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初期工业化

第四百三十三章 初期工业化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武安十年下半年的江宁城,可以说是国泰民安,百姓衣食富足,在皇帝的治理下,繁华拥挤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乞讨的乞丐,小贩沿街叫卖,百姓摩肩擦踵,每个人都不用担心吃喝住行。

不仅仅是江宁,全国各地的百姓也都稳定安居了下来,虽然朝廷连年对漠北征战,但因为被征调到漠北去劳役的是从朝鲜买入的劳工,汉人百姓很少需要背井离乡,到那居住环境恶劣的地方迁居,因而这些年来,百姓对朝廷的拥护更加热烈,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情况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减轻了全国百姓肩上的负担,而朝廷在各省建造的工厂也为那些不愿一辈子被拴在土地上的百姓提供了工作岗位,成为夏朝最早一批的工人。

扩建工厂,是皇帝在武安八年之时提出来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全国各个省份扩建工厂,将各省的工厂限制建满,逐步增加国内的工人人口,为日后的工业化打好基础。

这个计划又称《武安八年敕造工厂诏书》,从户部向地方前后调拨五百多万白银作为建造工厂、补贴工厂的经费,在诏书颁布后,众多工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轰轰烈烈的建造行动至此展开。

在全国各地建造的工厂的种类不多,主要以配备了走锭纺纱机的纺织工厂、锻造工厂与罐头工厂为主,因为此时蒸汽机科技还未被点亮,所以这些工厂的选址一般都选择河边,以水力作为动力,驱动机器。

朝廷在各地的动工数目可不仅仅只有系统承认的那几个建筑数额,还有以系统建筑为蓝本,陆续缓慢建造的工厂,苏言也清楚只靠官府推动,是无法在夏朝内施行工业革命,因此他允许私人建造工厂并招聘工人。

不过,私人设立的工厂需要事先得到官府的允准,其工厂内的机器也需要从官府开设的工厂内进行购买,为了鼓励私人工厂的积极性,购买机器的花费都能得到优惠,官府也会发放数目不定的补贴。

那罐头工厂在苏言称帝前就开始开办了,到了现在十年过去,罐头工厂的技艺也变得比之前更加精湛,并且已经能够制造出金属罐头,这些金属罐头在夏军征讨沙俄的战争中贡献出了很大的功劳。

不过虽然罐头工厂已经能够制造出金属罐头,但因为金属罐头的造价成本比玻璃罐头更高一些,所以金属罐头基本是专供军队的产品,而玻璃罐头才是面向民间的商品。

玻璃罐头的大面积推广也令玻璃工厂顺势而生,玻璃的生产技艺并不是秘密,因此在国内工厂扩建的浪潮中,也有许多玻璃工厂相继落成,其生产的各种玻璃制品除了供给罐头工厂外,还受到了许多大户人家的追捧。

除了这些民用工厂外,朝廷也在各省仅限一座轻武器兵工厂的基础上,又额外建造了多座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分为轻武器兵工厂与火炮铸造厂。

前者负责生产二式步枪与骑兵使用的卡宾枪、手榴弹等轻武器,而后者自然是负责铸造各种磅数的火炮。

除了生产外,兵工厂也有额外的一个任务,那便是研究改进新式武器,比如在二式步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性能变得更加优越,亦或是研究如何将手榴弹的体积和重量减小减轻而不减少它的爆炸威力等等。

这些并没有强制要求,但工匠们都得到了许诺,只要他们成功改进,都能得到丰厚的奖赏,升官发财不是梦,因而工匠们积极性都很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对现有的武器进行改进。

夏朝定都江宁,自然意味着要重视海防,沿海各省也没有忘记建造造船厂,各省在沿海地区兴建了许多船坞、民用造船厂与军用造船厂,不过除了系统承认的造船厂之外,那些造船厂都只能建造中式的近海船只,或是拿着系统造船厂提供的

图纸建造初级的双桅巡防舰及双桅岸防舰。

武安八年颁布的敕造工厂诏书令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兴建了大量的工厂,国内的工人数量也每年都在增长,虽然此时的工业化进程仍然缓慢,但有了强力的中央政府掌控,用不了太久就能追上西方各国。

除了发展工业,苏言也没有忘记继续向南洋进发。

吕宋自从武安三年建制设府后,到如今七年过去了,吕宋局势早已稳定下来,又在朝廷半强制的手段下迁移了许多人口前去定居,岛上汉人没有限制的生育,如今汉人人口已经逼近十万大关。

