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三桂自立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三桂自立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九月下旬,李定国父子终于到达南京。

他从乘坐的船只走下来,站在南京下关那繁华的港口上,看着周围的人山人海和港口内停泊的大量中外船只,和他的三个儿子一样都在为南京的繁华而感到震惊。

他们是第一次来到南京,李定国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投身起义再到联明抗清后几乎走遍了大半个天下,都没见过比南京更加繁华的城市。

准确来说,他们所到之处皆被战火波及,走到哪打到哪,唯有到了云贵以后,在孙可望的治理下,他们才终于能够看见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

孙可望虽然野心勃勃,有百般的不是,但是他着实对治理云贵贡献了很大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仅凭更擅长指挥作战的李定国和刘文秀两人,云贵哪里会成为反清联军的坚实后盾?

这些都是过去了,李定国已经远离孙可望,只要他想,或许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与孙可望交手。

在李定国思绪万千之时,负责迎接他的官员终于找了过来,那官员恭敬地向李定国行礼问候,随后请他们父子四人一同登上马车,前往位于城东的皇宫——自从苏言自号监国以后,在官员们的请求下,他还是将办公地点放在了城东的皇宫内,不过他并没有住在皇宫里面,只有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才会前往皇宫。

李定国戎马半辈子,哪里受得了晃晃悠悠的马车,他拒绝了那官员的邀请,坚持要求骑马赶路,那官员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李定国的要求,命人给他牵来一匹马。

那李定国坐上马匹后,虽然不太满意这马匹的质量,但还是勉强骑着马走在马车前面。

他们一行人很快进入内城,因为他们并没有张扬,所以街道上两边的百姓都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宁王李定国。

实际上,李定国坚持要骑马,不习惯马车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还是他想要直接近距离观察南京百姓的生活环境,以此来作为他对是否要与苏言合作的判断。

嗯,合作。

在李定国看来,他只是与苏言合作,并非效力于苏言麾下,他是为了苏言高举的明朝旗帜而来,若是苏言摒弃了这面旗帜,他会义无反顾的离开。

最少目前他是这样决定的。

李定国之所以如此忠于明朝,并非因为明廷对他的信任,事实上明廷防他胜过防贼,他只是固执的履行他义父张献忠临死前留下的遗言——

“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之。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正是这句话,让李定国成为忠义扬名后世的“最后的明朝人”。

言归正传,通过对南京百姓近距离的观察,李定国不得不承认,苏言对于他领内百姓的治理的确有一手,不仅是南京这一朝廷的核心,他一路过来经过的福建、浙江等地的百姓也都过得远远比其他地区的百姓要好。

更让他心惊的还是放眼望去,街道上居然看不到任何一个乞丐和难民,要知道,哪怕是孙可望的大本营贵阳亦或者是安定的昆明,街上也经常能够看见乞丐和外地逃荒过来的难民。

发现这一点后,李定国心中对苏言的评价不由自主地变得更高了。

兴许是看出了李定国的吃惊,在一旁策马行走的官员笑着开口为他解释道:“殿下一向爱民如子,摊丁入亩为百姓取消了头上的繁重税务,也为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提供了去处和工作机会,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路边枯骨。”

“他们都被安排到哪里去了?”李定国好奇地问道。

“很多,殿下在各省兴建工厂和庄园,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那些乞丐和难民便被分配到工厂和庄园内进行劳动,依靠他们的劳动换取粮食和住所。”

李定国点了点头,虽然他还是认为应该让每个人都有田可种才能让各地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三桂自立

但既然苏言的这个政策没有出现反效果,那他也就不再对说什么了。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城东的皇宫,苏言身边的近卫步兵完全控制了整座皇城,负责保卫皇城的安全,在向近卫步兵出示了身份证明后,李定国他们只是被简单的例行搜身检测,便被放入了宫内,一路带到苏言的面前。

苏言与李定国父子相见的过程自然无需多说,这场交谈从始至终都是苏言占据了主导权,他先是对李定国忠君报国的优良品格表示了极高的赞扬,随后一步步说明了朝廷当前面临的困境。

别看朝廷眼下两线作战都是捷报频传,可朝廷的粮食储备在战火中大量消耗,被誉为天下粮仓的湖广眼下还在战火中无法恢复生产,朝廷必须要开辟出一个新的土地肥沃能够稳定供给粮食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安南。

