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四百零九章 漠北都护

第四百零九章 漠北都护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庆祝大军凯旋的宫宴极为热闹,皇帝与百官一同畅饮,宫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终于结束,皇帝饮酒过多,身体不适,以至于第二天的朝会都无法前往,只能罢朝一日。

第三天,朝会照常进行,苏定远上奏,请求朝廷决定该如何处置沈阳与兴京城的投降的满人,他认为满人厌恶朝廷,恐有作乱之嫌,为了以防万一,应当将忠诚于清廷的满人迁入关内,分散安置于汉地,与汉人打散定居,以此消除满人聚众作乱的机会和能力。

苏定远的提议得到了许多官员的赞同,苏言便允准了他的提议,拟旨将等候安置的满人分散迁往陕西、四川、交趾、台湾等缺少人口的地方——至于为什么不迁往吕宋,吕宋局势还没彻底稳定下来,可不敢把动乱源头弄进去。

除了苏定远的奏疏外,朝廷内部还另外有些事情需要商议。

第一件,是该如何推行在东北的统治。

眼下清廷覆灭,东北的女真各部也都争先归附,东北局势一片大好,是时候在东北设立州县派遣流官治理,彻底稳固朝廷在东北的统治根基。

一朝有一朝的历史使命,明朝的历史使命便是将西南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使其成为不可缺少的疆土,而苏言自认为他建立的夏朝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比肩清朝,甚至还要比清朝做的更好。

东北、蒙古、西域、乌斯藏、东南亚、南洋……这些都要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等百年之后成为固有领土,不可分割。

言归正传,内阁首辅许赫早有想法,他随后站了出来,表示东北地域广大,异族众多,应当设立宣慰司等省级单位以方便治理,他拟定将清廷宁古塔改回旧名龙泉府(其地原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以松花江和黑龙江为界,设龙泉宣慰司进行过渡。

龙泉宣慰司宣慰使应从朝中选能力、德行高尚者出任,其任务便是招抚境内女真各部,从关内招收流民进行安置,开辟农田,设立军队,筑造新城,教化异族,等局势稳定后再改为布政司进行治理。

而在松花江、黑龙江以北另外设立宣慰司,但两江以北为苦寒贫瘠之地,人口稀少,没有大城,许赫便提议在黑龙江江畔另择良地建造新城,以黑龙江为名,命名为黑龙江城,设黑龙江宣慰司,其任务与龙泉宣慰司相同。

不过许赫说到这,锦衣卫指挥使李元胤有了别的意见,在许赫说完以后,他便立即站出身来,对苏言说道:「陛下,臣自主掌北镇抚司以来,常遣耳目入四夷诸国刺探,今极北之地有一大国名曰罗刹,其百姓形恰似西洋人,虎背熊腰,而其眼尤碧,其鼻尤大,其鬚尤细而紫,且多语近南方之鸠舌,与汉语小同大异。

罗刹人好战而骁勇,好酗酒而常斗殴,其疆域之大无法探究,其人马自极西之地而来,占据黑龙江上游,屠戮上游女真部族,臣斗胆猜测,未来国朝必定与罗刹国有所一战,因而应当于黑龙江部署兵马,整军备战。」

罗刹,俄罗斯。

苏言目光微动,他没想到主掌锦衣卫的李元胤居然是最先意识到北边威胁的人,因此看向对方的目光中自然而然带上了几分欣赏之色。

他点了点头,道:「北疆罗刹之事,朕也有所耳闻,其国大好战,必然成为我大夏心腹大患,一旦开战,漠北蒙古、黑龙江都将沦为战场,因此黑龙江不便设宣慰司,也不便设布政司,应设黑龙江都司,置总督一名,主掌黑龙江都司军政要务。」

「至于龙泉宣慰司。」苏言又话锋一转,道:「此地也无需设宣慰司了,直接设为布政司吧,着调贵州巡抚安道远为龙泉巡抚,命其全权负责东北改土归流之事。」

「臣遵旨。」

见苏言态度坚决,许赫也只好无奈的应诺下来。

许赫退下后,便开始第二件议题,那便是由谁来出任黑龙江总督,刚刚皇帝的态度非常明显,接下来的北方将主要防备极北之地的罗刹国,那么第一任黑龙江总督就必须也要善识军略了。

因为没有提前商议,所以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很快就各执己见,推举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由曾经的鲁王朝廷官员组成的舟山派自然是推选定国公张名振,其余人也都有推选,最后呼声最高的还是苏定远、张名振与阮进等人。