汉人人口增多,自然会与当地土著争夺领地,抢夺生存空间,虽然在七年前朱成功曾经指挥军队镇压屠杀了大量当地土人,但经过这七年的发展,土人人口数量又恢复了许多,他们虽然没有主动进攻袭击汉人,但一旦汉人进入他们的领地,他们就会向汉人发起攻击。

汉人对吕宋土人是怀有高度警惕的,尤其是那些后来的移民,他们在从移民前辈们口中得知土人曾经犯下的累累罪行和土人的凶恶,为了防备土人的袭击,那些居住在城外的汉人纷纷效仿客家人,建造土楼,充当堡垒。

由此,吕宋岛上就出现了许多的土楼,汉人集中生活在土楼内,只有在开垦打猎的时候才会离开土楼的保护范围,而到了后面,汉人们发现那些土人不敢主动攻击自己后,才大着胆子搬离安全的土楼,在土楼周围建造房屋,定居下来。

当然,这里说的主要以定居在吕宋岛北部的汉人为主,吕宋北部的土人都被夏军杀破了胆,也随着汉人设立的学堂接受了程度不一的汉化,大部分突然部落都能与汉人和睦相处。

只有南部那些偏远的地方生活着的土人才会继续保持着凶残本性,而居住在南部的汉人建造的客家土楼,的的确确很好地起到了保护他们的作用。

武安十年,随着吕宋岛汉人数量即将突破十万大关,朝廷也终于决定正式在吕宋设置行省——这其中也有交通往来不便的因素在里面,吕宋由朝廷直辖,吕宋官员想要向朝廷奏报办什么事,一来一回等朝廷的回信到了,黄花菜都谢了。

因此,朝廷正式下旨在吕宋岛设置吕宋布政使司,以东宁府为三司驻地,东宁巡抚陈永华改为吕宋巡抚,从国内派遣新的官员到东宁赴任。

除了设置吕宋布政使司之外,朝廷征调朱成功麾下大将施琅,将郑氏水师改组为朝廷的南洋水师,命施琅为南洋水师水师提督,黄安为副将,自东宁府出发,向南洋探索,宣扬国威。

探索的方向并非是明初时郑和下西洋走的航路,在颁旨的行人离开前,苏言亲自提笔,根据自己记忆里的地图,描绘出了吕宋以南一直到澳大利亚的地图,让行人一并带上,亲手转交给施琅,让施琅沿着地图前往澳大利亚。

行人乘船离去后,苏言也开始为未来发现澳大利亚后的移民而做着准备,他下令在福建、广东两省打造能够远洋航行的大船,提前做好准备。

……

对郑氏水师的改组不过是苏言开始对水军方面重视的第一步。

除了将郑氏水族改组为直接受朝廷命令的南洋水师,此时赶赴朝鲜的第一、第二舰队也都被合并为同一支北洋水师,以镇海侯陈钊俊为北洋水师提督。

北洋水师,这个名字乍一听确实有些不太吉利,而且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还刚好是日本水军,不过苏言就是刻意取了一个这样的名字,这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为晚清北洋水师牺牲的官兵们雪耻复仇了。

整合了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的北洋水师也算实力强大,其水师编制内皆为系统战舰,拥有一艘三级旗舰、一艘五级旗舰、五艘四级战列舰、十艘五级舰、三艘臼炮艇、四艘六级舰

与五艘短重炮护卫舰,拢共二十九艘各级战舰。

这二十九艘各级战舰别看数量不多,他们的火力可是能够在东亚的海洋上横行无阻的,就连西方国家在东亚的海军力量也无法与之抗衡,要知道,就单单最高级的三级旗舰,船上装载的火炮就足足有74门,包括32磅炮、18磅炮与9磅炮。

将这北洋水师的所有船载火炮都加起来,那可是足足有1124门火炮,如此强大的火力若是用来炮击沿海城市,只需要不到半天时间,射程范围内的城区都将化为废墟。

由此可见,北洋水师的火力有多么的骇人,连坚固的城市建筑都无法挡住,更不用说这一时期同样是以木头制成的舰船了。

现在的北洋水师的规模还是有点小,再加上面临着即将与日本开战的压力,苏言便决定对北洋水师进行扩建,他要求水军都督府在短期内提供一份对水军的扩建清单,增强北洋水师的规模与实力。

水军都督府因为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已经清闲了很久,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苏言的命令,黄恩本自然很是重视,用了好几个晚上,亲自编写了一份对水军建设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