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处置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处置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18 23:01:06

随着更多消息传回国内,朝廷也根据汉城方向发来的最新消息开始了紧急讨论。

讨论的内容无疑是该如何处置意图谋反的朝鲜国王李棩,朝廷非常信任锦衣卫提供的情报,因此并没有怀疑这是一场栽赃陷害——退一步说,锦衣卫也没有什么理由陷害一个刚刚登基的属国国王。

朝廷向来对谋反没有容忍的可能,不管李棩到底有没有谋反的行为,他有这个心思就足以让他无法继续保住国王的位置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该如何处置他,以及挑选朝鲜国王的新一任继承者。

大部分官员都提议将李棩和一众涉事的南人党大臣押送江宁接受进一步的讯问,而不是在朝鲜国内进行审讯,若是有人鼓动朝鲜军民抢回国王,那不就是给了他们机会了么。

而且,直接带回江宁审讯,皇帝也能直接关照到审讯过程,更快的得到结果,不管怎么说都比继续留在朝鲜要更好。

苏言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下令将朝鲜君臣押往江宁进行审讯,他有心要锻炼自己的太子,便下令将李棩及一众南人党大臣押往北平,以太子苏唯泽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此案,刑部右侍郎连以谦、锦衣卫指挥使同知王元用二人作为其副手,另外还有都察院与大理寺的官员,一同随太子前往北平。

虽然太子明面上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此事,但实际上的重心还是以身为副手的连以谦与王元用为主,连以谦为已经从广东巡抚升为江宁巡抚的连城璧之子,事夏后为刑部郎中,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攀爬,终于成为刑部右侍郎。

除了这二人外,还有一众东宫从属,其中也包括了兵部尚书张煌言之子张万祺,其为东宫所属詹事府少詹事,是苏言给太子配备的亲信人员。

此次太子前往北平,名为查案,实为北巡,苏言不可能让皇子一直待在宫中,正好借着这次锻炼太子的机会,也让他出宫巡视一番,体恤民情,查看民间疾苦。

百官对此也心如明镜,他们并没有反对,纷纷顺着苏言的想法答应了下来,随后将话题引到了朝鲜国王的新继承者身上。

去世的朝鲜孝宗李淏有三子,长子李棩继承王位,次子与三子皆已去世,因此无法从孝宗的子嗣中另择新君,可若是从朝鲜仁祖李倧的血脉中选择,此时还存活于世的还有三人。

其中麟坪大君李??曾被清廷立为朝鲜国王,虽然孝宗顾及与他的亲情,没有将他处决,但还是削去了他的爵位,将他流放到尚庆道,崇善君李澂与乐善君李潚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名声不佳,也不是立为君王的合适人选。

就在朝臣争论不休的时候,不知是谁突然提到了现任朝鲜国王李棩的独子世子李焞,李焞为武安八年所生,如今七岁,提到他的大臣认为李焞为世子,本就是朝鲜国君的合法继承人,就算他的父亲涉嫌谋逆,他如今年幼,立他为新君,朝廷也能够进一步掌控朝鲜朝廷,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只要朝廷能够加深对朝鲜的掌控,就算李焞长大以后想要为父亲***,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这个大臣的话深得苏言的心,他点了点头,对这个提议表示赞许,并趁机看了一眼说话的人的身份,原来兵部左侍郎顾炎武。

苏言随后采纳了顾炎武的提议,决定将朝鲜世子李焞立为新的朝鲜国王,但这个旨意并没有急着下达,因为李棩的罪状还没有得到定性,这就直接将他罢黜有些不太妥。

……

旨意下达的当天晚上,皇后就带着太子主动求见,苏言当然是明白他们来的目的,不过他并没有拒绝,将二人召入殿内。

正如苏言所猜想的一般,皇后与太子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天下达的旨意,郑皇后对如今刚过十五岁的太子前往

北平实在有些不放心,她便想来问问苏言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太子则是跃跃欲试,他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要离开这深宫大院,到外面去走进民间,体验民间疾苦,眼下机会终于来了,他又听说了母后对此不太情愿,便连忙动手,想要赶在父皇被说动之前到场。

不过好在苏言的态度坚决,他没有因为皇后的不舍收回成意,而是告诉皇后,太子已经长大了,一味的溺爱他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还是要让他多出去历练历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

见苏言态度如此坚决,皇后就算内心对太子再有不舍,也只好闭上嘴巴,不再多说什么,苏言见她这副样子,也只好安慰起她来,告诉皇后此行路上太子都会被保护得很好,完全就是出去玩耍的,不会有什么危险。

太子听了也在一边连连附和,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不会到处乱跑,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一大帮卫士,一根毛都不少的回到江宁。

被这对父子俩一连打了好几个包票,皇后才终于放下心来,同意让太子外出北巡。

这一天过后,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太子车驾终于离开江宁城,向北平开去。

随行的除了两位副手和一众东宫属官外,羽林都、龙骧左右卫也一同跟随,作为太子的卫戍部队出发。

太子车驾在渡过长江后,将继续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沿途也由东海水师的双桅岸防舰与双桅巡防舰负责护送,最终抵达北平。

当消息传开后,从江宁到北平,整条大运河沿岸的官员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清理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准备向太子上贡的贡品等等,一时间闹得是鸡飞狗跳。

而在朝鲜,消息传至汉城后,还控制着景福宫的第一标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将朝鲜国王送上马车,一众涉事的南人党大臣们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身穿囚服,被关进牢笼内,跟在国王车驾后面被押送前行。

