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面汉化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面汉化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01 16:36:43

远在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江宁城一无所知。

六月初三后,朝廷又开始了正常的办公,从各地来的还没有离京的官员也和京官一起入宫参加朝会,在朝会上向皇帝汇报各地的情况。

除此之外,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借着这个机会向皇帝上奏,布里亚特都护府大都护傅兴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向朝廷上奏,提议对朝廷统治下的异族百姓进行全面汉化,以此来消除异族的反抗之心,稳定国家统治。

傅兴华认为,随着朝廷在西域设置安西布政使司与伊犁都司,更多异族也成为了陛下的子民,异族在并入朝廷后虽然没有出现抵抗的情况,但朝廷仍然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一边着手防范,一边从根源解决。

眼下的夏朝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多民族国家,在皇帝的统治下,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异族聚集地内也建立有学堂,由汉家学者教导其学习汉语,使用汉字,学习四书五经及儒家思想。

但傅兴华认为这并不足够,他建议应该对异族进行更加全面的汉化,取缔异族本身的语言和文化,强制使用汉语和汉字,并鼓励汉人与异族进行通婚联姻,以此来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

而且考虑到大部分边疆地区还是缺少汉人学者,他提议可以推行一项政策,即内地士子支援边疆教育,在边疆教导异族数年后再去参加科举可以适度提分,以此来鼓励更多士子前去边疆。

傅兴华提到,就以他的辖区布里亚特都护府为主,布里亚特都护府内虽然建造了许多学堂,但并没有足够的读书人前去教导,因此那些学堂有许多都空置了下来。

在没有重赏作为诱惑的情况下,读书人并不会主动前去漠北这些苦寒之地,因而就只能以行政手段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傅兴华的奏疏在朝堂上顿时引起一阵争论,许多官员反对他提出的在科举时适度提分的建议,刑部尚书揭重熙最先站出来反驳,他说道:“科举事关国家大事,怎能轻易提分?若是推行下去,只怕会为某些人提供徇私舞弊的机会,这将破坏科举的公平性,对部分士子不公。”

揭重熙的反对得到了许多官员的附和,已经从翰林院转调到吏部接任傅鼎铨吏部右侍郎之位的国朝第一位状元江庆严也面露不虞。

傅兴华没有想到他的提议会遭到众多官员的反对,但他没有据理力争,而是看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等待皇帝的裁决,而苏言则是在思索着,该如何采纳傅兴华的奏疏。

全面汉化,苏言早就已经有想法了,他这些年来在异族聚集点内设立学堂教导汉语汉字就是为了日后取缔异族语言而做准备,在给异族打好新的语言基础前贸然取缔异族语言只会弄巧成拙。

而在汉化较深的东北、交趾等地,当地的满人、越人就已经开始逐渐以汉语汉字为主了——当地的语言环境就是汉语,而且许多人以会汉语汉字为荣,讲本族语言只会遭到鄙视,因此异族的语言和文字都逐渐没有了市场,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经常使用。….一番思索后,就在苏言准备开口的时候,内阁首辅许赫就先站了出来,他对傅兴华说道:

“傅都护,你刚刚提的建议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正在进行了,各地的汉化已经摆上日程。”说着,他将目前在西域推行的政策向傅兴华转述了一遍,傅兴华听着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消息有些落后了,原来朝廷比他想的还要早,也还要多。

他心里想着的时候,许赫转向苏言,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傅都护刚刚所提建议也有可取之处,不过不能完全采纳,就例如科举提分之事,不可开此先河。”

“哦?”苏言眉头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许赫于是继续说道:“正如刑部尚书所言,若是推行此策,只怕会为某些人提供徇私舞弊的机会,破坏科举的公正性,臣以为,可以对前去边疆支教的士子赐予额外的赏赐。”

苏言点了点头,他也是不怎么赞同科举加分的,这会让他下意识联想到后世的高考加分,都说民族平等,给少数加分算什么平等?

“那么,许卿你认为可以给予什么赏赐?”他问道。

“臣一人不敢妄言。”许赫没有回答,而是说道:“此事应当由百官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那就如许卿所说的吧。”苏言说道:“待散朝后,众卿可上奏,畅所欲言各自的想法。”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道。

随后,苏言再看向傅兴华,道:“傅卿虽身在漠北,但仍心怀庙堂之事,朕心甚慰,着内帑取白银五百两封赏,望傅卿继续保持。”

傅兴华听后,顿时面露感恩,他连忙深深行了一礼,道:“臣傅兴华拜谢圣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官员见状,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们羡慕的可不只是这五百两白银,而是羡慕皇帝对傅兴华的重视——傅兴华凭借此事一举跃入的皇帝的眼中,以后肯定少不了重用,怎么可能一直待在漠北苦寒之地?

退朝后,皇帝离开大殿,他看了看天色,没有直接回御书房,而是临时起意前去大本堂,想要看看皇子们的学习情况,随后在太监和亲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向大本堂走去。

大本堂,始建于明初洪武元年,历经两百多年来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损伤,因此在苏言定都江宁后又对其进行了修缮,定为日后教导皇子的场所。

而眼下在大本堂内学习的皇子只有两位,分别是今年11岁的太子苏唯泽与7岁的二皇子苏辰安,除了二人外还有他们各自的学伴,学伴毫无疑问是朝中官员的子弟。

很快,皇帝一行人就来到了大本堂外,苏言制止了近侍的高声呼喊,他让侍卫在外面等候,自己轻手轻脚地走到窗户后,向里面偷偷窥视。

大本堂里教授皇子的老师是苏言在数年前托人前去日本请来的大贤朱舜水,他也是王翊的好友,另有一人则是一直待在江宁教学的黄宗羲,兵部左侍郎顾炎武也会时不时前来教导,只可惜王夫之不愿事夏,否则苏言就能凑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了。

.

泪曲.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