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四百九十一章 认罪后的风波

第四百九十一章 认罪后的风波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2-20 23:12:23

在迪瓦尔的沟通下,被解救出来的奴隶们都同意在被送到附近的港口后,再向陈永安的船队支付一笔辛苦费和感谢费。

不过也并不是每个港口都可以的,像是这片海域沿岸的那些个印度国家的城市,他们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甚至还不会当地的语言,送到那里去其实和找死也没什么区别,因此他们希望船队能够将他们送到荷属锡兰的科伦坡,到了那里他们就能想办法为船队支付辛苦费和感谢费。

虽然不是很愿意再调头返回科伦坡,但看在白花花的银两的面子上,陈永安还是让这些衣衫褴褛的奴隶上船,又将那艘被抢夺的桨帆船上的火炮强行卸下来,运上六级舰,随后直接舍弃了桨帆船,调转方向,朝科伦坡的方向驶去。

当然,在出发前,为了防止那些白人奴隶聚众生事,陈永安将他们打散,分别塞进了五艘船内,随后才踏上返航的路途。

陈永安虽然书读的不怎么多,但他还是懂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的,更何况大夏立国十几年来,和西方的洋鬼子打了不知道多少场仗了,多防备一点总归是好的。

和陈永安相同想法的人并不少,各船的汉人虽然不至于明面上将歧视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还是对着那些白人奴隶处处防备,不让他们靠近火炮和储备弹药的船舱。

这种防备的疏离感即便是再怎么迟钝的白人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刚刚从狼窝逃出来,不敢贸然生事让自己再进入虎穴,所以一路隐忍,想着等回到科伦坡就可以自由了。

怀着这种想法,五艘船上的两个族群的人虽然没有同一条心,但还是安全的回到了科伦坡,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一下船,就直接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部分人如约给了陈永安船队辛苦费和感谢费,这让他们不由得大骂起这帮不讲信用的洋鬼子,就连葡萄牙人迪瓦尔也跟着骂了起来。

要知道,这帮汉人能够拿到多一点感谢费,他或多或少也能多拿到一点,可因为那些所谓的同胞直接跑了,本应该到嘴边的熟鸭子就这样飞了!

不管再怎么不满,这里说到底也是别人的地盘,汉人们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忍下了这口气,在港口补充了一些弹药和补给,便再次踏上向西方探索的旅程。

……

与此同时,北平府。

接受皇帝旨意北上巡视的太子车驾终于抵达北平府,这座数百年来一直是帝国首都的大城即便是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也仍然保持着繁华。

经过北平官员的悉心治理,这座城市已经从十多年前吴三桂的大肆劫掠的阴霾中走了出来,除了曾经的紫禁城内一部分被大火焚烧过的宫殿没有得到修缮外,其余地界都再也看不出曾经被破坏过的痕迹了。

紫禁城没有得到修缮,这并不是北平当地官员的失职,事实上,在这些年来,北平知府、河北布政使几次上奏,请求朝廷拨款为紫禁城损坏的宫殿进行修缮,但都被朝廷驳回——朝廷的意思是,天下只需要一座紫禁城即可,皇帝就坐镇江宁而不北上,北平的紫禁城便没有继续维护下去的必要了。

从这也可以看出苏言将帝国首都定在江宁的决心,虽然按照常理来说,朝廷要控制西伯利亚,定都北平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眼下大夏版图辽阔,若是没有系统协助维持,不论定在那里都会有些顾此失彼的意味在里面。

想要控制西伯利亚,北平是好选择,想要控制南洋、澳洲,江宁也是最好的选择,想要控制安西、濛池等西部地区,长安也是最好的选择,但首都只有一个,总不可能把这三座城市都设为首都吧。