第一标将直接从汉城出发,走陆路进入东北地区,再进入关内,最终抵达北平,这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毕竟大海上气候复杂多变,要是遇到海难,朝鲜国王有了个三长两短,那可就不好了。

而苏辅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启程,从筑紫渡海前往汉城坐镇,防止朝鲜国王不在的这一期间内朝鲜国内发生什么异变。

在朝鲜国王被押走后,朝鲜内部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澜的,除了那些两班贵族对此并不甘心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相比之下,他们其实更关心夏朝在朝鲜境内设立的征兵点,一个步兵旅的人数在朝鲜国王的故意干扰下一直没能招满,现在最大的干扰源被抓走了,百姓纷纷前去报名,不到十天,一个步兵旅近万人的名额便终于招满了。

在招满后,朝鲜籍士兵没有留在朝鲜境内接受训练,而是在经过半个多月的短暂的队列训练后,便乘坐前往山东的船只,准备到山东境内再接受训练。

对于这些外族士兵组成的步兵旅,他们的武器装备与现役的夏军旅完全相同,不过也不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各旅内也掺杂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装备。

朝鲜旅受汉化最深,所以他们和汉人士兵的装备几乎相同,而日本旅除了自带刺刀的二式步枪外,他们还额外装备了一把武士刀,头盔甲胄也是日本足轻的制式装备。

安南旅和缅甸旅的武器倒是没有多,但他们的盔甲反而变少了——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身上的盔甲也变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短甲,只保护住了要害部位,这让他们能够在热带森林内自由活动,而不会走几步就汗如雨下,寸步难行。

对于新招募的朝鲜旅、日本旅、安南旅和缅甸旅,朝廷准备在他们完成训练后,全部送往濛

池都护府,朝廷在过几年将会继续在西部用兵,届时战争打响,这些外族步兵旅也就有机会向朝廷表现证明自己了。

……

夏军将朝鲜国王押送北平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洋,在后世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的斯里兰卡,五艘挂着夏朝旗帜的船只缓缓驶入充满异域风情的港口科伦坡。

赖志豪和船队中的其他人一样,怀着好奇打量着这座繁华的港口,科伦坡作为荷属锡兰的首府,这里人口繁密,又接收了大部分从东亚战败逃难过来的欧洲人,因此城内不仅能够看见皮肤黝黑的本地人,也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洋人。

五艘夏朝旗帜的到来很快引起了全城的注意——虽然还算不上轰动,但也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

不论是统治这座城市的荷兰人,还是逃难至此的欧洲人,亦或者是土著僧伽罗人,都打量着从五艘夏朝船只走下来的汉人。

因为夏朝的日益强盛,以及逼迫荷兰人签订战败条约的行为,让荷兰人对夏朝充满了忌惮,他们虽然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汉人充满了敌视,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做些小动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无事发生。

船队首领陈永安带着水手们离开船只,站在了炎热的港口上,他们看着那些**着上身,靠卖体力为生的苦力,不禁感慨这样的人不论是在哪里都有。

赖志豪也跟着下了船,他算是船队中有学问的人之一了,在无聊的航行途中也阅览过记载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古籍,他因此知道在数百年前,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驾临过这里。

彼时,这里还是被叫做锡兰山国的国家统治,其君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随即攻灭锡兰山国,俘虏其国君,带回国内献给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斩杀亚烈苦奈儿,而是将其释放,并在其国内挑选贤者继承王位,诰封为锡兰山国王。

昔日的郑和船队是如此的强大,让赖志豪不由得浮想联翩,若是让郑和与他的船队在武安年间下西洋,多少也可以凭借发现无主之地的功绩封个伯爵侯爵。

前文说过,科伦坡接收了许多从南洋逃难过来的欧洲人,这些欧洲人里面也有不少人懂得汉语,因此在船队来到这语言不通的地界后,这些懂得汉语的欧洲人就成了他们与当地人沟通的媒介了。

在白花花的银两的诱惑下,很快就有欧洲人摒弃前嫌,主动为汉人船队服务起来,在这个时代,洋人们在面对汉人的时候可没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为汉人服务是耻辱,只要有钱,一切都好说。

当然了,对那帮黑鬼是例外,黑鬼在这个时候就和动物没什么两样,没什么人会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待——除了没有直接参与到三角贸易的东亚人外。

有了懂得汉语的欧洲人作为媒介,船队很快就从当地买到了新的海图和补给,并在那洋人的帮助下为海图进行了翻译,而为了防止以后找不到会汉语的洋鬼子,那个接受他们聘用的欧洲人也在陈永安的劝说下正式接受了船队的聘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获得淡水与食物补给后,船队便离开了科伦坡,贴着印度半岛的海岸线继续向西航行,他们的目的地是在后世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此时的索马里还没有被广大的欧洲殖民者光顾,只有几个松散的城邦,这些城邦之间相互并不连接,他们便准备去那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块宜居的土地。

当然了,这些都是从那个加入船队的欧洲人口中得知的,欧洲人对贫瘠的索马里并不感兴趣——那里一直到几百年后才会

被发现拥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资源,并引来各国的争夺,现在在欧洲殖民者看来,只不过是一块资源贫瘠的烂地罢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在这个时代,石油等后世非常重要的资源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最多用来当做战争中使用的猛火油罢了,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用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