言对自己的态度这么好,他顿时觉得受宠若惊起来,连忙说道:“殿下如此美誉,末将受之有愧,且末将身为明臣,忠君报国实乃份内之事,又有何面目以忠受赞?”

苏言见他被夸赞了以后非但没有洋洋得意,反而是如此回应,心中对李元胤的评价更高了,他笑着说道:“的确如此,只是朝廷倾覆在即,那些平日里将忠君报国挂在嘴边的文武官员气节尽失,对鞑虏卑躬屈膝,更显得元伯之忠勇罢了。”

李元胤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他回想起自己昔日随养父李成栋投降满清后见到的那些原明降臣的嘴脸,一个个平日里嘴上喊着忠君报国喊得很凶,可***一南下,他们就吓得如鹌鹑一般瑟瑟发抖,卑躬屈膝,恨不得争先跪舔***以表示自己对新朝的忠诚。

若只是如此便也就罢了,最痛恨的是他们在投降以后便将刀口转向昔日的同袍,杀起人来哪里还有之前的软弱,皆凶猛如虎,尽显狰狞之色。

见李元胤不说话了,苏言话锋一转,道:“元伯,本王招你回南京,是不愿你的才能在广东白费,本王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你可有兴趣一听?”

“殿下请讲,末将自当倾耳细听。”李元胤抱拳道。

“其一,锦衣卫已随先帝一同遇难,本王意重组锦衣卫,你曾经被先帝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有相应的经验,本王想让你负责重组锦衣卫,官复原职,再任锦衣卫指挥使。”

苏言说完,顿了顿,看了一眼李元胤的反应,继续道:“其二,兵部尚书张煌言眼下正北伐山东,军中正缺乏良将,若是你不愿留守中央,可去往北方随兵部尚书北伐。”

让李元胤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重组锦衣卫的决定并不是苏言临时起意的,李元胤心计密赡又有担任过指挥使的履历,让他来负责重组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选,而且苏言也不担心这个重要的情报机构交给他以后会遭到他的背叛——有系统兜底,他会慢慢忠诚于苏言的。

听了苏言给出的两个选择,李元胤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同时也有着淡淡的感动——这份感动源自于苏言对他的信任,苏言只是见了他第一面,就决定将锦衣卫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交到他的手里,这份信任说不重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当年的永历皇帝也是经过几次考验后才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

不过这个任命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实权,真正掌握锦衣卫的还是永历身边的马吉翔。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单单(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组锦衣卫

是为了苏言对他的这份信任,李元胤都下定决心要好好为苏言效力。

他思考了许久,接受了苏言提出的第一个选择,表示愿意为苏言重组锦衣卫,苏言得到了他的选择后也不多做废话,当即任命李元胤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并将王元用已经发展的锦衣卫组织转交给李元胤,要求其发扬光大——当然,王元用这位劳苦功高的事务官苏言也没有亏待他,他授予王元用北镇抚司指挥同知职,让其成为锦衣卫中的二号任务,辅佐李元胤。

……

相较于对李元胤的重用,苏言对南明三马的态度就显得很是平淡,他收到了苏定远的汇报,得知三人不愿留在湖南与秦军交战,便在与三人短暂的会面中询问起三人的去向意愿,最终根据他们三人的意愿命三人率军北上,听命湖北巡抚张名振的调动,对湖北清军作战。

有了南明三马的参战,湖北清军的压力顿时剧增,本就颓势已现的战局更加令人绝望。

九月初,张名振已经率军成功攻克安陆府,切断了退守襄阳的柯永盛与荆州的联系,并传檄各地,要求湖北各州府县投降,反响颇多,那些缺少清廷驻军的州县皆易帜降楚,改换门庭,唯有各府城还在清军的占据下没有轻易投降。

其中以荆州总兵郑四维最为突出,曾经是大顺叛将的他决定固守城池,他亲自率军加固荆州城防,并斩杀了张名振派去劝降的使者,将使者首级悬挂在荆州城门,表示他的决心。

张名振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知道若是不严厉处置郑四维,各地清军就都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对他们产生畏惧之心。

而且他本来还在纠结是要直接攻打襄阳还是先平定长江两岸,郑四维的这番作死的行为直接让张名振下定了决心。

九月八日,张名振命王翊留守安陆,防备襄阳清军,自己率领第一镇大军南下,直扑荆州府,郑四维得知后连忙组织兵马固守城池,又动员城内士绅组织民夫守城,五日后,大军兵临荆州城下,随即对荆州展开猛攻。

第一镇以红夷大炮、佛朗机炮、虎蹲炮等各式火炮对着荆州城墙不断轰击,城中守军不过四千绿营兵,只能在楚军的炮火之下瑟瑟发抖。

九月十四日,楚军轰塌荆州城墙,郑四维连忙组织兵力夺回缺口,双方爆发激战,缺口来回易手,战至十五日下午清军终于损失惨重,军心动摇,被楚军冲入城中彻底击溃,郑四维***而死,荆州陷落。

荆州被楚军攻克后,各地清军皆心中生惧,接连投降,一直到九月下旬,整个湖北就只剩下襄阳与郧阳二地还处于清军控制之下。

九月下旬,南明三马也率军进入湖北,正式被编入张名振部下,张名振随即命马惟兴与马宝二人率军自归州北上攻取郧阳府,自己亲自挂帅,王翊、马进忠为副,围攻襄阳府。

虽然攻城还未开始,但包括柯永盛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湖广彻底落入明军手中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的抵抗也只不过是徒劳的,不过为了在京的家人,柯永盛还是决定固守襄阳,他放话将死守襄阳府,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湖北清军步入绝境,湖南与秦军的两线开战中,楚军也一直占据着上风。

经过一个月的厮杀,湖南秦军不断败退,接连丢失了永州、宝庆与澧州,孙征淇残军固守辰州,他面对如此绝望的局势只觉得无力回天,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如果不是王尚礼一直在旁边安慰他,那他可能直接就心态崩了。

孙可望呢?

他现在还在贵州与广西的交界处防备着楚军,李明忠直接攻入贵州境内的举动让贵阳朝廷都为之震动,孙可望为了不让贵阳朝廷直接被端了,只能将主要的兵力退守云贵基本盘,并与攻入贵州的李明忠展开激战。

那李明忠麾下虽然有三千骁勇善战的狼兵,但面对孙可望的大军围剿还是只(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组锦衣卫

能被迫退回广西,在郭之奇的调遣下与孙可望展开拉锯和僵持。

双线开战的窘迫并没有让孙可望太过头疼,更致命的还是他麾下的那些原南明官员的异动,以侥幸没有跟随永历皇帝一同殉难的黔国公沐天波为首的南明官员逐渐开始不安分了起来,他们似乎是看出了孙可望的衰弱,原本被压抑住的小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可不要以为他们对永历皇帝和一干皇子妃嫔和朝臣的死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孙可望的***之下不敢表露出来,眼下孙可望双线开战又几乎丢失湖南,南京朝廷的胜利几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见状,在云南的沐天波便开始暗中与其他忠于明室的官员和将领联络起来,他们中只有少数人还握有兵权,而这些人也在孙可望的防范名单上,因此沐天波并不寄希望于武力推翻孙可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秦军的情报,并送往楚军手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组锦衣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