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国号与年号

第三百三十一章 国号与年号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登基的日期逐渐临近,朝中关于新朝的国号、年号与京师的讨论也跟着提上了日程。

国号,一个国家未来的名字,自然是要谨慎考虑,天朝的国号自有一套规则,一般是按照称帝之人的爵位或者封地。

就例如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新朝王莽为新都侯、唐高祖李渊为唐国公,这都是以爵位为新朝的国号。

不过这套规则从宋朝以后就开始变了,宋太祖赵匡胤因发迹于宋州,故国号取为「宋」。

辽金夏异族不做介绍,也被算作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元朝则是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明朝据说是取自后面的「大明终始」,都没有按照传统的规则定国号。

苏言在御书房内召开了一场小型的会议,与会者包括了三位内阁大臣和五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他们的目的正是商讨新朝的国号、年号与京师的选择。

这可能是内阁次辅孔兴席第一次与他的搭档出现分歧。

孔兴席希望能够按照天朝传统规则,以苏言的爵位为国号,定国号为楚。

但许赫反对了他的想法,许赫说道:「楚为国号未免地域性太浓了一点,不适用于大一统王朝。」

说罢,他朝着苏言的方向拱了拱手,道:「依臣之间,元明皆从《易·乾》中择取国号,元取自大哉乾元,明取自大明始终,我朝可取乾道变化的乾,或是万国咸宁的宁。」

似乎是为了防止有人不知道《易·乾》中的内容,他摇头晃脑,念到: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不论是乾还是宁,端的是一脉相承,当真是正统中的正统,可藉之掩八纮而为宇,兼**以开都。」

「乾朝,宁朝?」苏言心里默念着,难免开始嘀咕起来,乾朝总是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乾隆这个「千古一帝」「十全老人」,因此他直接就否决掉了。

宁朝还好,却也让他不甚满意。

其他与会的大臣们听着许赫的说法,都点头表示赞许,事实上,新朝的国号按孔兴席所说的楚是比较符合天朝的国号规则的,而许赫的乾和宁承续前朝,也不失一个好主意。

许赫的观点也让其他几个心中有所想法的大臣闭上了嘴,他们都自认为自己的想法比不了首辅,还是不要说出来自讨没趣了。

但他们不想说,苏言偏偏想让他们说出来,他看出了礼部尚书吴钟峦的欲言又止,直接点了他的名,示意他发言。

吴钟峦心中发苦,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回殿下,老臣以为《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曾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可从中择华或夏定为国号,老臣认为华为国号更为合适,我天朝自古有中华之称,以华为国号正寓意新朝为中华正统。

若是以夏为国号,我汉家先秦之时便被称为诸夏,千年来也被称为华夏,以夏为国号虽然会令人想起那臭名昭著的夏桀,但也不失为华夏正统。」

吴钟峦说完,苏言点了点头,表示称赞,有了吴钟峦的开头,其他大臣也都大着胆子踊跃参与。

其中最让苏言哭笑不得的还是工部尚书朱永佑,也不知道是他的脑回路真的比他人不同,还是想讨苏言欢心,他居然引出苏氏的祖先昆吾及后裔曾被封苏国,新朝可追溯祖先,定国号为苏。

若是苏言采纳了他的说法,那可真是继陈朝陈霸先以后第二个以姓氏为国号的王朝了。

大臣们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以后,他们将各自想的国号写下来呈交给苏言,决定权

最终回到了苏言手中,他心里其实早已有了想法。

他的手指屈着,轻轻叩击着桌案,最后放在了上面的「夏」字上,道:「孤欲采纳吴尚书的想法,以夏为国号,夏也有大的含义,我新朝以武立国,也将向外扩张,打下一个庞大的疆土。」

「所以,就立国为夏吧。」他斩钉截铁的说道。

大臣们听后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许赫带头起身行礼,道:「遵陛下旨,陛下万年,大夏万年!」

苏言笑着接受了大臣们的改口,抬手示意他们平身,他们随后又开始讨论起新朝的年号。

大臣们在来之前都做过攻克,因此都给出了好几个可选的年号来,苏言一番挑选,选中了「武安」为年号。

武安武安,本意为以武力定平安,也寄托了苏言想要通过赫赫武功打破这一乱世,让百姓恢复安居乐业的愿望。

最后的议题便是首都的位置,这倒是没有太大的争议,在苏言眼下控制的地方,合适的能够作为首都的也就三个地方,其一为南京,其二为苏言还是楚王时的封地武昌,其三便是新近收复的河南府。

南京就不用说了,六朝古都,又是苏言光复江南后一直以来的根据地,这里是新王朝天然的首都。

武昌位于朝廷的中心位置,若是定都武昌,可兼顾东西,但武昌不及南京繁华,基建也比不上南京,所以进入备选后就被否了。

至于河南府……河南府的前身便是洛阳,也是千年古都了,据说太祖皇帝曾经想过在洛阳、西安和北平之间择一处迁都,但因为太子朱标的离世而不了了之,但在经济南移的今天洛阳已经不适合成为都城了,所以也被否决。

因此,首都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落在南京身上,定南京为京师刚好也符合苏言想要开辟海权帝国的想法,既然他准备将南洋也都纳入势力范围内,定都南京是最为合适的。

最后,苏言又敲定了新王朝的国旗,中原王朝一直到晚清才终于有固定的国旗,苏言想要和国际接入,就要确定一面固定的旗帜。

经过一番讨论,国旗也被确定下来,国旗一改明王朝的日月同辉旗,也并非一个「夏」字那么简单,按照汉家传统,新国旗上描绘着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它张牙舞爪,背上顶着一轮当空的旭日。

这与满清的黄龙旗不同,虽然新朝的旗帜也是以黄色为背景色,但不论构图还是美观,都不是满清的黄龙旗能够比拟的。

在后面国旗被紧急缝制出来,并送到苏言面前后,苏言极为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