不过苏言并不准备使用这呼声最高的三人,三人功勋卓著,快要封无可封了,而且老是用老将也不太好,应该给新人出头的机会。

因此,苏言力排众议,以北溪侯王翊出任黑龙江总督,在关内组织汉民、各类工匠五万人一同北上黑龙江,选择良地建造新城,武功伯赵良栋、武威伯王进宝二人待第五镇休假结束后领军北上,移师黑龙江。

随后是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同样有关北方大国罗刹,准确来说,也和漠北蒙古有关。

得利于系统的辅助,漠北蒙古四部在臣服朝廷以后,对朝廷忠心耿耿,如同忠诚的卫兵一般牢牢把守着朝廷的北疆,苏言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等他死后,系统一同消失,因为约束而产生的忠诚将会一同消失,届时漠北蒙古很有可能会发生叛乱。

因此苏言便准备借着防备罗刹的名义,在漠北蒙古的边境和关键地点修建城池据点,驻扎汉人军队,以此不仅能够防备北方的罗刹人,还能就近监视蒙古部族。

既然要在漠北蒙古修建城池据点,那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苏言也需要在漠北任命一名大员进行负责,顺带着也在漠北建立镇守制度。

苏言思考了许久,对着底下的朝臣们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一听到又要投入人力物力,户部尚书马国柱的脸色顿时就变得难看起来,他当即出列,说道:「陛下,大夏立国不久,连年征战,已经消耗了大量钱粮,年初又几次移民,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国虽大,好战必亡,请陛下暂罢战端,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请陛下收回成命,休养生息!」

一些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齐声附和。

苏言并不准备听从马国柱的建议,不过他也觉得马国柱的话也有些道理,他也应该让百姓们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既然本土的汉民不能动,那他何不换个人群霍霍?

「爱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想到这,苏言点了点头,他承认道:「百姓的确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不过北方的罗刹人侵略成性,朕若是不早作防备,若是有朝一日罗刹人挑起战端,我朝毫无防备,不也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说着,他顿了顿,道:「朕也是考虑到这,才决定在漠北设置驻军,修建城邑的。」

「陛下所言极是,臣能够理解陛下的一片苦心,但臣仍然坚持臣的意思。」马国柱说道。

苏言微微一笑,道:「不过朕倒是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既然马爱卿体谅本朝百姓,那何不许以利,令附属国提供劳力协助修建城邑?」

为了让马国柱和其他大臣们能够听明白,他又补充道:「朝鲜国国小民多,年年饥荒,流民甚多,与其继续留在其国内徒增变故,何不以钱粮将其招来做工,代替我大夏百姓为官军修筑城邑,换取赖以生存的钱粮,这不仅解决了朝鲜国内的流民饥荒问题,也可解放我朝百姓,令其免受劳役之苦,可谓一举两得。」

苏言的这番话可是给文武百官们一个新的启发,他们听了之后好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顿时眼前一亮,那马国柱也惊诧于苏言的想法,他的脑筋迅速转动,思考这个方法的可能性,过了好一会,他才钦佩地说道:

「陛下之言,着实令臣

茅塞顿开,此举若是能真正实施,我大夏只需要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钱粮,便能获得众多劳力,真是……」说到后面,马国柱甚至都找不到什么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惊喜了。

不仅马国柱,其他大臣们也都跟着啧啧称奇,纷纷称赞起皇帝的聪慧,苏言听着他们的奉承话,哈哈大笑,随后便一锤定音,将这件事交给了还担着朝鲜总督一职的苏辅,命其择日前往朝鲜招募劳工。

随后,在漠北建立镇守制度的议案也没有什么异议,朝廷将先派第一、第二、第三骑兵旅北上漠北,增加在漠北的直属军事实力,同时在北方各省筹备物资钱粮,只等在朝鲜招募劳工的行动顺利进行,就能够与朝鲜劳工一同运往漠北。

唯一有分歧的就是派往漠北的大员人选了,朝廷拟定在漠北蒙古设立漠北都护府,设大都护一名,副都护两名,硬性规定大都护必须为汉人担任,副都护可由汉人和蒙古人共同担任。

大都护一职,经过朝臣们的激烈讨论,最终选定曾经在征讨漠南蒙古中战功赫赫的临国公李来亨,他的出任是在有着前明背景的文官们立主推动的,这些出任过前明朝廷官职的文官们仍然还保有门户之见,他们也担心李来亨继续主掌前大顺军组成的第四镇会威胁朝廷,将李来亨调离第四镇正好能够削弱这个危险的因素。

李来亨调往漠北任大都护一职,第四镇主将的位置也就暂时空了出来,考虑到第四镇还驻扎在宣府大同一线,没有直接遇敌的压力,便暂时不急着调派新的主将,由益国公郝摇旗暂代主将。

随后,苏定远大军凯旋后的第一场朝会就这样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