三府都设为首都,那种情况只会变得更加糟糕,重蹈历史上大元两都之战的覆辙,引发大规模内战,要是能够平定并选出一位新的皇帝倒还好,就

怕到时候分裂成北夏、南夏和西夏,那就好玩了。

不过,设为三个首都不妥,将北平与长安设为陪都,就如明朝的两京制一般,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些年朝中的部分大臣就意识到了定都江宁只能顾汉地及南洋,而无法顾及鲜卑利亚与西域的弊端,开始提议将北平与长安设为陪都,只是一直没有被确定下来。

言归正传,在太子抵达北平后,他并没有听从河北布政使与北平知府的提议,另外选择住处,而是直接带队住进了被废弃十余年的紫禁城。

紫禁城虽然在这十余年里没有得到修缮,但除了在火灾中遭到波及的宫殿外,都保存着足够的完整性,因此太子车驾只需要将其中几座宫殿打扫整理一番,就能够直接住进去了。

在太子住进紫禁城的这段时间内,当地的官员几乎日日入宫向太子请安,并带来民间的小物件上贡,希望以此来讨好太子的欢心——不出意外的话,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了,提前跟未来的皇帝打好关系,也是不错的。

半个月后,押送朝鲜国王及大臣的车队也终于抵达北平,因为已经确定朝鲜国王未来不可能继续坐在国王的位置上,所以夏朝一方对李棩的态度也就没那么温和了,直接将他们都关入了原刑部衙门的天牢内。

在被关入天牢后,李棩明显是想不到自己会遭到这般对待,他直接冲到了围栏边,双手抓着栏杆,朝着外面大喊大叫,要求放他出去,但换来的却是看守士兵的漠视。

为了防止这伙重要的政治犯出什么意外,狱卒都换成了羽林都的禁军们,他们对朝鲜属国的罪王可没什么好态度,不管李棩喊什么都不为所动。

见李棩被如此无视,其他牢笼内被关押起来的南人党大臣们顿时就着急了,君辱臣死这个道理可是扎根在他们的心里,见君主受辱,许穆为首大臣们一个个跪在围栏边,用头不停撞击栏杆,同时嘴里也在大声呼喊着。

外面看守的羽林都禁军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顿时就急了,害怕他们自己把自己弄伤了,等会还要怪罪到他们这些看守人员头上,一个个都跟着冲了进去,强行将那帮大臣拉开,防止他们再去撞头。

羽林都都指挥副使刘震这时直接走到关押李棩的牢房外,他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位一国之君,道:「殿下,何苦呢?您还是在里面等着三法司的传唤吧。」

(ps:前面写的时候忘了三法司,补上了。)

「我是冤枉的!」李棩没有理会刘震言语中的冰冷,他双手伸过栅栏之间的空隙,抓住刘震的衣袖,还没有忘记为自己辩解:「我真的是冤枉的,这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我,我要见陛下!」

「这里是北平!」刘震有些不耐烦地甩开李棩的手,道:「陛下已经命太子殿下为钦差大臣了,有什么事你等见到太子和三法司再说吧。」

「太子……」

一听到是太子当钦差大臣,李棩眼前一亮,他还记得太子年纪尚小,说不定只要自己言辞诚恳,再卖点力表演一下,就能把太子应付过去了。

想到这,他心里冷静了许多,他收回了双手,深吸一口气,随后说道:「寡人知道了,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要召见寡人?」

「等候传唤。」

刘震冷声说道,随后也不去理会李棩,草草给他行了一礼,便带队离开了天牢,而其他朝鲜大臣们本想接着喊,但看见他们的王上重新坐回了床上,也就没有再去大喊大叫了。

几天后,太子苏唯泽下令将李棩从天牢内提出来,由三法司进行讯问,他在一旁旁听,这顿时让三法司的三位官员们有些紧张了,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要是能够借此入了太子的眼,以后的前途将是万丈光芒。

