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处,张煌言和回来的张天禄一块目睹了山脚下清军内讧的整个经过。
他丝毫没有插手的打算,张天禄认为这是击败清军的最好机会,几次想要开口劝说,但见张煌言面无波澜的模样,还是没有张嘴。
等清军将内讧镇压下去,缓缓撤退时,他才终于忍不住,问道:「督师,您为何不趁***内讧,出山攻杀***?」
「这并非是最佳的出兵时机。」张煌言淡淡地说道:「***军中虽然内讧,但还有许多兵马未参与进去,在附近戒备,若是我军此时出兵,定会遭到清军反扑。」
「而且。」他顿了顿,继续道:「若是我军此时出兵,内讧的满汉兵马极有可能暂时罢兵言和,集中攻打我军,这不反而弄巧成拙,促进清军团结了么?」
张天禄一听,也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挠了挠头庆幸还好没有主动下山攻杀清军。
另一边,满汉之间的内讧让洪承畴意识到,军中的民族问题已经发酵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若是继续让满洲兵骑在汉人身上作威作福,类似的内讧极有可能再次发生。
甚至,战场上相互放冷箭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可能发生。
他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眼下根本无力改变这一切,他虽然名为大军的统帅,朝廷亲点的五省总督,但他的这些身份在满蒙八旗眼中连个屁都不是,他们只是看在朝廷的份上才会听从他的指挥作战,若是没了朝廷,他们连鸟都不鸟他。
而汉人呢,虽然汉人组成的军队听命于他,但他们同时也仇视满蒙旗军,若是他在这种敏感的事情上处理失当……原本还听命于他的汉军极有可能和他离心离德。
一番权衡之下,洪承畴还是做出了他认为明智的选择。
在撤回五里山外的临时营地后,洪承畴下令将那些带头闹事的满洲兵都抓了起来,此时的他们哪里还有当初的嚣张狂妄,一个个身上带血,多处伤口,一看就知道被修理的很惨。
随后,洪承畴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宣布了这些满洲兵的罪状,下令对他们按军规进行严惩——当众斩首!
洪承畴宣布了这个决定后,全军都沸腾了起来,那些满洲兵满脸错愕,仿佛不敢确认自己听到的声音,他们不服气还想聚众闹事,但看着那些沸腾起来的汉军,想起不久之前的内讧,他们还是怂了下来。
洪承畴的这个决定是他深思熟虑后选择的,既然他再怎么偏向满人,他们也只会认为是理所应当,依旧对自己不屑于顾,那他为何要用自己这张老脸放下身段去贴对方的冷屁股呢?
而且,军中大部分都是由汉人组成,只有牢牢抓住这些汉人士兵他才能彻底掌握这支军队,两相取其重,洪承畴还是决定偏向汉人,将汉人兵卒的心抓在手中。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因为参与过内讧的汉人兵卒本以为洪承畴会偏袒满洲兵,将他们全部予以军规惩处,一个个低垂着头甚是沮丧,可在听见洪承畴的话以后,他们猛地抬起头,不可思议地看着前方,怎么也想不到洪承畴居然会选择了他们。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开始对洪承畴生出了拥戴的想法,满人心中有多少不满,他们对洪承畴就有多信服。
不过这也有一个副作用——当天晚上,几个对洪承畴心怀不满的满洲兵拿起了武器,趁夜奔向洪承畴的营帐意图刺杀洪承畴,但好在洪承畴身边的亲兵及时发现,并呼叫了附近巡逻的队伍,将这几个胆大妄为的满洲兵当场格杀。
其中一个满洲兵在临死前拔出了***自己体内的长矛,奋力将那长矛掷向被亲兵保卫在里面的洪承畴,长矛虽然落在了离洪承畴身边不远的地方,但还是对这位年满花甲之年的清军总
督心中留下了不小的惊吓。
再然后,第二天洪承畴就病倒了。
对此军中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被昨天晚上的夜袭吓到了,才被风寒入体,病倒在床,也有人说刺客成功打伤了他,他只是借口病倒,躺在营帐里疗伤。
不管士兵们如何议论纷纷,他们对满洲兵的怒火更加上涌,那些满洲将佐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被汉军袭击,他们决定先一步离开这里,直接率领所有满洲旗兵逃也似的离开了大营,退入济南府。
眼见满人居然抛弃大军逃入济南,汉军更是怒不可遏,几名冲动的汉军部将想要率军追击这些「逃兵」,但及时被洪承畴派人拦了下来,他非常清楚,若是追击的兵马与满洲兵爆发激战,那些满人一定会倒打一耙,控诉他拥兵造反。
到那时候,可真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为了自保,他也只能不顾身后名起兵造反了。
清军内部爆发的内讧反而给了明军喘息的机会,五里山上,张煌言重新夺回了山脚阵地,并趁清军自顾不暇之际,又砍伐了众多树木,在阵地上立起更多挡箭板,并在阵地前沿挖掘壕沟,准备设置陷阱,阻挡敌人的进攻。
张煌言抓紧时间设置的陷阱起到了作用,即便洪承畴病倒在床,他仍然督促军队攻打五里山,他不相信没有了那些狂妄自大的满洲兵的助战,他们就打不过五里山的明军。
三月二十三日,清军再度对五里山展开猛攻,这一次明军依托着紧急赶制出来挡箭板向清军射击,清军虽然故技重施,再次以盾车作为掩护推进。
但在发起冲锋后,他们再次遭到一轮虎蹲炮的霰弹射击,随后踩在阵地前沿的壕沟,他们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跑在最前面的士兵就尖叫一声摔在壕沟里面,被底下铺满的木刺插了个透心凉,连挣扎都没有当场就死亡了。
短暂的错愕后,清军越过壕沟,再次冲入明军阵地,与明军鏖战至一起,双方陷入血腥肉搏,鏖战数个时辰,最后清军进攻失利,还是选择了撤退。
与此同时,经过日夜加急行军,苏言终于率领第三镇的兵马进入济南府境内,他策马站在大军前面,看着那远处高耸的巍峨泰山,胸中有着无穷磅礴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