在引出安南后,苏言又引经据典,用自古以来的说法表明安南本就是中华故土,只是安南蛮夷一时得势才让安南脱离朝廷,攻伐安南是收复故土的正义之举。

苏言的话唬的李定国父子一愣一愣的,他虽然总觉得苏言说的好像哪里不对,可要让他说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间还真就是哑口无言。

最后,苏言希望李定国能够为朝廷分担,南下收复安南故土,为了避免李定国不答应,他还夸大其词,说这事关驱逐鞑虏收复北地的大任,希望李定国不要拒绝。

行吧,苏言都这样说了,李定国还能怎么样呢?只能答应下来了。

而且他本来就对安南的那帮猴子没多少好感,别看安南眼下还处于南北朝的阶段,北边的势力可还是会时不时的袭击天朝边境,劫掠边境百姓,对于这帮畏威不畏德的蛮夷,攻伐他们李定国是没有丝毫心理压力的。

于是,在李定国答应担任南征的主将后,苏言当即以监国的名义下旨,封李定国为安南大将军,率本部兵马南征安南。

这道旨意下达后,苏言又以明王朝的官方名义谴责安南都统使莫敬耀不敬宗主、没有按时朝贡、勾结胡虏等罪名,宣布征讨莫敬耀,以扬国威。

征讨檄文传至安南国内,顿时引发轩然大波,割据南平府的莫敬耀慌忙遣使上书为自己辩解,并准备了许多贡品希望能够平息明廷的愤怒。

可怜的莫敬耀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朝廷第一个动手的目标,他的动作并没有换取朝廷的宽恕,只得到了苏言的一句冰冷冷的回应——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绝望之下,莫敬耀仍然不敢与明廷对抗,他主动带着世子与南平的版图册前往广西的两广总督郭之奇营中,向朝廷请罪投降,郭之奇不敢擅自决定,只命人将他送往桂林,等待朝廷旨意。

莫敬耀的投降并没有打乱苏言的计划,反而为楚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块攻打安南的前进据点。

苏言毫不掩饰他对安南的野心,在莫敬耀献土投降后,苏言直接宣布将南平府划入朝廷的版图之内,并往南平府派遣官员进行治理。

李定国的安南大将军没有在莫敬耀投降后被取消,他在将三个儿子留在南京后,便乘坐船只南下广西,准备领导自己的本部进驻南平府。

李定国吸取了明初征伐安南时的经验教训,他并不准备急着开启南征,而是先在南平府训练兵马,让全军将士习惯安南的气候,同时培养向导,避免大军在南征后迷失在那茂密的热带森林中,遭到疾病的袭击。

……

时间步入十月,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经过数次激战,张煌言部成功光复兖州府全境,攻入泰安州境内,兵锋直逼省府济南,山东震动,坐镇大名的五省经略使洪承畴急忙调兵驰援济南。

第二件大事,自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吴三桂自汉中北伐,奇袭西安,西(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三桂自立

安陷落,满城内的旗人尽数遭到屠戮,西安陷落后,吴三桂也看出了清廷在北方的虚弱,他兵力四出,连克陕西大半城池。

或许是吴三桂不愿屈居人下,他怒斥苏言监国为不合法之朝廷,其本人为乱臣贼子,又斥孙可望扶立伪帝,天下人共诛之,随即奉历史上本应该在七月份抗清失败殉国的宜川王朱敬鑃为帝,改元昭武,尊永历帝为德宗,建立西安朝廷。

而吴三桂本人,则被封为周王,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天下兵马大元帅等职,与孙可望一样实际上才是朝廷的主事者。

至此,明王朝分裂为一个国家三个政府,若是再算上疆域极度萎缩的清廷,偌大的天下居然同时存在四个朝廷!

不过,得利于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绞杀各地反清势力,又背叛清廷的行为和他那臭名昭著的名声,吴三桂一手扶持的朝廷并没有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和认同,他幻想的建立朝廷后能够得到北方抗清义军的响应,毫不意外的化为了一滩泡影。

而对于吴三桂扶立的昭武朝廷,苏言和孙可望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反击,两人虽然没有一起商量过,但都第一时间宣布昭武朝廷为伪朝云云,不可谓没有默契。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三桂自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