很快,李棩就被

从天牢内带了出来,他在羽林都禁军的押送下一直进入布政使署,站在堂中。

待李棩站定后,刑部右侍郎连以谦及两位都察院、大理寺官员一同站起身来,前者先是向李棩介绍了在一旁旁听的太子,后又介绍了两位同僚,自报家门,随后便开始对李棩的讯问。

相较于李棩这边,和他一起被从朝鲜押过来的南人党大臣则是落入了锦衣卫手中,锦衣卫都指挥使同知王元用亲自坐镇监督,不论是***许穆还是身份较低的官员,都难以逃脱锦衣卫的严刑逼供。

北平这边的刑具可是比朝鲜那里的要丰富多了,这里有着几套完整的刑具,而朝鲜就只有可怜的几件,用来对付阿猫阿狗是勉强够了,可对付这帮子硬骨头的文人,收效甚微。

而在北平这边,大夏锦衣卫师承明朝锦衣卫,后者与文官相爱相杀数百年,早已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大夏锦衣卫便将这套经验运用在朝鲜属国的大臣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继父拿着已故亲爹留下来的七匹狼抽打不听话的继子了。

也不知是熟悉的「父爱」让朝鲜文官们为之动容,还是这套严刑逼供实在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一连审讯了一天一夜下来,包括许穆在内的官员们全部都招了。

他们哭着喊着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一五一十地招供了出来,在精神和**的双重折磨下,他们也顾不上这是背叛君主的行为,直接将李棩卖的连个遮羞的底裤都没有。

有了这些供词,王元用连忙第一时间送到了太子手中,苏唯泽虽然年纪轻轻,但他这一两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一定的能力,当即再次将李棩从天牢内提出来,连夜进行审讯。

李棩在回到天牢后,看见里面空荡荡的,就知道事情多半是不太妙,心中不安的情绪越发浓郁,在见到全副武装闯进天牢的刘震后,他心里咯噔一声,隐约猜到了什么。

随后,刘震要将他带走再次审讯的话语证实了李棩心中的猜测,他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了一般,双腿发软,整个人险些瘫软在地上,刘震可不管他,他大手一挥,两名禁军士兵就直接上前一左一右将他架起来,强行带走。

在南人党大臣们的供词面前,李棩面无血色,他知道自己不论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心中再无坚持下去的信心,长叹口气,认了罪。

当晚,关于朝鲜国王李棩认罪的奏报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江宁,当奏报连夜送入苏言的御案上之后,朝野震动,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为中原王朝忠诚了数百年的属国国君居然真的有心造反。

一时间,大臣们都联名上奏,要求严惩忘恩负义的朝鲜国君,罢黜李棩的国君之位,将其押赴江宁凌迟处死——尽管李棩并没有实际行动,但他其心可诛,若是不杀鸡儆猴,则无法震慑其他属国。

在朝臣们的争论声中,苏言最终拟旨颁发,以密谋叛乱,反对夏朝的罪名罢黜朝鲜国王李棩,改立其子李焞为王,并将李棩及一干南人党大臣押赴江宁处以极刑,用以震慑其余属国。

另外,保留征东行省,迁两广总督郭之奇为朝鲜总督,并担任朝鲜国摄政,在新王李焞加冠之前代为处置朝鲜军政要务。

圣旨送达朝鲜后,朝鲜举国哗然,尤其是两班贵族,虽然他们支持成为夏朝的附属国,但夏朝的所作所为实在有点太过分了,居然直接罢黜了他们的国王,将国王和大臣处死,这简直让朝鲜士族难以接受。

不仅如此,将那郭之奇调为朝鲜总督,担任朝鲜国摄政的举动,就算是三岁小孩都能看出夏人的意图,这分明就是在为将朝鲜并入夏朝版图之前打下基础,现在说的好听代为摄政,等新王加冠后就归还权利,只怕还没等加冠,朝鲜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夏朝皇帝的这一旨意,不仅得罪了两

班贵族,也得罪了李氏王族,围了避免朝鲜彻底并入夏朝版图,李氏王族与两班贵族开始暗中密谋联手,企图发动叛乱,用武力反抗夏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